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蠟梅最早叫作黃梅,取其花色而名。據查考,稱其為“蠟梅”,是因其花瓣色似蜜蠟,質感像捻蠟而得名。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明朝文獻《花疏》中寫道:“蠟梅是寒花,絕品,人以臘月開,故以臘名,非也,為色正似黃蠟耳。”蠟梅的花瓣似有蠟質一般,可見稱為“蠟梅”是十分確切的。《中國植物志》以“蠟梅”作為其唯一的中文學名。而臘梅這個詞的出現,是因為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這種花通常在每年的冬末開放,所以俗稱它為“臘梅”。舊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有“臘梅”詞條而無“蠟梅”。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取消了“臘梅”詞條,并在新增“蠟梅”詞條后附注“也作臘梅”。</p> <p class="ql-block">臘梅,是冬日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它以其獨特的芬芳和美麗的花朵,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在萬物凋零的寒冬,有一種花,以其獨特的風姿和頑強的生命力,悄然綻放,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它就是蠟梅。 宋·鄭剛中《臘梅》縞衣仙子變新裝,淺染春前一樣黃。不肯皎然爭臘雪,只將孤艷付幽香。</p> <p class="ql-block">黃色透亮的花苞星星點點佇立枝頭,宛如一盞盞精致的小燈籠,在冬日的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這些花苞仿佛蘊含著無盡的生命力,等待著綻放的那一刻。層層花瓣競相舒展開來,每一片花瓣都薄如蟬翼,卻又堅韌有力,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著它不屈的精神。</p><p class="ql-block">宋·吳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蝶粉蜂黃大小喬,中庭寒盡雪微銷。一般清瘦各無聊。窗下和香封遠訊,墻頭飛玉怨鄰簫。夜來風雨洗春嬌。、</p> <p class="ql-block">花瓣的顏色從深黃漸變到淺黃,如同精心調配的顏料,細膩而富有層次感。當花瓣完全綻放時,露出鵝黃的花蕊,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花瓣的中心,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蠟梅的花朵裊娜亭亭,嬌艷欲滴,卻又不失高雅。</p><p class="ql-block">宋·黃庭堅《短韻奉乞臘梅》臥云莊上殘花笑,香似早梅開不遲。淺色春衫弄風日,遣來當為作新詩。</p> <p class="ql-block">它們在寒風中搖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冬日的堅韌與美麗。當嬌艷的花朵與碧藍的天空相映時,更顯耀眼迷人。藍天如同一幅巨大的畫卷,而蠟梅則是這畫卷上最璀璨的點綴。它們相互映襯,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冬日畫卷。 清·張洵佳《院中臘梅盛開口占》品格天生迥不群,寒梅臘底異香薰。菊花僅有霜能傲,一片冰心讓此君。</p> <p class="ql-block">蠟梅的香氣更是令人陶醉。那是一種淡淡的、清幽的香氣,不似玫瑰那般濃郁,也不似茉莉那般清新,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當你靠近蠟梅時,那股香氣便會撲鼻而來,讓你瞬間忘卻冬日的寒冷。它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能夠驅散心中的陰霾,帶來一絲溫暖與慰藉。 宋·韓元吉《菩薩蠻·臘梅》江南雪里花如玉,風流越樣新裝束。恰恰縷金裳,濃熏百和香。</p> <p class="ql-block">在寒冬中,蠟梅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冬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綻放著美麗的花朵,更傳遞著堅韌與希望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地點:梅園</p><p class="ql-block">攝影:簡單、小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唐海县|
涿鹿县|
大渡口区|
新和县|
衡阳市|
辉县市|
长垣县|
桐梓县|
阿拉善盟|
沙河市|
尉氏县|
卓尼县|
上杭县|
富蕴县|
辽阳县|
无棣县|
浪卡子县|
黑河市|
肇州县|
大悟县|
紫阳县|
准格尔旗|
张家口市|
枣强县|
隆昌县|
平罗县|
车致|
菏泽市|
鸡西市|
高雄县|
建平县|
通辽市|
锡林郭勒盟|
资中县|
德格县|
东安县|
泗洪县|
车致|
正安县|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