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抽了幾十年的煙,在我的女兒--老爸的外孫女2歲時,爸爸的煙癮戛然而止。起因是姥爺想親親小囡囡,被小姑娘一句“姥爺嘴里有怪味”而拒絕,從此,老爺子再也沒有摸過煙卷。</p><p class="ql-block">都說隔代親,這個親情能掏心掏肺,能戰勝癖好和成癮,能失去理智,能堅韌而持久。一句“姥爺戒煙了”成為他多年與外孫女見面的開場白。我那固執了幾十年的老爸,在孫輩面前,乖巧得更像一個孩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老爸的喝酒卻是持之以恒,從家境不富裕時的棧橋老白干,到后來兩個女婿提供的茅臺和五糧液,老爸來者不拒,最為滿意的狀態就是女婿陪他喝上二兩。</p><p class="ql-block">其實,老爸是不懂酒的,他最中意的酒就是高度酒,只看度數,不論品牌。有很多年,老公的生產基地在河北,56度和67度的衡水老白干成了老爸的專供。在老爸眼里,這就是我家的頂級茅臺,就是貴賓尊享。每逢家中喜事,老爸都要說,“拿出我的酒來”,似乎一生的豪橫都展示在他藏有的一堆的高度白酒之中。</p><p class="ql-block">老爸喝酒,對酒肴并沒有特別要求,一把花生米就能細嚼慢咽一個時辰,當然,中間還要聽他講國家大事和世界局勢。時間長了,兩個女婿都習慣了老丈人的酒癮和高談論闊,并不插話,任憑老爸擺一擺長者風度,抖一抖有還是沒有的威風。</p><p class="ql-block">老爸喝了幾十年的酒,但是從來沒有喝高,他自己說自己喝酒很有數。我和姐姐分析,一方面,他懼怕老媽的管理威嚴,再一個,老爸似乎只是愛喝,并不上癮,也不太具有品酒的能力,辣鱟鱟熱烘烘,似乎就是他對白酒的鑒別。</p> <p class="ql-block">隨著年事已高,老爸每頓飯的酒量從幾兩變成了幾錢,他也并不在意,哪怕只酌一兩口,他也顯得心滿意足,嘖嘖回味。所以,只要帶老爸出門吃飯,我和姐姐都會記得帶上老爸的寶葫蘆,其實里面就裝著幾兩老白干。</p><p class="ql-block">這幾年散裝白酒盛行,姐姐喜歡給老爸買機場白酒,看著老爸的存酒區又堆了許多寶物,爸爸每次經過,都面露滿意,這是他對生活評判的標配。</p><p class="ql-block">有位好心叔叔給爸爸送來了一箱所謂茅臺,爸爸愛不釋手,我和姐姐鑒定后,一致地認為是假酒,是頂著茅臺虛名的冒牌貨,爸爸不信,還當著我們的面示范,小酌兩口,說“你們聞聞,就是茅臺酒的味道,我喝了很舒服”。一面是朋友的好意,一面是爸爸的不知好歹,我和姐姐愕然無措。</p><p class="ql-block">爸爸在飲食上,真可謂是大肚漢,據說當年國家自然災害,爸爸餓得昏天黑地,要不是媽媽俠女救夫,老爸這樣每餐要吃一斤主食的飯量,真是不敢想象后果。乃至于后來媽媽總是說,爸爸多吃多占,就應該多做多干。而爸爸用一生對妻子對女兒的無限付出和包容,來回報了媽媽當年的饅頭米飯。</p> <p class="ql-block">爸爸是個性格特別溫和、情緒特別穩定的人。爸爸的祖輩是大戶人家,都是讀書人,因為趕上了歲月動蕩,爸爸只能屈從命運,早早地告別學堂,但是讀書求知是藏在骨子里的追求。爸爸雖然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卻有著家族式的知識分子的清高、寡淡、遂安和溫和。即便在政治動蕩中,爸爸也一直堅持自己讀書學習,要求兩個女兒讀書求學。他堅定地認為,書中才有黃金屋,才有顏如玉,知識是開啟生活的鑰匙,在我和姐姐的記憶中,家中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p><p class="ql-block">媽媽非常聰慧通達,在我和姐姐都年少的時候,家中生活條件捉襟見肘,但是她傾慕爸爸的知識遠見,朦朦朧朧地覺察到文化的魅力,隨著爸爸敦促女兒的學習,期待孩子們的知識收成。</p><p class="ql-block">在我年少時,家里的冬天煤爐上,只有烤地瓜、烤饅頭片、改善時會有個烤魚干,炒蘿卜燉白菜是每餐常見。即便生活簡單,爸爸幾乎每晚都會給我們娘三個講紅樓夢,講三國演義,講中國革命史。</p><p class="ql-block">那是個吃的并不飽、穿的并不暖的年代,爸爸用知識添喂著兩個女兒。現在回想,不知道大飯量的爸爸,是不是每天“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那些腹中空落落、口袋緊巴巴的歲月里,我和姐姐依偎在幸福的爸爸媽媽懷里,無憂無慮地求知和長大,朝著爸爸媽媽哺育期待的樣子,一天天地變化。</p><p class="ql-block">兩個女兒終于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滋潤下,成了爸爸媽媽眼中的“一路繁花”。我們長大了,獨立了,用知識創新與創造自己的小家。</p> <p class="ql-block">爸爸直到現在,對一日三餐的要求也并不高,甚至沒有要求,哪怕是一個饅頭一碟榨菜,他也毫無怨言。多年的艱苦生活,使得老爸把“以苦為樂”過成了生活習慣,而憶苦思甜的教育,已經成了爸爸的口頭禪。</p><p class="ql-block">但是媽媽去世后獨立生活的爸爸,對開飯的時間要求幾乎苛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我和姐姐堅持每天輪流給老爸送兩頓飯。每次進門,爸爸不會問什么飯,他對吃食一律滿意的態度,讓我們姐妹倆備餐時心情很放松,但是只要送餐逾時,老爸的追問電話一定速達,他會問“你們身體都好嗎?”</p><p class="ql-block">后來,我和姐姐總結,其實老爸對餐飲的關注,已經不是僅僅在吃喝層面,他是太孤獨、太期盼有人定時跟他交流。他那一肚子奇奇怪怪陳舊落后的“學問”,還特別想傳授給他的女兒,他那些早就過時的迂腐的經驗,一直視若珍寶,想讓女兒學習領悟。老爸越是想彰顯自己還沒有落伍,越顯得不知所措,無頭無腦。</p><p class="ql-block">好在,做女兒的,努力地、盡量地體恤著90歲的老爸。</p> <p class="ql-block">老爸為女兒和家人付出了一生,還想著“春蠶到死絲方盡”。</p><p class="ql-block">雖然,我和姐姐都是年過半百,但是有老爸在,我倆就一直是可以撒嬌的孩子,是緊緊鏈接在老爸身邊的姊妹。其實,早已是高知的我們,從來沒有間斷過跟爸爸學習,而且我們倆姐妹也一直在向爸爸索取精神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學習老爸的性情曠達和神情平淡;學習他的不斷求知和普世濟世;學習他的生活無要求,精神不貧乏;學習他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學習他不斷教授給女兒和孫輩的作風和品德。</p><p class="ql-block">老爸的精神瑰寶,超越物欲,無關飲食,是家族典藏,是我和姐姐的原始股份,世代漲價,傳世芬芳。</p><p class="ql-block"> (北風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明星|
肇源县|
墨玉县|
安顺市|
皮山县|
卫辉市|
乌拉特中旗|
志丹县|
化州市|
大城县|
吉安市|
习水县|
吉木萨尔县|
丹阳市|
白朗县|
迁安市|
卢湾区|
麻城市|
射洪县|
昌都县|
马边|
开江县|
长海县|
佛冈县|
张北县|
桦南县|
永靖县|
电白县|
嘉鱼县|
新蔡县|
乐业县|
大方县|
贵德县|
绥棱县|
阳泉市|
博客|
陇南市|
延川县|
石河子市|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