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參考百度和崔卓湘文章)</p><p class="ql-block">(圖片查找百度和自已收藏)</p> <p class="ql-block"> 春節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祀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p><p class="ql-block"> 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p><p class="ql-block"> 一,春節的來歷</p><p class="ql-block">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祀歲、祭祀、演變而來。</p><p class="ql-block"> 在生產力低下的上古時代,人們為了感恩天地神靈和祖先的庇佑,會在年終歲尾舉行臘祭儀式,獻上豐富的祭品表演歌舞,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平安。早在《爾雅.釋天》就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的記載。在西周時期就形成了風俗,為春節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 春節賀歲活動以祭祀、祀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祭祀、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的精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春節的風俗</p> <p class="ql-block"> 春節期間,各地均有賀歲活動,但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內容和細節上的差異,但大體上固定成習俗流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祈福、廟會、秧歌、舞獅舞龍等。</p><p class="ql-block"> 這些都是春節的重要元素,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辦年貨逛大集</p> <p class="ql-block">貼窗花</p> <p class="ql-block">貼對聯</p> <p class="ql-block">納福到家</p> <p class="ql-block">大紅燈籠高高掛</p> <p class="ql-block">貼年畫</p> <p class="ql-block">除夕守歲</p> <p class="ql-block">合家團圓</p> <p class="ql-block">放鞭炮禮花</p> <p class="ql-block">新春拜大年</p> <p class="ql-block">扭秧歌</p> <p class="ql-block">舞龍舞獅</p> <p class="ql-block">趕廟會</p> <p class="ql-block">三,中國人過春節是和天文歷法相關的,就是治人治事和敬天事天</p> <p class="ql-block"> 最近崔卓湘老師發表了一段視頻,看完后我才明白:我們過年這些文化體系和傳統文化活動都是和天文歷法相關的。“過年”實際就是地球繞著太陽運行了一周,舊的一周過去,新的一周既將開始,那我們人就要法天則地,跟著天地運行的規律一起開始新的一周運行,開啟新的一年。這就是“順應天道,換新天”</p><p class="ql-block"> 在新的一年里,能取多大成就,就決定這一年的志向,而新的一年志向就是在春天里發生的,這就叫“一年之計在于春”。人順應了天地、四時就能養成一身正氣,正氣到了春天才會志氣勃發,新的一年才能有成就。</p><p class="ql-block"> 他又說:“我們的春節,其實就做兩件事,一個是治人治事,一個是敬天事天。〞</p><p class="ql-block"> 治人治事,春節時親戚朋友在一起聊,新的一年里怎么發展家庭和事業。培養正氣,生發志向,把新的一年過好。</p><p class="ql-block"> 敬天事天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 過春節時,陽氣剛剛萌發,相對來說比較弱,我們這時放鞭炮、貼對聯、點紅燈籠、紅蠟燭。紅色為陽,做這些民俗是人為的,提振一下天地的陽氣,達到扶陽扶正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崔卓湘老師又談到了“守歲”,“</p><p class="ql-block">地球繞著太陽轉在天地相交。新一年剛開始時讓我們自已跟天地相合,這就是“守歲”。這就是天人相接,這代表我們中國人的夢想和希望,也代表家庭圓滿和睦,這就叫敬天事天。</p> <p class="ql-block">四,春節申遺成功</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在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錄。它彰顯了春節所蘊含的全球價值,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 北京師范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楊利慧說“春節申遺成功增強了社會大眾的文化自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過春節,不僅是體驗年味,親朋好友團圓,期盼美好未來。更重是提升自己文化自覺,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若尔盖县|
稷山县|
纳雍县|
浑源县|
晴隆县|
西吉县|
雅安市|
故城县|
寻乌县|
什邡市|
鄂伦春自治旗|
濉溪县|
扶风县|
克东县|
营山县|
棋牌|
朝阳县|
茌平县|
叙永县|
攀枝花市|
祁门县|
漳州市|
普格县|
安仁县|
芦山县|
四会市|
镇康县|
左贡县|
交城县|
民县|
榆树市|
清苑县|
汾阳市|
津南区|
丰原市|
大新县|
儋州市|
东乡县|
乐平市|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