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瀘定橋,川西甘孜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的鐵索橋。瀘定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333塊橋板(建成時)組成,西端連著川蜀第一神山貢嘎山脈,東端連著“高呀么高萬丈”的二郎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高聳立在兩山之間波濤洶涌的大渡河上,架峙于兩個陡峭的山峰之間,當</span>時是連接漢藏地區的唯一通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瀘定縣,位于甘孜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民國元年(1912年),始設瀘定縣,素有“康巴東大門”之稱。</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毛澤東同志雄渾壯闊的詩句,把我們帶進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當你自己站在大渡河邊,看著湍急的河水波濤洶涌,走上鐵索高懸,搖搖晃晃的橋面時,身臨其境想象著當年紅軍指戰員冒著槍林彈雨,奮不顧身,沖鋒陷陣,搶占瀘定橋,挽救紅軍于危亡的壯烈,無不為紅軍先烈的勇敢精神所感動!瀘定橋至今已有300多年了,仍然是兩岸百姓通行的要道。也為我們中華之先人,能在當時的條件下,建成這樣的鐵索橋而震撼和敬佩!</p><p class="ql-block">因本篇楊成武將軍的圖片系借用于網絡,因而不能稱為“原創”,但其他圖片都是自己所拍,特此說明!</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御筆題橋名,足見此橋在當時的重要和意義!</p> <p class="ql-block">比康熙皇帝所題橋名更有意義的,是這座鐫刻當年紅軍搶占瀘定橋的先輩先烈姓名的歷史豐碑!</p><p class="ql-block">當年執行飛奪瀘定橋任務的是紅一軍團4團二連,連長廖大珠。由于戰事緊急,沒能全部留下22位勇士的姓名,成為我軍歷史上的一大遺憾!后來經回憶和查證 知曉了12名勇士的英名:</p><p class="ql-block">廖大珠、李友林、劉金山、王海云、趙長發、劉梓華、楊田銘、“云貴川”,以及當時犧牲的魏小三、劉大貴、王洪山和李富仁4位烈士。</p> <p class="ql-block">借用的網絡圖片,特致歉并向作者感謝!</p><p class="ql-block">當年執行飛奪瀘定橋任務的是紅一軍團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1986年楊成武上將重回瀘定橋,留下此照。他欣然提筆,寫下了四句話,表達對那場戰斗和戰友們永遠的懷念:</p><p class="ql-block">“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p> <p class="ql-block">如今,瀘定縣大渡河上已建成多座大橋,“天塹變通途”!這是在途中手機拍攝的一座大橋!</p> <p class="ql-block">當年中央紅軍飛奪瀘定橋跨過大渡河,走入川西,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使其“讓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徹底破滅;今日,我們由西向東走過瀘定橋,就告別川西,進入“成都盆地”,走入平坦富庶的“成都平原”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长丰县|
林甸县|
井研县|
沂水县|
紫云|
临夏县|
蛟河市|
监利县|
遵义县|
彩票|
延川县|
临汾市|
武义县|
翁牛特旗|
固始县|
沾益县|
涞源县|
海林市|
新安县|
蓝山县|
万盛区|
盐津县|
肇庆市|
泰安市|
英山县|
阳新县|
昌乐县|
景德镇市|
南漳县|
永嘉县|
虹口区|
全椒县|
静安区|
清河县|
宝坻区|
马龙县|
新余市|
启东市|
杭锦后旗|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