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岳官巷4號的吳宅,是杭州目前僅存的明代萬歷年間的古建筑。明中葉為學官殳云橋兄弟所有,巷以此名“學官”,被杭人訛為“岳官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五易其主,咸豐年間歸入吳振棫名下,故名“吳宅”。他曾任四川總督、云貴總督,平息了滇西回民的礦亂,歸鄉后在敷文書院講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吳宅這座杭州市級文保單位,被改造成了杭州文史館,周二至周五對外開放。三進石庫門內還砌磚雕門樓,字碑題“源遠流長”四字。內部小院落通過備弄、回廊、邊門互相連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是吳越地區"以船為車,以楫為馬"交通方式的最早實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漢六朝800年,錢唐縣先后成為會稽郡和吳郡的屬縣。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后,在杭州地區設錢唐縣,縣治在靈隱山腳、西湖以西一帶。秦始皇東巡后,開通了陵水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漢在錢唐設會稽郡西部都尉,東漢"吳會分治"后及孫吳時期,錢唐仍為吳郡西部都尉治所。南朝梁陳之時一度成為郡治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東漢華信筑錢塘江海塘,這是杭州修筑的第一條防海大塘。錢唐縣治隨之東遷至寶石山東麓。六朝時期,柳浦渡一西陵渡成為錢塘江最重要的一條過江航線,西興成為外貿集散的中轉樞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開皇九年(589)置杭州,這是杭州歷史上地域范圍最廣的時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91年,楊素在錢塘江北岸的柳浦西(今鳳凰山東麓)興建了杭州州城,屬子城性質。南杭州州城、北錢塘縣縣城長期并存,進入了“州傍青山縣枕湖”的雙城時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杭州刺史李泌修建“六井”引水系統,西湖以東地區成為宜居地區。吳越國王錢镠營建腰鼓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宋時,杭州成為兩浙路路治所在,有"東南第一州"的美稱。元代杭州是江浙行省的治所,也是元朝的南方中心。京杭大運河使杭州成為全國第二大交通中心,被馬可波羅稱為“最華貴美麗的天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萬歷年間,金衙莊的主人金學在福建巡撫期間將呂宋的番薯引入中國,并大肆推廣。艮山門一代為杭紡主要產地,有“壩子門外絲籃兒”之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正德三年,楊孟瑛主持疏浚西湖,筑楊公堤。清代,李衛、阮元等人疏浚西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7年,林啟在蒲場巷(大學路)創辦求是書院,在金沙港關帝廟附近(曲院風荷)創辦蠶學館,為浙江理工大學的前身。1899年,林啟在大方伯圓通寺創辦養正書塾,為杭州第四中學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湯壽潛支持下,滬杭鐵路于1909年貫通,提升了杭州在長三角的影響力。1929年,杭州舉辦首屆西湖博覽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東晉咸和年間(326-334),梵僧慧理來到錢唐武林山下,開創靈隱寺,是為杭州叢林之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佛教禪、教、律宗形成各自"五山十剎"體系。元代,杭州是整個南方佛教管理機構﹣﹣行宣政院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不僅保留了較多吳越國時期的"寶篋印經塔",而且還在吸收中國佛教藝術特點的基礎上 形成了獨具日本特色的"寶篋印經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元兩代日本和高麗僧人來杭求法絡繹不絕。北宋元豐至元佑年間(1078-1088),慧因寺高僧晉水凈源法師主講《華嚴經》。高 麗王子僧統義天來杭求法,并將多部中國失傳經書施贈慧因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宋徑山寺位居禪宗"五山十剎"之首,日僧開山俊芿、圓爾辨圓、南浦紹明等前來學法,徑山成為日本臨濟宗祖庭、日本茶道祖庭。元代禪宗中心轉至天目山,遠溪祖雄、復庵宗己、無隱元晦等七人得“江南古佛”中峰明本法嗣, 在日本開"幻住"一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贵定县|
焉耆|
疏勒县|
多伦县|
宁强县|
天门市|
临泽县|
洮南市|
奉新县|
东莞市|
遂平县|
佛冈县|
衡东县|
汕头市|
邵阳市|
沧州市|
称多县|
区。|
荥经县|
郸城县|
星子县|
依安县|
铁岭市|
松桃|
辰溪县|
淳安县|
鄯善县|
阳泉市|
江安县|
永定县|
延边|
惠州市|
赤峰市|
比如县|
咸宁市|
大名县|
丰都县|
邮箱|
天等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