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農村年味變遷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清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城市化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過年這一承載著無數人情感與記憶的傳統節日,其面貌正經歷著深刻變革。筆者是六十年代人,在農村出生長大,后在西安學習工作。蛇年春節期間,回家鄉小住。隱隱發現,曾經城市人眼中滿是熱鬧與溫情的農村年味,如今已悄然褪色,成為一種難以捕捉的過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年味消逝的農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時候,春節是農村一年中最盛大的慶典。臘八剛過,家家戶戶便開始忙碌起來。磨豆腐、蒸饅頭、炸丸子,整個村子都彌漫著食物的香氣。孩子們穿著新衣,在街巷中嬉笑玩耍,手中緊緊攥著長輩給的壓歲錢,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除夕夜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年夜飯,長輩們講述著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孩子們則滿心期待著新年的到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經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農村,如今很多地方正面臨著荒蕪的嚴峻現實。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年輕勞動力如同潮水般涌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銳減,只剩下行動不便的老人孤獨留守。在一些偏遠鄉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大打折扣,購買一包方便面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為困擾老人的難題。這種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使得農村失去了往日的蓬勃朝氣。以往過年時,年輕人走街串巷,熱鬧非凡,如今卻冷冷清清,年味自然淡了許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農村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成為鄉村一道令人唏噓的景象。許多院落常年無人居住,大門緊鎖,屋內布滿灰塵,庭院雜草叢生,肆意瘋長,有的甚至高達一人之高。大片的土地只能無奈地交由他人耕種。這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荒蕪,更象征著農村傳統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的分崩離析。以往過年時,鄰里間相互拜年,互道祝福,孩子們在街頭巷尾嬉笑玩耍,如今這樣的場景已逐漸成為遙遠的回憶,難覓蹤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過年氛圍轉變的農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隨著經濟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過年意味著能品嘗到平日里難得一見的美食,穿上嶄新的衣裳,那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時刻。然而如今,這些曾經的“奢侈品”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標配。過年不再具有那種特殊的物質吸引力,那份對過年的強烈期待也隨之悄然降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社交層面,過年時的氛圍與以往相比大相徑庭。如今,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卻常常各自沉浸在手機的虛擬世界里,低頭刷著屏幕,無暇顧及身邊的人;或者陷入互相攀比的漩渦,從工作成就到家庭瑣事,試圖在言語間一較高下,少了過去那種真誠純粹的情感交流。這深刻反映出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在追求物質富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精神層面的交流卻逐漸變得匱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過年有著截然不同的困擾與感受。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味覺也變得遲鈍,吃飯不再有往昔的香甜滋味,過年時品嘗美食的快樂感也大打折扣。年輕人則面臨著催婚、催生以及經濟壓力等多重難題。每到過年,面對長輩們關切卻又略帶壓力的詢問,他們往往感到焦慮與無奈,過年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小朋友們的寒假則被堆積如山的作業和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填滿,音樂、美術、舞蹈……幾乎沒有絲毫玩耍的時間。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他們對過年的期待也所剩無幾,無法像過去的孩子那樣盡情享受過年的歡樂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政策因素對年味的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深刻影響了年味。春晚,作為每年過年的重要文化盛宴,曾經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歡樂與期待,如今卻被部分人詬病失去了原本的精彩與韻味。舞臺上的表演似乎難以再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節目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不足,使得春晚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逐漸下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煙花爆竹禁放令的實施,無疑也是年味變淡的一個重要因素。煙花爆竹一直以來都是過年氛圍營造的重要元素,那一聲聲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一道道絢麗多彩的煙花綻放,曾經是過年不可或缺的風景。然而,出于安全和環保的考量,各地紛紛出臺禁放政策。雖然這一舉措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年的那份熱鬧和喜慶也隨之大打折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外,當前的工作制度也使得人們在過年時準備時間極為倉促。許多人甚至要工作到除夕當天,才匆匆踏上回家的路途。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安排下,根本無暇精心準備過年所需的物品,也難以靜下心來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親朋好友相聚時,也因時間緊迫,只能匆匆一見,隨后便各自散去,無法像過去那樣從容地享受相聚的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尋找新的年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盡管現在年味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過年的核心本質——親情團聚,始終不應被忽視。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春節始終是家人相聚、共享天倫之樂的重要時刻。即使年味的外在形式改變了,人們依然可以在假期回到農村,看望家中長輩,與許久未見的親戚們相聚一堂。這不僅是對傳統習俗的傳承與堅守,更是對親情的珍視與維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或許,我們可以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積極尋找新的年味元素。在這個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不妨充分利用網絡技術,讓那些因工作、學習等原因無法回家的人,也能通過線上視頻、云聚會等方式,跨越時空的距離,參與到家庭聚會中來,感受濃濃的親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政策方面,也可以在安全和環保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對煙花爆竹的限制。比如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段內允許燃放,既能滿足人們對傳統年味的情感需求,又能確保安全與環保。同時,春晚等文化節目也應積極創新,深入挖掘民間文化資源,結合當下流行元素,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節目,重新喚起人們對這一文化盛宴的熱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味雖然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演變,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親情的珍視從未改變。只要我們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在傳承與變革中找到平衡,就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找回那份屬于過年的獨特溫暖與美好。在未來的日子里,讓春節繼續成為連接親情、傳遞溫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讓年味在歲月的長河中歷久彌新,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广元市|
呼和浩特市|
山东|
合山市|
莱芜市|
六枝特区|
宁波市|
化州市|
那曲县|
锡林郭勒盟|
云阳县|
白银市|
新营市|
友谊县|
大田县|
上林县|
丘北县|
玛曲县|
西宁市|
元谋县|
饶平县|
祁阳县|
四会市|
永安市|
中阳县|
密云县|
乐安县|
开化县|
霍山县|
旌德县|
天镇县|
新闻|
尖扎县|
屯昌县|
永新县|
池州市|
寻甸|
精河县|
大关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