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李秀瑜/文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雙方結婚后組成一小家,同時也成為對方大家庭的成員之一。男娶女嫁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幾千年來的婚姻習俗,女方嫁到男方家居住生活,成為夫婿的媳婦,公婆的兒媳。另一種婚姻形式是婚后男方上門到女家生活,成為女方家的一員,即:“上門”女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來網絡上許多編造咸魚翻身的“耳光劇”,為吸引觀眾,追求流量。劇中反復出現一個被人們遺忘的詞匯:“贅婿”。“贅婿”也是指婚后男方到女方家居住生活,“上門”女婿與“入贅”女婿雖然都是男到女家生活,但二者有所不同。前者“上門”后除了承擔相應家庭責任,其生育的子女可隨父姓。后者“入贅”上門,以女方之父母為父母,所生子女從母姓。有的地方甚至雙方約定,男“上門”女家生養了第三或第四代男丁,直到可延續女方家族姓氏香火后,方可還父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前的贅婿,通常因女方家無子繼承家業,經過招贅選擇女婿“上門”。男方因家境貧寒無力娶妻,于是,只好選擇入贅“上門”。婿入女方家中,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俗稱“倒插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漢語“贅”的本義是指以物質押換錢,即將物品抵押出去,以后用錢幣贖回,故稱:押贅。現代漢語中“贅”有多余的意思,如:贅言、贅述、贅肉、累贅。總之,不含褒義。《漢書?賈誼傳》說:“家貧子壯則出贅”。民間贅婿在封建社會里,社會地位較低,有的甚至被視為家奴,失去了許多基本權利,生活條件通常較為艱苦,不僅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在家庭重大事情決策中上沒有發言權,必須服從妻子的安排。且受到宗族社會的歧視和排斥,被視為異類被邊緣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類經歷了數萬年狩獵采集到新石器時代后期,定居農耕的轉變,人口增多,生產力提高,以及爭奪資源的沖突頻發,男性在家庭和社會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母系氏族社會逐漸被父系氏族社會所取代。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長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均屬于父系氏族社會文化的代表。父系氏族社會的重要特征是子女隨父姓,并以姓氏繼承家業。不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氏族社會逐漸演變過程是漫長的,至今居住在四川與云南交界瀘沽湖的摩梭族是中國唯一一個保留母系社會特征的族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摩梭族的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盡管他們仍然保留了一些母系社會的傳統習俗,如“走婚”制度。但這些特征已經與現代生活融合,不再是完全的母系社會?。十年前,筆者在麗江問過摩梭族朋友關于“走婚”事宜,朋友微笑著說:“走婚,雖然是基于雙方自愿和家族、社會的認可而建立的一種關系,但這種關系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明確承認,因此其法律地位是模糊的。現在我們與漢族的婚姻一樣,很少有走婚的事了,但也必須進行婚姻登記,特別是進了城市生活的年輕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門”女婿不僅是民間獨存,皇家貴族同樣有女婿“上門”。古代皇帝招婿“上門”的女婿叫“駙馬”,這稱謂源于“駙馬都尉”這一官職,原本是指掌管副車之馬的官員。隨著時間推移,皇帝的女婿逐漸被稱為“駙馬”或“額駙”。“駙馬”就成為對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的正式稱呼。上流社會,女婿一詞還有許多雅稱,如:“金龜婿”、“東床快婿”、“乘龍快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龜婿”源于唐朝,指身份高貴的女婿。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或親王才能佩戴金龜,因此被稱為“金龜婿”;“乘龍快婿”,象征著女婿的前程遠大,如同乘龍一般令人快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成語“東床快婿”,源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與當朝太傅之女的愛情故事,《世說新語》:“太傅郗鑒聞吾家子弟才俊,欲擇婿于王家。王時年幼,不知此事,仍坦腹東床,嚙胡餅,神色自若。郗鑒聞之,大笑,以為王豁達文雅,乃佳婿之選,遂將愛女郗璿許配于王。”王入贅郗家,與之伉儷情深,妻郗璿才情出眾,尤工書法,被譽為“女中仙筆”。夫妻共研書法,切磋技藝,常秉燭夜談,情深意篤。婚后,二人育有七子一女,皆聰慧過人,才華橫溢。實乃人間佳話,傳頌千古,從此“東床”成為女婿的代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國人婦孺皆知的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一個“倒插門”贅婿。李白27歲時,經好友孟浩然的推薦,和前宰相許圉(yǔ)師的孫女結婚。李白和許氏生了一兒一女,非常恩愛。可是在李白四十歲的時候,許氏不幸離他而去,作為上門女婿,妻子已亡,李白受盡了許家冷眼,被迫離開許家。李白四十九歲時,又娶了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然而,宗楚客因為永王之亂站錯隊被鏟除,李白也因參與政亂被流放夜郎國,吃盡了苦頭。李白二次入贅的經歷,寫下了:“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看取富貴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其意說:來生再不做贅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清帝國開創者努爾哈赤也是一贅婿,努爾哈赤母親去世得早,他很早就出來闖蕩江湖。一次在山里迷路遇險,被一位佟姓富商所救。老佟家對努爾哈赤很好,也讓努爾哈赤找到了“家”的感覺。為了報恩,努爾哈赤入贅佟家。努爾哈赤本人對入贅佟家一事并不諱言,當朝亦稱為“佟努爾哈赤”。但滿清后人受漢俗影響,覺得開國皇帝曾經入贅是件難堪的事,于是加以避諱,改回姓“愛新覺羅”……據文獻記載,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就是努爾哈赤的嫡妻佟佳?哈哈納扎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以“比詩招親”而入贅周家。左宗棠的妻子叫周詒端,善于寫詩,周母王慈云也是當時湖南知名的女詩人。1831年春,左宗棠在長沙城南學院就讀,碰巧趕上了當地周姓大戶為自己女兒舉辦的“比詩招親”。周母與左宗棠對壘,周詒端躲在簾后見左宗棠才華橫溢,頓時芳心暗許。事后,左宗棠入贅周家,兩人結為伉儷。妻家富裕,妻子勸勉,左宗棠安心讀書、鉆研兵法,結交上流人物林則徐、賀長齡、郭嵩燾等。左宗棠終于步入仕途、名揚天下,大器晚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和現代社會的多元化,漸漸淡化模糊了“女婿”與“贅婿”的概念,社會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能夠通過教育和職業提升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如今,在大城市的青年男女,結婚購房自住,共同還貸,不是誰上誰門。社會需要通過文明、和諧、自由、平等、誠信、友善、博愛的價值觀來消除這些偏見,讓“贅婿”一詞成為永久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筆者在麗江程海的忘年交朋友小森,因為母親早逝,父親喪失勞動力,導致家境貧寒。十幾年前從白鶴灘到程海上門李家,其妻勤勞善良,丈人豁達開朗。知道李姓為天下第一大姓,人眾過億,而森姓為漢族稀少的姓氏,百家姓排名764位,全國僅9000余人。于是,婚后育有的一子一女仍隨森姓。如今小森家不僅是夫妻和睦,雙雙勤勞致富,更有翁婿互敬。筆者在小森家作客時,見小森老丈人回避客人,不入席就餐,這分明是讓來者感受女婿兒當家,一切由他說了算。</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2日 于大理至重慶高鐵行進中</p><p class="ql-block">(注:部分圖片由網絡下載,向原作者及藏家致謝,如有不妥,告之即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小森近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西区|
修文县|
米脂县|
西和县|
扬中市|
巴林右旗|
枞阳县|
曲麻莱县|
深圳市|
霍林郭勒市|
奉贤区|
蒙自县|
五指山市|
秀山|
南京市|
连州市|
灵寿县|
望江县|
陆河县|
双江|
永安市|
江津市|
河曲县|
绥宁县|
桂平市|
陕西省|
平山县|
清流县|
舒城县|
武陟县|
渝北区|
蓝田县|
仲巴县|
仁寿县|
普定县|
辰溪县|
茶陵县|
扶沟县|
泉州市|
太谷县|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