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久前,在中國乘高鐵旅行。途經廣西桂林地區,看窗外朦朦朧朧的山水,景色非常平和美好。旅途中和鄰座的旅客聊天,引發了我的思考。后來與親戚朋友說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討論。就在這里記下幾筆。</p> <p class="ql-block">一個車廂鄰座的小女孩,估計也就四,五歲。長得滿可愛的,她與奶奶一起回老家過春節。她一再要求奶奶要叫她“公主殿下”。奶奶有點尷尬地對我解釋說,小姑娘看電視多了,就學會了“公主殿下”。其實,搞笑的這么說幾句,也沒有什么大了不起的。但我看那奶奶與孫女,小姑娘嬌橫的模樣,怎么就覺得是“小皇帝”的另一個版本。與這位奶奶聊天,她是住在農村的。兒子媳婦在大城市工作,她已經幫他們帶孩子12年了。還有個較大的孫子。她這是帶小孫女先回老家,兒子媳婦以及大孫子要等臨近春節了再回老家。</p> <p class="ql-block">這次回國,與親戚朋友聊天。發現帶孫族還不是個別現象。很多退休人員都加入了這個行列。反觀在美國,年輕人生兒育女,并沒有那么嚴重地依賴父母。更多是自力更生,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觀念相當不一樣。初生的嬰兒是需要比較多的照顧,確實工作量不小。美國這里最小六周大的嬰兒就可以進托兒所了。一般產假是十二周,有些看具體單位可能更長。婦女們在返回工作崗位后,就把小嬰兒送進托兒所了。年輕人照常上班。我家的孫子是在三個月時就送去托兒所的。與國內的朋友們聊這件事,他們覺得孩子太早送去托兒所,肯定照顧不好。但我不完全同意。</p> <p class="ql-block">嬰幼兒送托兒所還是祖父母帶,兩者利弊都是存在的。小嬰兒在托兒所,可能照顧不如自家祖父母那么盡心。而且托兒所孩子多,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相互感染,經常生病,這是客觀事實。但托兒所長大的孩子,沒有祖父母的呵護溺愛,成長得更加獨立能干。我們家的孫子,學會自己坐開始,就在托兒所自己吃飯。現在快兩歲了,吃飯可麻利了。勺子和雙手一起用,大把大把地把食物往嘴里塞,根本不用大人喂。看他吃飯那個津津有味的樣子,真覺得好開心。</p><p class="ql-block">與鄰居一家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一比較,高下立馬顯現。我們家的小孫子,雖然吃得滿臉都是飯粒湯汁,獨立自主,開心快樂。而鄰家孩子,爺爺奶奶追著喂,看那個費勁,一餐飯像一場搏斗,老人辛苦,孩子抗拒。我心底里還是欣慰自家小孫子是個獨立快樂的小精靈,這樣的養法我贊成。</p> <p class="ql-block">老人帶孫子,自然而然,“寵愛”的成分就比較多。隔代親,是天然的規律。在高鐵車廂里遇到的那位“公主殿下”,明顯太嬌慣了。孩子其實非常精明,小小年紀懂得拿捏大人的情緒。老人一寵,結果很多就是養得太嬌氣,有些簡直是蠻橫,負面效應很大。老人帶孩子,很多時候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簡直寵上了天。</p><p class="ql-block">年輕人自己養孩子,相對沒有那么多顧慮,管教就比較自然。孩子是需要管教的。我一直覺得年輕人生下孩子,就應該負責任地養育。而不是丟給父母,自己當甩手掌柜。中國現在的年輕人,80后90后多是獨生子女,本身就是被嬌慣寵大的孩子,他們有不少不懂得負責任,從根子上看就有些問題,唉。</p><p class="ql-block">有一天,與一位朋友討論。他問道,年輕人要拼工作,就算是白天送托兒所,工作量大,也實在顧不過來呀。我們家兒子媳婦有時需要出差,確實顧不過來時,他們也會雇用臨時幫忙的小時工,來家里看孩子。朋友問道,這里就有一個社會信任的問題。你能相信這種臨時工嗎?我家兒子請的就是同一個社區里的高中女生。美國初高中女孩們要掙一點零花錢,通常都會去幫人家帶孩子。這些女孩子們都是比較單純可信賴的。同一個社區,父母們相互都認識,所以信任這一個條件還確實是可以滿足的。</p> <p class="ql-block">說道托兒所的質量,這也是一個可討論的話題。我去看過孫子的托兒所。一歲以下的嬰幼兒班,一個老師四個孩子。通常一個班八個孩子配備二位老師。那天我去時,正好看到小孫子嘔吐,吐得衣服,被子都是臟東西。老師顧不過來,孩子就在那臟兮兮的污水中躺著。我看了非常心疼,覺得老師太不負責了。立刻責備了幾句。結果兒子就回答我,你不必太矯情,這里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難道就只有你的孩子金貴?老師騰出手時會收拾的。</p><p class="ql-block">美國托兒所的孩子們確實是很粗放地養大的。小嬰兒睡覺,就和著衣服往地上一躺,就睡了。也沒有蓋被子這一說。當然地板上是鋪了地毯的。國內的朋友聽了這事,就說這事放在國內,托兒所會被起訴的。中國的父母不能容忍這樣的粗放育兒。我想了想,兩邊都有道理。中國的父母總想最好的給予孩子,要求確實比較高。美國的托兒所,基本喂飽看住就可以了。那個標準相對比較寬松。人家美國孩子都能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得健康壯實,我們也沒必要那么嬌氣,還是相信托兒所的管理吧。</p><p class="ql-block">這次回國,看到親戚朋友家巨嬰式的青少年,大概從小就沒有受過鍛煉,長大成那副模樣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了。聽到他們父母的訴苦,我真是無言以對,一直抱著捧著,長大能成材嗎?</p> <p class="ql-block">與九十幾歲的長輩討論時,他們說道,中國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為了鼓勵婦女出去工作,到處都有托兒所。我們這六十,七十歲的那代人,很多就是在托兒所里長大的。這是個社會問題。如今在中國,嬰幼兒的托兒所不常見,所以祖父母們就承擔了養育孫輩的責任。祖父母們,退休時六十來歲,很多人體力尚可。為子女帶孩子,發揮余熱,也是很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尤其中國人的傳統重視家庭紐帶,一家幾代同堂,其樂融融。也是很讓人羨慕,很美好自然的事情。不過,年輕人不能借此甩掉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放棄養育子女的事情,那樣會落下病根,留下終身遺憾的。祖父母僅僅是幫忙,不是主力。年輕人還是必須分清誰是主,誰是輔,承擔責任。</p><p class="ql-block">養兒育女是家庭的事情,也是社會的事情。在北歐,在日本,職業婦女可以有整整一年的帶薪產假。母親自己帶孩子,肯定是最理想的。但在美國,職場競爭太激烈,離開職場一年確實難以想象,制度上也沒有相應的福利。現在中國人口在減少,國家也會考慮各種刺激措施來鼓勵人們生育。日本婦女一年的產假福利,還有六歲以下日本孩子醫療全免的政策,都是國家層面的考量。想到中國與美國,各個家庭生兒育女的具體安排,也就只能考驗人們的智慧了。</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致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会东县|
堆龙德庆县|
石棉县|
遂平县|
赤峰市|
思茅市|
哈密市|
万全县|
灌南县|
凌海市|
吴江市|
漠河县|
大连市|
平潭县|
崇义县|
苍南县|
海盐县|
兴隆县|
且末县|
湟源县|
绥江县|
叙永县|
大悟县|
荆州市|
阿城市|
定襄县|
温宿县|
怀集县|
广饶县|
沈阳市|
黄陵县|
康定县|
宜丰县|
扎鲁特旗|
巴林右旗|
民乐县|
常宁市|
故城县|
建水县|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