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必須是陪兒子寫作業。兒子寫作業,我在旁看書,名義上是陪讀,其實就是暗地里監視,書不過是一個掩護的道具,我也本想靜靜地讀一會書的,可兒子寫作業容易走神,一走神小動作就多,抓耳撓腮、喝水旋鉛筆,每每這時我瞅一眼兒子,兒子立馬心領神會地轉入正軌俯首繼續寫字。 我 “身在曹營心在漢”,兒子何嘗不是如此呢,我被這種略顯滑稽的悖論所逗笑。我的心思在兒子上,兒子的心思全在作業之外,也正是“我以我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兒子不止一次因作業“討厭”我,究其原因覺得我很兇,總是擺著一副教訓人的姿態。得虧兒子知識儲備還少,過不了多久,估計我會被兒子描繪成蒲松齡筆下的那只狡猾的狼,“目似瞑,意暇甚”,若言語相逼太甚,小子會不會跳將起來 “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亦或掀桌子走人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小子生在好時代,幸運地是又遇到負責的班主任, 寒假每日限時讀書寫字打卡,這對促進孩子們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大有益處的,人生來就喜歡安逸,而惰性恰恰在安逸當中孳生“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早在千年前教育家昌黎先生已總結的很到位了。<br> 有時想給兒子偷偷加一點砝碼,讓多寫幾個字或多背一首詩,但很快兒子就識破我的詭計,“我們班主任說那個不背”、“我們班主任沒布置呀”、“我們老師沒要求”。呵呵,真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只好作罷,兒子是我的兒子但卻不是我的兵。<br> 我羨慕兒子優渥的生活,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但他們的童年卻被規劃的滿滿當當,提前開發大腦每個邊邊角角,不留死角。老父親感慨地說,現在的孩子比以前聰明得多,以前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流鼻涕、尿大炕,整天滿山滿洼瞎跑亂逛哩。<br> 沒辦法,時代變了,當下各行各業“內卷”近乎癲狂,連撿垃圾、收紙皮都充滿競爭壓力,遑論別的。人人都在奮力向前,為了生存,不得“精細化”管理,不過古人沒有“精細化”管理,不照樣生存下來,子嗣綿延至今。<br> 與一朋友聊天談及此話題,朋友說:人類從樹上跳下來,退化掉尾巴和滿身的毫毛,直立行走直至今日,花費了上百萬年的時間,而社會變革不過是區區十幾年、乃至百年便會完成一次大的嬗變, 當社會的飛速發展超過人的發展時,人們就會存在一種危機感,我深以為然。<br> “內卷”是時代迭代的一種必然現象。這兩年,在行業內已成為眾多年輕同事的口頭禪,像我這種后槽牙都快磨平的不惠之人,輕易不敢貿然搭腔,怕惹出一堆笑話,被人嫌棄。等我弄清楚時“內卷”究竟是神馬東東時,這“內卷”已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內卷”來了,真如一場龍卷風,摶扶搖直上九萬里。<br> 回顧我小時候在林區村學就讀情景,兩個老師,夫妻檔,經年累月的守護三四十個村里娃,似鄉民上地里干活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教學幾乎很少有外人到訪,那個時代苦于交通、通訊所限,諸如外面來檢查、宣傳的幾乎很少。正是在不太關注升學率的寬松的環境里,我邊玩邊學度過了小學美好的時光。<br> 曾記得冬日提奶粉罐做的小火爐上學情景,稍大一些冬日伐薪燒炭、背木炭的經歷亦有,每周四下午勞動,是大伙最快樂的時光,沒有學習任務,全校集體勞動,主題是不固定的:或幫助老師去山上撿柴火、或幫助老師在他校園邊自留地里拔草(隊里劃給老師種菜的),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給學校廁所出肥墊土。班上勞動委員提前安頓,誰拉架子車、誰從家里帶鐵锨,誰拿撅頭,不拿的滾回家去拿,勞動委員在班上有絕對的話語權,事實證明能當班長和勞動委員當村主任和包工頭還是比較多的。<br> 至于出肥一般都是老師親自跳進池子干的,畢竟是力氣活。出肥完畢往糞坑子里墊土則是我們這些半大小子的。出校門三里地之外的農田邊,天下大雨后滑坡形成一個比較光滑的斜坡,也是村子里公共取土的地方。我們歡天喜地將架子車推到坡下,幾個結實點的同學一馬當先爬到高處,用撅頭刨幾下,土塊就像坐滑梯一樣嘰里咕嚕地俯沖下來,幾分鐘功夫車廂邊是一堆潮濕松軟的黃泥土,墊糞池漚肥絕對杠杠滴。上面挖土的同學一揮手,閃在一邊拿鐵锨的同學便爭先恐后擠過來過來往車廂里鏟土。拉一車黃土對于現在孩子來說絕對是有巨大的安全隱患的,但是對于那個年代的我和我同學而言,不過是司空見慣的小事,畢竟父母提前在農田里培養我們的體力和生產技能。<br> 我和兒子都被提前開發,或者換句時髦的話叫“培養”。只不過我的兒子培養的是智力,而我和我的同學由于時代局限,培養的體力多一些。<br> 求學期間,老父親曾講過一個故事,莊子里有個學生考上大學后,假期回家進莊路過自己的農田,看見他爹在地里收割蕎,便操著蹩腳的普通話給問:“老頭子,地里這紅稈稈,綠葉葉的是什么東西”。揮汗如雨的父親仰頭一看地頭站的兒子,順手操起鐮把攆上去給兒子屁股就是兩鐮把,兒子吃疼揉著屁股方言告饒:“大(爹),我的親大(爹),這是做涼粉的蕎”。<br> 老父親講的故事是否真有其人其事,還是杜撰已不重要,聽話聽音,父親這旁敲側擊的弦外之音,我可是聽明白了,任何時候不忘本色,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兒子再大一些我也給他講講這個故事,也算是一種傳承吧。<br> 2025.1.25夜于家中<br><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沈阳市|
恩施市|
习水县|
专栏|
万荣县|
丹东市|
革吉县|
大洼县|
新河县|
沙雅县|
罗平县|
嵊泗县|
塔城市|
任丘市|
武平县|
修武县|
富宁县|
东兴市|
团风县|
鸡泽县|
同江市|
富蕴县|
昂仁县|
吉木乃县|
汝阳县|
平远县|
盘山县|
东至县|
平阳县|
利川市|
莫力|
咸丰县|
密云县|
合水县|
绩溪县|
九龙县|
无为县|
成安县|
阜阳市|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