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鳳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編輯:鳳萍</p><p class="ql-block">?照片:網絡</p> <p class="ql-block"> 中國吃辣的城市很多,今天為家鄉“辣都”的辣飲食而抒情創作,一解“辣”的鄉愁。萍鄉人特愛吃辣,這個城市就像人類一直是在尋找刺激中前行。與其說是由視覺引起的愉悅沖動,不如說是經胃滿意,歷舌尖上的刺激所直接推動。此刻江西萍鄉市評為“辣都”之美名,字面讀解像是喜歡吃辣而聞名全國,可我感覺更是由不少火辣辣的紅色文化所組成的“辣都”。</p> <p class="ql-block"> 現有文章記載,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辣椒遺存有兩處,一處在墨西哥東北部的奧坎波洞,一處在墨西哥東南部的特瓦坎谷。也有研究記載辣椒至今有四百年歷史之久,也許會更加早期的時間。最早有指孔子不食姜食,卻沒有提到不食辣。楚辭中帶“椒”字的很多,離騷中有“雜申椒與桂菌兮”、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等詩句。十八世紀的小說《紅樓夢》中一個重要女性人物,潑辣、無視性別約束,就與辣椒有關。例如飯桌上美味佳肴里的辣椒,它們的辣有助于人體適應高濕環境;街道上有辣椒的形象裝飾著海報和門口,從隱喻上來看,它們象征著革命的男性和激情四射的女性……辣椒早已是中國文化中鮮活的、甚至是正宗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辣椒原產于中、南美洲,明清時期傳入中國。辣椒在中國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身份”,它也記載于醫學和文學。辣椒既可以用它來促進血液循環、防治凍傷,又可以用作向敵人施放的刺激眼睛的“化學武器”——辣椒噴霧。</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辣椒也是從一種不起眼的異國植物演變成無處不在甚至“正宗”的調味品、蔬菜、藥物等單個領域,辣椒更是綠色食品中的王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辣椒不僅在全球掀起了一場味蕾的革命,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烹飪領域;它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走進了中醫藥的寶庫。辣椒無論是藥用還是食用都離不開它的根本性意義,辣椒的辣味來源于一種叫辣椒堿的神奇物質,這種物質賦予了辣椒獨特的性格,也賦予了它在中藥中的獨特地位。</p><p class="ql-block"> 辣椒本性辛熱,歸心經、脾經。常用來溫中散寒,作開胃消食之用;但是陰虛火旺及患咳嗽者要避之,否則加重病情,所以使用時,也要根據中藥的君臣、配伍原則進行。辣椒在中醫藥中散發著獨特魅力的植物,讓我們對自然界的贈予充滿敬意。</p><p class="ql-block"> 辣椒,它的藥用價值,如同它鮮明的色彩,既豐富又多樣,更提醒我們即使看是最普通的植物,也可能蘊含著治愈的奇跡;就像人類一樣,即使是最平凡的自己,也是不平凡的個體,需要我們以精準和尊重的態度去對待。</p> <p class="ql-block"> 故鄉萍鄉市地貌較為復雜,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炎熱的夏天像火爐一樣,嚴冬臘月就會冰天雪地。這里的鄉親們絕大多數人都以辣椒作為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作調料食材的物產,人們餐餐都要吃辣,無辣不歡的生活習俗是這里的傳統,即使是小孩子也是很能吃辣的。比如早餐喝稀飯也吃辣梅豆腐相伴,吃面條,炒米粉,炒雞蛋,等等也是加幾勺滿滿的干辣椒粉一起……;好像無論炒什么菜肴,辣椒都是離不開的調味料,否則還真說不出什么樣的滋味。只要廚房開始炒菜,那飄出來的煙火氣充滿了辣的香味。辣椒雖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菜肴,它可以驅趕掉江南煙雨蒙蒙的濕氣,吃辣可以祛濕,防癌,使得機體有益健康……但是凡事都也不宜過量。</p> <p class="ql-block"> 辣菜是萍鄉菜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萍鄉菜肴辣的特色不同于其他地方,這里的菜肴辣味直接凸顯出來,沒有過多的其他香料添加;即使這樣簡單的辣味道,同樣吸引世界各地方的客商前來觀光游覽和品嘗萍鄉辣美食風味。不難想象,人們一天不吃辣椒,會不會有魂不守舍的感覺呢?如今美麗的萍鄉被評為中國“辣都”之美名,真不愧是“辣”出了新旅程的彩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最為平常的辣椒,卻有著火辣辣的氣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愛吃辣的人,是不會去掉辣椒籽的,因為炒出來的辣菜會更加的香辣。但是這種辣的教訓包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沒有帶著辣椒籽一起做的辣菜還真的稍遜色一些呢。比如萍鄉最出名的辣椒小炒肉,沒有連著辣椒籽一起炒出來小炒肉,味道真的會稍遜色很多。</p><p class="ql-block">? 記得奶奶做蒜蓉豆豉煎荷包蛋炒辣椒,一盤青紅色辣椒在鐵鍋里被油和水煎煮著,奶奶用鐵鍋鏟一邊碾壓辣椒,一邊翻炒著,辣椒籽卻在鍋里蹦跶著,加上煎好的荷包蛋,放入一勺熱水稍微煮一會兒,那種又香又嗆的香味,即使樓底再高,也無法散發盡那種香辣味。</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了,我至今未忘記。那一碗帶著蛋香味兒和辣椒味的農家菜,在70年代中期,吃肉也顯得奢侈的年代,吃著紅薯絲里尋白米的飯,胃口也是大開;依然一餐可以吃幾碗紅薯絲飯,每一頓飯都是吃的津津有味的。</p> <p class="ql-block">此刻憶起家鄉的泥土……。</p><p class="ql-block">因為喜歡吃辣椒,我也喜歡學習種植它。看似最為平常的辣椒,種植起來還真的要非常細心打理。此刻回憶起童年的馨懷時光。記得每當細雨如絲的春天,我爺爺就會預先為新一年想種的農作物準備一大塊特別優質的土地,比如會特別細心多次翻松泥土,保證土壤細碎,施入充足的腐熟稀糞肥和復合肥;再整平土地,讓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勻,等過一段時間,土壤充分吸收和分解后,就會分開幾個小區塊的位置,然后灑下準備好的辣椒種子和其他種子;再鋪上薄薄一層泥土,再蓋上稻草桿,再做一個簡單的尼龍薄膜帳篷保護嫩嫩的幼苗生長。有了簡易帳篷的保護,一來防止老鼠咬,雀鳥的偷吃等。當然少不了輕輕地給秧苗澆透水,不出數天,各種蔬菜秧苗慢慢地生長出來。</p><p class="ql-block">最為俊俏的是辣椒苗,它們總是走過黑暗的夜晚,悄悄地從土里鉆出來。它們貪婪的允吸著春天的甘露和陽光,舒展開嫩綠的葉片,一片片對偶似的稍尖的葉子,在雨露中呼吸著,歡笑著。等到辣椒秧苗長到一定的高度,就會輕輕地用小鏟子撬出來再移植。將生長好的壯苗移栽定植到地塊里,一個穴一根或者兩根辣椒苗,定植好后,澆好定根水,施入充足的腐熟有機肥和復合肥,促進辣椒苗快速生長。繼續經過每一天的精心照料,施肥、澆水,捉蟲子等,時令到了,茁壯的辣椒樹上漸漸地掛滿了辣椒,那種碧綠的辣椒簡直像涂了一層油一樣發亮。</p><p class="ql-block">辣椒的碧綠慢慢地經過陽光的洗禮,就會足漸出現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辣椒。由綠色變紫,變紅;它們的形狀也各異,有的尖尖的,與中指一般大小、有的圓鼓鼓的,像燈籠、有的彎彎的,上頭大,下頭小,像牛角,有的像長長的“四季豆角”。還有的辣椒與眾不同,整顆辣椒樹結的辣椒都朝向天空,顏色各異,呈等腰三角形,遠遠望去,一個個五彩繽紛的辣椒活像一群稚氣未脫的頑童,在泥地里撒歡兒,歡笑著;有的是紅彤彤的身體,有的帶著紫黑色,也有黃色,甚至還見過紫藍色的辣椒,各種顏色的辣椒爭奇斗艷。我的印象中朝天椒是最辣的,別看朝天椒只是一群小小的辣椒,還真有“烈性”的瘋狂。</p> <p class="ql-block">想年年都吃到好的辣椒,必須要留下優質辣椒的種子。記得爺爺叮囑我,一顆辣椒樹上最早從底部結出來的辣椒,個頭大的要留著做種子。現在回想起來,他說的經驗也是關乎著辣椒基因的原理,所以每一年他都把最早結出的強壯的辣椒留作明年的辣椒種子,因為這是辣椒家族中最時髦的一員,也是辣椒家族中最優秀的一位。于是每一年都有鄰居找爺爺取辣椒秧苗。春耕秋收時節,一片火紅的辣椒聚集在一顆顆辣椒樹上成熟了,每當陪著步伐蹣跚的奶奶一起,冒著陽光采摘辣椒時,只見風吹過她單薄的衣裳,那濕了又干,只有汗水流下的鹽巴印記著她的辛勞。</p><p class="ql-block">記得摘辣椒也有講究的,要連著辣椒綠色的柄一起摘下來,這樣在洗辣椒的時候,就不會進水而導致腐爛變質。最早留著做種子的辣椒更加會用線繞綁起辣椒綠色的柄,一個一個串起來掛起、讓太陽曬干,干透后取出辣椒籽,用防潮的油紙包好留存起來,等到明年春天再種。</p> <p class="ql-block">我也有吃辣椒的生活經驗,童年是在萍鄉桐木鎮生活了9年。也許天生怕辣,那個時候,我是既恨吃辣又想攻破這辣味個性,就像對未來世界憧憬的色彩、也帶著“辣”的個性,使我無法抗拒它的熱情。于是我為它流汗、流淚,那種火燒喉嚨的滋味,我飽受了“好進不好出”的滋味,只能說辣也是一種終身難忘的鄉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雖然我生活在香港,這里飲食清淡為主。可我依然還是可以吃辣味的食物。偶爾想吃我喜歡的辣椒小炒肉,有時候一見到這種帶辣味的菜式,馬上精神抖擻,胃口大開。如今也保留著一雙炒家鄉菜的手藝,教會了香港的家人們吃辣菜。他們比我吃得更加辣,這也許是近年來香港的飲食文化有了改變的緣故吧。香港也多了很多湘菜餐廳,川菜餐館,徽菜等帶辣料的餐廳來迎合世界各地的客人口味,卻唯獨看不到贛菜和萍鄉菜餐廳,希望有萍鄉飲食文化屆領域的商家們把萍鄉辣的美食文化加入到香港的飲食文化產業作為交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辣椒,它出身平凡,卻個性鮮明,因有火熱情懷而有滋有味。 就像是一位從農村走向世界的孩子,有一種對生活不認輸的執著。</span></p><p class="ql-block">因為吃辣使得萍鄉有了“辣都”之美名,使得萍鄉人也給人一種“殺火”和堅韌的性格特征。就像陽光下的那些充滿辣椒香氣的菜肴,它更有深秋的味道,時光的味道,更是一種無可替代的鄉愁氣味。</p><p class="ql-block">2025.1.17(寫于加拿大多倫多)</p> <p class="ql-block">簡歷:鳳萍,戴家長女。贛籍。畢業于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西醫營養學專業;香港公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英國TQUK產前產后母嬰全科護理學士文憑,從事母嬰護理工作兼授課導師。</p><p class="ql-block">原創詩歌、散文、古詩等千余首。出版個人詩集三部及中英雙語【戴鳳萍短語詩集】,有大量作品被刊登詩集中收藏于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澳門大學,香港大學等大學圖書館珍藏。作品散見國家級,省級純文學刊物以及海內外各大平臺,詩歌,散文等作品多次獲全國詩大賽一等獎!</p><p class="ql-block">獨守文字,煦養靈魂,讓靈魂生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嘉黎县|
禹州市|
安化县|
平顶山市|
开平市|
云林县|
耒阳市|
乌兰县|
红河县|
开封县|
民县|
沙洋县|
保定市|
泽州县|
怀安县|
宜兰市|
邵阳县|
伊宁县|
元氏县|
灵台县|
波密县|
龙门县|
偏关县|
视频|
永春县|
仪陇县|
竹溪县|
咸丰县|
涿州市|
沙坪坝区|
明溪县|
健康|
江陵县|
民权县|
磐安县|
聂荣县|
唐海县|
樟树市|
明溪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