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6日,游覽阿富汗著名景點巴比揚大佛和班達米爾湖。</p> 巴比揚大佛 <p class="ql-block">今天與同機來阿富汗的中國乘客璐璐和她在阿富汗的男朋友奧斯卡拼車去游覽阿富汗著名景點巴比揚大佛和班達米爾湖。</p><p class="ql-block">本以為是一場愉快的出游,沒想到經歷了兩場生死的考驗。</p> <p class="ql-block">從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到班達米爾湖地理距離不過兩百公里,但乘車卻要十個小時。</p><p class="ql-block">從喀布爾沿平坦的公路北行一個多小時后,就要往西駛上散落鋒利小石頭的崎嶇山路。</p><p class="ql-block">狹窄的道路坑坑洼洼,千轉百繞,塵土飛揚,既翻山越嶺,又橫穿沙漠。</p> <p class="ql-block">璐璐帶來了蘋果。</p><p class="ql-block">阿富汗的蘋果,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而聞名于世。</p><p class="ql-block">這些蘋果生長在阿富汗的山區,受益于充足的陽光照射、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高山上的冰雪融水灌溉等使得它們具有濃郁的香氣和甜美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車行駛在興都庫什山上。</p><p class="ql-block">“興都庫什”源自于波斯語,意為“殺死印度人”。</p><p class="ql-block">興都庫什山脈是亞洲中部的高大山脈。長約1600千米。絕大部分位于阿富汗境內,為印度河與中亞阿姆河的分水嶺。</p> <p class="ql-block">入侵印度的中亞侵略者,先后有雅利安人,亞歷山大軍隊,波斯人,突厥化的蒙古人都會選擇興都庫什山脈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開伯爾山口,撲向古代的印度。</p><p class="ql-block">而一旦越過興都庫什山,前面就是一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再無任何天險可以阻擋住侵略者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興都庫什山脈的平均海拔約為5000米,最高峰蒂里奇米爾峰的海拔為7690米。</p><p class="ql-block">蒂里奇米爾峰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邊界,是世界著名的雪峰,終年冰雪覆蓋?。</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經過的興都庫什山脈,大雪覆蓋。</p> <p class="ql-block">巴米揚大佛位于阿富汗中部,在巴米揚省內,地處興都庫什山的北麓,靠近巴米揚山谷。?這里是荒山,寸草不生。</p> <p class="ql-block">一片貧瘠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14:30到達了佛像所在的巴米揚省巴米揚鎮。</p><p class="ql-block">大多數巴米揚人都是哈扎拉人,屬于什葉派,這里被屬于遜尼派的塔利班視為敵人。</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哈扎拉人對人很熱情,抱著孩子過來要求合影。</p> <p class="ql-block">他們是不是有一張中國人的臉!</p> <p class="ql-block">巴米揚大佛</p><p class="ql-block">位于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鎮境內,深藏在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巴米揚的意思是“光照之地”。在巴米揚石窟群中有700多個洞穴。其中兩座大佛最為有名,是世界上最高的站立佛(樂山大佛高71米,雖然更高,但它是坐佛像)。</p><p class="ql-block">“西大佛”鑿于5世紀,高53米,著紅色袈裟。</p><p class="ql-block">“東大佛”鑿于1世紀,高37米,身披藍色袈裟。</p><p class="ql-block">兩尊大佛相距400米,遠遠望去十分地醒目。佛像臉部和雙手均涂有金色。</p><p class="ql-block">兩佛像的兩側均有暗洞,洞高數十米,可拾級而上,直達佛頂,其上平臺處可站立百余人。</p><p class="ql-block">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過宏偉莊嚴的巴米揚大佛?!洞筇莆饔蛴洝穼Π⒏缓沟貐^和巴米揚大佛有過生動描述。</p> <p class="ql-block">巴米揚大佛歷盡滄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曾經歷4次劫難:</p><p class="ql-block">1、8世紀:阿拉伯帝國軍隊征服中亞期間,巴米揚大佛地區首次遭受較大規模的破壞。</p><p class="ql-block">2、13世紀初:成吉思汗大軍揮師南下,巴米揚石窟在這次戰火中又被毀壞了不少。</p><p class="ql-block">3、19世紀:帝國主義殖民戰爭中,英軍炮擊了巴米揚大佛,使其變得滿目瘡痍。</p><p class="ql-block">4、被塔利班炸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1年3月12日,大佛遭到塔利班政權的殘酷轟炸,已面目全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這是1992年的巴米揚大佛。</span></p><p class="ql-block">塔利班炸毀巴米揚大佛的真實原因:</p><p class="ql-block">2000年底,當時有一個由歐洲特使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代表組成的訪問代表團,提出要提供資金保護巴米揚的巨型佛像。</p><p class="ql-block">保護佛像,這本就是好事,阿塔表示這個辦法可行,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也說此舉可以讓更多的外國旅客來阿參觀,增加阿富汗的外匯。</p><p class="ql-block">你有情,我有意,按理很容易水到渠成,一拍即合,可最后為何會落的炸毀巴米揚大佛地步呢?原來當時因為西方制裁阿塔,導致阿富汗有100多萬人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服,甚至連水都喝不到。</p><p class="ql-block">這種情況下,阿塔就問特使團:“能不能搞點人道援助,捐點錢給我們救濟災民?”特使團的回答只有2個字:“不能!”阿塔隨后又問:“能不能從保護大佛的資金中,抽點錢出來救助災民。”特使團表示:“保護大佛的資金,只能用在保護大佛上。如果你們敢把資金挪去救濟災民,那我們就沒有合作的必要?!?lt;/p><p class="ql-block">阿塔一聽這話,立馬怒道:“你們侵略我們,在我們的國土上肆意妄為,我們好不容易趕走了你們,你們卻用經濟制裁我們,讓我們100多萬人民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服,喝不起水。你們有錢寧愿用在保護佛像上,也不愿意抽點出來幫助我們因營養不良而垂死的孩子。如果你們用經濟制裁破壞我們的未來,那你們就沒有權利關心我們的遺產?!?lt;/p><p class="ql-block">之后,阿塔開始了炸佛行動。緊接著,西方國家集體聲討阿塔。而就在毀佛行動后不久,奧馬爾的顧問拉赫馬圖拉就對此事做了闡述,他說:“如果我們想摧毀這些佛像,3年前就可以做到,為何要等到現在?我們的宗教規定~如果有什么存在對我們無害,我們只是遠離它。如果是有害的,那就要摧毀它。然而你們寧愿救佛也不愿意救助饑餓的人民,那對我們而言,這些佛像就是有害,我們就要摧毀它?!?lt;/p><p class="ql-block">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那群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弄得吃不起飯的、家破人亡的阿富汗人民,看到西方那幫偽善之人寧愿把錢用在修建保護大佛上,也不愿意援助自己,你會不會很憤怒?更何況這些佛像與你的信仰又相違背??墒?,你又沒辦法對西方國家造成實質上的傷害,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會把心中的怒氣發泄在佛像身上去。</p><p class="ql-block">佛像在2001年被塔利班武裝所炸毀,面對國際社會的譴責,其領導人穆拉·奧馬爾顯得毫不在乎:“我們拆毀的只是一些石頭而已,除了自己的信仰外,我們什么也不在乎。”</p><p class="ql-block">這就是阿塔和阿富汗人民當時的心態,也是無能的狂怒~“我連活命的機會都沒了,你們卻還在假惺惺的對一群我不信仰的雕像大量撥款。你們這不是在幫助阿富汗,是在惡心阿富汗。既然如此,作為報復那我就只能毀掉你們要保護的佛像?!?lt;/p><p class="ql-block">從這也印證了一點:在一幫習慣了趾高氣揚的西方人眼中,阿富汗人民的死活,連巴米揚大佛腳下的泥土都不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上圖為阿富汗塔利班的創始人和最高領導人奧馬爾。下圖為本拉登。</span></p><p class="ql-block">穆拉·奧馬爾1964年出生,屬于普什圖族,他在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4次受傷。其中一次一只眼睛失明,由此得名“獨眼將軍”。</p><p class="ql-block">1994年8月,他在阿富汗難民營中組建阿富汗武裝派別塔利班。1996年9月,塔利班攻占了首都喀布爾,奧馬爾成為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最高領導人。</p><p class="ql-block">從開始下令“滅佛”,到9·11事件后拒不交出美國頭號通緝犯本·拉登,奧馬爾常有驚人之舉,他在世人的眼中也越發顯得神秘。</p><p class="ql-block">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時,奧馬爾被視為美國及其盟國“最大持續性威脅”人物,美國當局懸賞1000萬美元追緝他。</p><p class="ql-block">國際恐怖組織大頭目本·拉登,1996年被美國人趕得無處藏身時,從蘇丹逃到阿富汗。拉登與奧馬爾一直私交甚厚,甚至到了稱兄道弟的地步。在塔利班的庇護下,拉登終于找到了躲避美國全球追殺的避風港。</p><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2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打死,事后奧馬爾表示將向美國及巴基斯坦復仇。</p><p class="ql-block">奧馬爾幾乎不與外界人接觸,有關他的相貌特征等外人很少知曉。奧馬爾有3個妻子,其中一位是本·拉登的女兒。</p><p class="ql-block">奧馬爾死于2013年8月23日。</p> <p class="ql-block">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包括巴米揚大佛在內的巴米揚山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此后,國際社會一直努力嘗試對巴米揚大佛進行修復,多個國家參與到保護和修復工作中,如德國提供工程技術支持,日本提供資金等。中國的張昕宇、梁紅夫婦及其團隊也曾利用建筑投影技術對巴米揚大佛進行光影還原,讓當地民眾再次看到大佛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但由于修復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巴米揚大佛的完全修復仍然任重道遠。</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巴米揚,沒有了往日的風光,還被塔利班圈起來收費參觀。如今,美國狼狽離場、塔利班重新回歸、阿富汗苦難依舊。歷史總是在不斷重現。</p> <p class="ql-block">炸毀巴米揚的東西大佛和紐約的雙子塔,兩場相隔僅半年的恐怖事件,并非兩個獨立事件。大佛被毀可看成911的預演和恐怖主義宣傳。</p><p class="ql-block">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使拉弗朗斯說:“當我看到 9·11 事件中紐約大廈崩塌的畫面時,立刻明白了這和毀掉大佛出于同樣目的。無論大佛還是世貿中心,都是巨大的建筑物,花費了數不清的人力物力建造而成。毀掉它們等于毀掉了‘非伊斯蘭文明的驕傲’,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lt;/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的巴米揚地區生活著哈扎拉人。</p><p class="ql-block">這個悲慘的民族是塔利班人的死對頭,住在山洞里,只有幾張毯子和一些的炊具,過著赤貧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隨著喀布爾的普什圖統治者鞏固其對阿富汗的統治,哈扎拉人爆發了多次反抗。</p><p class="ql-block">阿富汗統治者采取了嚴厲措施,給哈扎拉人貼上卡費勒(意為“不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的標簽,并向哈扎拉人居住的地方輸入普什圖移民。成千上萬的哈扎拉人跑路到伊朗和英屬印度。</p><p class="ql-block">1998 年,以普什圖人為主的阿塔 組織占領了巴米揚,宣布哈扎拉人為卡費勒,并在多地發動大屠殺。目前哈扎拉人仍在阿富汗飽受阿塔和普什圖人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哈扎拉人典型的黃皮膚,黑頭發,中國臉,他們自稱中國蒙古族后裔。</p><p class="ql-block">對阿富汗的哈扎拉人進行了基因測試,結果發現他們確實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血統攜帶蒙古人基因。</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約有30個民族,普什圖族是阿富汗的主體民族,也是阿富汗傳統的統治者。</p><p class="ql-block">普什圖族占40%、塔吉克族占25%,還有哈扎拉族、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哈扎拉人正在山洞里做飯。</span></p><p class="ql-block">哈扎拉人是阿富汗一個非常特殊的民族。哈扎拉人口大約有600-800萬,占阿富汗總人口的大約十分之一?,是阿富汗第三大民族。竟與當地普什圖人抗爭了百年。</p><p class="ql-block">哈扎拉人跟阿富汗本地的普什圖族,簡直就是水火不容、積怨已深,以致于盡管哈扎拉人是阿富汗排名第三的大族,卻還是成了阿富汗最不受本國人待見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因為什么緣故,哈扎拉人跟普什圖人如此水火不容呢?</p><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最大的就是本土民族普什圖族,占40%。它們的長相是很顯著的西亞特征:高鼻梁、深眼窩、大胡子。</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在阿富汗占比第三的哈扎拉族,黃皮膚中國臉的長相,就顯得尤為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宗教信仰來說,阿富汗本地的普什圖人信奉遜尼派,哈扎拉則信奉什葉派,這兩個派別雖然都屬于伊斯蘭教,卻一直因為種種差異而處于對立關系,并且都堅定地認為自己的教派才是真理,這樣一來,兩者難免會有沖突、十分看不慣彼此。</p><p class="ql-block">當然,兩族之間的仇怨,也不僅僅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對立、外貌的迥異,還有著刻骨的民族仇恨。</p><p class="ql-block">由于普什圖人一直將哈扎拉人視作“外人”,所以普什圖人仗著人多勢眾,歷史上沒少對哈扎拉人進行屠戮,讓無數哈扎拉人慘死,一度把哈扎拉人給逼到了不得不遠離故土,逃往阿富汗中部山區定居的程度。</p><p class="ql-block">可盡管如此,普什圖人也并沒有打算放過哈扎拉人,只要阿富汗統治者是普什圖人,他們就一定會刻意向哈扎拉人征收重稅、肆意沒收他們的土地,搶奪他們的財產,甚至還強迫她們改信普什圖人所信仰的遜尼派,在全國范圍內禁止傳播哈扎拉人的語言和文化。</p><p class="ql-block">所以哈扎拉人在阿富汗的歷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被屠殺、打壓和歧視的血淚史。</p><p class="ql-block">近年來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也有越來越多的哈扎拉人,或許是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開始自稱是中國人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1999年,《追風箏的人》,為世人打開了一扇了解阿富汗這個飽受苦難的國家的窗戶。</p><p class="ql-block">小說中,從富家少爺阿米爾和仆人哈桑身上,讓人看到一段扭曲的兄弟情義。</p><p class="ql-block">無論哈桑多么忠誠、善良,但在阿米爾內心深處,始終認為哈桑和自己不是一類人。因為哈桑是哈扎拉人,而自己是血統高貴的普什圖人。</p><p class="ql-block">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喝過同一位乳母的奶水,但因為血統問題、宗教信仰問題,他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哈扎拉人住的山洞。</p> <p class="ql-block">不是親眼所見,真的不敢想象,現在還有人住在山洞里。</p> 班達米爾湖 <p class="ql-block">看完巴米揚大佛,開車到距離巴米楊大佛幾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個非常美麗的湖泊,班達米爾湖。</p><p class="ql-block">從巴比揚大佛過去,兩者相距三小時的車程 。</p><p class="ql-block">班達米爾湖之意為“國王的寶石”,被稱為阿富汗的圣湖。中亞地區著名的旅游景點。</p><p class="ql-block">它六湖相連,如六顆藍寶石。鑲嵌在金黃色的戈壁沙漠上,散發熠熠光輝。班達米爾湖藍得純粹,藍的干凈,藍得讓人震撼。</p><p class="ql-block">這一泓藍卻又嵌在沒有人煙,罕有植被的沙漠間,更是彌足珍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風光非常美,雪山雪景。一路拍照。當車由大道拐向通往班達米爾湖的小路時,路上還有一些冰雪未化,昨天去的人回來說,他們看到道路上結冰難行就沒有過去。</p> <p class="ql-block">我們有些不以為然,仍然前行,越走冰雪越厚,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車陷進了雪里,我們怎么推也推不出來。</p><p class="ql-block">在這飛鳥都不來的大山里,連個人影都沒有,正發愁之際,一輛越野車開來,他們是來這滑雪的,長得像中國人的哈扎拉人,四個男人,幫我們把車推了出來。</p> <p class="ql-block">我們駕車在去班達米爾湖途中,陷入雪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天氣好時,別人看到的班達米爾湖。</span></p><p class="ql-block">班達米爾湖由六個湖泊組成,這里的湖水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是普通溫泉中的三倍。</p><p class="ql-block">因為富含多種礦物質,所以這些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看起來十分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我們把車開到了湖的一角,雖然只看到了湖的一小部分,也感到很幸運。</p> <p class="ql-block">戈壁沙漠了有了湖,就等于有了靈魂。</p><p class="ql-block">2004年班達米爾湖被列入阿富汗的自然世界遺產備選名錄。</p><p class="ql-block">2006年班達米爾湖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亞洲最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班達米爾湖與巴米揚大佛都坐落在阿中部巴米揚省,兩者只隔3小時車程。</p><p class="ql-block">大佛滄桑而穩重,湖泊靜謐而靈動。一佛、一湖坐落巴米揚,一處人文造化,一處渾然天成。</p><p class="ql-block">如果沒有戰爭和動亂,使人不得不感嘆那個地區集萬千寵愛于一身。</p><p class="ql-block">沒有任何視頻可以代替旅行,好的地方值得你親自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路完全被冰雪覆蓋住了,根本看不出路在何方,就此打住。開始往回走。</p><p class="ql-block">途經一個高坡,車再一次陷落雪中,車胎打滑無法移動,這一次再無車輛在此經過了。</p> <p class="ql-block">我建議給車轱轆處鋪土 ,增大它的摩擦力,四個人找干燥處挖土,沒有工具,用手挖,凍土層很堅硬,挖土的手又冷又疼,幸虧我和兒子帶來的兩副手套。</p><p class="ql-block">我們在車輪處鋪了100多米長的土,車終于開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歸途中,泥濘、陡峭的山路一側有一輛翻倒的公共汽車,破爛、銹蝕,車門在車身幾十米遠處。</p><p class="ql-block">據網上信息,這輛車2個月前在剛才駛過的地方觸雷爆炸,車上16人全部遇難。</p><p class="ql-block">據統計,美軍入侵阿富汗20年間,</p><p class="ql-block">2001年和2002年,美軍在阿富汗投下1200多枚集束炸彈,內含超過24萬枚子炸彈。阿富汗現有未爆的炸彈還有很多,清除它們并不容易,每月有150-300人觸雷傷亡,想要去欣賞班達米爾湖,是要冒著生命危險的!</p><p class="ql-block">20多年過去了,美國沒有賠償死者家屬,甚至沒有道歉。這就是美國給阿富汗人民帶去的“民主”和“自由”。</p><p class="ql-block">唯有歷經艱難險阻和親身的體驗,才能真正欣賞到獨特的風景和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p> <p class="ql-block">這時,天已黑,周圍白茫茫一片,奧斯卡開來的車還沒有遠光燈,不知不覺中偏離了正規車道近百米,車輪又陷落雪中。</p><p class="ql-block">令人絕望的是,車輪陷落處的雪有30多公分厚,這里是興都庫什山脈,海拔高度超5000米,非常寒冷。</p><p class="ql-block">周圍漆黑一團,荒無人煙,手機沒有信號,在這待一晚,真的會凍死。距離最近的塔利班哨所也有35公里,無法求救,他們是否施救還是個問題。</p><p class="ql-block">置之死地而后生,四人拼命挖雪,兒子的鞋里灌滿了雪,腳凍麻木了。</p><p class="ql-block">我低著頭挖雪時間長了,頭昏目眩,站不起來了。略加休息,我就站著用腳往外踢雪,雪凍的時間長了表面很硬。我的馬丁靴很給力。</p><p class="ql-block">兩個小時后,我們終于挖出了一個百米的通道。車子終于駛出險地,回到了正路。</p><p class="ql-block">在被困的?興都庫什山,靠我們的自己的力量,能夠起死回生。我們歡呼,我們慶幸。</p> <p class="ql-block">俗話說樂極生悲。來時的路還比較好走,沒想到晚上 ,融化的雪水在地面上已經結成了冰。</p><p class="ql-block">正當我們因為勞累進入夢鄉之際,隨著“哐”的一聲,兒子靠著的左邊兩個車窗碎玻璃飛射進車里,落滿我們全身。</p><p class="ql-block">一輛大卡車由于地面冰雪覆蓋,輪胎打滑發生漂移,與我們的車撞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萬幸,沒有人員受傷。冰天雪地下,他們解決問題也非常迅速,賠償了奧斯卡1000元就各走各的了。</p> <p class="ql-block">地面結冰打滑。</p><p class="ql-block">在這個事件中還應接受一個教訓。</p><p class="ql-block">在出事半小時前,兒子看奧斯卡開了10多個小時的車了,跟奧斯卡說,你再開一個小時,然后換做我開。奧斯卡也答應了。</p><p class="ql-block">如果是兒子開著車出了這個事故,可能處理起來就很麻煩了。</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國外,租車時還是讓司機開車比較好一些。否則處理起來不但麻煩還會影響行程。</p> <p class="ql-block">當時氣溫零下兩度,坐進兩個車窗都沒有玻璃的車中。</p><p class="ql-block">車在大山里,開起來風呼呼的往里灌。我們擔心在首都外面住宿不安全,就把所有的衣服都套在身上,戴上口罩帽子用來保溫,還是凍得渾身發抖,兒子以為他的腳會被凍掉的。</p><p class="ql-block">這種情況下又行駛了4個小時,人完全凍麻木了,凌晨兩點我們回到了喀布爾。</p><p class="ql-block">什么事都是有利又有弊, 福禍相依。我們把自己包得像一個粽子,途中,經過六個塔利班的檢查崗,他們看了一眼以為我們是本國人,再沒讓我們登記,拍照,出示許可證,就放行了。</p> <p class="ql-block">班達米爾湖回程中,遭遇車禍,有驚無險必有后福!</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兩次遇險,兩次脫險。</p><p class="ql-block">大難不死必有后福。</p><p class="ql-block">感謝上天的庇護。</p><p class="ql-block">一切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經歷過體驗了,會更加珍惜今后的生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曲阳县|
彭山县|
内江市|
龙里县|
孝昌县|
兴化市|
化隆|
龙泉市|
梅河口市|
什邡市|
文登市|
讷河市|
洪江市|
乌拉特前旗|
香格里拉县|
荣成市|
宣恩县|
财经|
黄陵县|
凉城县|
祁东县|
高阳县|
穆棱市|
卢氏县|
甘洛县|
枣强县|
玉屏|
巴彦淖尔市|
都昌县|
民权县|
成武县|
怀化市|
沾化县|
司法|
金平|
晋州市|
明星|
墨脱县|
蒲城县|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