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含山東北部是一帶山區(qū),連綿數(shù)十里,為大別山的余脈。在一處山凹里,有一個小山村,叫六衖村,村不大,只有六戶人家。這六戶人家,都來自桐城。</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太平軍占領(lǐng)安慶,桐城的一些大戶人家為避兵亂,向東北方向逃去。其中結(jié)伴而行的六戶人家,過了含山縣城,發(fā)現(xiàn)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人煙稀少,就在此安家落戶,傳宗接代,至今己歷九世。</p> <p class="ql-block">由于剛落戶時,不敢與外人接觸,只能就地取材,劈山鑿石,建造房舍。以后世代相傳,房屋以石頭和木材為主要材料,形成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號稱“石頭部落”。</p><p class="ql-block">走進六衖村,就走進了石頭砌成的世界,石頭元素遍布街頭巷尾,道路、房屋、橋梁、水井,均由石頭和木材構(gòu)成。石頭和木材平平常常,但是使用了石雕、木雕等建筑工藝,文化元素充沛,極具觀賞價值。在這里不僅能欣賞古樸原始的山村風(fēng)情,還能體驗桐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六衖村被列為重點扶助對象,政府撥款扶持引導(dǎo)當(dāng)?shù)鼐用癜l(fā)展旅游業(yè),一個新的網(wǎng)紅打卡地應(yīng)運而生。</p><p class="ql-block">來到村口,發(fā)現(xiàn)一座石頭砌成的牌坊,“石頭部落”四個大字十分醒目。一條小溪從村里緩緩流過,小溪兩邊綠樹成蔭,村頭一座小石橋,古樸典雅,樹蔭下石桌石凳錯落有致,使人聯(lián)想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沿著小溪向上走,山半腰里有一座水庫,清徹見底,游魚可數(shù),綠水和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宛如仙境一般。走到山頂往下看,水庫就如同鑲嵌在山腰里的一顆翡翠珍珠。岸邊是細(xì)軟的沙灘,三三兩兩的小孩子游樂戲水,一片歡聲笑語。</p><p class="ql-block">過了水庫再向上走,沿著婉娫起伏的山脊線,一條天路穿行在崇山峻嶺之間,猶如一條彩帶在白云中隨風(fēng)飄舞。自駕旅游的游客不時停下車來,觀賞美景,拍照留念,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村里居民不多,石頭砌成的農(nóng)家院落散布于山坡上,山凹里。據(jù)說前幾年村里只剩下三十幾口人,且大多</p> <p class="ql-block">是老人。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又回到家鄉(xiāng),開飯店,辦民宿,每到周末,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各種牌號的汽車停滿路肩,一個曾經(jīng)死氣沉沉的山村又煥發(fā)出勃勃生機。</p><p class="ql-block">我們走訪了幾戶農(nóng)家,并在一農(nóng)家餐館吃了午飯。村民對外地人十分友善,客氣熱情,服務(wù)周到,頗有古人遺風(fēng)。</p><p class="ql-block">令人擔(dān)憂的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近些年來新建的民居,已很少再用石頭了。傳統(tǒng)的石頭建材正在被磚瓦水泥代替,成片的輕鋼民宿連成一片,與老式的石頭房格格不入。若干年后,“石頭部落”恐怕就成了鋼筋水泥部落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商南县|
中山市|
将乐县|
巴青县|
仁化县|
瓦房店市|
安康市|
吴川市|
彭阳县|
观塘区|
南安市|
鹤峰县|
城固县|
土默特左旗|
太仓市|
鄄城县|
工布江达县|
石城县|
大竹县|
中卫市|
榆林市|
琼结县|
台中县|
涿州市|
巴林右旗|
大渡口区|
改则县|
海淀区|
浮山县|
台北县|
深水埗区|
民和|
军事|
贡嘎县|
紫金县|
黄冈市|
龙山县|
茶陵县|
伊川县|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