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舊時有"小小太湖登三州"一說。指的是蘇州、常州和浙江的湖州所圍。自古以來太湖都為江浙二省所共有。宋代詩人翁卷在其詩作《過太湖》中寫道:"水跨三州地,蘇州水最多"。體現(xiàn)了太湖跨越三州的地理特點。</p><p class="ql-block">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水域總面積約為2338,1平方公里。太湖圍湖一圈全長約為:393,2公里。太湖南北最大長度68公里,東西平均寬度為35,7公里。太湖的平均深度為1,9米,最大深度約為2,6米。湖面平均海撥高度為3,33米。整個太湖的儲水量相當(dāng)于316,4個西湖的量。</p><p class="ql-block">大約在一萬年前,不知是地球板塊的擠壓還是地球氣溫上升,海水漫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那個時候的渤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省的沿海的海平面上升了7米高。</p><p class="ql-block">無錫市現(xiàn)時的海拔高度平均為7米。也就是說上升的海水溢過了無錫市大部分地區(qū),每天東海只要漲潮,太湖必會被淹。</p><p class="ql-block">另外太湖周邊海拔高度超過7米的地區(qū),那片土地的原住民正在孕育著"良渚文化的"萌芽"……。</p><p class="ql-block">言歸正傳。</p> <p class="ql-block">無錫太湖黿頭渚的來歷頗縣傳奇色彩,"黿頭渚"其名因巨石突入湖中,其形狀酷似昂肯的神龜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黿頭渚"神龜"匍匐湖中的美麗景致,很早以前就為人們所向往。相傳南朝蕭梁時,此地建有"廣福庵"。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明末,東林黨首領(lǐng)高攀龍常來此湖邊踏浪呤哦,并留有"黿頭渚邊濯足"的遺跡,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云"兩處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到了1916年,無錫鄉(xiāng)坤楊翰西購地開始建設(shè)始建"橫林山莊"及募資建廣福寺、陶朱閣。一時間社會名流、達(dá)官貴人紛紛在黿頭渚附近營造"太湖別墅"、陳園等私家花園和別墅私家園林建筑星羅棋布。</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無錫市人民政府把私家花園和別墅合并成"黿頭渚公園。80年代后,經(jīng)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又大規(guī)模擴(kuò)建新景點,使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日趨完美。公園面積由原來的480畝擴(kuò)大到500公頃。擴(kuò)大了1 5,6倍。</p> <p class="ql-block">無錫市區(qū)西門去黿頭渚橫云飯店間距15公里。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從無錫火車站乘坐1路公交去黿頭渚橫云飯店附近停車場,全程需化時一個半小時左右,票價0. 25元/人。1956年春季我與小學(xué)同學(xué)相約去郊外1 5公里外的黿頭渚,全程徒步邊走邊玩邊說話約走了4個小時才走到黿頭渚游艇碼頭。6 0多年前坐一趟公交車化費0. 25元,拿這點小錢可以吃3兩和4兩二碗楊春面。所以選擇徒步去黿頭渚,中午在廣福寺化一角吃碗揚春面,下午回城坐公交車回家。</p><p class="ql-block">1963年初春與高中同學(xué)相約徒步去1 5公里外的黿頭渚,走到橫跨蠡湖區(qū)域和黿頭渚區(qū)域之間的寶界橋(現(xiàn)為雙虹橋)天下起了毛毛雨,我們在一處建筑工地躲雨和用柴火烤干衣服再走去黿頭渚。</p><p class="ql-block">過后進(jìn)了大學(xué),知道在學(xué)校門口坐2路公交車去梅園,再由梅園徒步2公里到萬頃塘坐漁民小舟擺渡經(jīng)中犢山去黿頭渚。</p><p class="ql-block">過去從市區(qū)去黿頭渚可以去火車站工運橋下坐船去黿頭渚,或者在火車站乘坐公交1路公交車去黿頭渚。</p><p class="ql-block">下面這張是現(xiàn)在乘無錫1路公交車由火車站去黿頭渚的公交線路圖。</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導(dǎo)覽圖中圈紅線內(nèi)480畝園林景區(qū)范圍是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前的舊黿頭渚景區(qū)。1982年黿頭渚景區(qū)進(jìn)行大規(guī)模擴(kuò)建,景區(qū)面積從原來的480畝擴(kuò)大到1950畝,形成了如今的規(guī)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集專門介紹無錫排在旅游景區(qū)第一位的"黿頭渚"景點進(jìn)行介紹。</p><p class="ql-block">請隨我的拍攝鏡頭一一道來。</p> <p class="ql-block">10月31日,即住在蠡湖的第二天上午10點我們在蠡園大門馬路對面的公交車站坐公交車去黿頭渚風(fēng)景名勝區(qū)。</p> <p class="ql-block">大巴從蠡園車站開出朝黿頭渚雙虹橋方向開去。20多分鐘就到了距雙虹橋500米的黿頭渚景區(qū)停車場。</p> <p class="ql-block">記得上一次20 19年秋天與夫人一起回?zé)o錫老家時去過黿頭渚。當(dāng)公交大巴到了黿頭緒公交總站停車場,下了車看周圍環(huán)境,一個號稱老無錫的我竟然找不到北?最后在景區(qū)管理處選擇化錢坐景區(qū)內(nèi)大巴到黿頭渚山門口。</p> <p class="ql-block">這一次到了景區(qū)充山大門。先沿湖邊步道和棧道邊走邊拍。</p><p class="ql-block">面前整排高矗的水杉?xì)v經(jīng)40年的養(yǎng)護(hù)已經(jīng)成才。又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p> <p class="ql-block">面前2公里外的那座小山是榮氏梅園山上的念劬塔(詳情咱們在下篇"榮氏梅園"中再詳解)。</p><p class="ql-block">這一大片水域山水之間梅園與黿頭渚才是一衣帶水的親密互動的兄弟景區(q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風(fēng)景這邊獨好,面前的層層疊翠似乎有一種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fēng)光之美!</p> <p class="ql-block">湖中種植的水杉林木疏密得當(dāng),樹干與樹干之間留出的空位既透氣還有一種自然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特別是處于陰影和陽光照射下的水杉在水中的倒影那是一個美得不要不要的佳景!</p><p class="ql-block">我走過無數(shù)個公園內(nèi)種植的水衫的景點,因缺少預(yù)留空間,樹與樹等距種植,這在觀賞的視覺上帶來了平淡無味的映像。</p><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植物自然生長會有一種自然生態(tài)產(chǎn)生的美。但人工種植只要懂得園林藝術(shù)的美學(xué)法則,通過合理的疏密空間處理,就象上圖這種景象也就不難成為"佳景"。</p> <p class="ql-block">大面積的水域,最忌水域內(nèi)空無一物。就象杭州西湖的湖中間分別埋了"三個潭"用陶瓷做的"潭"點綴湖中,便成了聞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景一一三潭映月。</p> <p class="ql-block">微風(fēng)佛柳絲,荷葉隨風(fēng)擺。層林疊翠處,塔尖頂蘭天。</p> <p class="ql-block">青石虹橋跨兩邊,撥開水杉與荷葉。從此荷花獨自開,水杉靜靜守一邊。</p> <p class="ql-block">湖邊綠樹青青草,后面青山作背靠。平地升起現(xiàn)代城,綠水青山變金山。</p> <p class="ql-block">象我們面前看到的靚麗風(fēng)景線,這種景中顯現(xiàn)的青山碧水映像,在國內(nèi)</p><p class="ql-block">的平原湖泊地區(qū)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景!老叟有生之年不會再去海外尋覓那個心中的"桃花源"。在廣東、江蘇、四川、重慶我有看不完的一個一個讓人留奕忘返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美就美在家鄉(xiāng)水!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既養(yǎng)人又養(yǎng)眼。</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十里芳徑的1 /4處走了大約600米,回到充山隱秀景區(qū)觀光車站。</p><p class="ql-block">從湖邊這條拓寬的公路往前走約3公里,那里就是"黿頭渚"早期景區(qū)的入口山門。這條十里芳徑56年和63年走過二趟。</p><p class="ql-block">以我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再往前走3公里也沒有什么,問題是時間上有點緊。所以我們選擇化錢坐景區(qū)觀光車到櫻花谷前面的友誼亭,再往前走1公里到黿頭渚山門。</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充山隱秀"路口坐景區(qū)觀光車進(jìn)入,車到"友誼亭"下車。</p> <p class="ql-block">從過"友誼亭"往前走數(shù)百米的位置抬頭往鹿頂山上看,一座類似金山寺風(fēng)格的閣樓"舒天閣"建筑如春筍般的從山顛突兀出來。</p><p class="ql-block">這幢閣樓建于上世紀(jì)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充山隱秀區(qū)環(huán)境清幽的樹林里見到一小幢民國時期的石窟門二層小樓。石窟門上方楣板上書"聶耳亭"三個字。我有點孤陋寡聞,經(jīng)打聽"聶耳亭"是一座有特殊紀(jì)念意義的建筑。1934年,著名音樂家聶耳為電影《大路》創(chuàng)作插曲時,曾在黿頭渚的"陳園"內(nèi)一棟二層小閣樓居住和創(chuàng)作。在這里聶耳完成了《大路歌》和《開路先鋒》兩首上世紀(jì)三十年代經(jīng)典歌曲。后來這棟小閣樓被命名為"聶耳亭"。如今亭內(nèi)保留了聶耳當(dāng)年居住時的陳設(shè),包括辦公桌椅和鋼絲行軍床和存放相關(guān)資料。</p> <p class="ql-block">"充山隱秀"景區(qū)是一個去黿頭渚景點的過渡區(qū)。這里環(huán)境幽靜,綠植圍繞,寬擴(kuò)的步道兩邊不住的有一些人工制作精良的擺件吸引路過的我們駐足觀看、拍攝??。</p> <p class="ql-block">這幢座落在櫻花谷樹叢中的標(biāo)志性宮廷式豪華閣樓名為"櫻閣雅韻"。"雅韻"寓意建筑的古典雅致與櫻花的浪漫氛圍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內(nèi)種植的樹種以櫻花為主。每年清明時節(jié),櫻花谷內(nèi)盛開的櫻花芬芳?xì)忭嵢f千,這個時候的黿頭渚除了秀美的湖光山色,盛開的櫻花會把游客們淹沒在一片花的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深秋的"櫻花谷"人工營造的寬廣的湖面和狹窄的小溪,水流潺潺不息。充滿了詩意和秋韻。我借宋代詩人程顥《秋月》詩句: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p> <p class="ql-block">又借用宋代詩人徐璣的《秋行》詩曰: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xì)生。</p> <p class="ql-block">再借用唐代王維詩句: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p><p class="ql-block">我接下句:曲橋過溪流,蒼翠分兩邊。</p> <p class="ql-block">櫻閣立湖邊,充山退后面。綠植擁其身,湖面靜如鏡。</p> <p class="ql-block">青綠山水映眼前,疑是人工所搭建。親歷眼前仔細(xì)看,竟是江南一仙景。</p> <p class="ql-block">延著步道往前走,專門為歷朝歷代無錫人建了一個"人??苑"。</p> <p class="ql-block">還建了一個"江南蘭苑"。因為趕時間只能打醬油路過了。</p> <p class="ql-block">走到這里才是老無錫人熟悉的地界一一黿頭渚真正的入園大門。進(jìn)大門往左上鹿頂山上的廣福寺。往右湖邊走進(jìn)橫云飯店、美食街。</p><p class="ql-block">中午我們就在美食街一人吃了一碗餛飩。上洗手間的時候路過建得漂亮堂皇的"橫云飯店"。記得上世紀(jì)五十年代的橫云飯店就一般的飯店,56年春天與同學(xué)徒步來黿頭渚游船碼頭,正好見家母公司包租的客輪靠岸,見到我姨媽同我老媽一同下船,見面后我姨媽第一句話就說先吃飯。然后我離開同學(xué)隨家母一行人第一次進(jìn)了"橫云飯店"吃正宗"錫幫菜"。</p><p class="ql-block">1961年夏我舅舅從蘭州回?zé)o錫,那時二個舅舅、家父、家姐一起共游黿頭渚又在"橫云飯店"吃了第二次飯。</p><p class="ql-block">以后若干次我都是在"鹿頂山"上的"廣福寺"吃一碗素交面ok。</p> <p class="ql-block">我專門選了無錫黿頭渚景區(qū)的平面圖。圖中的無錫專屬風(fēng)景區(qū)"黿頭渚"集太湖之美景于一身,秒殺周圍三個城市的太湖風(fēng)光。</p><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1961年暢游無錫黿頭渚景區(qū)后留下一首贊美太湖絕美的詩句,其中最精辟的一句話就是:太湖絕佳處,必竟在黿頭。</p><p class="ql-block">下面請隨我的鏡頭一一看過來。</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泛舟于太湖的游艇碼頭。班船好象半個小時一班,船票費5元/位。</p><p class="ql-block">我們選擇坐12點半一班船。</p> <p class="ql-block">經(jīng)排隊上船,我們二位先生站在游艇上層甲板憑欄可取景拍片。</p> <p class="ql-block">開船啟航,老規(guī)居航運速度4節(jié)差不多時速10公里/小時。</p><p class="ql-block">游艇基本上在黿頭緒所在U型灣內(nèi)走一小圈而已。原本黿頭緒面對的三山可以坐船登島,現(xiàn)在正在整修上不去了。再說了在U型口位置拉了一個黑色飄浮阻欄索檔住了行船出湖口。</p> <p class="ql-block">游艇行至此處才感受到黿頭緒蒼莾雄渾的風(fēng)光。借用詩人夏子麟的詩文:閑來我亦泛扁舟,風(fēng)月無邊一望收。昂首湖光看不厭,千秋惟有一黿頭。</p> <p class="ql-block">上船十分鐘不到,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們只能回到船內(nèi)隔著貼著蘭色透光薄膜的玻璃觀看游艇行進(jìn)中的周邊湖光山色。隔窗拍了幾張象戴了蘭色濾鏡的片子,</p> <p class="ql-block">近40多年來,無錫太湖水質(zhì)含氮量高出現(xiàn)蘭藻的情況較多,經(jīng)太湖周圍三個市的努力加上長江、太湖禁漁,現(xiàn)在太湖的水質(zhì)大為改觀。</p><p class="ql-block">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前的太湖千帆競發(fā)的盛況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我們看到遠(yuǎn)處的廖廖幾艘漁船僅是道具而已,不免讓人有點失望。</p> <p class="ql-block">游艇在U形圈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大約半個小時就回到碼頭。</p> <p class="ql-block">下船后來到進(jìn)入"太湖絕佳處"的門樓。</p> <p class="ql-block">在門口左邊位置的墻壁上鑲嵌了一塊1961年郭沫若先生為"黿頭緒景區(qū)寫的一首詩的碑文。詩文如下:信步上黿頭,龜丘水面浮。回圍橫黛浪,萬頃泛金漚。范蠡祠猶在,女夷風(fēng)正道。光明無上處,帆影見歸舟。</p><p class="ql-block">詩中"漚"字指大宅門上的金色門釘。用"金漚"形容金色的晚霞映射在湖面上所形成的波光鄰鄰效果非常恰當(dāng)。</p> <p class="ql-block">入得黿頭緒中心景區(qū)內(nèi)見一斗拱飛檐,古樸清雅的木質(zhì)牌坊是無錫黿頭緒是區(qū)內(nèi)的著名景點之一。位于長春橋畔船塢處,面臨太湖。牌樓正面眉板上鐫刻"具區(qū)勝境"四個字,"具區(qū)"是太湖的古稱'牌坊的背面另一側(cè)面眉板上則書"橫云山莊",這是早先黿頭渚公園的原名。牌坊前正中聳立著一件太湖石,狀如作揖迎客姿態(tài),象征著對過往園區(qū)的游客的熱情歡迎。</p> <p class="ql-block">這件牌坊的建筑風(fēng)格妥妥的北方皇家園林景觀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請看后續(xù)!</p> <p class="ql-block">長春橋是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春季著名的賞櫻勝地。</p><p class="ql-block">長春橋建于1936年,位于涵萬軒和絳雪軒之間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后筑有湖堤,與太湖水分隔。橋呈拱形,造型取自北京頤和園的玉帶橋,橋洞在陽光映照下呈渾圓形。</p><p class="ql-block">長春橋是黿頭渚賞櫻的絕佳地點。湖堤上種植著日本著名的櫻花品種"染井吉野"每年3月至4月櫻花盛開時,花簇如云似霞,談紅粉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嬈,形成了著名的"長春花漪"景觀。</p><p class="ql-block">長春嬌春香可賞櫻花,夏季可看荷花,秋季有紅楓,冬季則可賞雪景。</p> <p class="ql-block">我們嘆這個坡上黿頭緒最佳觀景處。前面擋在路中間這塊形似三角形的大石上的前側(cè)面上篆刻了"黿頭渚"三個大紅色字。在此石上書字的是150年前的光緒年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石壁上因終年見不到陽光,久而久之滋生青苔把大紅色字埋沒了一半多也在所難免。</p> <p class="ql-block">向前走到石階邊上拍了湖邊崖石的一個滿是蒼涼橫切面。</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燈塔是太湖景區(qū)入景率最高的景點之一。1860年無錫鄉(xiāng)坤華題蓉一次舟行夜歸,迷航誤入湖心,險遭覆舟,其后裔在渚上立桿懸燈導(dǎo)航。1924年時隔64年,錫湖輪船公司通船、地方人士集資建燈塔導(dǎo)航以保航行安全。</p><p class="ql-block">1982年進(jìn)行加固翻新,重檐琉璃頂,金山石貼面,高度從原來的12,6米加高為13,1米。</p><p class="ql-block">此塔是近幾年又重新翻新整修過。</p> <p class="ql-block">2019年秋來黿頭渚拍攝的燈塔照片。.</p><p class="ql-block">燈塔朝湖邊一側(cè)立面上嵌有一方《黿頭緒燈塔銘》刻石。</p> <p class="ql-block">黿頭緒燈塔身后石碑是一塊篆刻"黿頭渚"的著名石碑,也是景區(qū)里重要的標(biāo)志之一。石碑高約2米,正面刻有"黿頭渚"三個大字是由光緒年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石碑背面則題刻"黿渚春濤"四個字。</p><p class="ql-block">"黿頭緒"石碑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歷史遺跡,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熱門景點。石碑與燈塔一起,構(gòu)成了黿頭渚景區(qū)經(jīng)典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黿頭緒石碑身后,建在山脊上的六角攢尖亭建于1918年。亭子取名"涵虛亭"。取自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之意。亭子與周圍湖光山色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站在"涵虛亭"旁邊的巖石邊,可以俯瞰整個太湖。這里視野開闊,遠(yuǎn)處的三山隱約可見。相傳三山島.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島上有許多神奇的景觀和傳說……。</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脊巖石上這個位置是黿頭緒觀景、拍照留影的最佳位置。不遠(yuǎn)石壁上"包孕吳越"和"橫云"二處摩崖石刻凸現(xiàn),石壁因形似橫臥的云彩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包孕吳越"四個字由清末無錫知縣廖綸于1891年題寫,意在贊美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其孕育吳越兩地的寬闊胸懷。無錫知縣廖綸還另題寫"橫云"二字,形容太湖山水的壯美。早上天氣蒙攏時,站在湖岸遠(yuǎn)處眺望那橫臥的崖石壁,如橫臥的云彩般。</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壁上重檐四方攢尖,高兩層名為"飛云閣"。始建于1931年。飛云閣上依青山、下臨碧波,頂層推窗見水,平眺一湖星月。瀕湖而居,清靜幽深,奇妙佳絕。</p><p class="ql-block">位于黿渚臨湖巖基上一座山頂方亭為"霞綺亭",該亭建于1932年。從霞倚亭傍順石級下可到湖邊巖石上濯足,跨上大塊礁石上可以給至少15個人照集體照。</p><p class="ql-block">這張拍攝于2019年的橫云摩崖石壁氣勢恢弘。記得以前太湖的水位沒有現(xiàn)在的水位高。"包孕吳越石壁下有一米多寬的石路可以走到石壁邊緣。</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張是1979年秋天回?zé)o錫黿頭渚我們走上石壁,我夫人坐在石壁下柏的一張照片。現(xiàn)在的水位好象升高了,那個位置已經(jīng)在水位線上。</p> <p class="ql-block">這一張是2019年秋天晴天拍的,秋天那個絳紅色的湖光山色非常美。</p><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寫的:太湖絕佳處,必竟在黿頭并非浪得虛名。</p> <p class="ql-block">前面長條巨石上書"明高忠憲公濯足處"位于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涵虛亭下石壁上。</p><p class="ql-block">高攀龍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因東林黨事件被罷官后,隱居于無錫蠡湖,常到黿頭緒踏浪吟哦。后人為紀(jì)念高攀龍的高潔品格,在他曾經(jīng)濯足的地方刻下"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字樣"以示紀(jì)念。</p> <p class="ql-block">從中午一點多下船,天一直在下小到中雨。霧濛濛中能見度差,天空與湖水一片混沌。此時覺得明代書家文徵明《太湖》的詩中不乏黿頭緒妙曼的身影。其詩云:</p><p class="ql-block">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身游七十峰。天遠(yuǎn)洪濤翻日月,春塞澤國隱魚龍。中流仿佛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p><p class="ql-block">黿頭緒景區(qū)一圈360度的周圍山上有七十二峰之說。無錫黿頭渚的美景是立體的,全方位的。</p> <p class="ql-block">2019年秋拍攝的這張黿頭緒絕佳拍攝位置,橫云石壁,這里奇峰怪石半環(huán)著一個天然的大水灣。題書"包孕吳越"和"橫云"鎸于石壁上,使湖山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通常走到黿頭緒"澄瀾堂"位置算是把該看的看了,該拍的拍了。位于澄瀾堂下一尊青銅鑄成的"神黿"是太湖黿頭渚的"三寶"之一。這尊用青銅鑄成的雕塑,高1,3米,長1,7米,重700公斤。</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霧蒙蒙中我們下山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最后用郭沫若先生對黿頭緒最佳評語:太湖最佳處,必竟在黿頭!</p><p class="ql-block">黿頭渚景區(qū)域占地1 950畝。景區(qū)內(nèi)有山有水、有閣樓十?dāng)?shù)幢、亭子十多處、有廟堂、有紀(jì)念館。每一處仿京園林建筑都有自己獨立的名字,如此之多的名字一時難以計數(shù)和記住全名。每次游黿頭緒都是乘興而來,遺憾而去。這個景區(qū)實在在5、6個小時內(nèi)很本走不過來,更何況當(dāng)天以市區(qū)過來,下午回城。</p><p class="ql-block">老叟點到為止,實在抱歉了????????????!各位下篇《榮氏梅園》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遂宁市|
新丰县|
深圳市|
濉溪县|
汝城县|
安康市|
临海市|
嘉义县|
遂川县|
安仁县|
玛沁县|
高陵县|
镇巴县|
温泉县|
白河县|
琼海市|
屯昌县|
横峰县|
虎林市|
珲春市|
南京市|
上虞市|
商水县|
原阳县|
全椒县|
仪征市|
凌海市|
清涧县|
西峡县|
阿巴嘎旗|
泊头市|
关岭|
拉孜县|
仲巴县|
乾安县|
司法|
乃东县|
宕昌县|
会同县|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