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蘇黎世兒子家過的圣誕節。<br>一改常態,整了一桌中國菜,還心血來潮地炒了一盤回鍋肉。 自我感覺色面還說得過去,與網上(左圖)相差無幾,可“香”與“味”卻和記憶中的回鍋肉相去甚遠。佐料和食材的不足,僅能籍此告慰鄉愁了。<br>對回鍋肉的這份偏好,要追溯到小學五年級。<br>這個稱之為川菜之王的傳統菜式,和小時候常吃的湘菜不是一個菜系。把這個川菜美食“傳入”我們家的,是父親教研室一位四川籍同事陳伯伯的母親。<br>我們跟著大家一起稱她陳婆婆。按理說,應該叫做陳奶奶才對,不知道“婆婆”這個稱謂是否四川地方上的習俗。實際上也就一稱呼而已,究竟姓甚名誰,輩分稱呼,似乎無關緊要。<br>至今還能想起陳婆婆的模樣:六十歲光景,身材不高,偏胖,走路些微的外八字,表面上不茍言笑,給陌生人不怒自威的感覺。真正接觸過后,才會發現陳婆婆十分健談,一個熱心人。陳婆婆說話帶有濃重川音,好在四川話屬于北方方言的“官話”,不難聽懂。<br>母親和陳伯母都是中學教師,雖不在同一所學校任職,卻有共同的聊資。正因為這一層關系,不住在貼隔壁的兩家人家時不時會走動,特別是逢年過節。一來二去,祖母和陳婆婆成了無話不說的“閨蜜”。<br>左鄰右舍相傳,陳婆婆會做一手好菜,有自己的“獨門秘笈”。<br>陳伯伯家住113號底層時,離我家124號只有一分鐘的腳程,是祖母和陳婆婆交往最熱絡的時期。誰家要是做點好吃的或是老家捎來的土特產,都不會忘記與對方分享。于是乎,我嘗到了陳婆婆親手制作的回鍋肉。<br>當陳婆婆端著那盤回鍋肉,笑容可掬地走進我家廚房后門那一刻,隔空飄過來的香氣一下子把我的目光從課本上吸引了過去,忍不住站起身來朝廚房跑去。<br>那盤泛著微紅油光的回鍋肉,還在冒著絲絲熱氣。趁祖母和陳婆婆聊天的當口,我伸手胡亂拿了一片塞進嘴里,抽身溜回了書桌前。咀嚼后,才發覺原來是一片豆干,有點辣又有點甜,混雜著大蒜和豬肉的香味,還裹著一層醬香,簡直太好吃了!<br>再折回去時,發現陳婆婆已離開。祖母用一個碗扣在盤子上放進了碗柜,我只能“望柜興嘆”。直到吃晚飯,我都在咽口水,腦子里想的都是這盤回鍋肉。<br>陳婆婆的回鍋肉很快得到了全家人肯定,一端上桌,幾乎是風卷殘云般地光了盤。祖母見這菜如此受歡迎,決定來日好好向陳婆婆討教這回鍋肉的制作秘訣。<br>陳婆婆如約而至。<br>根據陳婆婆的配方,祖母早早地將食材和佐料準備停當:香豆干,大蒜,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甜面醬和花椒。 陳婆婆吩咐祖母先將整塊五花肉放進一個裝滿水的鍋里,撒上幾顆花椒,倒進一勺料酒,開大火煮至能用筷子輕松捅入,隨即撈出晾涼,再改刀切成一分厚薄的肉片。<br>炒鍋放上爐子倒入食油燒熱,遂將花椒、姜片、蒜頭煸香后加入肉片翻炒,再放切好的蒜段,最后加一勺醬油和甜面醬繼續翻炒。隨著一步步的操作,特殊的香氣開始在廚房彌漫,讓人聞后食欲頓開。<br>陳婆婆一邊教祖母操作,一邊略表遺憾地說,可惜買不到四川的豆瓣醬,只能用甜面醬替代,要不味道還能更好一些。<br>我站在一邊,好奇地看著這不同的食材經過魔術般的加工,變成一道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第一次從頭至尾地看著大人們做菜,感覺實在是太神奇了!制作回鍋肉的一招一式,深深刻在了記憶中。<br>祖母從陳婆婆那兒學來的回鍋肉,雖不能盡得其精髓,色、香、味卻也獨具一格。<br>自此,家里餐桌上又多了一道佳肴。<br>父親愛吃辣,而滬上很難買到能“達標”的辣椒。為了滿足父親,祖母精心對回鍋肉進行了改良:用湖南干椒替代了花椒。在高溫油煎制下,干椒釋放出濃郁的辛香,透過鼻腔刺激著感官。湘菜的長期“熏陶”,讓我十分享受其獨特的魅力。<br>改良的回鍋肉雖說不再原汁原味,卻增添了香辣的成分,特別下飯。只要祖母做回鍋肉,我差不多都能多吃半碗飯,回想起來應該是“辣催”的。 一天,祖母突發奇想,試著用菌油炒了一次回鍋肉。香辣蓋過了菌香,幾乎吃不出它原來的菌菇味了,這讓父親心疼了好一會兒。<br>菌油是兩湖地區的特產,尤其以湖南安化重陽菌制作出來的最佳。<br>重陽菌,顧名思義,為重陽節前后采集的菌菇,產量不高,用此制作的菌油相對金貴。每年重陽節過后,祖父母都會讓長沙親戚幫忙采購,并托人帶來上海。父親最喜歡菌油拌面,聞一聞都覺得齒頰生香。<br>那年雨水少,菌菇不好采。好不容易托人弄來一壺菌油,祖母小心翼翼地分出一些裝在大口瓶里,讓我給113號陳婆婆送過去。陳婆婆推開紗門,見我手捧菌油,滿臉堆笑地讓我進去。我將瓶子放上桌子,趕忙跟陳婆婆道別離開。說實在的,陳伯伯三個兒子都年長于我,平常又不怎么來往,碰上面也不知道能說什么。<br>轉年后過了不多久,突如其來的浩劫讓我家深陷其中。<br>出于避嫌,陳婆婆不再上門。<br>緊接著,我家被兩度搬遷,最終搬至東堂。這四年間,家庭屢遭變故,祖母連驚帶怕一病不起,最終沒能捱過來。她臨終也不明白,好好的兩家人家怎么會“一夜之間”形同陌路。<br>陳家有烈屬光環“庇護”,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直接的“傷害”。在家屬區的住房調整中,一家七口被遷至院內一隅:南房。<br>一次,在南房偶遇陳婆婆,我怯生生地叫了她一聲,陳婆婆面無表情地微微頷首,隨即轉身離開。<br>從那以后,我再也沒見過陳婆婆。<br>陳婆婆的回鍋肉潛移默化了我的生活:上大學時,只要兜里有錢,都會約上室友一起去南京路上的四川飯店開個葷,少不了要點一道店里的招牌回鍋肉;去成都旅游,專程去品嘗名廚烹調的回鍋肉;憑著當年的模糊記憶,依葫蘆畫瓢自己也動手做過回鍋肉…。<br>那么些年過去了,味蕾對回鍋肉的認知始終還停留在當年。飯店也好,DIY也罷,怎么也吃不出陳婆婆的回鍋肉味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黄浦区|
泊头市|
古浪县|
陇西县|
永定县|
宜宾县|
灯塔市|
珠海市|
冕宁县|
马边|
海兴县|
兴和县|
滨海县|
建德市|
定襄县|
七台河市|
于都县|
克东县|
金寨县|
建宁县|
庆城县|
金乡县|
紫金县|
乌兰浩特市|
灵丘县|
思南县|
肥东县|
正宁县|
富阳市|
吴旗县|
靖安县|
乌什县|
淮滨县|
高雄市|
监利县|
阳西县|
酉阳|
峡江县|
团风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