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墨香裊裊“活字”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年末,返穗不久,家鄉傳來喜訊:英山,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文學之鄉”!這在湖北還是唯一。驀然回首,那浮現在腦海里的水墨山川,似乎瞬間就被點化,原來那山水之境還流露著一襲幽香、一抹清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突發奇想,北宋慶歷年間,英山的布衣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如果那時有個聯合國,說不準我的家鄉還會拿回一個世界級的美譽稱號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二者似是極不相干,但它們的孕育之地卻是亙古不變。生養著這一爿山水的大別山,屬鄂皖交界、江淮分水之處,山南山北氣象迥然不同,差別極大,這竟令游歷于此的詩仙李白嘆為觀止,直呼此山乃“大別山”也。座落在大別山南麓的英山,山巒疊翠,飛瀑流泉。人們亦或伴水而居,領略流溪之神韻;亦或筑廬山間,享受飄云的美妙。此境此情,地靈人杰之謂總會讓人脫口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談論英山的“文”,人們常會津津樂道:一個三十幾萬人的區區小縣,竟然出了熊召政、劉醒龍兩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也會談及這里還出了五位省文聯主席,也還會嘆息文學才俊姜天民的英年早逝……其實,他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塊土地,還有許多稱得上大咖的人物,如小說家段仲謀、舌粲蓮花的馬名權、詩人田海、散文作家段偉、才女陳麗娟等等等等。他們就生活在身邊,在老家我們甚至天天見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在英山,更沉漫在十里八鄉的民間沃土中。這里,故事很多。就說畢昇墓碑的發現吧,那竟是一種不經意中的經意。一次,一位過路者忽地瞥見村婦洗衣的“石漂”上鐫有陽刻的文字。這一瞥可不簡單,它竟是一個重大的發現,此即是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墓碑。而這位“瞥見”者,就是喜歡舞文弄墨的草盤區通訊干事黃尚文。鄉野多有“尚文”之士,這是英山之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英山,流傳著一位“詩歌癡人”的感人故事。她叫鄔思本,是一位在外打工十七年的女農民工。幾年前,當我在網上第一次讀到她的詩作時,就被她那質樸的文字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所吸引。后來,我知道了她是一位命運多舛但從不棄筆的農民工時,我震撼了。她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四百多首詩詞。這洋洋二十萬字,幾乎都是她在工休之時、車間之側、席坐于一塊花布上的凝心之作。她說,打工是為安身,寫詩是為安下自己的心。“醉賞詩詞君莫笑,閑吟風月我無憂”。身心于茲為寄,這就是草根詩人鄔思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英山民間,像鄔思本這樣醉心于詩詞的並非少見。西河的金家鋪鎮,前年被省里命名為“中華詩詞之鄉”。英山大地詩興歌盛,在此就可窺見一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將文學推而廣之,說道說道與之聯袂的音樂、舞蹈之類,那英山上上下下,可謂是熱得如火如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縣城,有名有號的樂坊、票社,就有一、二十家,它們大到百多人,小到幾十人,持久的已有二、三十年。他們大都由高手頂梁,趣同道合,玩的是高山流水,偶爾也玩進了央視。有幾位領頭者是我的同學和朋友,我以此為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愛好者,他們握一把二弦胡琴相聚,哼一曲黃梅小調相識,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一個的小隊伍。近幾年,這種“文藝輕騎兵”有井噴之勢,全縣上下難以計數。他們玩的是下里巴人,但久而久之,佼佼者也層見迭出,于是登大雅之堂,終也玩出了陽春白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山,這些熱鬧著山城、活躍了鄉里的人大多是退休者。說來也怪,原本是文藝白丁的人,忽然一操起琴來,拉著拉著就會了;原本不茍言笑不善歌詠的人,怎么唱著唱著就戲味十足有板有眼了。似乎,英山人本來就有著那么一種基因;或許,被“活字”首先開掘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旺文興藝的沃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脈延衍,且濡且染。“文學之鄉”,宛若是一個沉積的巖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璞玉,終究難掩她的溫潤與光澤。“文學之鄉”的美譽,撩開了詩畫英山的一角面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始終不能忘懷那一幕:入夜,小城枕著山梁歇息了下來。飛虹般的大橋拉亮了彩燈,將浩淼的煙波映得一片輝煌。對岸,波光閃爍處,舞榭歌臺響起了鼓樂歌聲,幽雅的音符淌了滿滿一河。自北而來的東、西兩水,在繞過十八道灣、閱盡百里錦繡之后,于此會合,和著節拍向大江大河奔騰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就是我遠方的家鄉,一個墨香熏染的小山城。</span></p><p class="ql-block"> 2025.1.18.寫于廣州南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故城县|
高淳县|
泸州市|
哈密市|
肥乡县|
池州市|
崇州市|
玛沁县|
九龙县|
育儿|
韶山市|
全南县|
镇原县|
西畴县|
新郑市|
五原县|
柯坪县|
恩施市|
新泰市|
神木县|
武宁县|
五大连池市|
龙里县|
息烽县|
河池市|
随州市|
嘉义市|
延边|
南开区|
古蔺县|
改则县|
左贡县|
拜泉县|
克拉玛依市|
永安市|
岳普湖县|
青海省|
尚志市|
和田县|
乐亭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