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圖文 溫紹奎 </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看到它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以為這是一種植物,類似一枝荷葉的植物。其實它是一種動物,一種古老的典型的海洋動物,它叫海百合。 海百合屬棘皮動物門海百合綱(Crinoidea Miller,1821),卻有根、莖、“花”(萼及腕枝)等構造,外型極似百合花,也因此而得名。海百合大多為底棲固著類型,淺海相地層中分布極廣,有部分海百合營漂浮生活,基根(基)部附著在漂浮物上倒懸漂浮,有的則可能根部長有浮囊。 </p> <p class="ql-block"> 海百合綱(Crinoidea)是現有棘皮動物中最古老與最原始的一綱,大多數種類已滅絕,略有5000多化石種,,分屬三個亞綱,即游離海百合亞綱(Inadunata)、可曲海百合亞綱(Flexibilia)及圓頂海百合亞綱(Camerata),是古生代地層中很繁盛的一類?,F存種類僅630多種,均屬有關節亞綱(Articulata),這一綱也包括有滅絕種類,現存種類分屬四個目,包括等節海百合目(Isocrinida)、羽星目(Comatulida)、多腕目(Millericrinida)和弓海百合目(Cyrtocrinida)。其中80多種具長柄,固著生活在200米深海軟泥或沙質海底,這一類俗稱海百合(sealilies);其余550種無柄,多自由生活在潮間帶及淺海硬質海底或珊瑚礁中,俗稱海羽星(feeather stars)或海羊齒。</p> <p class="ql-block"> 海百合體分根、莖、冠三部。莖一般稱柄,由許多骨板構成,其上常有分支的附支,稱為根卷支(radiculus),有附著作用。冠由萼(即體盤)和腕構成,萼呈杯狀或圓錐狀,背側由石灰質骨板組成,具口、肛門、步帶溝。步帶溝內生觸手,無運動功能,可捕食。</p> <p class="ql-block"> 海百合的腕由多數腕板構成,兩側具有許多羽支(pinnule)。消化管完整,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海百合類再生能力極強,常將腕甚至萼等一起斷落,后再生。海百合的腕會隨著水流上下左右擺動、搖曳起伏,宛如迎風招展的花束。除了流動,腕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海百合“吃飯”。海百合是濾食性動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其他懸浮物為食。豐富的腕和羽枝像一張細密的網,會網住來往的浮游生物。腕內部生有“步帶溝”,溝內生有管足,管足上有大量的粘著顆粒可以粘著細小生物,這些生物最終由纖毛作用沿步帶溝進入海百合口中?!俺燥枴钡暮0俸希髸匀坏卮瓜聛恚彩撬沙诟袧M滿了。在遇到捕食者威脅的時候,海百合會選擇“壯士斷腕”來逃跑或者躲避敵害,而假以時日,這些被切斷的腕會從斷口處重新生長出來,這體現了海百合強大的自體修復和再生能力。 </p> <p class="ql-block"> 海百合的地史分布時間很長,從奧陶紀(距今4.85-4.43億年)到今天的海洋都有分布,不同種類的海百合枝體差別很大,其莖桿直徑小的1~2mm,長3~5cm,大的如貴州三疊紀的海百合,莖桿直徑達15~18mm,長可達80~120cm,且保存完好,根、莖、萼等都完整保存。 </p> <p class="ql-block">海百合化石分布廣泛,但是億萬年的海陸滄桑巨變和復雜的地質變遷使得生活在古海洋中絕大多數海百合早已四分五裂、支離破碎,所見到的海百合化石幾乎全為散碎的莖節和殘肢碎段。 </p> <p class="ql-block"> 海百合莖的形態與構造比較簡單,目前僅能根據其外部形態特征進行分類命名,難以在生物學層面進行研究和分類。</p> <p class="ql-block"> 為了方便識別與區分,另一種分類方式是依據海百合莖干特征組合成若干“屬”名,其中央孔形在前,莖形在后,如中央孔圓形,莖桿也是圓形的稱為“圓圓莖”屬;中央孔為五角星形、莖桿為圓形的稱為“星圓莖”屬等。在曲靖野外常見的、數量最多的是“圓圓莖”一類,估計至少占95%以上。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有著四億年歷史的化石藝術品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河曲县|
东平县|
莲花县|
榆林市|
丰顺县|
灵武市|
新安县|
广东省|
桂平市|
铜山县|
兖州市|
阿勒泰市|
平顺县|
土默特右旗|
赤峰市|
辽宁省|
南京市|
如东县|
闻喜县|
长子县|
顺平县|
木里|
碌曲县|
晋宁县|
兴文县|
公安县|
余干县|
盘锦市|
太白县|
峨眉山市|
江安县|
洪泽县|
福贡县|
峨边|
武陟县|
铁力市|
秦安县|
崇左市|
任丘市|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