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資料整理/賈桂明(飛龍)</b></p><p class="ql-block"><b>根據(清泉)老師美篇與百度部分資料誠謝原創</b></p><p class="ql-block"><b>圖片來自/網 絡</b></p><p class="ql-block"><b>歌 曲/高山流水 古箏獨奏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u>重要說明:</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u>有些詞語,它可一詞多義,望自行掌握,如有錯誤及時反饋</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代詞、量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一)名詞</b></p><p class="ql-block"><b>名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詞。</b></p><p class="ql-block"><b>?例如:魯迅、農民、工人、作家、老師、學生,社稷,華夏,中華,九州,四海,神州,赤縣,海內,禹城,九牧,九區,八州,佛教,陰陽,五行,風水,書法,繪畫,詩歌,散文,戲曲,茶道,中醫,針灸,太極,氣功,獅,虎,舞獅,元宵,春節,端午,冰晶,雪,雹,冰,白霜,霧淞,雨淞,水,路,河,江,太陽 ,英靈,后輩,丹心,喜氣,千家,萬戶,萬里,臘肉,香腸,嘉肴,戰友。</b></p><p class="ql-block"><b>@革命,戰斗,戰士,戰爭,高歌,繼往(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b></p><p class="ql-block"><b>三生:可作(名詞形容詞短語和數字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指物的:</b><b>日、風、山、馬、稻子、飛機、原子、計算機、車輛、紙張、(法律、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表時間的:</b><b>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現在、剛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表處所的:</b><b>馬來西亞、北京、凱旋門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方位的:</b><b>上、下、前、左、右、東、南、內、外(單純的) 以上、以前、以東、上面、東邊、西邊、里頭、外頭、中間(合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二)動詞</b></p><p class="ql-block"><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存在變化等的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移動類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跳躍,跳過,跨過,飛躍,躍升,旋轉,轉動,盤旋,搖擺,打轉,行走,走進,步入,踏入,進入,上來、下來、進來、出來、回來、繼承,繼往,開來、過來、起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去、回去,過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表達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揮動,揮舞,揮臂,揮拳,招手,愛、恨、伯、想念、打算、喜歡、希望、害伯、擔心、討厭 ,抗日,抗美,披荊,軒棘,戰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革命,戰斗,戰士,戰爭,高歌(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靜止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靜坐,端坐,安坐,穩坐,沉思,冥想,思考、聽、看、批評、宣傳、保衛、學習、研究、進行、開始、停止、禁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表示存在變化消失:</b><b>存在、在、有、等于、發生、演變、發展、生長、死亡、</b><b style="color:rgb(1, 1, 1);">消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助動詞):</b><b>能、能夠、會、可以、愿、愿意、肯、敢、要、應當、應該、配、值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三)形容詞</b></p><p class="ql-block"><b>形容詞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表示動作、行為的性質狀態的詞。</b></p><p class="ql-block"><b>例如:歡欣,勤奮,滿目,認真,生動,美麗,精明,可愛,冰涼,初級,崎嶇,含糊,磅礴,優秀,聰明,年輕,雪白,筆直,固定,平等,好、壞、偉大、勇敢、老實、魯莽、大方、軟、硬、苦、甜、冷、熱、堅固、平常表形狀的:長、短、大、小、粗、細、紅、綠、平坦、整齊、綠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狀態的:快、慢、熟練、輕松、清楚、馬虎、干脆 表數量的:許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b></p><p class="ql-block"><b>三生:可作(名詞形容詞短語和數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四)數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以下是二十個數量詞及其示例用法:</b></p><p class="ql-block"><b>1、一個 - 一個蘋果</b></p><p class="ql-block"><b>2、兩個 - 兩個橙子</b></p><p class="ql-block"><b>3、三個 - 三個香蕉</b></p><p class="ql-block"><b>4、四個 - 四個梨子</b></p><p class="ql-block"><b>5、五個 - 五個雞蛋</b></p><p class="ql-block"><b>6、六個 - 六個杯子</b></p><p class="ql-block"><b>7、七個 - 七個孩子</b></p><p class="ql-block"><b>8、八個 - 八個書包</b></p><p class="ql-block"><b>9、九個 - 九個籃球</b></p><p class="ql-block"><b>10、十個 - 十個手指</b></p><p class="ql-block"><b>11、百個 - 百個氣球</b></p><p class="ql-block"><b>12、千個 - 千個星星(比喻或虛指)</b></p><p class="ql-block"><b>13、萬個 - 萬個燈籠(節日裝飾)</b></p><p class="ql-block"><b>14、一雙 - 一雙鞋子</b></p><p class="ql-block"><b>15、一對 - 一對耳環</b></p><p class="ql-block"><b>16、一副 - 一副眼鏡</b></p><p class="ql-block"><b>17、一套 - 一套西裝</b></p><p class="ql-block"><b>18、一群 - 一群羊</b></p><p class="ql-block"><b>19、一堆 - 一堆沙子</b></p><p class="ql-block"><b>20、一串 - 一串葡萄</b></p><p class="ql-block"><b>這些數量詞在中文中非常常用,用于描述不同數量的事物。其中,“個”是最基本的數量詞,適用于大多數可數名詞。而其他數量詞如“雙”、“對”、“副”、“套”等則適用于特定的名詞組合,表示特定的數量或關系。同時,“群”、“堆”、“串”等詞則用于描述集合或聚集的事物。</b></p><p class="ql-block"><b>請注意,以上示例僅為常見用法,實際使用中可能因語境和習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五)量詞</b></p><p class="ql-block"><b>量詞是表示計算單位的詞。可分兩類:(1)有專用的,如: 度量衡等單位:尺、丈、升、斗、兩、斤、磅、噸、分、畝、頃、刻、元、角、米 個體單位:個、位、件、本、間、把、條、根、棵、張、匹、塊、片、只、架、枝、艘、輛、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體單位:雙、對、副、堆、批、群、幫,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單位:些、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六)代詞 </b></p><p class="ql-block"><b>?人稱代詞:我、咱、你、您、他、她、它、我們、咱們、你、們、他們、她們\\\\\\\\疑問代詞:誰、什么、哪、哪兒、哪里、哪會兒、多會兒、幾、多少、怎樣、怎\\\\\\\\\指示代詞:這、那、這兒、這里、那兒、那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嘆詞、助詞、擬聲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一)副詞</b></p><p class="ql-block"><b>副詞是限制、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等的詞。?</b></p><p class="ql-block"><b>表程度的:很、最、極、挺、頂、非常、十分、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來越、越發、有點兒、稍、稍微等表范圍的:都、總、共、總共、統統、只、僅僅、單、光、一齊、一概、一律表時間頻率的:已、已經、曾、曾經、剛、才、剛剛、正、正在、將、將要、就要、馬上、立刻、頓時、終于、常、常常、時常、時時、往往、漸漸、一直、一向、向來、從來、總是、始終,永、永遠、趕緊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須、必定、必然、當然、準、的確、不、沒有、別、莫、勿、未必、不必、不用(甭)、不妨表語氣的:難道、豈、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簡直、是、是否、可、也許、難 怪、大約、幸而、幸虧、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嘗、其實、明明、恰恰、未免、只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二)介詞</b></p><p class="ql-block"><b>介詞是用在詞或詞組前面,一起組成“介詞結構”,作動詞、形容詞的附加成分,表示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等的虛詞。例如:表時間:從、自從、打、到、在、當、當著、于、趁、乘、隨著、趕、臨表處所、方向的:從、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著、順著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著、經過、經、通過、根據、據、以、將、 就、憑、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為、為了、為著表對象、關聯的:對、對于、關于、替、同、與、跟、和、給、叫、讓、被、將、 管、論、順、連表比較的:比、和、同、與、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三)連詞</b></p><p class="ql-block"><b>連詞是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虛詞。例如“和、跟、同、與、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僅、或、或者、雖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與”四個詞都有連詞和介詞兩種用法。</b></p><p class="ql-block"><b>例如:</b></p><p class="ql-block"><b>①我和他都去過。(連詞) </b></p><p class="ql-block"><b>?②我曾經(和他)去過。(介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四)助詞</b></p><p class="ql-block"><b>助詞是表示附加關系或時態等語法意義或語氣的虛詞。常見的有下面這些:結構助詞:的(底)、地、得、所 時態助詞:著、了、過、來著, 比況助詞:似的語氣助詞:的、了、吧、呢、著呢、嘛、唄、罷了(而已)、也好、也罷、啦,嘞、嘍(陳述語氣) 嗎(么)、吧、呢、吧、呢、了(祈使語氣) 啊(呀、哇、哪)(感嘆語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五)嘆詞</b></p><p class="ql-block"><b>嘆詞是表示強烈感情或呼喚、應答的詞,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喲、咳、哦、喂、嗯”等。</b></p><p class="ql-block"><b>①哈哈!我猜著了。</b></p><p class="ql-block"><b> ②唉呀!這么大的西瓜! </b></p><p class="ql-block"><b>③哦,我想起來了。</b></p><p class="ql-block"><b> ④喂!現在開會了。 </b></p><p class="ql-block"><b>⑤嗯!我馬上就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六)擬聲詞</b></p><p class="ql-block"><b>?擬聲詞是用來摹擬事物發出的聲音的詞。例如:嗡嗡、嘩啦啦、當當當、潺潺、叭叭、砰、嗚、吱吱、咪嗚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對仗用詞和詞組結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對仗要求句式一致,結構對應,故必須掌握詞和詞組的結構方式。在現代漢語語法中,字和詞有聯系,又有區別。字是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詞是最小的能夠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 漢字一字一音(單音節文字),聲義相連,多半可以獨立運用,常一字即一詞,詞分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 5.1詞的分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按音節劃分的詞: </b><b>詞按音節劃分,有單音詞、雙音詞和多音詞。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1) 單音:</b><b> 它是由一個音節構成的詞,其書面形式上用一個漢字表示。如“天”、“一”、“走”、“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雙音詞:</b><b> 它是由兩個音節構成的詞。如“國家”、“對聯”、“我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3)多音詞:</b><b> 由三個和三個以上音節構成的詞,在書面上是三個和三個以上的漢字,如 “收音機”、“高層建筑”、“英漢大辭典”。 古漢語常用的單音詞,現代漢語多將單音詞擴展為雙音詞,如美一美麗;民一人民;師一老師。格律詩詞、對聯常使用古漢語(文言),故多采用單音詞。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按詞的意義成分來劃分的詞:</b></p><p class="ql-block"><b> 按詞的意義成分來分的詞有單純詞和合成詞。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 單純詞:</b><b>它只包含一個有意義的成分(詞素)。如人、海、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 合成詞:</b><b> 它包含兩個和兩個以上有意義的成分,如“人民”、“偉大”、“大眾化” 所有單音詞都是單純詞,但單純詞不一定就是單音詞。如“枇杷”是雙單詞,但它是單純詞,因它是兩個字合起來才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成分。音譯外來詞,如“沙發”、“法蘭西”、“富蘭克林”,雖是雙音詞或多音詞,但每一個字只表示一個音,不表意,只有幾個音合起來,才成為有意的事物名詞(字),故它們仍為單純詞。 ?</b></p><p class="ql-block"><b>合成詞和組詞的結構方式:詞組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組合起來的語言單位。它大于詞,小于句子。兩個單音詞組成的詞組和兩個詞素組成的合成詞,在對聯中常用,故要掌握其結構方式。 合成詞和詞組的結構方式 (常見的) 如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 聯合式:</b></p><p class="ql-block"><b>又稱并列式,它由同義(包括近義) 或反義的詞素或詞。 構成。注:這里“式”,即系指“結構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①同義聯合:</b><b> </b></p><p class="ql-block"><b>a、名詞+名詞:人民、土地、門戶、干戈、肝膽、楊柳、鶯燕、山嶺。</b></p><p class="ql-block"><b>b、動詞+動詞:吟哦、撰寫、修建、學習、寄寓、降落,攻擊、叱咤。 </b></p><p class="ql-block"><b>C、形容詞+形容詞: 富裕、貧窮、豐富、善良、美麗、溫暖、濃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②反義聯合:</b><b> </b></p><p class="ql-block"><b>a、名詞+名詞:天地、水火、春秋、日夜、功過、恩怨、上下、東西。 </b></p><p class="ql-block"><b>b、動詞+動詞: 升降、起伏、興亡、成敗、悲喜、褒貶、有無、沉浮。 </b></p><p class="ql-block"><b>c、形容詞+形容詞: 高低、大小、深淺、難易、盛衰、冷暖、優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 偏正式:</b><b> </b></p><p class="ql-block"><b>前一詞素或詞修飾后一個詞素或詞,前是偏義,后是正義:前者像枝葉,后者像樹的根干。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①形容詞或名詞、動詞、數量詞、代詞+名詞:</b><b> 大江、清江、精心、苦心、灰心、二心;小園、家園、田園、此園;大門、寒門、佛門、蓬門;我國、強國、前程、鵬程、歸程、歷程、征程。</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②形容詞或副詞、動詞+動詞: </b><b>快走、徐行、疾馳、奮進、挺進、新進、并進;暢想、猜想、浮想、還想、休想;大打、撲打、痛打;高飛、紛飛、騰飛、起飛;悲鳴、轟鳴、爭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 主謂式: </b></p><p class="ql-block"><b>前面的詞素或詞如同主語,后邊的詞素或詞如同謂語;前者是被陳述的對象,后者是陳述部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①名詞+動詞:</b><b> 沙飛、水流、花開、葉落、蟬鳴、犬吠、虎嘯、龍吟、心喜、客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②名詞+形容詞:</b><b> 心急、膽怯、年輕、情深、意切、味長、詞美、國強、官清。 </b></p><p class="ql-block"><b>注釋: 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詞或詞組,一經詞序顛倒,即成主謂式的合成詞或詞組 </b></p><p class="ql-block"><b>如: 大樹—樹大;狂風—風狂;好心—心好;貪官—官貪;強國—國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動賓短語:</b></p><p class="ql-block"><b>是由動詞和它后面,受它支配的詞所組成。受動詞支配的詞叫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結果、處所等。</b></p><p class="ql-block"><b>如:踢/足球,寫/文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動補短語:</b></p><p class="ql-block"><b>是由動詞和在它后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語組成。起補充說明作用的詞是補語。用<>表示補語。如:洗的<干凈>,坐<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介賓短語:</b><b>是由介詞和它的賓語組成,充當介詞賓語的主要是名詞、代詞、和名詞為中心語的短語。</b></p><p class="ql-block"><b>如:把他(請來),被大家(選為班長),跟你(沒關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短語:又稱為詞組。</b></p><p class="ql-block"><b>是詞和詞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了。雖然他沒有成句子,但是可以用來造句的。這個語言單位。所以他也叫詞組。這種詞的組合呢,它不限于兩個字。有時那他可以是三個或者多個詞的組合。短語的類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并列短語?結構:</b></p><p class="ql-block"><b>名+名 如:報紙雜志 今天或明天 結構:動+動 如:調查研究 討論并通過 ?結構:形+形 如:雄偉壯麗 莊嚴肅穆 ?結構:代+代 如:我和他 這樣那樣 ?結構:數量+數量 如:四面八方 千秋萬代 三斤五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偏正短語 ?結構:</b></p><p class="ql-block"><b>定+中(名、代) 如:(祖國)大地 (一個)顧客 (勞動)人民 (可愛的)人 (我的)老師 (擁擠的)車廂?結構:狀+中(動、形) 如: [很]好看 [獨立]思考 [認真地]學習 [更加]堅強 [完全]相信 [非常]認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動賓短語 結構:動詞+賓語</b></p><p class="ql-block"><b> 如: 敬畏生命 放下包袱 到北京 丟下它 發展生產 拿起武器 進行斗爭 騙取信任 打倒反動派 恢復平靜 愛熱鬧 打電話 下決心 有幽默感 做游戲 像珍珠 夸獎我 打掃衛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主謂短語 結構: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 </b></p><p class="ql-block"><b>如: 覺悟提高 思想解放 陽光燦爛 心情舒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動補短語動補短語:動+補 </b></p><p class="ql-block"><b>如:看<清楚> 去<一趟> 拿<起來> 打量<一番> 嚇<跑> 盛<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形補短語:形+補</b><b> </b></p><p class="ql-block"><b>如:好<極了> 熱<死了> 強得<多> 暗得<很> 凍得<麻木> 7、介賓短語 結構:介+名 介+代 介+名詞短語 如: 為人民(服務)對大家(說)從現在(起) 關于學習(的問題) 沿著河岸(走) 按規定(辦理) 把大門(推開) 風俗習慣 變化規律 歷史悠久 修整一新 廢寢忘食 前程遠大激動不已 揮手之間動詞 我很激動 是一種類似要瘋狂的動作或感受形容詞 激動的她已經淚流滿 是在形容她的此時情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關于短語】短語有以下幾類:并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主謂短語、方位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復指短語、固定短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并列短語:</b><b>詞與詞之間有并列關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偏正短語:</b><b>前面的詞修飾、限制后面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動賓短語:</b><b>前面的動詞支配或關涉后面的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后補短語:</b><b>后面的詞補充說明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主謂短語:</b><b>后面的詞陳述前面的詞,前后有被陳述和陳述關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方位短語:</b><b>名詞或動詞后面帶上方位名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7、介賓短語:</b><b>有介詞和名詞或代詞等結合構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8、的字短語:</b><b>由名詞、動詞、形容詞或代詞等帶上結構助詞“的”構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9、復指短語:</b><b>兩個或幾個詞同指一個對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固定短語:</b><b>結構固定的專名或成語。定語是一個語法名詞,名詞前邊的表示領屬、性質、數量等等的修飾成分。名詞、代詞、形容詞、數量詞等都可以做定語 ,在句子中,定語用于修飾主語和賓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u>定語古代含義</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1.在漢語中,定語常由形容詞、數量詞、名詞、代詞充當。也可由其他詞或短語充當。定語用來修飾主語和賓語。例句:(括號內為定語)例如:(暖和)的陽光照著(平靜)的湖水。【形容詞作定語】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數量詞作定語】(今天的)報紙看過嗎? 【名詞作定語】(我們)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代詞作定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幾點說明:?</b></p><p class="ql-block"><b>A 在句子中,結構助詞“的”前用來修飾、限制名詞的詞或短語就是定語。也就是說,結構助詞“的”是定語的標志。</b></p><p class="ql-block"><b>例如:(海南)【名詞作定語】的工業發展很快。?</b></p><p class="ql-block"><b>B有時定語后可不帶“的”。例如:這里蓋起了(一座)【數量詞作定語】房子。?</b></p><p class="ql-block"><b>C名詞前有時定語不止一個。例如:(我們學校)的(兩位)【數量詞作定語】(有三十年教齡)【動詞短語作定語】的(語文)【名詞作定語】老師當上了代表。?</b></p><p class="ql-block"><b>D定語的位置在主語前面,和賓語前面。例如:【代詞作定語】(小明)的爸爸是(一名)【數量詞作定語】教師。(夜幕下)的黑翼(方位短語作定語)狀語 狀語(adverbial,簡稱adv.)是句子的一個重要修飾成分,是謂語里的另一個附加成分。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范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在不同的語言中“狀語”有不同的作用,中文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英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整個句子;德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整個句子。中文狀語現代狀語現代漢文中,狀語分一般狀語和句首狀語,一般狀語位于主語、謂語之間,起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詞的作用;句首狀語則比較少見,但在表示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介詞結構做狀語時,可以把狀語放在主語的前邊,如“一九四九年,我們國家舉行了開國大典”、“在北京,我們游覽了故宮”其中“一九四九年、在北京”就是分別表時間、地點的句首狀語。狀語的書面標志是“地”,如“小明愉快地回了家”,當然有時候狀語也不帶“地”,如“他們在上海見了面”,其中愉快地、在上海就是狀語?</b></p><p class="ql-block"><b>一般狀語例句他已經走了咱們北京見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b></p><p class="ql-block"><b>2.句首狀語一九四九年,我們國家舉行了開國大典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美景狀語常見形式?</b></p><p class="ql-block"><b>3.副詞、形容詞經常做狀語.?</b></p><p class="ql-block"><b>表示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做狀語,一般名詞不做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很少做狀語.?</b></p><p class="ql-block"><b>4.介詞結構常做狀語狀語說白了,就是修飾動作的詞,也可以理解成修飾謂語的詞。多層狀語的排列次序:多層狀語的排序取決于狀語內部的邏輯關系和表義的需要。</b></p><p class="ql-block"><b>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b></p><p class="ql-block"><b>b、表時間或處所的</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c、表語氣(副詞)或對象的(介賓短語)</b></p><p class="ql-block"><b>d、 表情態或程度的。另外, 表示對象的介賓短語一般緊挨在中心語前。</b></p><p class="ql-block"><b>例: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地交談。【正確次序: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里(處所)都(范圍)熱情地(情態)同他(對象)交談】文言文中的狀語文言文中的狀語分一般狀語和狀語后置,在文言文中,狀語經常會后置,狀語后置是文言文幾種重要的倒裝句式之一補語 補語就是用來述補結構中補充說明述語的結果、程度、趨向、可能、狀態、數量、目的等成分。補語與述語之間是補充與被補充,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英語補語的作用對象是主語和賓語,具有鮮明的定語性描寫或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補語是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最常見的是賓語補足語。名詞、形容詞、副詞、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都可以在句子中作賓補。漢語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的連帶成分,補充說明述語的結果、程度、趨向、可能、狀態、數量等。補語與述語之間是補充與被補充、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構成補語主要由謂語性詞語、數量短語和介詞短語充當。</b></p><p class="ql-block"><b>?①謂語性詞語作補語形容詞:好 低 高 緊 熟 快 早 干凈 清楚動詞:寫 改 聽 學 拿 推 抹 看 走 聽主謂短語:高興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氣得臉都白了述賓短語:看電視 參加革命述補短語:痛得昏了過去 亂得睡不著聯合短語:長得又精干又瀟灑 累得筋疲力盡狀中短語:起得很早 竄得比天還高連謂短語:他氣得流著眼淚跑了出來 羞得轉身就跑兼語短語:奇怪得令人無法捉摸 忙得使人喘不過氣來比況短語:痛得鉆心一般 急得熱鍋上的螞蟻似的?</b></p><p class="ql-block"><b>②數量短語作補語看了三遍 成立五年 走了一趟 看了兩眼 住了半個月?</b></p><p class="ql-block"><b>③介詞短語作補語出生在上海 鉆到衣領里 寫于20年代初期 始于上個世紀語義類型補語可以用來說明動作、行為的結果、狀態、趨向、數量、時間、處所、可能性或者說明性狀的程度、狀態等。?</b></p><p class="ql-block"><b>1.結果補語:結果補語表示述語的結果。結果補語主要由形容詞來充當,也可由少數單音節動詞來充當。結果補語與述語之間不加“得”。例如:寫錯 變好 壓低 抬高 抓緊 煮熟 哭腫 踢壞 做完 洗干凈 說清楚 說完 改成 聽懂 學會 拿走 推倒 抹掉 打死 拉住 撞翻 叫醒。結果補語與述語結合得比較緊密,其間不能加入別的成分。結果補語后面可以帶動詞助詞“了”和“過”,也可以帶賓語。例如:抓緊時間 壓低標準 抬高價格 哭腫了眼睛 踢壞了足球 洗干凈衣服 叫醒他 抹掉痕跡 推倒了圍墻 寫完了作文 拿走了工資 學會了上網。?</b></p><p class="ql-block"><b>2.趨向補語:趨向補語表示事物運動的方向,主要由趨向動詞“來”、“去”、“出”、“上”、“下”、“回”、“上來”、“出來”、“回來”、“上去”、“下去”等充當。趨向補語和中心語之間不加“得”。例如:走進 流進 取回 跑回 送來 拿來 交上 貼上 脫下 換下 走出去 跑進來 拿出來 蹲下來 爬起來 扔過去 縮回去 堅持下去 由趨向動詞“來”、“去”作補語的格式里,賓語可以放在述補短語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補短語之間。例如“送來兩本雜志”可以改為“送兩本雜志來”。但賓語是表示處所的,只能放在“來”、“去”之前,“進”、“出”、“上”、“下”、“回”、“過”之后,例如“進門來”、“回家去”、“跑回家”、“走進里屋”。有時趨向動詞并不表示動作的真正趨向,而是趨向動詞的引申用法。例如:夜晚久久地平靜不下來了。他慢慢變得堅強起來。動詞“了”一般加在補語后面、賓語前面,例如:他匆忙走進了辦公室。“了”也可以出現在補語之前,這時述語后面就不再出現賓語,例如:叫聲使樓道里過往的人聚了過來。周圍的人都“轟”地笑了起來。?</b></p><p class="ql-block"><b>3.可能補語:可能的補語表示能怎么樣或不能怎么樣。可能補語主要有兩種表示方法:Ⅰ在述語和結果補語之間加入“得”或“不得”,表示動作的結果、趨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現。例如:寫得(不)完 聽得(不)懂 出得(不)去解決得(不)好 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語之后作補語,表示結果可能實現或不能實現。例如:去得(去不得) 吃得(吃不得) 認得(認不得)丟不得 去不得 大意不得 耽誤不得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語后面作補語。例如:走得了(走不了) 辦得了(辦不了) 決定得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數量補語:</b><b>數量補語表示述語動作行為的數量。數量補語可由表動量的數量短語來充當,表示動作發生的次數。</b></p><p class="ql-block"><b>例如:看了兩眼 說過三遍 來過三次 打了一下?</b></p><p class="ql-block"><b>數量補語還可以由表示時量的數量短語來充當,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b></p><p class="ql-block"><b>例如:等了三年 來了一個月 憂郁了半天 坐了三分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狀態補語:</b><b>狀態補語表示由于動作或性狀而呈現出來的狀態。述語和補語之間一般加助詞“得”。?</b></p><p class="ql-block"><b>例如:來得猛 變得殷紅殷紅 想得太簡單 講得眉飛色舞氣得臉都發青 說得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高興得眼淚都流了出來。?</b></p><p class="ql-block"><b>狀態短語在一定的語境里可以省略。這種句子表示的是,或者含有無須形容的意味,或者有讓對話者自己體會的意味。例如:你急得 看你的頭發亂得 你看她的臉紅得 有時狀態補語前不用“得”,而用“個”、“得個”。例如: 雨下個不停 說個沒完 拼個高低 打了個稀巴爛 鬧得個雞犬不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程度補語:</b><b>程度補語表示述語所達到的程度或狀態。?</b></p><p class="ql-block"><b>充當程度補語的詞主要有兩類:?</b></p><p class="ql-block"><b>Ⅰ表示程度很高的“極”、“很”、“透”、“慌”、“死”、“壞”、“多”、“萬分”。例如:熱得很 壞透了 憋得慌 討厭死了 樂壞了 舒服多了 痛快極了 常用的還有“不得了”、“要命”、“要死”、“不行”等。?</b></p><p class="ql-block"><b>例如:簡單得不得了 疲乏得要命 喜歡得不行?</b></p><p class="ql-block"><b>Ⅱ表示程度較輕的“一些”、“一點”。例如:少一些 快了一些 心安一點 稍慢一點 程度補語沒有否定形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7.時間、處所補語:</b></p><p class="ql-block"><b>時間、處所補語主要由介詞短語來充當。?</b></p><p class="ql-block"><b>例如:發生在北京 等到昨天 寫于20年代初期生于六十年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區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1.補語、賓語與述語之間的語義關系不同。</b></p><p class="ql-block"><b>補語與述語之間是補充說明關系,回答“怎么樣”的問題;述語與賓語之間是支配關系,回答“什么”的問題。例如“說英語”中“英語”是述語動詞“說”支配的對象,可以回答“說什么”的問題,二者之間是述賓關系;“說清楚”中“清楚”用來補充說明述語動詞“說”,可以回答“怎么樣說”的問題,二者之間是述補關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短語作賓語時</b><b>,述語和賓語之間不能出現結構助詞“得”,而短語作補語時,述語和補語之間必須出現結構助詞“得”(表示否定的可能補語例外)。例如:他倒在地上,假裝暈了過去。她興奮得幾乎暈了過去。?</b></p><p class="ql-block"><b>述賓短語中的述語一般可以用肯定否定的形式提問,而述補短語中的述語不能這樣提問。?</b></p><p class="ql-block"><b>例如:說英語—→說不說英語 說清楚—→*說不說清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3.賓語有時可以移至述語前,構成受事主語句或把字句。?</b></p><p class="ql-block"><b>例如:我洗完了衣服—→我把衣服洗完了?</b></p><p class="ql-block"><b>他浪費了兩個小時—→他把兩個小時浪費了。補語的位置比較固定,只能出現在述語后面。?</b></p><p class="ql-block"><b>此外,如果述語后出現動量成分,一般是補語,例如“看了兩眼”、“讀了三遍”;如果述語后出現物量成分,一般是賓語,例如“買了三雙”、“寫了一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u>順 序</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u>?</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補語和賓語的順序,有時取決于補語與述語的結合程度;有時取決于賓語,不同賓語要求不同的位置。補語和賓語的順序有三種情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①補語在前,賓語在后?</b></p><p class="ql-block"><b>補語在賓語前面是兩者之間最常見的順序。?</b></p><p class="ql-block"><b>結果補語、可能補語與述語動詞關系密切,總是放在賓語的前面。 例如:她或許會在工作中慢慢抹掉心中的傷痕。(結果補語+賓語)?</b></p><p class="ql-block"><b>這兒離的太遠,看不清黑板上寫的字。(可能補語+賓語)?</b></p><p class="ql-block"><b>數量補語和趨向補語有時出現在賓語之前。例如:他抽空回了一趟家。(數量補語+賓語)?</b></p><p class="ql-block"><b>她噙著淚珠一步一步走進了房間。(趨向補語+賓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②賓語在前,補語在后?</b></p><p class="ql-block"><b>賓語由代詞或指人名詞充當,數量補語放在賓語的后面。例如:我們在機場等了你好幾個小時了。(賓語+數量補語)?</b></p><p class="ql-block"><b>數量補語中表示動量的補語也可以出現在賓語的后面。例如:他去過北京兩次。(賓語+數量補語)?</b></p><p class="ql-block"><b>趨向補語有時出現在賓語之后。例如:外面太冷,你還是回屋去吧。(賓語+趨向補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③賓語出現在補語中間?</b></p><p class="ql-block"><b>如果趨向補語是雙音節的,賓語有時出現在補語中間。例如:返上山來 收回成本來 沖出兩個人來 拿出一盒香煙來?,但應注意的是,被賓語隔開的趨向補語應算作兩層補語,例如“收回成本來”中“回”是述語動詞“收”的補語,“來”是“收回成本”的補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④補語與狀語?</b></p><p class="ql-block"><b>補語和狀語有時可以互相轉換。</b></p><p class="ql-block"><b>例如:?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b></p><p class="ql-block"><b>?—→ 駿馬在遼闊的草原上奔馳。?</b></p><p class="ql-block"><b>“在遼闊的草原上”分別作補語和狀語,表示的意義略有不同。“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重在表明行為動作在什么地方延續;“在遼闊的草原上奔馳”重在表明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又如:?</b></p><p class="ql-block"><b>我沒有去過一次。—→ 我一次也沒有去過。?</b></p><p class="ql-block"><b>“一次”作補語,表示動量;作狀語含有夸張意味,表明動作行為沒有發生。?</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兴市|
双峰县|
蕲春县|
通化县|
达州市|
菏泽市|
蓬溪县|
甘泉县|
洛宁县|
田东县|
宁南县|
嘉黎县|
尚义县|
盐山县|
正蓝旗|
太湖县|
含山县|
萍乡市|
乐平市|
法库县|
万荣县|
社会|
棋牌|
桐梓县|
海口市|
鄄城县|
海城市|
清涧县|
合江县|
永城市|
句容市|
黎城县|
称多县|
安平县|
特克斯县|
吴忠市|
丰都县|
郓城县|
富蕴县|
开远市|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