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經的瀘沽湖在我心中是那樣的神秘以致遙不可及,簡直就是我心中那個不可實現的“小目標”。</p><p class="ql-block">一直聽說去瀘沽湖的路都是山路,彎道極多,道路狹窄,而且道路顛簸,無論是網上看來的,還是去過的瀘沽湖實踐過的,眾口一詞的說法,讓我產生了恐懼和障礙,以至于終于下決心去一趟瀘沽湖,也沒敢開車去,而是選擇乘坐旅游車。一路游玩下來才發現,那路不是一般的好走,比起在云南境內走過的很多地方的路,都要好很多。苦思冥想的挖掘其原因,最終思忖到這么一點,按照中國有三十幾個省區計算,網上網民留言,真正屬于云南的土著,按照概率算也就是3%,真正說云南哪條路好走、不好走,應當是這3%的網民話語權重最高,其余絕大部分網友的發言,都是依據與自己經常狀態下駕駛路況比較而言的,不能說不對。這一點是人家我疏忽了,應當考慮到這種情況,以至于偏聽偏信。</p><p class="ql-block">有句話說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不經一事,不會理解到其中的深意啊。</p> <p class="ql-block">終于有一天,我們下定了決心,要實現一下這個早就確立好的小目標。</p><p class="ql-block">在麗江坐上了大巴,大巴先沿著麗寧公路然后轉到寧瀘公路一路奔跑著,全程也就是200公里。大巴要走4個小時,自駕會快許多,因為大巴都配有GPS,全程限速60公里/小時的速度,后臺實時監視著。</p><p class="ql-block">這是從麗江開到瀘沽湖的必經之路,沿途很長一段路程一直在金沙江兩岸輾轉前行,車上的游客也一直被被這條江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大巴是一站直達瀘沽湖的,由于乘坐時長有四個小時之久會很疲勞,司機師傅中途選了一個地點停下了車,為的是讓乘客中途有個休息放松的時間,全體下車活動15分鐘。</p><p class="ql-block">這個停車位置,好像是很多車輛約定俗成的停車點,在國道上,規模還不小,有小吃、水果、咖啡等售賣,后面還有一個觀景平臺,恰好是金沙江的一個拐彎處,許多乘客都跑過來拍照留念,近距離欣賞這條觸手可及的金沙江,江心處還有一個小平臺,不知道是干什么的。</p><p class="ql-block">江水連著青山,都是綠色,只是綠的深淺不一。我們到的時間不太合適,大部分青山都在陰影里,我腦補著這<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前的景色,如果在一個恰當的時間來到,前面應當是如畫一般存在的天然圖幅,因為這就是最真實的、最</span>原生態的美。</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停車的大多都是大客、大貨,一看就是經常跑這條路的老司機,如果真是自駕路過此地,還真不一定會在這里停車,那豈不是錯過了這一景。</p> <p class="ql-block">就在這個停車區中,有一個攤位周圍被許多游客圍著,我也很好奇,湊近攤位前看個究竟,原來是現場開佛心果的攤位,只見攤主熟練的給顧客挑選好的果子開殼、鉆孔、打磨、加配飾,一邊干著活一邊夸贊著這顆紅色果子寓意著鴻運當頭,帶上它會讓你順風順水……balabalabala。</p> <p class="ql-block">佛心果的價格從幾十到一百不等,游客們紛紛出手,你一個我一個,把攤主忙的滿頭大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實佛心果是無患子樹的果實,別名又叫做苦患樹、木患子。屬于一種落葉喬木,植株高度通常可以長到20多米高,原產熱帶美洲,現在全球熱帶地區都有栽培;在</span>中國浙江、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區也都有種植。</p><p class="ql-block">至于佛心果的顏色現場開出來的什么紅的、綠的、黃的、白的……五顏六色還真的很漂亮。其實無患子果實的本色卻是本白微黃的,能開出其他顏色的佛心果,都是事先人為給果實人工著色后,又被包裹到果皮中。這種做假的手段早已被曝光多少年了,然而現場購買的火爆場面,更大的可能是游客們就是喜愛這種購物的環境和體驗。屬于愿打愿挨那種。</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車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前,雖是盤山公路,但路面寬敞、平坦,司機一邊開車一邊介紹,我們即將進入18道拐,我們按照司機指引的方向,看見山坡上隱約可見的一道道白線,那里就是我們要走的路。</p><p class="ql-block">隨著車子越爬越高,我們已經跟白云一樣高了,仿佛我們就是走行進在云端的人。</p> <p class="ql-block">車子斷斷續續開了近四個小時,司機不時地介紹著周邊的景色,直到我們的車子行進在一眼望不到頭的一大片水域邊上時,司機又說話了:在我們右前方的大片水體就是我們的終點站——瀘沽湖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是云南和四川兩省共有的一個美麗的高原淡水湖,有高原明珠的稱號。</span>瀘沽湖在云南這一側隸屬于麗江市寧蒗縣,<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四川省的部分則屬于四川涼山州鹽源縣管轄</span>。</p><p class="ql-block">司機接著說:游客來到瀘沽湖,一般都是圍繞著整個瀘沽湖游覽一圈,圍繞著瀘沽湖有好幾個碼頭,在碼頭可以乘坐瀘沽湖獨有的“豬槽船”游湖,還能夠進入草海;著名的“走婚橋”就在四川一側,走婚橋幾乎是來瀘沽湖的游客必打卡的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瀘沽湖湖盆區坐落于永寧盆地,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內有一個小島——里格島,天氣好的時候,遠處拍照簡直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瀘沽湖周邊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普米族、蒙古族、漢族……等七個民族的居民。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使這里成為著名的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在瀘沽湖中,還有一種被稱為“水性楊花”的花也是瀘沽湖的一大特色。每年的5月至10月,瀘沽湖面都會盛開一種由三瓣雪白透明的花瓣,簇擁著黃色花蕊的小白花。在云南人的食譜中,這種水性楊花也是一種上好的食材,通常用它與芋頭一起燉煮,或者用它來做湯,也別有風味,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從麗江方向來到的瀘沽湖,大巴的終點就是“大落水村”。</p><p class="ql-block">在大巴還沒有開到大落水村,從一處山頂向下行駛時,遠處的瀘沽湖、村莊和青山,肉眼看去極其壯麗,拍成照片的效果遠遠趕不上真實所見。</p><p class="ql-block">我們落腳在大落水村,安頓好住宿就開始午餐,接下來就是游覽規劃了。</p> <p class="ql-block">其實瀘沽湖這個景區內的交通還是挺不方便的,除非你是自駕而來的,像我們這樣乘坐大巴來到以后,想在瀘沽湖景區內游覽,交通工具就成了一個大問題。</p><p class="ql-block">景點分布在湖邊各處,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距離也都很遠,瀘沽湖一周有七、八十公里之多,每個景點走走逛逛也要好長時間。總不能玩好一個景點叫一回車,再把我們送到下一個景點。沿湖的出租車也很少見,而且是跨省運營,幾乎沒有那個出租車公司有完備的經營手續。</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種交通工具就是共享電單車。這同樣是受到省界的限制,由于兩個省份的運營公司不是一個,騎到省界處就是服務區的邊界,再往前走會自動斷電,十分令人惱怒。有一次我們在廣西騎電動車就遇上一回,所以在后來想要騎行電動車時,首先考慮所在位置是不是在省、地、市的邊界處。</p> <p class="ql-block">思前想后,我們決定包一輛在當地有資質在兩省運營出租車的公司的車。這樣,我們就可以比較隨意的游玩而不受時間和景點的約束。</p><p class="ql-block">走到兩省交界處,跟師傅說一聲:請停一下車,我想拍個照片,司機師傅就把車停了下來。</p><p class="ql-block">如果是私家車,那就方便多了。</p> <p class="ql-block">按照出租車司機的建議,我們沿著湖按照逆時針的方向游覽,司機師傅說,這也是絕大多數游客游覽瀘沽湖時的選擇。我們第一站就是豬槽船的碼頭,良心的師傅告訴我們這個碼頭是大落水村官辦的碼頭,也只有這個碼頭最靠譜……至于瀘沽湖周邊好幾個其他的豬槽船碼頭,大多是私人碼頭,碼頭主人都跟各民宿、客棧有聯系,客棧老板也積極向住店客人推薦這一旅游項目,以實現共贏,大都含有一些隱形消費項目,一旦上了船……</p><p class="ql-block">來到瀘沽湖乘坐一次豬槽船游湖、在草海中穿梭是很奇特的體驗,光聽著這小船被稱作豬槽船就覺著挺神奇的。</p><p class="ql-block">然而對于我們來說,曾經有太多次的乘船經歷,在江南、在嶺南,穿梭海島、穿行水杉林間、游歷垛田……,所以瀘沽湖豬槽船的體驗我們決定就省略了。</p> <p class="ql-block">瀘沽湖水面上的船之所以被叫做“豬槽船”,還有一個摩梭人口口相傳的神奇故事。</p><p class="ql-block">相傳,瀘沽湖原本是一個既干枯又低洼的盆地,盆地中有好幾個摩梭人居住的村莊,人們吃水基本靠天。有一年逢大旱,人們吃水越來越困難,于是男人們每天出去找水成為第一要務。村中一個啞童放牧時發現一個泉眼,汩汩清流日夜不息,只是水量不大,仔細觀察后發現泉眼出口處有一條大魚,控制著出水量。啞童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村民并帶著村民來到了泉眼,時逢大旱之年,泉眼流出來的水量遠遠不夠幾個村子人的使用,于是大伙一商量,用蠻力將大魚從泉眼處拉了出來。一開始大魚使勁兒的晃動著身體,示意大家不要拉,然而村民們求水心切,根本沒有理會大魚的意思,村民們人多力量大,喊著號子齊心協力,終于把大魚從泉眼處拽了出來。那泉眼沒有了大魚的控制,一發不可阻擋,滔天的水流瞬間變成巨大的洪水,大水沖走了一切,淹沒了村莊,日夜流淌的大水把整個盆地變成了湖泊,從此以后就有了瀘沽湖。就在洪水沖過來之時,一位正在喂豬的婦女,看到洪水來勢洶洶,無處躲藏,急中生智跳到豬食槽子當中,漂在水面上算是躲過了一劫。從那時起人們竟相膜拜,用樹木刻鑿成豬槽樣的船,成為湖上交通、<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魚、撈豬草的生產</span>工具。</p><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豬槽船也與時俱進,早已變成了一項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乘坐豬槽船游湖似乎是來到瀘沽湖之游客們的必選項。<span style="font-size:18px;">泛舟</span>湖上,足<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令游人體驗到摩梭人古樸的生活情節。</span></p> <p class="ql-block">即便是那些閑置、廢棄的豬槽船,在草海中,在湖面上也是一種極其美麗的裝飾。</p><p class="ql-block">最早的豬槽船是一種獨木舟,由一根粗粗的圓木雕鑿而成,因其形狀像豬食槽子而得名。在過去很久很久的年代里,在瀘沽湖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豬槽船是摩梭人唯一的交通工具。</p><p class="ql-block">到現在豬槽船也是瀘沽湖的一大特色。乘坐豬槽船在湖上泛舟,是一種非常愜意的享受,不僅可以欣賞湖中的島嶼和湖岸的風景,也可以聽撐船的摩梭人講述摩梭人那些有趣的傳說。</p><p class="ql-block">總之,瀘沽湖的豬槽船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歷史的見證,它承載著摩梭人的智慧與勤勞,也展現了瀘沽湖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這是四川境內的瀘沽湖牌牌。</p><p class="ql-block">其實,瀘沽湖是四川省和云南省的共有湖泊,也是由兩省共同管理的一座高原淡水湖泊,湖面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0余米,最深處93米,是中國第三深的淡水湖泊</p><p class="ql-block">整個瀘沽湖域,東部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面積約為24平方公里</span>屬于四川涼山州鹽源縣;西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面積約為27平方公里</span>面積屬于云南麗江寧蒗彝族自治縣,差不多兩省把瀘沽湖一分為二了。</p><p class="ql-block">在瀘沽湖周邊的原住民大多是摩梭人,摩梭人不是一個少數民族,不是摩梭族,雖然早期有關政府部門也頻繁的稱摩梭人為摩梭族,但是最終國家有關部門還是將居住在云南寧蒗等地的摩梭人歸為納西族,將居住在四川鹽源、木里、鹽邊等地摩梭歸為蒙古族。</p><p class="ql-block">多少年來,摩梭人強烈要求解決族稱問題,迫切要求盡快恢復摩梭族稱。曾經在摩梭人的強烈要求和縣委、政府以及其他各族群眾的多次反映下,引起了上級的重視。但終究還是由于其在語言,地域和宗教信仰上都和當地蒙古族幾乎雷同,沒有得到批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摩梭人有自己族群的語言——摩梭語,但沒有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在納西族摩梭語中,"瀘"為"山溝"之意,"沽"為"里"的意思,瀘沽湖即"山溝里的湖"。</p><p class="ql-block">在蒙古語中"瀘沽"是"魯枯"的諧音,意為"落水",故瀘沽湖又名"魯枯湖"。</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草海。</p><p class="ql-block">這里水草豐茂,水鳥成群,是瀘沽湖的另一片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有藍天和遠山近水,還有滿地的青草,這可不是草原,更不能在其上散步、踏青,你隨便一腳插進去,就可能拔不出來,因為那可不是是“?!?,那片海的底部是淤泥,無異于沼澤地。</p> <p class="ql-block">草海位于瀘沽湖的東南面,在四川地界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草海的全長有7公里之多,平均寬約800米,所謂</span>草海是因為長年泥沙的淤積,導致水深變淺,淤積的泥沙地長出茂密的蘆葦,遠遠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當地人稱其為“草?!薄,F在瀘沽湖的草海已經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高原濕地。</p><p class="ql-block">草海中有魚、蝦、貝、螺絲、菱角還有瀘沽湖特有的小米蝦,野生牛蛙等多種水生動物。此外還有一百多種水生植物,其中十幾種都是國家一類保護植物。</p> <p class="ql-block">走婚橋。</p><p class="ql-block">走婚橋位于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境內,<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瀘沽湖上唯一的座橋,它</span>坐落在瀘沽湖東南水域的草海區域。</p><p class="ql-block">走婚橋是摩梭族青年男女走婚相會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因此這座橋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鵲橋”。</span></p><p class="ql-block">橋全長300米,橫跨草海,橋兩邊有水鳥嬉戲,湖光美景與摩梭文化交融,是了解摩梭文化的絕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據說走婚橋有兩座,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能行走其上的是2008年新建的走婚橋,全長300余米,造型優美,也是由木頭建造而成,橋面距離水面約80厘米,兩側有木頭制成的欄桿;另一座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橋,由于部分木頭已經腐爛而毀壞,散落在草海中,早已不見蹤影了。</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橋上認真的、仔仔細細的尋么著橋的左右,希冀能看到一點歷史的真跡,然事與愿違,也就放棄了。</p><p class="ql-block">大概是因為草海中的蘆葦長的太茂盛也太高了,一葉都可障目,眼前何止千葉萬葉,遮住了凡人的眼目,也蓋住了日漸腐朽的“歷史真相”。</p> <p class="ql-block">凡是來瀘沽湖的游人,走婚橋是必到的景點。</p><p class="ql-block">走婚橋是瀘沽湖上一處充滿文化韻味與浪漫情調的地方,它不僅是摩梭人“走婚”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游客體驗摩梭風情、領略當地民俗的絕佳去處。</p><p class="ql-block">走婚橋周圍的自然風光也十分迷人,近處的草海、湖面與遠處的山巒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p> <p class="ql-block">走婚橋的歷史意義在于,它是摩梭人獨特的婚姻習俗——走婚的歷史見證。</p><p class="ql-block">摩梭人的社會仍然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形態,<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婚姻觀念,</span>實行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p><p class="ql-block">男女青年相識相戀后,在白天的走婚橋上相互約定,男方會在晚上來到女方家中共度良宵,趕在天亮之前又返回自己家中。</p><p class="ql-block">這種婚姻形式被稱為“阿注”婚姻,意為“親密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整個瀘沽湖四周環繞著層巒疊嶂的山脈,湖水清澈碧藍,再加上被稱為“東方女兒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獨有的摩梭風情,</span>在這里,你可以盡情體驗和親身感受瀘沽湖原始自然的寧靜之美。</p> <p class="ql-block">草海底部淤積愈來愈厚,已經開始生長喬木,看那樹木的樣子像是柳樹,樹根處仍舊是一汪湖水,這水是終年不會干涸的,柳樹能終年生長在水中嗎?水柳?</p> <p class="ql-block">瀘沽湖的濕地景色極其漂亮。要是再有一只羊、一只馬徜徉其中,啃著青草,那樣一幅大自然景色,簡直堪稱天上人間。</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我們要去瀘沽湖最美麗的一個灣灣景點,叫做女神灣,之前聽說如果是包車前往女神灣,司機可能提出來要加收額外費用,可我們的司機并沒有提出這種要求,去過之后才發現要去女神灣車子單程要多行駛十幾公里,而且路面不是太好走,經過數個彎曲顛簸路段后,車子到了停車場,就是一片比較平坦的沙地。停車場離女神灣還有百八十米,走幾步也就到了。</p><p class="ql-block">女神灣也是瀘沽湖很著名的一個灣灣。它是一個安靜美麗的灣,因它正對格姆女神山,故稱之為女神灣,它原名叫趙家灣,那是因為離這個灣灣最近的村子是趙家村,而且是瀘沽湖周邊村子當中唯一的一個全是漢族人的村莊。</p><p class="ql-block">女神灣這個名字聽上去顯得更加神秘夢幻,也更像一個旅游景點的名字,時間久了,趙家灣這個名字反而讓人生疏了,非土著而不得知了。</p> <p class="ql-block">坐在湖邊的豬槽船頭上,感受微風輕拂,看著白色浪花輕拍岸邊,一陣陣有節奏的浪花輕舞,仿佛是一首輕柔的樂曲,營造出一種浪漫而溫柔的氛圍。</p><p class="ql-block">這個灣有一處與其他灣灣大不相同的地方,也可以說就是女神灣獨有的特色,就是湖岸的石灘。這個灣岸邊完全是由石子堆積而成,沒有沙子,那些石子在陽光下、在清澈的水中,泛著金黃色的輝光,宛若水下一個個小精靈一般,應當算是神女灣獨具一格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日落時分是女神灣最美麗的時刻,這時女神灣的光線變得格外柔和,云朵仿佛從山中飄出,與湖水、小船共同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畫卷。岸邊的樹木,在落日余暉的映襯下,既明亮又斑斕奪目,是拍照絕美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一灣湛藍的湖光,一灣幽靜的叢林,讓<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里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日落觀賞地。</span></p> <p class="ql-block">女神灣的風光是瀘沽湖的一處非常著名灣灣景色,尤其是在日落時光,這里的黃昏美景仿佛一幅動人的山水畫。</p><p class="ql-block">湖面波光粼粼,遠山如黛,那些豬槽船悠閑的漂在湖面上隨風蕩漾得是那么悠然自得,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隨著太陽逐漸消失在群山之中,天空中的橙色逐漸增多,夕陽的余暉倒映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又一個寧靜的黃昏來臨了。</p> <p class="ql-block">情人灘。</p><p class="ql-block">情人灘是瀘沽湖又一著名景點。</p><p class="ql-block">我一直搞不懂“灘”和“灣”有什么不一樣,都是在湖水邊,一邊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一邊是一片土地、沙灘、碎石,中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道水與陸地的分界線,陸</span>地的相對高度都比水面高。</p><p class="ql-block">上網學習了一下,也沒看出個稀稠來,基本沒啥區別,只是“灣”是一段有弧度的岸邊,而“灘”的水陸分界線比較平直。</p><p class="ql-block">情人灘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就因為這個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里就成了情侶們必到的拍照打卡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地人說這里也</span>是欣賞瀘沽湖日出、日落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這個情人灘就是一片比較開闊的水域和陸地。</p><p class="ql-block">這都是古代文人不斷的吟詩作賦造就出來的。在詞賦當中對句式、文字的平仄、韻律的要求,于是對水就有了不同稱呼,漸漸的中國的那些山啊、水啊、水陸交界地啊,甚至水邊的建筑物也都有了不同的別名和雅稱,是古代文人墨客賦予了它們以豐富的文化內涵。</p><p class="ql-block">比如漢語中有“江”、”河”之分,其實深究起來,國人也不一定都能分得清楚它們到底有什么區別,是按照河流的大小還是按照它所在地理位置的南北稱呼。而在英語里無論是江還是河,通通一個river單詞以蓋之。</p> <p class="ql-block">“瀘沽人”很浪漫,詩和遠方都可以販賣。</p><p class="ql-block">其實正是浪漫的瀘沽人,經年累月的“販賣”著詩和遠方,瀘沽湖的聲名和魅力傳播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這些游客又像傳聲筒、接力棒一樣,把瀘沽人的詩和遠方傳播得五湖四海,傳播到五大洲四大洋。</p> <p class="ql-block">情人灘處偶遇一女子,獨坐湖邊,自斟自飲,看上去有些惆悵,人家都是情侶一對對,這里的她卻是獨自一人,天氣似乎很通人意,極好的配合著她的心情,原本晴朗的天空掛滿了陰云。</p><p class="ql-block">一瓶酒早已吹干似乎意猶未盡,舉起瓶子看了又看,怎會連一滴酒都不剩了呢?這是得有多郁悶和惆悵啊。</p> <p class="ql-block">我發現這幾天人緣特別好,這是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感覺,在這幾天的游玩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我所到的地方的人們都很想念我,什么“麗江隔壁老王很想你”、“我在普達措等著你”、“玉龍雪山很想你”……</p><p class="ql-block">這里又見到“我在瀘沽湖等你”,啥時候我一下子就成了這么香的“香餑餑”了,雖然感覺它們也一定也會想其他人,但被人想、被人等還是令人挺愜意的,心情瞬間又上升了一個高度。</p> <p class="ql-block">這是瀘沽湖的里格半島。</p><p class="ql-block">里格半島被湖水環抱,只有一條小路與陸地連接,湖光山色與半島交相輝映,這里原本是瀘沽湖攝影的最佳點之一,十分適合早晨或傍晚來此拍照,光線柔和,景色如詩如畫。</p><p class="ql-block">要說來瀘沽湖若是深度游,住下來,每天計劃幾個景點,那還真需要個幾天的時間,仔細算下來,瀘沽湖在湖中就有五個全島,另外還有四個半島,一個長島,灣灣有十四個,還有灘灘若干,村莊九個,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風情。</p><p class="ql-block">其中最為著名的叫做里格半島,它是瀘沽湖中最大的一個島,也曾經是瀘沽湖的文化中心,有著許多的民俗表演和特色的手工藝品。</p><p class="ql-block">里格半島上還有一個摩梭民俗博物館,展示了摩梭人的歷史、文化和生活,讓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個神秘的部落。</p><p class="ql-block">據說里格半島上也有一個情人橋,也是一個浪漫的地方,傳說是摩梭人走婚的見證。情人橋上掛滿了彩色的絲巾,每一條絲巾背后都有一段愛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只是可惜,以上所有這些都是里格半島的曾經。</p> <p class="ql-block">里格半島原本是瀘沽湖的一個自然村落,叫里格村,小村莊里只有20多戶人家,村子坐落于格姆女神山下(當地人叫獅子山——因在永寧眺望該山如靜臥的獅子而得名),房舍分布在湖灣和半島上,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里格村有著與別的村落不太一樣的湖光山色。</p><p class="ql-block">早在2000年之前,瀘沽湖的旅游業尚在萌芽狀態,<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村沒有任何一家與旅游有關的店鋪,唯一的一家小賣部還是傍晚才開門。</span>偶爾來幾個外地人,走到了村中見到里格村如詩如畫的環境,便問村民可否借住一宿,<span style="font-size:18px;">里格村的摩梭人十分熱情好客,拿出最好的東西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房舍也都是都是建在湖邊,風景一流。住在當地土著家中,體驗摩梭人的日常生活,享受大自然美麗風光,</span>里格半島給那幾個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隨著來過的游客一傳十、十傳百,再有互聯網的加持,里格村的名氣如日中天,走出了云南,走出了四川。</p><p class="ql-block">當網絡上盛傳:<span style="font-size:18px;">里格村民風純樸、村民熱情、幾乎沒有商業化的時候,也正是</span>里格村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時候,短短的三、五年之間,20多戶人家的村子,一下子冒出了近20家的旅店、餐廳和酒吧。來自各地的游客一股腦扎堆的擠進里格半島,即便是沒有機會住宿在島上,也要在島上大快朵頤上一頓,品嘗湖中的水鮮,泛舟湖面捕撈水貨……由于村內沒有市政設施,<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是乎村子里垃圾、污水,亂丟、亂排,清澈的瀘沽湖遭到嚴重的污染,里格村周邊的湖水發黑發臭,并有向湖內蔓延的趨勢。</span></p> <p class="ql-block">終于政府在2005年做出拆遷要求,并要求必須于當年完成。</p><p class="ql-block">現在的里格半島已經無法進村了,唯一的一條陸路通道已被阻斷,但可以沿著這條路走到村口,司機告訴我,別下去了,下去也進不了村,就在遠處看看還挺好看。</p><p class="ql-block">固執的我沒有聽司機的勸,我在想,都已經來到這里了,里格半島近在咫尺,抬腳可到,走走又何妨,最多就是撞一回南墻而已。</p> <p class="ql-block">于是一路下山到了幾乎與湖面等高的地面處,沿著彎彎曲曲的石頭鋪就的沿湖路,那路鋪的十分講究,中間還有分道線,伴隨著路兩邊五顏六色植物,蜿蜒著伸向遠方,頗有曲徑通幽的韻味。</p><p class="ql-block">越走越感覺這趟山下得值,就這一路的風景,為我一人獨享,還有什么不滿足?</p> <p class="ql-block">還沒正式登島,就看到前方的“娜魯灣”,有些蕭條破敗的樣子,隱約有一種要撞上南墻的感覺。</p><p class="ql-block">迎接這條路的“娜魯灣”,看這規模一定是島上屈指可數的酒店飯店一類的場所,然而大門已經被幾根方木釘死了,透過玻璃,可以看到室內的桌椅板凳還都在,只是上面灰塵已經老厚了,地面上也是雜物滿地……</p><p class="ql-block">原來挺有特色的賓館酒店也已經衰敗了。</p> <p class="ql-block">換一家再瞅瞅,這個叫旅行者之家的民宿,距離湖邊僅僅幾米遠。房子與湖水之間就是一條石子路。</p><p class="ql-block">若是住在這家客棧,二樓陽臺上,泡一壺香茗,沐著陽光吹著和煦的風,面朝廣闊無垠的海一樣的湖,一陣陣浪濤輕拍岸邊,還有五彩繽紛的小路綠植,近彩遠黛。真是耳聽之而成聲,目遇之而成色,口呷之直沖天靈蓋,妥妥的古代一個隱士所居的環境。</p> <p class="ql-block">這又是一家什么賓館民宿客棧的房子,建筑裝修也是很漂亮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玻璃望進去明顯看得到</span>已經徹底歇業了,但巨大的玻璃窗還是那么干凈通透,說明這環境得有多么干凈。</p><p class="ql-block">我站在玻璃窗前,給自己拍了個照,讓里格半島,讓瀘沽湖知道人家我來過這里。</p> <p class="ql-block">我在岸邊見到一個關于《瀘沽湖流域實施永久禁捕的通告》,落款是麗江瀘沽湖管理局。</p><p class="ql-block">看見這塊通告牌,心情既欣喜又有些憂慮。欣喜的是,通告對于人類給瀘沽湖有意無意帶來的損害行為進行了明令禁止,大規模無節制捕撈行為不會再現,這有利于瀘沽湖的休養生息,回復到原始生態的環境;憂慮的是由于禁捕,瀘沽湖獨有的湖鮮美味只能存在于意會和言傳之中。此外麗江瀘沽湖管理局權力范圍有限,充其量只管理一半湖面范圍,如果四川方面沒有相應的規定,按照物理界描述一個系統無序度的指標——熵,以及熵增定律,四川界內的魚兒減少的同時,云南這一側的魚兒不會因為受到保護只呆在云南一側而不游過去。</p> <p class="ql-block">我認真的看了又看,現在湖邊上的水跟遠處的水顏色一模一樣,沒有生活污水排放了,污染得到了徹底的治理,水質得到了恢復,水更清,景更美。就連這條船也愿意在這里一直漂著不愿離去。</p> <p class="ql-block">沒能進入里格半島,是一憾事,但是因為想登上里格半島,沿這湖邊走了好久,一路風光無限,又有湖中花仙為伴,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p><p class="ql-block">這花叫做海菜花,因為根系無需扎入泥土,只要漂浮于水面,隨著風向在水面東游西逛,因而有一個別名叫做“水性楊花”。</p><p class="ql-block">海菜花的生長對水質要求極高,在有污染的地方,它會很快的死亡,在云南只要見到能生長海菜花的水域,水質一定不差。</p><p class="ql-block">海菜花在云南也是一種上好的野生菜,無論在農貿市場還是在餐館飯店,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在瀘沽湖周邊有好幾個這種石頭壘起的,有明顯的火燒過的痕跡,<span style="font-size:18px;">像爐子樣的物件。問過司機被告知這是“瑪尼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瑪尼堆咱見過啊,是用石頭堆起來的不假,可是都沒有爐膛結構啊。</span></p><p class="ql-block">瑪尼堆是藏傳佛教信眾用來表達情感和信仰的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傳承儀式。?在青藏高原上,瑪尼堆隨處可見,通常位于山上、湖邊、寺廟旁邊或道路附近,由石塊堆積而成。有的石塊上還刻有佛像、吉祥圖案等,象征著信徒們的祈愿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在帶有爐膛的瑪尼堆旁有這么一塊牌子,也證實了這就是瑪尼堆。</p><p class="ql-block">瑪尼堆,藏語稱“朵幫”,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p><p class="ql-block">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游客們也了解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些用石頭堆起來的</span>瑪尼堆不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種景觀,更是一種祈福、祈愿的象征。所以在瀘沽湖、香格里拉等受藏傳佛教影響的區域,無論是</span>在溪邊、湖邊、路邊、寺廟附近或其他適合的地方……凡是能找到石頭的地方,都會看到一堆堆精心堆砌的石頭,它們絕大部分都是游客模仿當地土著堆砌的瑪尼堆,每一塊石頭都承載著人們的愿望和祝福,希望能帶來好運、吉祥和福祿。</p> <p class="ql-block">看著天邊的彩云才發現,太陽都到了快下班的時間了,大概是太陽也有些累了,臨走時把人間的溫暖也帶走了許多,已經明顯感覺到大氣中的寒意了。</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是時候該回客棧了,人家司機師傅也為我們忙了一天了,于是跟師傅說,今天就先到這里了,請把我們整回客棧吧。</p> <p class="ql-block">我們選住的客棧,前有水后有山,絕對的風水寶地。</p><p class="ql-block">不知是不是因為玩的太盡興,還是客棧風水極好,那夜睡得也極好,一覺到天明還是自然醒。</p> <p class="ql-block">瀘沽湖之行,讓人家我深刻體驗到高原湖泊的魅力,也很遺憾里格半島這么美麗的一個旅游資源一關了之,讓瀘沽湖遜色不少,從此只能遠觀,若干年后會不會成為一座孤島。<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人的地方大自然就必然受損,大自然恣意恢復生長的的地方,又過于荒蠻不適合人類生活,</spa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談何容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瀘沽湖的生態保護是一件十分艱巨的任務,瀘沽湖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和生物資源,也有著獨特的地質和氣候,是一個小范圍的生態系統,也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如何最有效的保護好這顆高原明珠,關乎到瀘沽湖的未來和發展,也關系到摩梭人的生存和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護瀘沽湖、保護瀘沽湖的生態環境,不僅僅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每一位游客也責無旁貸,人人都應該愛護和珍惜瀘沽湖,不要放任自己的行為,對瀘沽湖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破壞,要愛護瀘沽湖的動物和植物,不攀折花木,愛鳥、愛魚……</span></p><p class="ql-block">只希望下次再來瀘沽湖時,能夠見到人類的智慧讓它變得更加美麗和獨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分宜县|
濮阳县|
临朐县|
临沂市|
丘北县|
登封市|
达州市|
布尔津县|
西充县|
汉阴县|
灯塔市|
九龙城区|
新沂市|
蚌埠市|
长垣县|
周口市|
余庆县|
六枝特区|
诸城市|
襄城县|
诸暨市|
闸北区|
定边县|
正安县|
莲花县|
巴彦县|
手游|
图木舒克市|
贵州省|
松滋市|
绍兴县|
洛川县|
雷波县|
平阴县|
遂昌县|
河北省|
江达县|
平阳县|
乌苏市|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