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東平位于政和縣西部叫東平,是因為地形凸起叫“凸平"(地方俗語凸與東同音),由此演變稱東平,言之鑿鑿讓人信其真。何為東平?用事實論證,東平不是“凸平"演變而來,歷史可以證其名。</p><p class="ql-block"> 東平歷史悠久至今1800多年,早在東漢時代,就有人遷徏在此定居生活,南北朝時代已形成完整的村莊,從唐朝至宋朝年間為最繁華時期,九曲巷至新市橋成了熱鬧的商品一條街,九曲巷成為聞名遐爾的九曲花街,馬坪成為客商的集聚點。傳說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8年),朱熹之父朱松在政和縣任縣尉時,去東平察訪突感身體不適沒有食欲、難以下箸,有一鄉紳的夫人懂烹飪,她把雞蛋、豆腐、肥肉、蕨粉等佐料調制好蒸熟后與稀粥端給朱松食用,經多天的飲食調理,朱松自我感覺好,神氣恢復,愉悅吟詩:“病魔雖纏身,蔬果及靈肴;問君何處覓,草廬東平中”,此為東平小胳,一道流傳近干年的閩北著名小吃從此進入人們的視野上了餐桌,同時彰顯了東平這個名稱并留下千年的痕跡,也讓人領悟了東平與小胳的歷史淵源。據八閩通志記述,東平“龍山寺”建于唐朝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壯觀雄偉,距寺廟兩百多米處有一座金剛廊氣勢磅礡,位于九曲巷至新市橋街道中段,明朝永樂年典史郭斯垕對“龍山寺”感概而賦詩: “門對稻田千頃闊,地連對市一街通”,龍山寺與新市街道被一起寫到詩中贊賞,實屬不多,說明九曲花街曾有的興隆與繁華,由此周邊村民把東平稱作街道且延續千年之久,至今上年紀的老人還是這么稱呼。元朝之后,由于頻發戰亂和瘟役等諸多原因,九曲街市逐漸衰敗破落,馬坪驛站關門倒閉。星移斗轉,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10年),東平幾個家族商議在九曲巷一溪之隔的山地重建東平村,傳說有只鳳凰落棲此處,鳳首朝向正南方,尾擺平丘欲飛翔,乃吉祥之地。又傳說,一位風水大師攜弟子由建陽前往浙江龍泉,傍晚途經宋厝峽遠眺山下,只見五彩祥云籠罩著這快地,嘆為風水寶地,既東平村現地址,距今500多年,而東平之名已超越千年之久,“凸平”演變成東平的說辭是無稽之談。</p> <p class="ql-block"> 東平早期隸屬建安縣(今建甌),地處東部與川石鄉相鄰,在建安東面的東溪河畔很早就形成東峰、東游、東平為一線的古老村鎮,“三東”之地被先人譽為建安縣的魚米之鄉。宋朝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東平等地被劃歸到升格的關隸縣管轄(后改為政和縣),但各種習俗依然留在建安的圈子內,生意人、求學者往來頻繁,清朝光緒年間東平宋氏兩進士,建松政蘇維埃創建者、政和縣共產黨第一人楊則仕都有建安求學的經歷,著名的美食東平小胳、胰子、餛飩、光餅也有建安小吃的影子。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10年)再次籌建東平村,其東南西北四條街就是仿照建安城的模式設計建造。所以,東平之東是以建安縣的地理方位形成,與“凸"沒有關系。 </p><p class="ql-block"> 東平是這樣“凸”起來。一九八一年政和縣開展地名普查,縣普查辦與東平公社民政辦在東平大隊召開地名研討會,邀請十幾位年齡較大的社員參加,其中北街有一位老社員率先發言,說東平的稱呼是因為東街、南街、西街的地形高,凸起來,街頭角至北街頭又平坦,凸起來平下去,人們就叫“凸平”,凸與東同聲,后來慢慢變成東平,“凸平"就是東平。此言引起哄笑,也遭到多人反駁,事后縣普查辦整理材料時卻保留"凸"說這一內容,并作為新別稱的依據,報領導審閱同意后收集到縣地名信息資料中。九十年代,政和縣編寫縣志時,把“凸平”作為東平的別稱寫到縣志里,當時鄰縣政協一領導研討論證古東平縣時,就引用“凸平”推論東平不具有悠久的歷史,導致錯覺和誤解。2024年11月福地炎黃撰寫"魅力政和”專題丨悠悠美食一文,把北宋時期的朱松一首“草廬東平中”改為“草廬凸平中”,這不是筆誤,是不懂東平歷史且隨意拼湊造成年代混淆和時空距離的誤解誤判。現在的東平村是明朝正德年間遷移到此重建,因地形凸起,才有“凸平”一說,才有凸平演變成東平這種謬論,當下讓北宋年代的朱松吟“草廬凸平中”,既不嚴謹還很荒唐。</p> <p class="ql-block">東平圩期始于明朝天啟年(公元1621年)。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光陰如梭,東平 "凸” 起多年,其史上沒有凸論的依據,也沒有民間有關傳聞,當年地名普查以一個農民的說話為證詞將"凸"論寫到縣志里,有失偏頗,過于草率,稍有歷史常識的東平鄉親都不免產生疑問,且隨時間推移逐漸出現三個問題:1、淡化忽略了九曲花街那段真實的歷史。2、讓人產生錯覺,誤為東平的歷史始自明朝。3、有損東平歷史的連續性與整體性,易斷章取義。由此特意闡述以上三個觀點,以文述史、以史論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東平,認識古鎮。讓我們走近東平,訴說那遠去的故事,為東平正名,為古鎮溯本,一起攜手共進。</p><p class="ql-block"> 千年時光已過,那些青史塵埃早已注定,留下的卻是永恒的傳說;人生百年,朝飛夕走,匆匆若夢,若追問歷史的痕跡,只余歲月的滄桑。</p><p class="ql-block"> 古老東平,已舊貌換新顏; </p><p class="ql-block"> 美麗古鎮,依然勃勃生機?!?lt;/p> <p class="ql-block"> 后宅村建于馬坪和九曲花街后面,故稱后宅,村后亭堡建于明朝初期,上方橫幅"三代淳風"字跡已模糊。</p> <p class="ql-block">北街亭建于清朝康熙25年(公元1685年)。</p><p class="ql-block"> 說明: 筆者八十年代在東平鎮工作多年,曾任鎮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鎮黨委宣傳委員。關于凸平一說,原想不予理會,由他們說去,但看到“凸”得如此冠冕堂皇,瞬間有一種情結,有必要把家鄉那段真實故事訴之于眾,澄清糾偏一些不實之說,所以沒有沉默。文中所述內容真實可信,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商榷,謝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渭南市|
和龙市|
同江市|
思南县|
桐庐县|
德保县|
仁怀市|
墨江|
临汾市|
芜湖市|
高青县|
隆子县|
阿克苏市|
金华市|
新建县|
通城县|
海口市|
名山县|
大邑县|
开平市|
马山县|
株洲市|
娄底市|
佛冈县|
澄迈县|
黎川县|
黄石市|
青冈县|
页游|
民勤县|
黄平县|
武宣县|
黑水县|
永泰县|
太谷县|
塔城市|
得荣县|
大洼县|
新疆|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