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紹興行~游記 <p class="ql-block">——、時光匆匆過,一晃又一年啊!今天是2025年1月18日,接續去年發表的華東行《旅游日記》之第六篇,紹興行(游記)。2024年10月20日,上海兩日游結束后,其他戰友因故提前去了杭州,我和老伴臨時決定;先去游覽一下“紹興”這座江南歷史文化名城,然后再去與戰友們一起游杭州看西湖。</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坐高鐵列車一路南行,很快就抵達了紹興北站,即開啟了本次華東旅游的第六站,紹興~兩日游。而紹興這座江南古城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之前我從沒來過這里。而熟悉的是,從上學的時候就知道,“紹興”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的故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詩,早已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記憶之中。</p> <p class="ql-block">——、魯迅故居,位于周家新臺門西首。魯迅曾經居住過的房屋基本保存完好。據介后,許多散失的家具得以找回,其中一張鐵梨木床還是魯迅睡過的原物。我們在“百草園”打卡留念,這里曾經是魯迅兒時的菜園或曬谷場,也是經常在此玩耍,吃桑葚,覆盆子,捉蟋蟀,捕鳥雀的地方。雖然兒時那些場景早已不見了蹤影,但在西邊有一堵不高的泥墻,據說是當年的原物,也是魯迅少年時代的見證物。</p> <p class="ql-block">——、游覽“三味書屋”,想起了上初中時讀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筆下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據介紹,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著名的“私塾”之一,私塾先生名叫壽鏡吾。這個私塾其實是壽先生的家,他是在家中開學堂。壽先生一生一淡泊功名,考中秀才后便不再應試,一生致力于教書育人。他的秉性品行和學識對魯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過去只是在魯迅的文章里知道,“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對少年時的回憶。而這次來紹興,身臨其境的參觀游覽魯迅的故居,感受到魯迅先生那段崢嶸歲月的回響,看一看魯迅從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因為魯迅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我們在游覽時看到;“三味書屋”并不大,里面擺放著幾張學生的課桌,魯迅的書桌就位于一個角落里。因為參觀時游客不能進入室內,只能透過玻璃觀看和打卡拍照。據介紹,私塾里的課桌都是每位學生從自家帶來的,屬于個人的財產。當年魯迅在自已書桌上刻那個“早”字,我并沒有隔著玻璃看清楚。</p> <p class="ql-block">——、魯迅紀念館里,有大量的圖文史料和實物資料,生動地展現了魯迅波瀾壯闊的一生。魯迅的家庭原本十分殷實,只因祖父科考作弊案而家道中落,外加父親患病,家境愈發艱難。后來,實在難以為繼,只好賣掉房子。展廳有當年的賣房合同,以及魯迅回憶性文章。魯迅出生時,家中尚有四五十畝水田,是個妥妥的闊少爺。好景不長,從天堂跌入地獄,連生活都成了問題。最終,他離開家鄉,投靠了上海的一位親戚。而魯迅的遭遇與曹雪芹頗為相似,在飽嘗人間冷暖后,他們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后來的他們。</p> <p class="ql-block">——、雖然年少時的特殊經歷持魯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幸運的是,他沒有沉淪,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大師。而周家的子孫也都頗為出色,都沒有因家族的衰敗而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魯迅的親弟弟周作人是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詩人,翻譯家,中國民俗學的開拓者。其三弟周建人則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創始人之一,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由此可見,家庭教育與家族精神的傳承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在魯迅故居游覽結朿后,沿著中興南路向北走,大約步行20分鐘,即到達周恩來的祖居地。這里雖然不如魯迅故居游客多,但熙熙攘攘的年齡偏大的游客,要多于魯迅故居。周恩來祖居原名“錫養堂”,俗稱“百歲堂”,他的祖輩世居于此,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祖宅,是具有明代建筑式樣的磚瓦結構房屋,屬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2150平方米,建筑面積1680平方米,坐北朝南,外觀古樸莊嚴,屬于三進式,每進三間房,兩進之間各有天井相隔,天井兩側有小廊對拱。大門上方的匾額為“周恩來祖居”五個大字由陳云親筆題寫。</p> <p class="ql-block">——、首進院落西側為,“誦芬堂”,是周恩來高祖父的居所,堂名取自陸機“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的詩句。第二進房為周恩來祖父家產,第三進原來為樓房,因為年久失修倒塌后,改建為平房了,一直做為廚房使用。</p> <p class="ql-block">——、祖居內陳列內容豐富,主要分為瞻仰大廳,“我是紹興人——周恩來與故鄉”陳列,“光輝的一生”展廳三個部分。再現了周總理1939年在紹興的活動內容,全面展現了周恩來與紹興的深厚淵源和他對故鄉親人深沉的愛。祖居內大量珍貴的實物,圖片,介紹了周氏家族十幾代人在紹興扎根并生活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長久以來,紹興出師爺,有“無紹不成衙”的說法。師爺雖然不算官,只是個幕僚,但卻是明清時期官僚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清代幕業發達的歷史背景和紹興當時的社會風氣,為周恩來家族成為師爺世家提供了條件和土壤。</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家族從他的高祖開始,就踏上了作幕生涯。他的曾祖父兄弟以及曾祖母樊氏,祖母魯氏等家族也都以作幕為業。在他們的培養,幫助和影響下,周恩來祖輩兄弟五人都做師爺,形成了延續100多年的師爺世家。周恩來的祖父周起魁(又名周攀龍),生長在紹興,后來到淮安當師爺,并定居在淮安,曾任淮安府山陽縣知事,海州直隸知州等職。周恩來的父親周劭綱,又名周貽能,出生于紹興“百歲堂”,幼年隨家族移居江蘇淮安。</p> <p class="ql-block">——、師爺是科舉制度的副產品,中舉的畢竟是少數人,一些無法通過科舉做官的讀書人就變身為師爺。為科舉成功當上官的人服務,做幕僚助手,管文書,管賬目,管公關,相當于現在的“秘書長”的角色。周恩來生活在師爺世家的文化氛圍中,那些長期擔任師爺的前輩們,精明干練,勤懇謹慎,審時度勢,善于解決各種復雜的矛盾,這對后來周恩來性格的形成和文化上的修養,都有相當大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據介紹,1939春天,周恩來回故鄉紹興探親,回歸祖居。當時周恩來就是在百歲堂與族人團聚敘舊并接待親朋好友的,如今廳堂內依然陳列著當時所用的八仙桌,椅凳等物品。周恩來在紹興期間,曾發表了抗日演說,召開工人座談會,并給愛國人士和親友書寫了多幅題詞,指出光明前途,號否大家團結抗日,鼓勵青年學習,極大地鼓舞了故鄉人民的抗日救國熱忱。</p> <p class="ql-block">——、在回歸祖居探親之日,周恩來認真填寫了周氏宗譜。據周氏宗譜考證,周恩來與魯迅屬于同宗同族。周恩來寶祐橋周氏與魯迅(周樹人)的覆盆橋周氏同宗,都是出于紹興“魚化橋周氏”,宗祠相同,“百歲堂”后生與“百草園”周樹人的周家都尊奉一個始祖“周逸齋”。</p> <p class="ql-block">——、總之,一座祖居,往事悠悠。我們從祖國各地,來到古城紹興,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游覽了周恩來的祖居,尋找他留下的足跡,聆聽他留下的事跡,緬懷他不平凡的一生!周恩來祖居及紀念館,現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紹興市學校德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周恩來祖居出來,向西走了幾分鐘的距離,就來到“紹興賀秘監祠”的門前。這里位于勞動路277號,是原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賀知章的行館,自唐代以來,即為江南暑名的人文景點。據介紹,歷史上賀秘監祠進行過多次重建。目前的賀秘監祠占地面積1500余平米,由崇賢堂,千秋樓,懷賀亭等組成,是紹興市區唯一一座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說實話,在沒來紹興之前,我真不知道紹興這里還有這樣一處,為紀念唐代大詩人,書法家“賀知章”而多次重新修善過的“賀秘監祠”景區。在這之前,我只熟知“唐詩三百首”里的;《回鄉偶書》與《詠柳》這兩首賀知章的著名詩篇。</p><p class="ql-block">——、《回鄉偶書》</p><p class="ql-block">——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p><p class="ql-block">——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p><p class="ql-block">——、《詠柳》</p><p class="ql-block">——碧王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p><p class="ql-block">——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p> <p class="ql-block">——、站在門前看,感覺“賀秘監祠”,這處仿唐代風格建筑獨具一格。進入院內細細觀看;一處小花園,左右各有一個小池塘,養有金魚,花園不大,但很有情趣,小橋流水,亭子走廊一樣都不缺。再往里走,里面是賀知章的陳列館,門頭之上寫有“宗賢堂”。走進里面大廳是賀知章的塑像,栩栩如生,身穿唐代服飾,手拿書卷,好一副文人雅士之像。</p> <p class="ql-block">——、崇賢堂內,除了賀知章塑像外,四周設有其生平陳列。據介紹,賀知章無論為人,為官,書法,詩作都對后世影響深遠。很多文人墨客都不時的前往賀知章的故里,以寄托懷念和敬仰之情。特別是生活在一個快捷奏時代中,更需要這樣一處地方,去體驗一下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他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科舉中進士后,官職眾多;有太常博士,太常少卿,禮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后來又改官為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監,因而人稱“賀監”這就是“賀秘監祠”名稱的由來。賀知章詩文俱佳,人生也是異常順遂,這在士大夫中也是不多見的。他的才華橫溢且人生美滿,不可謂不令人稱羨。</p> <p class="ql-block">——、賀知章性情豁達瀟灑,又有識人之明,當年八十有余,身居高位之時,讀完李白的“蜀道難”等作品后;因忘帶銀兩,毅然取御賜金龜配飾充做酒錢,與李白結下忘年之交。總之,賀知章性格詼諧而有趣,且有流傳諸多軼事,亦正,亦狂,四明狂客真是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來到位于紹興市越城區蕺山街123號,的“戒珠寺”,這里原為書圣王羲之的故宅,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堪稱千年古剎。據介紹,王羲之曾因明珠丟失冤枉過一位老僧,競致老僧自盡,后來冤情大白,王羲之很是難過,深感自已冤枉了僧友非常悲痛,自此他戒掉玩珠的癖好,并“舍宅為寺”,并親筆為寺廟題寫橫匾“戒珠寺”懸掛門上。以此向被冤枉的老僧懺悔,也為此告誡自已。</p> <p class="ql-block">——、在王羲之故宅(戒珠寺)門外,有二池。相傳,王羲之喜鵝,因此,無論居住何地,都喜歡養鵝。墨池是王羲之寫書法之后,清洗筆硯之地。</p> <p class="ql-block">——、題扇橋,因王羲之為一位賣扇的老太太題字而得名,至今橋旁還立有王羲之的銅像。古老的題扇橋上布滿了綠色藤蔓,在這里不僅可以參觀王羲之紀念館,還可以欣賞到珍貴的書法作品,領略到他獨特的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書圣故里的老街上,還可以感受到一些有趣的市井生活,這里的人們還保存著很多老物件,像小人書,老式理發店,書吧,茶館,小飯館等一些上個世紀人們生活過的場景,在這些老街巷里,都隨處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紹興狹窄的街巷里,歷史文化氣息非常濃厚,隨處都可見到文物古跡。躲婆弄和筆飛弄,這些地名都與王羲之的傳說有關;躲婆弄是王羲之為了躲避一位老太太的糾纏而經過的小路,筆飛弄則與王羲之生氣時將筆彈出窗外的傳說有關。以上這些地方,不僅見證了王羲之在紹興的生活足跡,也留下了關于他的許多傳說和故事,成為了古城紹興歷史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的書法,如同穿越時空的信使,以墨為媒,以墻為紙,靜靜地訴說著書圣的深邃意境。行走在紹興古老的巷道里,墻避上隨處可見書法元素,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沉醉于這份不期而遇的藝術盛宴之中。</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這位東晉時期的書法大家,在紹興留下了千古絕書“蘭亭集序”。我們來到紹興第一天下午,與來紹興路上相識的東北老鄉“孫忠國”大哥一起,打出租車前往“蘭亭”游覽,大約行駛了半個小時,即抵達了位于紹興市西南,蘭渚山麓的“蘭亭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蘭亭風景區,是一片充滿詩意的地方,正如“蘭亭集序”一段話描述的那樣;“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字里行間,流露出文人墨客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據介紹,如今依然有無數書法愛好者和文人雅士前往蘭亭朝圣,并感受那份千年不變的歷史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鵝池碑亭是一座石質三角亭,亭內立有一碑,上書“鵝池”二字。這塊碑被稱為“父子碑”,相傳由王羲之與小兒子王獻之合筆寫成。</p> <p class="ql-block">——、據介紹,現在的“蘭亭”是康熙年間郡守“沈啟”,根據明代嘉靖時的舊址而重建的。蘭亭布局以曲水流觴為中心,由鵝池碑亭,流觴亭,御碑亭,王佑軍祠,蘭亭碑亭,碑林,臨池十八缸等古建筑和碑刻組成的。2013年3月5日,蘭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八角重檐,氣勢恢弘,亭中為御碑,高6.8米,寬2.6米,重約18噸。上面刻有祖孫兩代皇帝的書法,尤其是碑陽刻康熙帝所書《蘭亭集序》,碑陰刻乾隆皇帝游蘭亭所書“蘭亭即事”詩。祖孫兩代皇帝的書法同處一碑,被稱為祖孫碑。</p> <p class="ql-block">——、在流觴曲水處對面有“流觴亭”,面闊之間,單檐歇山建筑,呈長方形,飛檐翹角,冰紋門窗,四周有寬約一米的走廊環繞,圍以石欄坐,古樸典雅大氣。</p> <p class="ql-block">——、參觀游覽位于蘭亭風景區內的“蘭亭書法博物館”。據介紹,蘭亭書法博物館,是中國最大規摸的書法類博物館,該館從書法的角度,展有王羲之的生平事跡,“蘭序集序”的創作背景,及對后世的影響等,還展示了歷代皇帝,書法和臨暮的“蘭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蘭亭集序》一共有324個字,其中有21個“之”字,每個之字的寫法都不同,體現了王羲之的高超技法。當人們走進博物館的門口時,《蘭亭集序》中的“之字”將最先展現在你眼前。</p> <p class="ql-block">——、《蘭亭集序》創作于東晉時代,當時王羲之與友人在會稽山相聚。大家飲酒賦詩,王羲之雅興大發,揮毫潑墨,一口氣為這詩會做了一篇序,自此流傳千古之杰作《蘭亭集序》誕生。這部作品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更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蘭亭集序》與蘭亭之自然風光,相得益彰,很是令人心馳神往啊!</p> <p class="ql-block">——、《蘭亭集序》對后世的影響推動了中國書法的教育,成為了一個中國文化符號,某種意義上己經代表了書法本身,并形成了豐富的書法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在紹興老城筆飛弄里,還曾住過北大老校長,他就是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故居為其祖父于清朝道光年間修建,高墻深院,氣勢恢宏,書香氣息濃厚,是蔡元培青少年時期主要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一進門廳坐西朝東,上懸劉海粟手書“蔡元培故居”的匾額;第二進廳堂和第三進樓房均坐北朝南,三進分布不同一軸線上。由門廳通往堂廳的前天井特別開闊,差不多有藍球場那么太,高墻深院。</p> <p class="ql-block">——、第二進一堂兩廳,為陳列室,堂廳正中放著蔡元塔半身塑像,頗有學者風度。左壁懸著毛澤東撰,沙孟海書的,“學界泰斗,人世楷模”巨幅聯語;右壁有周恩來撰,沈定庵書的“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對聯。對聯高度概括蔡元培一生的光輝歷程。</p> <p class="ql-block">——、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紹興”,這座古老而充滿生機的城市,宛如一位溫文爾雅的老者,靜靜地講述著他的歷史和故事。無論是她的美景,美食,還是民俗文化與名人軼事,都會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8日發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加查县|
通许县|
巩义市|
东兰县|
武鸣县|
绥棱县|
西和县|
本溪|
抚远县|
轮台县|
邹城市|
观塘区|
句容市|
项城市|
大方县|
宽城|
凤城市|
沂源县|
通江县|
台湾省|
静乐县|
灯塔市|
元氏县|
唐海县|
河北区|
石家庄市|
龙井市|
平原县|
韶山市|
屯昌县|
稻城县|
彝良县|
昌宁县|
长寿区|
濮阳县|
万荣县|
九龙城区|
镇康县|
五莲县|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