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長憶先生耕杏壇,謙謙君子以致遠——緬懷吳長謙恩師

古國復興

<p class="ql-block">  謹以拙文深切緬懷我的恩師吳長謙先生,同時籍此誠摯地感恩我在人間旅途中的所有遇見……</p><p class="ql-block"> ——題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寒時節憶恩師</p><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20日,大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深教誨伴流年,</p><p class="ql-block">切切關懷記心間。</p><p class="ql-block">緬想再造恩情重,</p><p class="ql-block">懷揣溫暖御大寒。</p><p class="ql-block">長憶先生耕杏壇,</p><p class="ql-block">謙謙君子以致遠。</p><p class="ql-block">恩澤桃李顯仁厚,</p><p class="ql-block">師范玉成春滿園。</p> <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6日中午11:30江偉娟師母給我電話,告訴我:“吳(長謙)老師已經于13日凌晨離世,后事已經處理完畢。”我正想開口問為什么不告訴我一聲,讓我去送恩師一程,不等我開口,師母仿佛看透我的心思,緊按著說:“老師是信(基督)教的,儀式很簡單。因吳老師生前和我約定:誰先走都要為對方簡辦喪事。吳老師走后,我和兒孫們一致統一意見,決定簡辦,沒有通知任何親戚和朋友。”</p><p class="ql-block"> 雖然恩師已經91歲,他的離世還是讓我感到有點突然,我考慮一下,便給師母發了一條信息,表達對恩師的緬懷之情:</p><p class="ql-block"> “恩師善良寬厚,愛崗敬業,杏壇育才,桃李芬芳,他雖然只教過我一年(1980年9月至1981年6月)歷史課,但卻是我最敬重的一位恩師,1981年9月我回爐母校杏林中學復讀備考文科,他經常以古詩: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激勵我們幾位文科生奮力拼搏,去迎接高考的挑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恩師雖然駕鶴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始終銘刻在我的腦海中,他的諄諄教誨與光明磊落的為人處世之道,是我人生路上的明燈,始終指引并照亮我繼續前行……愿吳老師天堂安息!”</p> <p class="ql-block">  下圖/柯秀成恩師提供:</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的幾位恩師在杏林中學合影。</p><p class="ql-block"> 左起:呂俊元老師(我初中語文老師),周兆岐老師(我初中生物老師,任校教導主任時,召我回爐再造并指導我填報高考志愿),洪仲謀老師(我回爐再造時語文老師),吳長謙老師(我回爐再造時歷史老師)。</p> <p class="ql-block">  師母收到后,回復:“感謝你、給吳老師的這么高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其實,上述文字是出自我內心真實感受,并不過譽。</p><p class="ql-block"> 吳老師在杏林中學工作時的同事肖德賢老師在“瑤山思念”微信中,誠摯地表達了對吳老師的敬重與緬懷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1980年廈門師專中文科畢業后分配到杏林中學,由于缺歷史教師,辛鏡洲校長叫我教歷史。吳老師是歷史科老前輩,聽了我幾次課,提了不少建議。后來他調離本校前,向領導建議由我接任高中畢業班的教學任務。</p><p class="ql-block"> 我到了1990年,主動提出教語文,讓歷史專業的新教師有書教。</p><p class="ql-block"> 吳老師的音容笑貌我現在依然還很有印象。他是一個謙謙君子,是我做人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緬懷先賢,向先賢學習,讓我們的晚年生活不會虛度。</p><p class="ql-block"> 1986年,我被廈門市教育局評為市級教壇新秀。全市大學科語、數、英各兩名,史、地、生等小學科各一人。</p><p class="ql-block"> 我曾經為母校獲得榮譽,在此感謝先輩吳長謙老師的教誨。我為什么提及此事,這是作為悼念吳老師的一朵小白花!”</p> <p class="ql-block">  我將肖德賢老師對吳老師的評價轉發給江師母后,師母委托我轉達其對肖老師給予吳老師生前的高度評價與敬重,表示衷心感謝!</p> <p class="ql-block">  1980年7月我于母校杏林中學高中畢業后,因擔心參加高考競爭激烈,難以考上大學,便轉向參加中專考試,結果成績出來后,我以三分之差名落孫山。在我不知路在何方之時,承蒙母校不棄,召喚我回爐再造,當時周兆岐老師對我說:“你的文科基礎較好,經辛鏡洲校長召集有關校領導與老師專題研究,認為你還是參加文科班學習,迎接高考。”于是我就按照母校要求,于1980年9月回爐再造,參加文科班學習,迎接1981年夏季高考。</p> <p class="ql-block">  下圖:周兆岐恩師(邱珊月學長提供)</p><p class="ql-block"> 周兆岐恩師,溫文儒雅,極具親和力,深得學生們喜愛與尊重,先后在校擔任生物課老師、教導主任等,1980年秋季我返校復讀時,正是他告訴我母校有了為我專門量體裁衣的方案,即讓我參加備考文科,我欣然答應。1981年夏季,周老師讓我到他府上,傅寶華師母熱情地給我倒了一杯水,周老師則悉心指導我填報高考志愿……可以說他是我走進高等學府的引路人。周老師離開學校領導崗位后,先后出任杏林區委副書記、區人大主任,最后調往市人大常委員會擔任秘書長……在幾個崗位上,他都留下很好的口碑,曾任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主任的蔡峰影先生告訴我:“周秘書長協調工作能力很強!”。有一次,我去市人大開會,主動找到他,表達對恩師當年栽培的感恩之情,他笑著說:“不用謝啦!你是杏林中學走出來的好學生!”</p> <p class="ql-block">  下圖/柯秀成恩師提供</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從廈門市杏林中學調往廈門市第二中學工作的柯秀成老師(左),抽空專程看望辛鏡洲校長(右),這是他們在辛校長府上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在校時,坊間流傳不少辛鏡洲校長的傳奇故事。他是山東人,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投入革命,闖過無數槍林彈雨,在解放廈門戰役中,他所在的31軍271團與兄弟部隊攻打鼓浪嶼,當時他已經是偵察連的連長,271團王興芳團長身先士卒,在戰斗中壯烈犧牲。辛校長對學生既愛護,又嚴厲。在我印象中,他有時十分嚴厲,經常在課間到各教室巡查,可能是偵察兵練就的過硬本領,走路悄無聲息,以他特有的方式給上課打瞌睡的同學當頭棒喝,使之振作精神,困乏全無。同時,他又對學生愛護有加,對參加高考或者中專考試失利的學生,他都會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與周兆岐老師等校領導研究決定,召集有潛力的學生返校復讀,為學生提供揚帆啟航再出發的“碼頭”,體現出一種大愛情懷……我1981年秋季上大學后,給他寫了一封信,感恩他與母校、有關恩師的教育、培養,并匯報在大學里學習情況,他很快給我回了兩張紙的親筆信,除了祝賀我考上華東政法學院、注意身體健康外,特別囑咐我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努力學習,早日成才,報效國家與社會……最后還特別交代,如果在上海碰到什么困難,及時告訴他……這些情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讓我刻骨銘心。</p><p class="ql-block"> 柯秀成老師是我初二數學老師,教學方法獨特,認真負責,深得校領導贊許與學生尊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返校復讀后,當時學校選派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擔任有關科目教學工作,組成精英教師團隊,堪稱當時杏林中學最強師者陣容。洪仲謀老師負責語文課,黃建忠老師負責數學課,林金美老師負責政治課,陳寬厚老師負責地理課,葉光榮老師負責英語課, 吳長謙老師負責歷史課。這些恩師們都十分認真,一絲不茍,甘當人梯,為國家教育事業竭盡全力……</p><p class="ql-block"> 在此單表吳老師,他對歷史教學十分認真細致,邏輯嚴密,思路清晰,事先向我們通報他的教學計劃,讓我們心中有數,配合他的教學。他用一學期時間,對照高考大綱給我們講解了全部歷史科目課程,提綱挈領,脈絡分明。</p><p class="ql-block"> 在教學期間,吳老師也給我們講了十年“文革”給國家造成了重大損失,他說:“我們學習歷史,要以史為鑒,才可以知興替。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一場十年浩劫,就給整個國家和社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據不完全統計,單單大學教授被批斗、迫害致死者超過千人,經濟損失可能超過廈門市的總資產,這個教訓是極為慘痛的。我們只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才能避免今后類似悲劇的發生。現在國家撥亂反正,逐步走上發展的正確軌道,迫切需要人才,你們要努力拼搏,去接受國家的挑選,迎接高考的挑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p> <p class="ql-block">  吳老師一番話,雖然不長,但簡明扼要,不僅以十年浩劫為例,點明了學習歷史并從中吸取教訓的重要性,而且結合時局,指明了我們努力拼搏的方向——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尤其是最后的兩行詩句,好像是一杯滿滿的壯行酒,濃烈而又意味深長,讓我豪情滿懷;又仿佛是一通急風驟雨式的戰鼓,激發我必勝的信念;又類似一陣陣沖峰的號角,點燃了隱藏我體內的“小宇宙”,讓我頓時血脈賁張,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 我暗暗下定決心:決不辜負母校與恩師的殷切期待,背靠母校給予“回爐再造”的“碼頭”,揚帆起航再出發!正如李白詩句所云:</p><p class="ql-block"> 長風破浪會有時,</p><p class="ql-block"> 直掛云帆濟滄海。</p> <p class="ql-block">  吳老師十分巧妙地運用激勵心理學的原理,那就是通過鼓勵去激發學生的自信與潛能,他的一席話讓我“勝讀十年書”,終身難忘。在他的啟迪與鼓勵下,我對歷史課產生了濃厚興趣,面對困難不再畏畏縮縮,而是迎難而上,從而找到了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他這一番話,讓我受益匪淺,成為我戰勝困難的錦囊妙計,每當我遇到困難,腦海里便浮現出當年恩師激勵我們的情景,以此激活自信與潛力,屢試不爽……</p><p class="ql-block"> 經過教學團隊各位恩師的指點與自己的努力,1981年夏季我的高考成績為379分,福建省本科錄取線369分,我的各科成績大致是這樣的:語文86.5分,歷史72分,政治72分,地理70分,數學52分,英語26分(其實考了53分,因當年英語按50%計分,計入高考成績為26.5分)。洪仲謀老師對我的語文成績極為滿意,高興地對我說:“語文要考高分很難,我沒有料到你考出這樣好的成績!不要放棄文學。”吳老師知悉我的歷史成績后,也基本滿意。于我而言,每個科目中每一分成績都彌足珍貴,那里浸潤了每位恩師辛勤耕耘的心血與汗水,是他們甘當人梯,悉心教導,幫助我堅定地踏下朝向高等學府門坎的一個個扎實腳印…….</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1980年9月至1981年6月在杏林高二文科班(共八位同學)就讀,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通過文科高考的三位男生(左起:陳國榮、陳錫育、杜連波),于1990年底在鼓浪嶼相聚并合影。</p><p class="ql-block"> 陳錫育,從集美師范專科學校(現集美大學師范學院)中文專業畢業后,從事過教育、實業、基層管理工作,曾任曾營社區書記、廈門市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杜連波,從集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現集美大學師范學院)中文專業畢生,從事教育工作,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退休,曾擔任廈門三中年段長、政教處主任、工會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我考上大學后,與吳老師保持著書信聯系,他鼓勵我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誠實,還特別交代要學好英語,才能更好地了解發達國家的情況,開拓自己的視野。 我高考成績并不理想,因為1980年夏季考中專的科目中,不用考英語,因為我差不多放棄了。1981年轉考文科,我有深深的危機感,努力突擊,高考英語成績雖然不及格,但也是自己真實水平的反映。老師的諄諄叮囑,讓我始終一直堅持英語的學習。這個堅持最始還是開花結果,1985年夏季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的英語考試,以62分僥幸過關(英語沒有過60分,就與研究生門檻無緣),在讀研階段,我嘗試翻譯英語文章,并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2006年上半年,參加省委組織部組織的雅思考試,以6分成績,僥幸踏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留學門檻……</p><p class="ql-block"> 恩師不僅關心我學習與人生觀的塑造,而且關心我的生活。有一次,他擔心我的每個月23.5元的助學金在上海不夠用,給我匯款15元。我先寫信感謝他的關心,然后告訴他:“這筆款我不能收下,因為您每個月工資也就六七十元,師母又沒有固定工作,還有三個孩子需要撫養,經濟上并不寬裕。我每個月助學金足夠生活,每個月領到助學金后,我馬上安排18元購買食堂的飯菜票,其他的5.5元作零用。家里主要寄往返路費,我返校時也從家里帶點錢,平時我也很少向家里要錢,家里父母親都很辛苦,我心里明白。”之后,我就郵局將款項匯還給他。盡管我沒有收款,但心中總是充滿感恩。</p> <p class="ql-block">  恩師與師母都為人正直,十分仗義,樂善好施。師母后來告訴我那15元應該收下,并與我提及恩師多次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多次幫助山區貧困人員渡過難關。恩師對師母說:我們這把年紀,用不了多少錢,幫助別人,既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慈善。但他對我從來只字不提,做善事于他而言,似乎是很自然的事。</p><p class="ql-block"> 有位女士來自漳州市華安縣山區,在師母經營的小賣部做了三年(1987年至1991年)幫工后,于1991年回到老家華安創業,從事畜牧養殖。后來不幸得了尿毒癥,舉了巨額債務換了腎臟,恩師與師母得到信息后,十分重情重義,2023年4月師母不顧自己已是年過八十四歲,獨自奔波百里,去華安找她,得知她因病而欠下巨額債務,還要高利貸的,師母返回廈門后,告訴了恩師的有關情況。恩師當時已經八十九歲,行動不便,聘請保姆在家看護,盡管如此,仍然堅持給予雪中送碳,與師母經過商量后,數次贊助,幫助她還債。該女士感激涕零,知恩圖報,幾次攜同丈夫、小孩前來廈門探望吳老師,當得悉恩師去逝,嚎啕大哭,淚水滂沱……</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6日,正值國慶與重陽節期間,我邀約杜連波同學,利用假期前去恩師府上拜見恩師與師母。</p><p class="ql-block"> 左起:杜連波、恩師、師母與我。</p> <p class="ql-block">  恩師面慈心善,但又剛正不阿,不肯向不正之風低頭。記得大概在1991年上半年,有一次師母給我電話,有要事商量,讓我過去。原來是師母承包某學校的學生課間點心小賣部,面積與一間教室相當。心靈手巧的師母除了做得一手日常飯菜,還善于制作炒面、沙茶面、韭菜盒、面線糊、餛飩湯、木梳餅等廈門特色小點心,菜色琳瑯滿目,多種多樣,供給課間休息的老師與學生,物美價廉,深受師生好評,有不少學生認為小賣部的性價比更高,于是中午也到小賣部購買食物,甚至住在附近的學生家長中午也過來消費,對學校食堂產生了一定影響。三年承包合同臨近到期,幾天前學校領導突然通知要承包合同即將到期,不再續簽。師母畢竟做了近三年小賣部,心急如焚,很想再續約,讓我幫忙出主意。我知道這其中定有緣故,建議恩師與校領導好好溝通一下,看能否妥善解決問題。沒有料到,恩師一聽,火冒三丈:“讓我去求他們?我做不到!我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師母其實是讓我去勸恩師“在人屋檐下,還是要低頭的”,見恩師堅決不從,便央求恩師看在她與三個孩子生計的份上,去央求人家……恩師更加怒不可遏,說:“讓我去求這種人,沒門!”我知道恩師的脾氣,他做事有自己的底線,超出底線的事,縱使金山銀山擺眼前,他也不為所動!誠如孔夫子所說的:“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便反過來勸師母:“您不要為難老師了,他做不來的事別勉強,否則他生氣了傷了身體健康,反而不好。現在可以謀生的門路有很多,您頭腦機靈,適應能力強,這條路既然走到盡頭,咱換條路試試看。”這就是恩師的性格,錚錚鐵骨,有“君子喻于義”之風,令我肅然起敬。有道是:</p><p class="ql-block">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p><p class="ql-block"> 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p><p class="ql-block"> 確實,天無絕人之路。后續事實的發展,不僅證明恩師堅守自己的認知底線,不去求人續簽合同是正確的,而且印證了“塞翁失馬,焉知后福”“人算不如天算”“積善之家有余慶”等古訓。</p><p class="ql-block"> 在此事處理過程中,恩師堅守底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給我上了一堂刻骨銘心的為人處世教育課,讓我明白人生一世,必須給自己劃定做人做事的底線,確定相應原則,這是為保證自身安全而構建的“護城河”與“防火墻”。如果一個人為人處世沒有底線與原則,那是很危險的,從古至今,做人做事缺乏底線與原則的,有居廟堂之高者,有處江湖之遠者,有為名所累的,也有為利所誘的,還有為權所迷的,更有為情所困的……為一己之私,放棄底線與原則,不擇手段,他們或許曾得計或獲益于一時,但大多數沒有得到善終……甚至如《紅樓夢》所言“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給世人留下許多教訓與警示。在這方面,恩師無疑是明智的,誠如西漢司馬相如在《上書諫獵》中所說的:“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p><p class="ql-block"> 后來師母告訴我,三年經營小賣部,因為食物價格與學校食堂相比,還更便宜,其實沒有賺多少錢,她主要放不下雇請的三位工人和眾多的學生,當時大部分學生家長經濟都不寬裕。不再經營小賣部之后,師母與其二兒子轉向做建材生意,母子同心戮力共創業,生意很快就興旺起來。正是:</p><p class="ql-block"> 山窮水窮疑無路,</p><p class="ql-block"> 柳暗花明又一村。</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6日,杜連波(左)、恩師與我。</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6日,我與恩師在一起,師生見面,格外親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8日下午,我前往安放恩師遺像的江師母住處,看望師母并與恩師告別,當我雙手合掌放在胸前,恭恭敬敬向恩師三鞠躬后,突然四十多年前的一幅場景栩栩如生地闖入了我的腦海:</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八一年春季,進入迎接高考一輪又一輪的復習階段,吳老師通過自己的關系,從島內某中學獲得一份歷史課模擬題,將那張卷紙寄存在XX老師宿舍,讓我去找該老師取。當我找到該老師時,說明來意,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對我說:“他沒有寄我歷史課模擬卷啊,他眼睛不好使,近視嚴重,還犯糊涂!”說完,還用手作眼鏡姿勢,繪聲繪色地比劃一番……我一時被搞暈了!于是,悻悻退出他的辦公室。我回到文科班的小教室,悄悄地告訴吳老師:“那位老師說您沒有將那張模擬題放他那兒。”其他的話我吞進肚子里,一直沒有告訴吳老師,以免影響他們的同事關系。</p><p class="ql-block"> 吳老師聽后,一聲不吭,不動聲色,徑直去找那位老師,向他要回模擬卷,靜靜地交給我,讓我分給其他同學進行模擬測驗……</p> <p class="ql-block">  此事之后,吳師象是啥事都沒有發生,寧靜淡定,頗有“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風范,從沒有在我面前提及該老師的任何不是!是他擔心在我單純的內心深處落下不該有的塵埃,影響我與那位老師的關系?還是擔心影響我的心態,不利于迎接高考?……</p><p class="ql-block"> 其實,吳老師與X老師都是我敬重的老師。正是X老師當時的手勢、眼神與話語,似乎給我上了一帖猛藥,鞭策著我這位“回爐”的“留級生”咬緊牙關,奮力搏擊,為了不負母校與老師期待,我放棄包括看電影、看電視、看社戲在內的所有一切娛樂活動,在近一小時健步如飛的上學路上背誦英語單詞與短句,晚上攻讀到深夜一點……</p><p class="ql-block"> 1981年夏季高考成績出爐,全市文科上本科線的考生只有四十多名,我僥幸名列其中,之后被華東政法學院(后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所錄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大學后的第一個寒假,就在1982年春節前十幾天,我返回廈門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母校杏林中學看望辛鏡洲校長、周兆岐教導主任與其他恩師,表達我對母校與恩師栽培的感恩之情。當我看望吳老師后,便立即前往X老師辦公室,X老師一見到我,臉上浮現出和顏悅色的神情,十分熱情地與我攀談:“當年我在上海求學時,到過你的學校,雖然校園不大,但蘇州河水很清激,我與同學周末時還去釣魚呢,校園里的民國時代建筑很有特色……”我回答:“我能上大學,要衷心感謝母校與老師的培養與教導!”</p><p class="ql-block"> 雖然如此,但當時我向他要歷史課模擬卷的場景,四十多年來一直既象一朵云,又如一團霧,時而飛騰而起,時而消失無蹤,不時在我心頭上空忽隱忽現:他對吳老師有意見?還是對我有看法?或者是我當時正巧碰到他心情欠佳?或是他以這樣的特別方式提醒我珍惜“回爐再造”機會,不能再次成為名落孫山的廢鐵?……</p><p class="ql-block"> 直到2025年元月18日下午我到吳老師府上,向其遺像三鞠躬后,望著恩師慈祥的面龐與柔和的眼神,才得頓悟,或許是恩師在英靈給我啟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人生路上所有遇見的人、事與物,都是來渡我的……換言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凡今生我所遇者,都是助我從此岸渡往彼岸的貴人。無論是吳老師,還是X老師,或是其他恩師……</p><p class="ql-block">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那是來自吳恩師在天之靈的啟示,還是他與我在靈魂深處思維的量子糾纏產生的共振?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種“一燈破千年暗”的放松,腦海上空頓時云消霧散,一片朗朗乾坤,一片從未有過的寧靜而美妙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有詩為證:</p><p class="ql-block"> 踏破鐵鞋無覓處,</p><p class="ql-block"> 得來全不費功夫。</p><p class="ql-block"> 恩師啟示開茅塞,</p><p class="ql-block"> 撥開迷茫見真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來,恩師一直以他的言傳身教,向我完美地詮釋了《禮記.學記》所描述的:“師者如光,微以致遠。”</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8日下午,我按照師母指導,向恩師遺像三鞠躬以示告別后,與師母交談,緬懷恩師。</p><p class="ql-block"> 師母深情地回憶道:“吳老師一生勤儉節約,克己待人,助人為樂,經常給親朋好友及其貧困山區提供經濟上的幫助。”</p> <p class="ql-block">  恩師雖已離去,但他有如荷花般“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連同他幾十年來的教誨,永遠銘刻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今日正處大寒時節,當我緬懷恩師,并整理拙文,似有一股溫暖在血脈中流淌……此時此刻,耳畔仿佛再次響起恩師四十多年前吟詩的聲音:</p><p class="ql-block"> 勸君更盡一杯酒,</p><p class="ql-block"> 西出陽關無故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謹以拙文紀念我尊敬的恩師吳長謙先生,同時無限感恩我生命旅途中的所有遇見!</p><p class="ql-block"> 愿恩師一路走好,天國安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謝:</p><p class="ql-block"> 在拙文形成過程中,柯秀成老師提供了珍貴照片,江偉娟師母不僅提供了珍貴照片,而且敘述了鮮為人知的恩師扶危濟貧往事,我的杏林中學學長肖德賢老師給予悉心指導,我的同學杜連波老師與舍弟陳福安指出幾處錯別字,在我前往師母家與恩師告別過程中,保姆林阿姨進行了認真拍攝,在此表示衷心感謝!</p><p class="ql-block"> 2025-元月-20初稿</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來自網絡,我大學同學王永寶先生提供。</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8日下午,我與師母在一起,背后是恩師遺像。</p> <p class="ql-block">  下圖:</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18日下午我向恩師遺像三鞠躬后,在恩師遺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下圖/江偉娟師母提供:</p><p class="ql-block"> 充滿青春朝氣的恩師與美麗聰慧的師母于1966年春節結為秦晉之好,成就郎才女貌的美滿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感恩師母幾十年如一日,陪伴在恩師身邊,竭盡賢妻良母的責任。</p> <p class="ql-block">  下圖/江偉娟師母提供:</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日,恩師與師母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平和县| 越西县| 永昌县| 邳州市| 岳池县| 梧州市| 阿瓦提县| 长沙县| 新晃| 梅州市| 葵青区| 鸡西市| 嘉鱼县| 鄂托克旗| 沙洋县| 岑巩县| 五家渠市| 榆树市| 黎城县| 蛟河市| 砀山县| 七台河市| 马山县| 平舆县| 临湘市| 始兴县| 万源市| 东兴市| 宁津县| 岳阳县| 天长市| 岱山县| 昆山市| 阜新市| 陈巴尔虎旗| 明光市| 天镇县| 塘沽区| 九龙城区|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