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電影“讓子彈飛”在廣東開平“自立村”拍攝,讓我們了解到這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方。</h3> <h3>開平碉樓的興起,與開平的地理環境及其歷史變遷有關。隨著客家人的遷入,開平土地上爆發了一場本地人和客家人的恩怨斗爭,碉樓地堡可作攻防之用。</h3> <h3>在清季民初之時,當成批的開平籍華僑歸國買地置產、娶妻成家之時,由于傳統的社會矛盾如械斗、匪患呈加速度發展的態勢,形制各異、具有強大防衛功能的碉樓勃然興焉。</h3> <h3>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h3> <h3>當時開平本地人出海外經商、工作,積累了大量財富,他們帶著從海外積攢的財富回到家鄉。這些財富也招來了土匪的惦記,甚至直接上門搶劫。這時,原本要買地建房、光宗耀祖的華人華僑大多將房屋建成了“碉樓”樣式,保衛家族安全。</h3> <h3>在那些動蕩年代中,碉樓成為開平人的安全港,也是華人華僑衣錦還鄉的最好見證。</h3> <h3>自力村碉樓是碉樓最多,也是最漂亮有代表性的一個村莊。多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h3> <h3>自力村碉樓將中國傳統鄉村建筑文化與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成為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和獨特的世界建筑藝術景觀。</h3> <h3>二十世紀20年代間,僑胞便陸續興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樓。這些碉樓均是鐵門、鐵窗,遍布槍眼,配備了槍械、銅鑼、探照燈,儲存了大量的糧食。</h3> <h3>墻體的結構,有鋼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磚的。建筑材料除青磚是本地出產外,鐵枝、鐵板、水泥等均是從外國進口的。碉樓的上部結構有四面懸挑、四角懸挑、正面懸挑、后面懸挑。</h3> <h3>建筑風格方面,很多帶有外國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臺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h3> <p class="ql-block">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樓一般都設有槍眼,先是配置鵝卵石、堿水、水槍等工具,后又有華僑從外國購回槍械。配置水槍的目的是,因水槍里裝有堿水,當土匪靠近樓體時噴射匪徒的眼睛,使其喪失戰斗力,知難而退。</p> <h3>開平“立園”屬亞熱帶海洋氣候,氣候溫暖多雨,少霜無雪,陽光充足,氣溫年際變化不大。</h3> <h3>立園是塘口鎮旅美華僑謝維立的私人園林。以人名作園名,有“立樹立人”的含義。</h3> <h3>立園集傳統園藝、西洋建筑、江南水鄉特色于一體,其獨特建筑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是中國較為完整的中西結合的名園。</h3> <h3>泮立園其樓頂為中國古式琉璃瓦重檐建筑,并巧妙在架空成隔熱層。室內地面和樓梯皆為意大利彩石,墻壁裝飾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為題材的大型壁畫、浮雕和涂金木雕;</h3> <h3>這個后花園里的廊亭建筑有伊斯蘭風格</h3> <h3>花藤亭,頂部仿英國女皇金冠而建,四壁用鋼筋水泥做成通花花籠。</h3> <h3>“馬降龍”碉樓群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5條自然村如同珠鏈般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村落中的13座碉樓造型別致,保存完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祿樓,建于民國,是典型的眾樓。</h3> <h3>錦江里距開平市區 22 公里 。清朝光緒年間由黃氏家族按規劃建成此村。</h3> <h3>村后并列著的瑞石樓、升峰樓、錦江樓 3 座碉樓。</h3> <h3>在香港經營錢莊和藥材生意致富的黃璧秀回鄉興建了瑞石樓,</h3> <h3>瑞石樓位于錦江樓的東側,坐落在村落民居的主軸線上,是典型的居樓式碉樓。瑞石樓是由黃璧秀在香港謀生、愛好建筑藝術的侄兒黃滋南設計的,該樓以黃璧秀的字號“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h3> <h3>瑞石樓第 6 層外部為柱廊,第 7 層為平臺,平臺四角各伸出一個了望、防衛用的圓形塔樓,南北面則以巴羅克風格的山花和中國園林景窗相結合,第 8 層內部放置祖先神龕,該神龕雕刻精美,堪稱藝術精品,為家人祭祖的精神空間所在,室外則是一周觀景平臺,第 9 層是堡壘式的了望塔,整體建筑呈現出中世紀意大利城堡風格。</h3> <h3>瑞石樓在立面上運用西洋式窗楣線腳、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圖案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福、祿、喜、壽等內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蘊涵著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br></h3> <h3>瑞石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美譽。也是碉樓中的天花板。</h3> <h3>當晚我們住在開平市,這是騎樓老街。</h3> <h3>清暉園,位于廣東順德,是始建于明代的嶺南園林建筑,被稱為嶺南四大園林。</h3> <h3>清暉園構筑精巧,布局緊湊,建筑藝術頗高,建筑物形式輕巧靈活,雅讀樸素,庭園空間主次分明,結構清晰。</h3> <h3>利用碧水、綠樹、古墻、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互融合,集中國古代建筑、園林、雕刻、詩書、灰雕等藝術于一身。</h3> <h3>沙灣古鎮,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河南面、珠江水系沙灣水沙灣古鎮,是一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h3> <h3>沙灣古鎮保留了約400間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各時期建筑基本坐向是從東北至西南呈線形分布,街巷布局以東西走向為主。</h3> <h3>沙灣文化是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水鄉文化,具有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是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廣府民間文化的代表。</h3> <h3>大量祠堂、廟宇等古建筑、商業遺址、居住遺址保存完好</h3> <h3>民間信仰,廣東音樂、飄色、龍獅、蘭花、飲食等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也較為突出。</h3> <h3>沙面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h3> <h3>沙面曾是廣州的重要商埠,島內設立過個國家領事館,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筑群,被稱為“露天博物館”。</h3> <h3>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沙面正式開展租界建設,成為一個獨立封閉的地方,后來沙面相繼淪為英法兩大勢力租界。</h3> <h3>沙面建筑風格以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為主,主要景點有海關館舍舊址、廣東外事博物館、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基督教沙面會堂等。<br>。</h3> <h3>沙面是廣州著名的歷史文化風景區</h3> <h3>沙面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島內有古樹名木共137棵,其中古樟樹主要分布在沙面北街、沙面大街等。</h3> <h3>廣州上下九步行街的標志性建筑是連綿千米的騎樓老街。</h3> <h3>上下九步行街地處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間,是廣州市三大傳統繁榮商業中心之一。</h3> <h3>全路段店鋪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薈萃了嶺南文化中的嶺南建筑文化、嶺南飲食文化和嶺南民俗風情。</h3> <h3>陳家祠,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的明珠”</h3> <h3>陳家祠堂建筑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集嶺南建筑工藝裝飾之大成。</h3> <h3>廣州越秀公園是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臺”而得名。</h3> <h3>園區內的五羊石像。廣州之所以叫“羊城”,傳說五位仙人,把優良的稻穗,贈給了廣州人,并祝愿這一地區永無饑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只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廣州山坡。</h3> <h3>鎮海樓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目前廣州博物館遷入鎮海樓內。</h3> <h3>四方炮臺,為英軍對付中國軍民所建,三元里民眾抗英,把英軍趕跑,把炮臺收復。</h3> <h3>古城墻</h3> <h3>越秀公園古城墻建于明朝,有600多年歷史,當年這里曾經是廣州的最高點,擔負著守衛廣州城的任務。</h3> <h3>廣州圣心大教堂,造型挺拔,內部空間深遠,細部做工精美,高聳的塔樓,巨型的柱束,屋頂的尖拱以及花窗欞最具特色,是東南亞唯一一座用花崗巖石砌成、保存比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h3> <h3>圣心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建筑價值和藝術價值。</h3> <p class="ql-block">廣州黃埔軍校至今成立了100周年,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是我這次來廣州最想去的地方。</p> <h3>黃埔校訓:升官發財者請往它處,貪生畏死者勿入斯門,革命者來!</h3> <h3>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h3> <h3>黃埔軍校的全名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因為它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也被稱為黃埔軍校。</h3> <h3>黃埔軍校在抗日戰爭中成了培養抗日官兵的大本營。</h3> <h3>杜聿明、王耀武、戴笠、廖耀湘,等國軍抗日將領,我軍林彪、徐向前、陳庚,等將領都畢業于黃埔軍校。</h3> <h3>黃埔精神的核心,可用四個字來概括,那便是“?愛國、革命?”。黃埔軍校是我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其師生在大革命斗爭中鑄就了以“愛國、革命”為核心的黃埔精神,彰顯了民國時期軍校師生一心救國、忠心報國的大無畏愛國主義精神。</h3> <h3>參觀黃埔軍校之后,我們就結束了這次廣東之旅,返回機場。以前,我常常把旅行的意義停留在拍出好看的照片上。現在我在意那些讓我愿意停留、感到不舍的淳樸的民風和短暫美好遇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永年县|
密山市|
洪洞县|
深圳市|
玉屏|
定州市|
眉山市|
尚义县|
湖州市|
贡嘎县|
收藏|
锡林浩特市|
五常市|
建阳市|
南靖县|
济南市|
辉县市|
湘乡市|
襄城县|
平邑县|
丹阳市|
普陀区|
铁岭县|
普洱|
保山市|
天等县|
柘城县|
遂昌县|
芮城县|
基隆市|
始兴县|
崇明县|
通海县|
广饶县|
墨江|
田东县|
凤台县|
中卫市|
涪陵区|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