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過年》

寶珍亞

<p class="ql-block">《過年》</p><p class="ql-block">家鄉過小年是臘月二十四,俗稱二十四夜,是送灶王爺的日子,相傳天宮每年都開年終總結大會,灶王爺自然不會缺席。因此,每家每戶要燒香、點燭送行,給灶王爺做好吃的。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煮糯米飯敬灶王爺,希望他老人家去天宮能給家里人說點好話。</p><p class="ql-block">煮糯米飯也有講究,在大灶的鍋堂里用“草把子”燒火,“草把子”燒出來的糯米飯才夠粘度。飯煮好后,先盛到碗里,再把飯翻倒進另一個碗中,這樣就可以呈現光亮剔透的饅頭形狀,在中心點按上一個紅棗,一共兩碗,頗有色相,供在老柜上。把糯米鍋巴烤出來,完整的半圓形鍋巴也要供上,鍋巴一直要等到立夏的時候才能吃。</p><p class="ql-block">灶王爺回天宮去了,家里開始打掃衛生,有個文雅的名稱,叫“撣塵”,撣去一年中的塵埃和不順。洗床單被褥,洗廚具,換掉破舊的碗筷。擦窗戶、擦家具,用竹篙子綁上笤帚清理屋架上的蜘蛛網,講究的人家連梁柁子都要爬上去擦一遍。以前沒有席夢絲,床上墊的都是稻草,新年來了,要換一次新草,剛輔好的稻草松軟舒適,還帶著稻草的清香。</p><p class="ql-block">小年夜一過,就開始忙年,家家戶戶都在埋頭忙自己的事情。街面上聊天談閑的人日漸減少,遠在外鄉的人開始往回趕,忙著過年。掛歷、日歷、年畫要換新的,水仙盆里栽下水仙蒜頭,需記得每天換水曬太陽,確保在大年初一朵香花開。過年少不了給孩子們置辦新衣服,從頭上的帽子到腳下的襪子和鞋,能改則改,能新則新。</p><p class="ql-block">小的時候,記得我母親剛過了夏天就開始納鞋底,深秋以后忙著準備棉服,棉帽、棉襖、棉褲,棉鞋,樣樣都是棉的。趕在年前盡可能把家里的衣服、被單洗干凈,在那個年代里,沒有自來水,冬天洗衣服談何容易。在家里燒熱水用搓衣板把衣服先搓好,再到河邊的碼頭上去汰衣服。河面已結冰,用錘衣棍把河面的冰打出一個洞來,堅持在冰冷刺骨的水里把衣服汰干凈,在四九心里晾衣服,不一會兒就被凍得硬邦邦的。盡管如此,我母親一定會在年前把家里該洗的全部洗凈曬干。</p><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臨澤鎮地處蘇北里下河地區,冬天是真冷,沒有空調,沒有暖氣。有時候室內比室外還冷,在家吃飯也不脫棉襖、甚至連圍巾也不想摘下。一場大雪以后,屋檐邊的“凍鈴鐺子”敲下來比人還高。河面凍得結實的地方可以上人,不過走在上面會嘎嘎地響,只有膽大的孩子才敢上河面挑戰自己的膽量。家鄉的冷是帶濕氣的,穿透性極強,等到西伯利亞的一陣西北風下來,感覺穿褲子和沒穿褲子沒什么區別,凍得沒地方站,即便是穿著秋褲,坐久了兩條腿像是放在冷水里一樣。所以,家鄉的人不但要穿秋褲,還要穿加厚的毛線褲。從前的孩子出門上學,必須穿上棉襖、棉褲,戴上帽子和棉口罩,父母才能安心。</p><p class="ql-block">臘月廿七八,是打漿糊貼春聯的時候,軍烈屬家庭會站在門口迎接前來敲鑼打鼓的慰問,同時在門外貼上“光榮人家”的條幅。隨后是買鞭炮、蒸包子、做年糕、養一盆水粉,磨一小缸豆腐。準備給長輩拜年的點心,云片糕、小麻餅、桃酥、花生糖、芝麻糖、水果糖、炒瓜子、炒花生等等……早已用大玻璃瓶和餅干鐵盒裝好。俗話說得好:“拜年拜年,葵花、花生向前!”</p><p class="ql-block">接下來就是剃頭、洗澡,去垢迎新。小孩子天生就不喜歡剃頭,冰涼的剃頭推子貼著頭皮往上爬,想起來就不舒服,還時不時夾頭發,疼得心煩。特別是頭發渣子從脖子漏到后背上,又扎又癢。但是一想到是為了過年,就喜從心來,忍一忍就完成了。去浴室洗澡是樂意的,孩子們喜歡在冬天脫光了以后那種輕松的感覺,特別是大家一起脫光了擠在一個白礬石的熱水池子里,霧氣騰騰,邊泡澡邊玩水,玩到盡興還把頭扎進熱水中,比誰潛水時間更長。那時候一個月或半個月才能洗一次澡,年前的澡堂子里比平時熱鬧,寒暄問候、擦背修腳,嗑瓜子、說張長李短……滾熱的毛巾把子一個接著一個,敷臉、擦身子,舒服得很。這時的澡堂子里已經提前有了年味。跑堂的伙計會用叉篙將衣服掛在座位的上方,等同于一個無形的更衣柜,既防盜又節省空間,這個方法看似平常,細想想卻是很有智慧。</p><p class="ql-block">家鄉過年,自然少不了各種咸貨,雞、鴨、魚、肉主要以腌制的為主。咸雞、咸鴨都是封制的,臘香腸是餐桌上的萬能佳肴,冷吃熱吃皆可。咸豬頭是個好東西,不同的部位吃出不同的味道,同時又有在新年里“勇拔頭籌”的彩頭!用豬頭去象征“勇拔頭籌”,想起來就好笑……細看掛著的豬頭都是瞇著眼睛微笑的樣子,表情十分超脫,從來沒見過被腌制后的豬臉是瞪著眼睛的。</p><p class="ql-block">臨澤古鎮的“年菜”很豐富,除夕夜的餐桌上一般有六到八個冷盤,香腸切片夾松花蛋、油炸花生米、五香芽蠶豆、十香菜、界首茶干、臘泡海蜇頭、拌藥芹、油爆蝦、五香醬牛肉、臨澤冰羊、手撕咸雞、鹽水鵝、咸豬口條等等。冰羊是臨澤古鎮的特色涼盤,天氣越冷,吃冰羊的風氣越盛,這和北京人冬天喜歡吃冰激淋有異曲同工之妙。紅色的鮮辣椒醬澆在冷羊上面,入口即化,鮮辣、冰爽合為一體,此仍臨澤鎮吃羊肉所獨有的風味。</p><p class="ql-block">汪豆腐是除夕宴的開門熱菜,諧音“旺斗富”,越斗越富。是高郵的地方名菜,但并不同于汪曾祺筆下的雪花豆腐,以周巷鄉一帶的雙勾芡汪豆腐做得最好。這還要從周巷的豆腐說起,小時候經常去外婆、奶奶那里拜年,他們就住在周巷鄉張平大隊,我父親在周巷供銷社當過主任,所以,我對周巷的美食還是有印象的。那里有幾個菜我個人認為其它地方無法超越,其中就有汪豆腐,在周巷我吃過剛做出來的鹽鹵生豆腐,還有點溫熱,醮點醬油就已經很好吃了……周巷的鹽鹵豆腐沒有高郵豆腐嫩,高溫后會出現細小的氣孔,比嫩豆腐更容易入味。蔥末、姜絲、豬油嗆鍋,放油渣、蝦米炸一下,把豆腐和鴨血切碎后下鍋大火急炒,再放老雞湯、香菇粒、鮮筍粒、醬油和鹽調味,一小勺白糖吊鮮去腥。大火煮幾分鐘,先勾一次芡,撒白胡椒粉,出鍋前再勾一次薄芡,保持溫度,出鍋后挖一筷子豬板油放在碗面上,再淋一點麻油,撒蔥花即可上桌。周巷汪豆腐上桌是看不見冒熱氣的,實際很燙,吃的時候一定要小心。</p><p class="ql-block">熱氣騰騰的紅燒肉圓子(獅子頭)上桌意味著一年一度的除夕大餐圓圓滿滿地正式拉開大幕,香干炒水芹菜,要讓孩子先吃,吃了來年會變得勤快,且路路相通;清炒安豆頭,去油解膩,安安穩穩;雜燴湯里面有炸肉皮,手撕雞、蛋餃、鵪鶉蛋、魚圓,蛋菜,食材豐富,湯鮮味美;百葉結紅燒肉里放幾塊酒糟青魚,咸香風味十足;咸肉河蚌燒青菜、紅燒鵝、老雞湯、茨菇燒咸菜、煮扁魚等上了一道又一道。(除夕是不吃魚的,上桌來轉一圈就拿走了,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來個八寶飯,既當主食又當甜品。</p><p class="ql-block">年夜飯吃飽喝足,孩子們率先聚在門口放炮,大人們還要邊喝邊聊,一年一度的放松心情,夜話家長。外面的鞭炮聲越來越密集,時間來到了子夜,跨年的自鳴鐘即將迎來新年的第一聲祝福!云片糕、小麻餅和壓歲錢用紅紙包好放在熟睡的孩子們枕頭下面。經過了一天的忙碌,門外的爆竹聲已經越傳越遠……舊年已去,新春伊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的早晨,人們依然是在爆竹聲中醒來,這一天孩子們會比父母起得早,床頭放的全是新衣服。趕緊去枕頭下面摸壓歲錢,把云片糕放在手上,一片片地剝開放在嘴里,滿滿的甜桂花的味道。帶著步步高升的祝福,來到父母房間敬祝過年好!歲歲平安身體健康!</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的第一頓早餐是雞湯下水粉,一個雞腿,加兩個菜肉餡的糯米大圓子,再放兩個荷包蛋,大碗盛滿,把這樣的一大碗硬貨吃完,可以一直到晚上都不知道餓。初一是不興到別人家里拜年的,大人們都在家里休息,孩子們聚在街上玩。敲麥牙糖,吹糖人,打銅板,拍洋畫,玩摜炮等等……中午回不回來吃午飯無所謂,到了下午四五點鐘回來等著吃晚飯。從初一到初五,各家都是吃年貨,用不著上街買菜,廚房里只動火,不動刀,過年了,街上沒有開門的鋪子。</p><p class="ql-block">從初二開始拜年,對我們家來說,拜年是件大事,我們是要去周巷張平大隊外婆、奶奶那里去拜年的,步行十里地左右,口袋里放著花生瓜子,邊走邊吃,大約一個小時就到了。在周巷拜年要吃好幾天,好幾個外婆、奶奶,叔叔、嬸嬸、姨娘、舅舅更多,每天中午、晚上都要換著人家吃飯,拿壓歲錢,剩余時間主要是給他們唱樣板戲或是去田野里放炮瘋跑。</p><p class="ql-block">周巷鄉除了汪豆腐以外,干炒粉絲(螞蟻上樹)也特別好吃。菜籽油燒熱,花椒、八角、蒜末、小蔥、生姜炸鍋,加五花肉末、干辣椒碎熗炒,溫水泡好的紅薯粉絲下鍋,邊炒邊喂雞湯,放醬油調味,撒糊椒粉青蒜葉出鍋。干炒粉絲講究火與油的配合,油不能多,要保持粉絲的膨松度,用燒開的帶黃油面的雞湯喂炒,等粉絲快燒干了,就從鍋邊箍一勺雞湯下去,這樣的炒粉絲現在已經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初四早上接灶王爺回家,在鍋灶上帖上灶王爺的畫像,順便送一下臨時值班的火神,一接一送,供香、供水果糕點,并準備初五零點前放炮、燒香、點燭迎接五路財神。從初五這天起就可以掃地了,但要從家門口往里掃,把財運掃進來,初五早晨吃鮮肉薺菜大圓子。意思為“圓年”,</p><p class="ql-block">初五又稱破五,過年的好多禁忌告一段落。初六菜場開始營業,可以動刀切菜,可以洗衣服,可以洗澡,但不能剪頭。初六以后大家不再拜年,一切恢復正常。</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十八落燈,正月十五元宵節是真正意義上告別過年的日子。鬧元宵,趕燈會,猜燈迷。小孩們手中的兔子燈,起源于唐代,是從燈籠演變而成,象征著健康、長壽和繁榮。臨澤古鎮的燈會很熱鬧,不但有本鎮上的舞獅舞龍表演,還有興化縣沙溝鎮的燈舞也來臨澤趕場子,荷花燈、蕩湖船、河蚌燈等等……可以說是樣樣精彩!最后的壓軸大戲是臨澤的踩高蹺表演,把元宵燈會推向了高潮,臨澤高蹺自古以來就不是一般的存在,大名鼎鼎,威震四方!現已被列入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當年仇瓦匠的踩高蹺堪稱一絕。仇瓦匠,大名仇萬幫,又名“仇三臘子”,是六七十年代的臨澤踩高蹺的代表人物,仇家父子有七八個人都會踩高蹺,號稱“仇家高蹺隊”,他們以高難度動作見長,腳下所踩高度均在丈二尺以上,至今仍清楚記得他們身穿長袍大褂,甩著長袖,三步朝前二步朝后,隨著鼓鑼镲鈸的節奏,表演起來大刀闊斧,非常有氣勢。所到之處,喝彩聲和掌聲絡繹不絕!一段表演結束,他們就在屋檐上坐會兒抽幾口煙。等到下面的鼓镲聲再起,高蹺隊又隨著節奏進行下一輪表演,每次演出,他們都會把古鎮的三條街全部走一遍。現在想想,踩著丈二的高蹺走三條街下來,這是何等的腳力!</p><p class="ql-block">俗話說:“木匠累彎了腰,瓦匠會爬高!”仇瓦匠一家經常在高空作業,踩高蹺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件“會者不難,難者不會”的事情。但對于普通人而言,想學會踩丈二的高蹺,無疑比登天還難。</p><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在歐洲的第二個春節,可以說是非常冷清,想買幾張紅紙寫個春聯,找遍了整個城市也末能如愿,更談不上過年了,思前想后,提筆碎碎叨叨寫下了這篇《過年》散記,以此紀念我們這代人有趣的童年。</p><p class="ql-block">乙巳年春節西班牙阿利坎特,寶珍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叙永县| 运城市| 沐川县| 六安市| 龙陵县| 淳化县| 宝山区| 韶关市| 栾城县| 万宁市| 平乡县| 太康县| 合阳县| 东阿县| 涿鹿县| 申扎县| 繁昌县| 博乐市| 祁连县| 铁岭县| 荥经县| 土默特右旗| 工布江达县| 江油市| 乌拉特前旗| 台北市| 元谋县| 石首市| 莱西市| 朝阳市| 廉江市| 古田县| 博客| 金川县| 霍山县| 奉节县| 张家港市| 枣强县| 南溪县|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