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坐火車是1966年下半年。那時文革進行到全國大串聯,學生憑學生證可以免費乘座汽車、火車、輪船去全國各地。那時我讀初中一年級,班上的同學紛紛組隊去外地串聯,我也不甘落后參加了一個七人組去了上海,于是有了第一次乘座火車的經歷。記得當時我們從家鄉江蘇高郵出發,先乘輪船到揚州,在灣頭碼頭下船,然后步行幾公里到揚州地區紅衛兵接待處,登記住宿并安排行程交通。次日乘汽車到六圩碼頭,改乘輪渡到鎮江,再步行到火車站紅衛兵接待處安排到上海的車次,于下午乘上火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的火車頭的動力還是蒸汽機,火車開動車頭有節奏地冒著白煙,兩邊冒著蒸汽。我們乘座的火車不是客車而是裝貨的棚罐車,車內擠滿了人,大家挨著席地而坐。一角放了一只便桶,掛了一張草簾,算是衛生間。按照里程應該幾個小時的車程,可遇上安亭事件,走走停停走了二十幾個小時于次日的傍晚才到上海。其間的不便還真不少。沒帶吃的,若不是次日中午遇到一個臨時停靠的小站有賣吃的,會餓到上海。車內很擁擠,去一趟“衛生間”非常困難,大家都是實在憋不住才去。一只便桶容量有限,很快將滿,行車的晃動便有溢出,臨近的人只能站立,車廂內氣味可想而知。第一次乘座火車經歷如此,印象自然深刻。</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我去無錫機械制造學校讀書,第一次乘上客運火車。旅程大體這樣:早晨六時在高郵乘坐往鎮江的汽車,約九點到六圩碼頭,然后轉乘輪渡到鎮江,再乘公交去火車站。到火車站先去售票處窗口排隊買票,買票常常要排很長時間的隊。運氣好可以買到很快就能上車的票,那就趕緊去候車室排隊上車,上車再吃午飯。如乘點晚,就在車站吃午飯,午飯后去候車室候車。一般情況下午四點左右到無錫,再乘公交到學校。如果在高郵沒乘上頭班車,或在六圩沒乘上最近一班的輪渡,到無錫就可能趕不上去學校的末班公交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時客運火車多為內燃機車頭,比起蒸汽機車頭帥氣且噪音小了,也減少了空氣污染。但是車站相關實施與運力跟不上實際需求,售票處、候車室都是人滿為患,轉乘更是多有不便。車廂內所有過道都站滿了買站票的人,加水或去衛生間很費勁,更談不上舒適了。</p> <p class="ql-block">畢業后到揚州工作,因工作需要也常乘火車。以往乘火車沒經歷過最繁忙的春運,后來充分體驗了那個年代春運買票的艱難,候車的不便,上車的爭搶,車廂內的擁擠,無一不留下了深深的印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說買票。預售票只提前三天,除個別大城市有預售處外,一般城市都是在車站售票處的窗口預售。每張車票的日期、車次、座位號都由售票員操作,售票速度較慢。為買到臥鋪票或座位票,有人凌晨(甚至更早)便去排隊。白天去購票,去得再早也買不到臥鋪票,能否買到座位票還要看運氣。到車站候車,站前廣場的候車人烏烏秧秧,候車室內到處擠擠挨挨。檢票進站后,人們沖鋒一樣直奔站臺排隊等待列車。列車停穩讓下車的乘客下車后,人們蜂擁而上,有人干脆爬窗進車廂。車廂內更令人傻眼,三人的座位擠四人,倆人的座位擠三人(誰也坐不舒服),過道、車廂連接處站滿了人,座位下還躺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車上想去供水處續點開水或是去一趟衛生間就象爬山涉水,抬起一只腳找放的地方很困難,要不斷地與人打招呼方能到達。為解決旅客喝水的問題,每停一站,乘務員提著水壺下車沿車廂窗口為需要的乘客加水。在車上吃飯,有人自帶了干糧,有人在站臺上的售貨車買點,也有買火車上供應的盒飯的。去餐車用餐的人很少,一方面花錢多,另一方面走過去不方便。夜間行車,站著的乘客只能想方設法坐到地板上相互擠著打盹。記得有一年我從吉林到鎮江乘座了四十幾個小時,下車后腳腫得鞋都脫不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坐臥鋪情形就不同了,上車不擁擠,在車上可坐可躺,吃飯可去餐車,中途停靠可下車活動活動。問題是臥鋪票相當緊張很難買到,當然也有人不愿坐,自費的坐硬座可省餞,公費的坐硬座可享臥票與座票價差的補貼。</p> <p class="ql-block">2004年,寧啟線寧揚段通車,在揚州可乘火車了。2011年,京滬高鐵通車,從揚州可去鎮江乘高鐵。2020年6月,滬蘇通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通車,從揚州可乘動車,到上海不再繞道南京。2020年12月,五峰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通車,在揚州可乘座高鐵了,我的家鄉高郵也通了高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動車、高鐵火車頭動力已電氣化,流線型的車頭很漂亮,車廂內的實施齊備、美觀、舒適、人性化。高鐵給出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我退休后因孩子在上海,經常往返揚州與上海之間。以往需四五個小時的旅程如今僅兩小時,以往要先乘大巴到鎮江,再轉乘火車,現在點對點。買票在手機上就能搞定,候車室寬敞明亮不再擁擠,上車無需爭先恐后,車廂內全程對號入座,最高時速達到350公里。上海到南京最短的車程僅五十幾分鐘,從揚州回家鄉高郵,車程僅11分鐘,好象才座下便聽到廣播:高郵站即將到達。如今外出旅游乘座高鐵成了首選,從上海到貴陽,到重慶這樣的長途也就七八個小時的車程。各地高鐵站都建成了交通樞紐,轉乘十分便捷。</p> <p class="ql-block">從交通的變化可以看到祖國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紀七十年代,從高郵外出最快的交通工具是汽車,路面還是沙石路,兩車道的寬度僅夠會車。蘇北蘇南隔著長江,沒有長江大橋,沒有汽渡,僅有輪渡中轉。上下輪渡都得沖鋒的速度,錯過一班就可能耽誤中轉。而今有高鐵、有高速公路、有揚泰機場,乘座什么都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高郵縣城最高建筑四五層樓,商店、餐飲、娛樂場所稀少,商品匱乏,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滿眼望去一片蕭條。如今高樓林立,商業網點星羅棋布,大型購物中心繁華似錦,街道上車水馬龍。這景象是我們這輩人當初做夢都不會想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們都說五零后經歷挺苦的,其實正因為吃了那些苦才知今日的甜,才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仲巴县|
石棉县|
齐河县|
钟祥市|
阿拉尔市|
思茅市|
平乡县|
旬阳县|
庆元县|
沂水县|
隆安县|
水城县|
昌图县|
丽水市|
南陵县|
台安县|
鹤岗市|
乾安县|
青冈县|
宝清县|
滦南县|
玉林市|
蕲春县|
平乐县|
新化县|
淮滨县|
安福县|
五大连池市|
天等县|
乐陵市|
扶余县|
永靖县|
洪雅县|
湛江市|
乌兰察布市|
烟台市|
天台县|
凤山市|
安岳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