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下午,妻子臨出門時囑托我制作漿水,把除夕要做肉餡的大肉提前剁好,我滿口應承,結果整個下午陪兒子讀課外書,把妻子的話忘得一干二凈。妻子回家時,我正督促兒子做圍棋功課,兒子的圍棋課已結束,但下棋打卡每日是必須做的。妻子進門瞅一眼廚房,臉色頓時晴轉多云,一聲不吭將買來的蔬菜重重放在廚房案板上時,我忽記起妻子出門交辦的任務,為了彌補過錯,我訕訕陪著笑臉,忙不迭地進了廚房,系上了圍裙,為取孔孟真經,竟然忘了娘子交待的事,差點被甩通天河里了。 做漿水嘛有什么難的,更何況自己的職業就是教孩子學習的,基本學習技能和素養還是有的,自己給自己打氣,自己沒有親自做過,但也見過母親和妻子做過,不就是幾道程序嘛。<br>凈手燒水洗酸菜壇,開水洗菜缸殺菌消毒,整個流程中是不能沾一點葷腥油漬的,容器必須潔凈,坐等水開。 <br> 成年后搬到城區,嘴是越吃饞,漿水已從每日三餐必有一頓早已淪落成調節胃口的輔助食材。小時候母親那酸菜缸可叫個大,一口和我一般高的大水缸,一做一大缸,要吃好一段時間。我生長的那個時代農村物資匱乏,甘肅最東頭毗鄰陜西的家家戶戶鄉親們早餐一定是一碗苞谷細珍面(包谷加工成小顆粒狀,狀如針尖,謂之“細珍”;稍粗一點的為“大珍”,一般在臘八節吃,至于從三岔鎮以上,這種面食又有了新的名字-“馓飯” ,白面和包谷面摻和在一起的半干不干的面食,對于沒吃慣包谷細珍面的人來說,理由不外乎太粗糙,扎嘴,我倒不覺得,粗糙當中帶有些許玉米天然的糯甜味),桌上配菜省事就是一盤有熗的炒酸菜,若女主人心情好便會再加一兩道佐菜。所以您根本不用擔心一大缸酸菜吃不完。<br> 洗菜缸是第一道工序,大缸里倒進開水,母親傾斜缸體 ,搖動缸體,好讓滾燙的開水盡可能把每個角落都涮一遍,每每這時,母親都會喊我扶缸,以免失手跌壞菜缸。耳濡目染,自然對漿水制作流程還是基本清楚的,只不過是沒有親自實踐。這不,機會來了。<br> 洗菜壇,殺菌消毒完畢,兩個卷心菜切絲瀝水待用,因是冬日制作漿水的食材,便宜取材了卷心菜,當然適應節氣的野菜也可以,譬如苦苣、蔓菁、薺薺菜、石根菜等不一而論。<br>投入沸水焯過,將菜撈于壇中,焯水過的菜水棄之不用,另起一鍋開水,調入半碗白面糊糊,待湯溢起來之后,投入芹菜葉連同切段末梢的芹菜莖枝。待再沸騰時,連湯帶水傾倒入壇內。<br> 加入一點觸媒,也就是“引子”。一般是自家酸菜快沒要做新的漿水時,提前預留一小盆漿水,或者從別家討要一些以加速漿水發酵,增加酸度,漿水制成帶有蔬菜的本味,也帶有發酵后的清香之酸。<br> 純粹的天水人不知道漿水酸菜者甚少,就像秦腔之于西北人而言家喻戶曉,麥積區人莫不知哪家的麻辣燙好吃一樣。<br> 天水是秦人發源地,漿水相傳起于秦朝末年,天水的漿水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可以說這一碗漿水橫跨千年,也算是聲名遠播,至于其他地區酸菜是否是天水漿水的發展和延伸不得而知。<div> 《本草綱目》中也有關于漿水的專門記述,說漿水“調中益氣,宣和強力,止咳消食,利小便”可謂益處多多。元代關漢卿在《竇娥冤》中寫道:“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將碗涼漿奠”,可見漿水也備受亡故之人親睞,《呂氏春秋》記載:“文王嗜菖蒲菹,孔子聞而服之。 ”菹就是酸菜,意即:周文王愛吃菖蒲做成的酸菜,孔子聽說后也就試著去吃。</div><div> 周人起源于隴東,已被學術界所公認。 據此推測,酸菜漿水最早出現在甘肅東部一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br> 2025.1.29日于家中<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惠安县|
屏东县|
昆山市|
拉萨市|
石嘴山市|
密山市|
龙川县|
磴口县|
辽阳县|
广灵县|
阜南县|
辽宁省|
广元市|
平阴县|
赤峰市|
卫辉市|
秦安县|
白山市|
虞城县|
得荣县|
曲周县|
龙胜|
玛多县|
仁寿县|
大理市|
黄梅县|
二手房|
淮南市|
都兰县|
泗洪县|
祁阳县|
英超|
嵊泗县|
富平县|
尚义县|
长治县|
商城县|
福州市|
弋阳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