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窯灣古鎮位于江蘇新沂市西南邊緣,京杭大運河及駱馬湖交匯處,與宿遷、睢寧、邳州三市縣相連。窯灣在東周時屬于鐘吾國,秦漢時成為軍需品燒窯處,于618年唐朝時正式建置,由于周邊窯多而命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由于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一直為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不過現在和平已久,古鎮里面不見兵家只剩商家了,也算得上是一座活著的古鎮。</p> 1窯灣古鎮 <p class="ql-block">↑北城門</p> <p class="ql-block">↑臧紆青(1796-1853)是窯灣人,鴉片戰爭時,曾在浙東前線采用“分伏散戰法”出奇制勝。回鄉后為加強窯灣防御,利用窯灣“S”型自然街道地形,依奇門遁甲八卦陣為型,按五行方位構筑哨樓、城門,依天干地支開辟巷道,加強加固了整個防御體系。后人在北城門內,樹立臧紆青像和窯灣布局圖以做紀念。</p> <p class="ql-block">↑老沂河。</p> <p class="ql-block">↑翻水車。</p> <p class="ql-block">↑木輪車。</p> <p class="ql-block">↑獨輪車。</p> <p class="ql-block">↑印花布。</p> <p class="ql-block">↑運河大鼓。</p> <p class="ql-block">↑景區內的老藝人,付費少許,即可聽上一段原汁原味的大鼓戲。</p> <p class="ql-block">↑月牙橋,位于老沂河與后河的交界處。</p> <p class="ql-block">↑月牙石。</p> <p class="ql-block">↑華棠橋。</p> 2街景隨拍 <p class="ql-block">↑紀年慢遞。</p> <p class="ql-block">↑紀年慢遞。</p> <p class="ql-block">↑古戲臺。</p> <p class="ql-block">↑童年時總會迷戀的棒棒糖。</p> <p class="ql-block">↑趙信隆醬園店門前的石雕。兩旁門聯:</p><p class="ql-block">黑醬自黑非墨染,</p><p class="ql-block">甜油微甜是蜜香。</p> <p class="ql-block">↑趙信隆醬園店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現在是店鋪兼展館。四道宅院,六十六間房,青磚瓦房,以生產當地特產“甜油、豆瓣醬”為主。</p> <p class="ql-block">↑吳家大院門前的石雕。吳家大院是窯灣古鎮最大的宅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671年),現在是展館。吳家原籍福建,主要靠經營煙絲發家,到了道光年間,在窯灣一共經營了五處煙絲店,擁有房屋500多間,號稱“吳半街”,其中最有名的是“ 吳洪興煙絲店”。</p> <p class="ql-block">↑八怪面館。</p> <p class="ql-block">↑萬壽宮,即江西會館,位于窯灣古鎮中寧街南段,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由江西南昌宗、喻、趙、姚、臧、龔、涂七家合資興建,以經營中藥材和中成藥為主。</p> <p class="ql-block">↑皮影戲。</p> <p class="ql-block">↑隆記錢莊。</p> <p class="ql-block">↑界牌樓,歷史上的窯灣古鎮地跨宿遷、邳州,以此樓為界,以東屬宿遷,以西屬邳州。</p> <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口號標語,依然清晰醒目;茶館墻上的高音大喇叭,帶著深深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木門畫。</p> <p class="ql-block">↑寶豐粹典當,又名中國典當博物館,是古鎮現存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比較好的,是中國首家專門介紹典當行業的博物館,通過圖文形式詳盡地介紹了典當業的起源、演變及衰亡的歷史。展出的當票和一些典當物件很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當鋪內的鏢箱。</p> <p class="ql-block">↑當鋪旁邊的石算盤。</p> <p class="ql-block">↑大清窯灣郵局,創立于1874年,窯灣是中國最早開辦郵政業務的城鎮之一。建筑樣式為明清民居風格,前后兩進,有上下兩層。展館主要展示了中國郵政演變史、各時期郵票、郵政工具等。郵局目前仍在營業,可以郵寄信件和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窯灣豆腐的制作流程的壁畫。豆腐據傳最初是西漢的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制作工藝后來傳入民間。清時乾隆南巡,舟停窯灣,皇妹劇咳,高燒不退,御醫無策,窯灣有一名醫開方,先以油煎豆腐止咳,后煎藥退燒,結果三天痊愈。此法經由百姓紛紛效仿,成就了今天的當地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小吃攤位的桌面,好像是用舊門板做的。</p> <p class="ql-block">↑抱鼓石架成了游客的座椅。</p> <p class="ql-block">↑山西會館,原為唐代關帝廟,現在是展館。康熙年間山西施行“圈田令”,剝奪地主土地,其中一批土財主遷到窯灣居住,由于關羽是山西人,他們希望關老爺能護佑同鄉難民在此安居樂業,便集資把關帝廟改建成山西會館。</p> <p class="ql-block">↑山西會館。</p> 3特色小吃 4小手工藝品 <p class="ql-block"> 幾條街上都有手鼓店,不用去云南,一樣可以聽到麗江小倩的《小寶貝》,不停地反復唱。與許多古鎮一樣的,還有各種手工藝品。</p> 5民俗大劇場 <p class="ql-block"> 窯灣民俗大劇場,由山西商人朱信和創建于1885年,店名“元升典”,以質物貸款為業。1938年改為“中法大藥房”,駐扎日軍。1949年改為農村信用社和糧庫,現改為劇場。門聯是“說彈逗唱博來萬眾笑談聲,險秀奇驚驅走千心煩惱事”。</p> 6南碼頭 <p class="ql-block"> 窯灣碼頭,又稱南碼頭,位于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從牌坊沿著河邊到天主教堂,這是一條散步閑逛的運河邊路。</p> <p class="ql-block">↑烤紅薯的三輪車。</p> 7天主教堂 <p class="ql-block"> 窯灣興盛時期,在古鎮上駐有美、英、法、俄、意、荷蘭、加拿大等國家的商人和傳教近百人,中國大部分省和世界上10多個國家與窯灣都有貿易往來。透過高大的哥特式建筑,猶見當年輝煌之一斑。</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始建于1909年,當時下轄邳城、土山、睢寧、宿遷、壩頭五所分堂,是蘇北最大的天主教堂。1976年毀于龍卷風,2012年底重建開放。新教堂雙塔塔尖高40.6米,建筑面積2040㎡,與老教堂占地面積18000㎡的規模相比,只能算是局部的局部了。</p> <p class="ql-block">↑圣瑪竇石像。圣瑪竇,又譯馬太,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生于猶太的加利勒亞,跟隨耶穌三年,傳教于巴勒斯坦一帶。公元42年寫福音,后人稱之為“馬太福音”。公元91年被刺,以死殉教。</p> <p class="ql-block">↑圣若望像。圣若望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中最年輕的一位,作為早期教會領袖,寫下了許多重要的宗教文獻,不僅記錄了耶穌的言行,還寫了《若望福音書》和《默示錄》,以及三封書信:若望一書、若望二書和若望三書。</p> 8華棠酒坊 <p class="ql-block"> 華棠酒坊,又名綠豆燒酒展示館,內有小橋流水、華亭瓊閣、酒缸作坊等,主要展示窯灣綠豆燒的酒文化、釀造工藝、儲存等。</p> <p class="ql-block">↑窯灣綠豆燒,是新沂窯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明朝1559年,時任太醫院判的李時珍將“御酒”配方修改,制成了保健酒。因酒色微綠,被稱為“綠酒”。清朝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經過窯灣,因酒色綠瑩如同綠豆茶,遂賜名窯灣綠豆燒,從此“老瓦罐綠酒”就成了窯灣綠豆燒。</p> <p class="ql-block">↑將軍亭,“窯灣第一泉”碑。窯灣三大古井之一,位于窯灣沂河岸邊,井水甘甜,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里一直是釀制窯灣綠豆燒的主要取水處,后來一度因淤泥堵塞而水質變差。</p> <p class="ql-block">↑1931年西北軍馮玉祥的騎兵第一師師長張華棠將軍率部到窯灣一帶駐防,除時弊,興實業,地方經濟得以恢復。相傳張華棠曾親自領兵對窯灣古井整修清淤,使井水清澈潔凈如初,綠豆燒酒重新聲譽鵲起。酒廠遂以華棠命名以示答謝,并延續至今。</p> <p class="ql-block">↑1200平方米的制酒車間,重現窯灣綠豆燒酒的酒文化以及獨特的古法釀造和窖藏技藝。</p> <p class="ql-block">【后記】和神奇沾邊的景觀,除了純天然,還有純人文。自然景觀令人扼腕之處在于它們隨時間而消湮或改變,而人造景觀令人嘆服之處在于它們既可以隨意而毀,也可以隨需而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荥阳市|
花莲县|
鹤庆县|
枣强县|
永嘉县|
林甸县|
安阳县|
靖江市|
永胜县|
扎鲁特旗|
抚宁县|
镇宁|
江源县|
樟树市|
太原市|
邹平县|
南溪县|
宜川县|
土默特左旗|
怀化市|
桂东县|
吉隆县|
泰顺县|
清新县|
武义县|
花莲市|
封开县|
延川县|
晋城|
巨野县|
赤城县|
抚松县|
阳谷县|
塘沽区|
自治县|
手游|
邵武市|
临沧市|
綦江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