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年的由來之一</p><p class="ql-block">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p><p class="ql-block">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于是,就有了南小年與北小年之分。</p> <p class="ql-block">小年的來歷之二</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年輕時是一窮光蛋。一年過年,他身無分文,想在肉鋪里賖幾斤肉過年,老板不肯,他說那賖一個豬頭吧(古代豬頭很便宜),老板豬頭也不賒。朱無可奈何,隨手在街道墻壁上寫上一首打游詩:</p><p class="ql-block">別人有年我無年,</p><p class="ql-block">賒個豬頭要現錢,</p><p class="ql-block">有朝一日當皇上,</p><p class="ql-block">老子要過兩個年。</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朱后來真當上了皇帝</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快過年了,他想起曾經寫在墻上的打游詩,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頒旨,從今年起過二個年,一個小年,一個大年。當時已是臘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傳到南方遲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p> <p class="ql-block">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大部分地區則是臘月二十四。這種差異源于古代的習俗和地域文化差異。</p><p class="ql-block">古時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即官家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水上人家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在清朝中后期,帝王家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并祭拜灶王爺,貴族王侯紛紛效仿。這種習慣逐漸流傳至北方民間,使得北方地區百姓也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區則沿襲古制,繼續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p><p class="ql-block">小年的習俗豐富多彩,包括祭灶神、掃塵、剪窗花等。</p><p class="ql-block">祭灶神是小年的重要活動,人們會在灶王像前擺放糖瓜、關東糖等甜食,祈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p><p class="ql-block">掃塵則是小年前后的重要活動,人們會徹底打掃房屋,清除灰塵和垃圾,寓意除舊迎新。</p><p class="ql-block">剪窗花則是用彩色紙剪出各種吉祥圖案,裝飾窗戶,增添節日氣氛。</p><p class="ql-block">小年作為春節的前奏,標志著人們開始為過年做準備,表達了對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小年吃什么:</p><p class="ql-block">?南方小年必吃的食物?:</p><p class="ql-block">1、年糕</p><p class="ql-block">年糕是南方小年必不可少的食物,象征著“年年高”,寓意生活步步高升。年糕的顏色多樣,口感松軟,其中浙江寧波的水磨年糕尤為出名。在南方很多地方,過小年都會準備年糕,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p><p class="ql-block">2、湯圓?:湯圓在南方地區尤為流行,象征著團團圓圓,寓意著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湯圓可以是甜味的,如黑芝麻餡,也可以是咸味的,如鮮肉餡?。</p><p class="ql-block">?3、米餅?:米餅是用糯米粉和各種輔料(如花生、芝麻、白糖)制成的食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和美好的寓意,如“團團圓圓”?。</p><p class="ql-block">?4、年粽?: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寓意“年年高中”。年粽與端午節的涼粽不同,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p><p class="ql-block">?5、發糕?:象征著“發財”,是一種以米粉、白糖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發酵糕點,口感松軟?。</p><p class="ql-block">?6、甘蔗?:被視為一種吉祥物,代表“節節高”,寓意著事業和學業的進步?。</p><p class="ql-block">?7、荸薺?:有的叫法叫“bi qi”,在南方小年也是一個受歡迎的食物,尤其是福州地區,它被用作祭灶的一部分,寓意著好運和生活的甜美?。</p><p class="ql-block">這些食物不僅美味可口,而且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對家人團聚的期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方吃</p><p class="ql-block">1、餃子</p><p class="ql-block">?餃子是小年節日中北方地區不可或缺的傳統食品。這一天,人們習慣在晚上吃餃子,這不僅是因為餃子美味,還有其特殊的寓意。俗語“送行餃子迎風面”解釋了這一習俗的背后含義,即用餃子來為灶王爺送行。在祭灶時,餃子會被端端正正地擺放在供臺上,以示尊重。此外,“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也突顯了餃子在節日中的重要地位。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是成為應時且不可或缺的美食。</p><p class="ql-block">2、粘糕</p><p class="ql-block">?粘糕是小年夜在山東魯西地區的重要食品,家家戶戶都會在臘月廿三這天蒸制并食用。這種糕點主要由黃米和紅棗制成,口感香甜、軟糯,寓意“年年高”,寄托了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望。更進一步,吃粘糕還有特殊的文化意義,那就是希望通過粘糕粘住灶王爺的嘴,使其在向玉帝匯報工作時只說好事,不提及人間的壞事。</p><p class="ql-block">3、米餅</p><p class="ql-block">?米餅是小年時廣西武宣、桂平等地的傳統食品,寓意“團團圓圓”。它主要由糯米粉制成,加入花生、芝麻和白糖作為配料。制作過程中,這些材料會被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然后經過高溫蒸煮。米餅的口感軟糯并帶有嚼勁,甜甜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除了美味,米餅還有美好的寓意,象征家庭團聚和和諧。</p><p class="ql-block">4、火燒</p><p class="ql-block">?火燒是小年節令食品中北方人,特別是河南人非常喜歡的一種。它和燒餅相似,由發面后的面餅包裹油酥、鹽、花椒面或白糖制成,并在火上烙至金黃色。這種食品外酥里軟,香氣四溢,有時還會包裹碎肉、雞蛋、蔥花和辣椒。吃火燒不僅是為了享受其美味,更寓意著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團團圓圓、美滿幸福。</p><p class="ql-block">5、?年粽</p><p class="ql-block">年粽是廣西地區過小年時的重要食品,寓意“年年高中”。與端午節的涼粽不同,年粽通常為長方形,內含綠豆、豬肉等家人喜愛的餡料。這種粽子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后,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p><p class="ql-block">6、面食</p><p class="ql-block">面食</p><p class="ql-block">?面食在小年節日中是山東半島地區的重要食品。人們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始,忙碌地制作各種面食,如大棗餑餑、團圓餅和壽桃等,這些面食不僅象征著全家的大團圓,還寓意日子過得年年有余。制作這些面食的過程相當繁瑣,包括發面、多次的醒面和揉面,以及制作出各種花樣造型。完成后的面食被稱為“面花”,不僅美味,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和民俗意義。這些面花在節日中會相互贈送,既是手藝的展示,也是美好祝福的傳遞。</p><p class="ql-block">7、</p> <p class="ql-block">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p><p class="ql-block">編輯:楊瑞芝</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2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皮县|
六盘水市|
邓州市|
齐河县|
建始县|
公主岭市|
句容市|
调兵山市|
阿拉尔市|
渭源县|
敦煌市|
青海省|
璧山县|
胶南市|
崇明县|
姚安县|
南江县|
徐汇区|
宝鸡市|
策勒县|
山东省|
佳木斯市|
新竹县|
京山县|
南和县|
临汾市|
丰台区|
定西市|
台江县|
南投市|
大英县|
礼泉县|
呼玛县|
林西县|
静安区|
集安市|
原平市|
即墨市|
利川市|
呼和浩特市|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