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潁城散記27:小村之抗戰老兵

潁右集

<p class="ql-block">臨潁縣杜曲鎮賈徐王村,位于杜街南門之外的老潁河西,現有人口一千二,原為(南)賈莊、徐莊、郎郭趙、尚書王四個自然村組成。</p><p class="ql-block">賈莊有張、賈二姓,其中張姓約五十人,賈姓近六百,耕地三百多畝,是個人多地少的典型平原小村。</p><p class="ql-block">而在1940年前后,賈莊約有村民一百五十人左右,但在1942年的大饑荒中元氣大傷,或餓死或逃荒遠走的多達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賈紀奎夫婦(攝于2025·1·29)</p><p class="ql-block">抗戰征兵,弟兄兩人者必征其一,但家里有錢的也可以出錢募兵。</p><p class="ql-block">據不完全統計,賈莊在1940年前后的抗戰中,加入國軍的大概有八位。</p><p class="ql-block">一:賈紀奎,村人稱賈黑紀,1927年生于臨潁縣杜曲鎮南賈莊的赤貧之家,親哥賈喜奎及親叔伯哥賈書奎入伍后一直音信全無,生死未知。</p><p class="ql-block">1942年的年饉時,餓的受不住,聽大人說當兵有飯吃,十幾歲的賈紀奎就于次年跟著街上招兵的去當了兵。</p><p class="ql-block">先去許昌報道,集結后被編入十三軍,在老汝州一帶駐防,一天兩頓飯,發軍裝和長槍、子彈和手榴彈,有訓練上操,偶有實彈射擊。</p><p class="ql-block">一年多吧,說是要打仗,增援兄弟部隊,拉到襄縣和郟縣那片打伏擊,賈紀奎往上送彈藥,死了很多人(應是豫中會戰)。</p><p class="ql-block">回撤到郟縣,長官說要大轉移,前路兇險,附近的可暫時返回原籍,離家遠的發錢多一些,近的如賈紀奎一樣的臨潁人就給的少一些,賈紀奎就和鄰村灣張的一個老鄉結伴回了家。</p><p class="ql-block">隔了幾個月,灣張村的老鄉過來兩回催賈紀奎歸隊,但當時年景漸好,賈紀奎的母親堅決不同意,賈紀奎就留在了老家,得嫁入田莊地主田迎賓家的親姐賈蓮幫襯,于村北“田墳”(現郝路口小學東北)買了三畝地,娶了在縣衙寫訟狀的杜街劉家之女,婚后收養子女各一。</p><p class="ql-block">賈紀奎老人今年九十八歲,老伴劉花玲老人九十六歲,得兒子賈青燕、閨女賈會芳及當地抗戰志愿者的精心照顧,除過于耳聾外一切都好,有時甚至還去門前菜地里干點小活。</p><p class="ql-block">二:賈喜奎,賈紀奎親哥,當兵后音信全無,年饉時老婆帶著兒子貴文跑到南陽避荒,1970年前后,賈紀奎將貴文的兩個兒子從南陽帶回了老家。</p><p class="ql-block">三:賈書奎,賈紀奎弟兄的親叔伯大哥,抗戰期間當兵,音信全無,老婆帶著閨女賈妞離家出走至舞陽落戶。</p> <p class="ql-block"> 賈書秀遺照</p><p class="ql-block">四:賈書秀,我的曾祖,弟兄三個,分別叫賈書玉、賈書堂、賈書秀,還有個小妹,嫁到了南邊五六里的長槍王村。</p><p class="ql-block">曾祖個子也有一米八,經常給愿意出錢的有錢人家賣兵,去部隊后瞅機會當逃兵,然后再賣兵,內戰時期投誠,跟著解放軍打到了長江邊上,說是沒見過恁大的水,心里害怕,就又發揮特長私自跑回了老家。</p><p class="ql-block">1942年的年饉,曾祖在外當兵,曾祖母在家眼看要餓死,就準備帶著三兒一女去南陽逃荒。</p><p class="ql-block">臨走前溺死了最小的閨女,走到北舞渡時候餓死了個兒子,到鎮平縣時候就只剩下了我的祖父,又匆匆嫁了人。</p><p class="ql-block">十四五的祖父在南陽的鞋店里做學徒,日本投降的次年又回到了老家,和曾祖一塊度日。</p><p class="ql-block">曾祖一直未娶的在家務農,脾氣有點倔,打架不要命的愛拎鍘,卒于1987年8月初三,享年八十二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賈書堂,我的二曾祖,生卒年不詳,據說討厭干農活,常遭高祖的責罵,所以二曾祖揚言要出去混個樣子來,當兵出去后就杳無音信。</p><p class="ql-block">沒事時候,我就常想二曾祖到底死在哪場戰役,有沒有個小墳包。</p><p class="ql-block">如果知道二曾祖的葬處,無論多遠,我都會去給淪為孤魂野鬼的老人家上個香磕個頭,以告慰些老人家的在天之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賈書燦,外號“老八路”,參加國軍期間當過逃兵,本該被槍斃,但因同鄉長官說情,只被割了一個耳朵。</p><p class="ql-block">抗戰后期投誠加入解放軍,建國后跨過鴨綠江援朝,回國后有補貼,和妻子在遂平縣南四五里的農村生活了幾年,75·8大洪水時坐在麥秸垛上沖到了宿鴨湖水庫,揀了一條命,被當地官方送回了原籍,八幾年去世。</p><p class="ql-block">俺兩家是鄰居,按輩分我該叫他老姥(曾祖),我小時候經常見他,個子足有一米八多,吃飯時候常蹲坐在俺家對門的低矮土墻上,比較沉默寡言,走路虎虎生風。</p><p class="ql-block">老人在村里說過曾作為解放軍參加的“濟南戰役”,人都不要命的喊著口號往上沖,一排排的倒下,慘烈的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賈伍臣,1918年生,抗戰伊始加入國軍,炮兵,跟村人說過一發菜壇子那么大的炮彈能打出去十幾里,在駐馬店附近抗擊過日軍,1944年在禹縣負傷,于后方養傷年余,加入解放軍,因傷病及年齡原因退伍,去陜西蒲城縣投奔年謹期間逃荒至此的老媽,并結婚生子,大概70年前后攜一子一女回到老家,再生兩女,2000年臘月29晚上23點—24點之間(沒有大年三十)去世,享年八十二歲。</p><p class="ql-block">八:張煥榮,生卒年不詳,抗戰期間入伍,一去未歸。</p> <p class="ql-block">民國河南,1937年人口約3500萬,此后因戰亂及災荒逐年減少,1944年共2471萬。</p><p class="ql-block">而根據何應欽編著的《八年抗戰之經過》一書所言,在八年抗戰中僅有兩縣未曾淪陷的河南,共貢獻兵源189.8356萬人,僅次于大后方四川。</p><p class="ql-block">此數據也和有100——150個村民的賈莊共出兵八人的兵源比例基本吻合,也側面證明了《八年抗戰之經過》一說的可信度。</p><p class="ql-block">賈莊參戰八人,四人音信全無,由此可見戰爭的殘酷,也印證了民國政府人文主義的缺失。</p><p class="ql-block">截止到2024年年底,河南還有抗戰老兵為高居全國第一的147位,皆已百歲左右的時日無多,貢獻巨大的嘗遍坎坷,近些年來得子女及抗戰老兵志愿者的精心照顧,晚年基本上都衣食無憂,喜聞樂見的經歷著中華民族的日益復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客服| 阿鲁科尔沁旗| 通道| 大埔县| 山东| 富锦市| 邹平县| 普格县| 绿春县| 会泽县| 辽宁省| 岢岚县| 宁都县| 霍邱县| 汝城县| 木里| 三亚市| 海淀区| 铜川市| 长岛县| 临洮县| 汉中市| 闵行区| 舒兰市| 禹州市| 彰武县| 穆棱市| 郸城县| 葵青区| 永修县| 洮南市| 芷江| 县级市| 大渡口区| 顺昌县| 昌都县| 嘉兴市| 铅山县| 子长县|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