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攝影編輯制作:東方</p><p class="ql-block"> 手機攝影:華為手機mate60Pro</p><p class="ql-block"> 地點:山東省濰坊市風箏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時間:2024年10月26日</p> <p class="ql-block">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行政街66號,于1989年4月1日正式竣工并對外開放,2003年11月歸屬濰坊市旅游局管理,濰坊風箏博物館為全國第一座風箏藝術類專業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總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100平方米,館內共有大小展廳12個,館藏風箏展品1300余件,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全面展示了風箏的歷史文化、現代文化、國際文化及延伸文化。</p> <p class="ql-block">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風箏博物館,建筑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屋頂用孔雀蘭琉璃瓦鋪成,似蛟龍遨游長空伏而又起,設計風格在國內獨樹一幟,是“世界風箏都”展覽以1000余只筒式、板式、硬翅、軟翅、串式五大類風箏精品以及300余件翔實的風箏文物資料為主,較全面、客觀地體現了濰坊風箏所獨有的題材廣泛、造型優美、繪畫精細、色彩艷麗的風格;介紹了構思大方、造型夸張、色彩對比鮮明、注重飛翔性能、研究價值較高的外國風箏;重現了歷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盛況。1988年各國風箏組織推舉濰坊為“世界風箏都”,1989年“國際風箏聯合會”成立。風箏博物館每年接待國內外觀眾3萬余人次,已成為濰坊市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廳:中國是風箏歷史最為古老的國家,風箏是中華民族向世界各國傳播的科學發明之一,曾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編入《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在延綿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風箏在軍事、體育、娛樂、藝術、科技等領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放風箏已成為世界各國廣泛開展的一項群眾性體育娛樂活動。濰坊是風箏的主要發祥地,宋代已普及民間,至今已形成了題材廣泛、造型優美、繪畫精細的獨特風格。隨 著國際間的風箏交流活動,使濰坊風箏蜚聲中外,頻頻應邀在國內外展出,并得到了高度贊譽。</p> <p class="ql-block">“濰坊國際風箏會”的成功舉辦,促進了各國文化的交流,更加提高了濰坊風箏的制作水平,使濰坊風箏卓立于風箏文化藝術之林,呈現出空前繁榮景象。“濰坊國際風箏會”不僅振興了風箏文化,同時也促使放 風箏成為正規的體育比賽項目,并通過放風箏比賽,加強了濰坊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增進了友誼,帶動了濰坊經濟、文化、旅游、城市建設等方面的飛速發展,使濰坊成為和諧、繁榮、友好、美麗的家園。</p><p class="ql-block">對風箏的歷史文化發展、風箏的流派風格、比賽規則及“濰坊國際風箏會”等作了介紹,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中外風箏精品,愿這些精美的風箏藝術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廳:濰坊風箏,是地方性和藝術傳統的結合,又是實用性和美的結合。就其風箏技藝而言,濰坊風箏與其它民間工藝品不同,它具有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和生動活潑的氣韻,扎制技藝博采眾家之長大膽嘗試,不斷創新,特別在風箏的造型結構和繪畫色彩的傳統技法運用到風箏的繪畫上,形成了造型優美、扎工精細、色彩艷麗的獨特風格,進而形成了楊家埠風箏和老濰縣風箏兩個流派,在這兩個流派發展過程中,產生出近代各具特色的十一位風箏名家。唐家風箏 唐家風箏起源于明末,唐氏風箏作品大多是人物硬翅風箏,其第四代傳人唐延壽的象形風箏以寫實手法為主,逼真地表現事物特征,他所創作的“雙燕”風箏,在造型和繪畫上,加強了燕子風箏的形象 感,活靈活現,輕盈靈性。張衍祿風箏 張衍祿根據北方春季風力情況,運用力學原理,發展了拴中線的技術,他 根據各類風箏設計了拴一根線、兩根線和三根線的技術,使各種風箏放飛時易于保持平衡狀態,他的拴中線技術,為風箏名家所采用,對后來風箏放飛技術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牟丹”風箏“牟丹”名牟秀蘭,她的代表作是桶式風箏,彩繪牡丹是她的拿手好戲,所以人們送她綽號“牟丹”。牟秀蘭扎制風箏的骨架以桶形和硬板為主,最擅長在平板上表現人物,扎制的中間骨架肥胖稍長,兩翅較短,這樣可以充分表現她的畫技。</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廳:展廳內陳列了來自日本、朝鮮、印尼、緬甸以及歐洲各國的風箏,文化產生的差異使其和中國的風箏的產生了一定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廳: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民間藝術,自然也有它的流派。中國地域遼闊,風箏的 種類齊全、樣式繁多、千姿百態,風箏的特點與地域文化息息相關,以北京、天津、濰坊、南通等地的作品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廳:主要展示了風箏的制作技藝,制作一只風箏,一般要經過設計、選料、整形、綁扎骨架、裱糊、裁剪、繪畫、裝配、拴腳線、試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藝過程可概括為扎、糊、繪、放四部分,通常稱作“風箏四藝”。</p><p class="ql-block">1,扎綁:扎綁骨架是制作風箏的基礎工藝,大體可分為選料、加工、綁扎 等幾道工序。</p><p class="ql-block">2,裱糊:風箏骨架結扎完成以后,接下來就是把彩繪的紙糊在上面,南方風箏藝人稱作“蒙面”,北方叫“裱糊”。</p><p class="ql-block">3,繪畫:風箏的繪畫藝術是一種綜合繪畫技法的體現。風箏擺在室內,放到空中,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每一幅圖畫又都是由線條和色彩組成的圖案,從而構成了這只風箏的主題。在風箏上繪畫著色,設計圖案,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內容和加強形式的美感。所以色彩、描繪技法,也是風箏制作技藝的重要環節。</p> <p class="ql-block">第六展廳:放風箏是許多國家人民喜愛的傳統娛樂活動,但在長時期內,這項活動一直局限在各個領域和民間中,國際性的風箏交流活動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七十年代逐步廣泛,八十年代進入興盛期。1983年濰坊風箏應邀赴上海參加中外風箏表演,濰坊風箏優美的造型、精巧的扎工以及富有民間鄉土氣息的獨特風格,引起了國外人士的濃厚興趣。在外國友人和濰坊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濰坊市旅游局)的倡議 下,由山東省旅游局和濰坊市政府決定,于1984年4月1日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拉開了濰坊與世界各國友好交流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濰坊舉辦國際風箏會,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與優勢:一、濰坊風箏歷史悠久,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里,經過一代代的繼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吸引著各國的風箏愛好者來濰坊交流技藝。二、放風箏在濰坊</p><p class="ql-block">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早在中國宋代就普及到民間,千百年來,濰坊一代的人民一直保持著放風箏和賽風箏的習俗,廣大風箏愛好者迫切要求組織大型的風箏比賽活動。三、長期的國際國內風箏交流活動,孕育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誕生。</p> <p class="ql-block">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旨在收藏、陳列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及有關風箏的文物資料。該館共設有八個展廳:即風箏的歷史文化展,濰坊風箏精品展,世界精品風箏展,中國精品風箏展,風箏綜合功能展,濰坊國際風箏會,民俗展廳,風箏放映廳。分別介紹了風箏的歷史、應用及沿革發展,濰坊風箏的流派及分類,國外風箏展,國內風箏流派,精品風箏及國際風箏會等內容。展覽以翔實的風箏文物資料以及照片、文字、繪畫、復制品等,全面展示了風箏的歷史文化、現代文化、國際文化及延伸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所獨具的藝術魅力,成為了傳播和弘揚風箏文化的藝術交流中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镇原县|
马山县|
广河县|
郸城县|
赤壁市|
谢通门县|
秦皇岛市|
论坛|
西峡县|
安宁市|
册亨县|
大关县|
宁南县|
荆门市|
榕江县|
洪湖市|
玛沁县|
成安县|
屏东市|
临泉县|
平安县|
临澧县|
易门县|
阳春市|
长岭县|
佛坪县|
连州市|
沧源|
车致|
昌吉市|
昂仁县|
教育|
长岛县|
莱芜市|
达尔|
揭阳市|
华蓥市|
台中市|
财经|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