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小年』</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并非專指一個日子,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我們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方的小年和北方為啥不是同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那時候南方和北方小年還是同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而到了雍正年間,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皇帝都要在坤寧宮祀神。為節省開支,古人就把灶王爺也拜了。既然皇帝在這一天祭灶了,民間就只能推后一天,也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說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雖然后來沒有官家百姓的說法,但是因為北方是政治中心,所以小年延續了“官三”的傳統。而南方離政治中心遠,小年保留的還是“民四”的傳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歷史淵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年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近代我國一些地方流傳:“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其實,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區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同地區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傳統上的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在臘月二十四。在清朝之前,北方地區官民也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灶王爺,于是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時間差別</b></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方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方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四——“民間傳統小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浙滬地區:除夕前一天——“小年夜”</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川、貴州部分地區:除夕夜——“小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蘇南京等地:正月十五——“小年”</span></li></u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民間習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span></p> <ul><li><b style="font-size:18px;">祭灶王 </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span></p> <ul><li><b>掃塵土</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span></p> <ul><li><b style="font-size:18px;">剪窗花</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為小年眾多習俗中的一個,剪窗花、貼窗花其實跟春節貼對聯是非常相似的。春節貼窗花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能體現民間藝術的形式。各地風俗不同,有的從“臘八節”開始貼窗花,這時,家中要貼“五谷豐登”等題材的剪紙,祈求來年糧食豐收,全家和順。可見貼窗花其實也是大家迎接新年的一種方式,為的就是祈求新年順順利利,心想事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span></p> <ul><li><b>寫春聯</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家家戶戶都開始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尤其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span></p> <ul><li><b>吃灶糖</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span></p><ul><li><b>洗浴</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相關傳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相關歌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十三,糖瓜粘,打發灶王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到了三十掛門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人間逢小年,所求都如愿,愿新納吉,萬事興,遂安平!</span></p><p class="ql-block"> 伊川縣<span style="color:rgb(1, 1, 1);">城關街道實驗中心小學黃曉輝校長在此祝愿全體教職工及家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小年快樂!闔家幸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祝家長和同學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健康平安 ! 萬事如意!</b></p> <p class="ql-block">監制:黃曉輝</p><p class="ql-block">審核:李利鋒</p><p class="ql-block">編輯:端木艷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城市|
尚志市|
丰县|
嘉善县|
舒城县|
阿坝|
光山县|
四平市|
佳木斯市|
田林县|
奈曼旗|
隆德县|
涿鹿县|
当涂县|
吴江市|
安丘市|
军事|
涟水县|
玛曲县|
南宫市|
大同市|
平潭县|
松滋市|
龙门县|
梧州市|
宁乡县|
江陵县|
温州市|
忻州市|
彩票|
墨江|
漾濞|
海口市|
江北区|
巴里|
绩溪县|
兴化市|
余姚市|
靖远县|
安塞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