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地有豪情水升煙 敢稱世界第一園:美西紀行(黃石)

王延星

<p class="ql-block">凡是有些地理知識和旅游概念的人,大都知道美國有個“黃石國家公園”,知道了之后想去看一看的人也是很多的。小孩子們是想去看動物……年輕人是想親近那些能帶來想象力的山水……而中年人則是想多琢磨琢磨那些多姿多彩的地熱現象……之于有了些年資的人士,則對黃石所代表著的人與自然互動過程的興趣,又多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來黃石旅游,由于每個人的觀賞重點和時間安排不同,對目標景觀的選擇自然也會不太一樣。但對最主要的幾處景現,大多數人還是有共識的,只要把它們都圈定在行程之內,根據情況再選上幾處,也就可以了……如果計劃做一個較濃縮的二、三日游,可從公園五個入口之一的西入口(即西黃石鎮)進入黃石園區,按順時針的路線,先往北、再往東去黃石大峽谷,然后再往南,到黃石湖邊住上一晚;第二天接著繼續,往西然后再往北,從原入口處回到西黃石鎮(沿線的景觀可參考上圖)……</p> <p class="ql-block">……這一路,無論是否自駕,都是需要研究好地圖的,因為黃石公園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個國家公園、也是單體面積最大(約相當于一個半上海)的一處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過程中出現變數也是必然的(如動物占道不走,或路況出問題等)……同時,除了上圖中的“8”(loop road)字形的主路,園區內也還有一些岔路,而園區內又沒有導航信號,所以只有在地圖上搞清楚各景點的方位后,才不至于經常東張西望地找路標……當然,要是有熟悉路的朋友負責開車或者參加旅行團,也就不用操這個心了……本圖為公園西入口外的西黃石鎮,下圖為該鎮的簡介及其歷史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西黃石鎮在歷史上是一條鐵路支線的終點站,也是自從有了這座火車站,才出現的這座小鎮……黃石國家公園當年的設立,是由三個方面的合力促成的:一是來這里探察的科考人士,他們大都眼界高遠,反對生產性開發……二是美國政府,當時也想搞清楚這塊土地的真實價值,以便在拍賣時定個好價錢……三是太平洋鐵路公司,這家企業也有開發景區、吸引游客坐火車過來旅游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1869年,貫穿北美的鐵路通車后,除了運貨,當時的人員交流需求并不大,旅游市場還沒有形成……為了挖掘旅游資源以繁榮鐵路業務,太平洋鐵路公司便出資組織了一支科考隊,前來黃石地區勘察……這支科考隊中的各路專業人士,將發現公諸于世后,引起了對黃石地區更進一步的探險熱……而美國政府,在這之后不久也派出了官方考察隊。這個官方考察隊考察之后,提出了不能任由各色人等隨意開發的建議……當時的美國政府,出于多種考量(如不愿意各州把“無主”之地拍賣得太多了等),也正有此意,故在考察隊的報告遞上去沒多久,于1872年就批準了……世界上的第一個國家公園也就此而誕生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這座國家公園的建立,已被說成了是美國政府非常高瞻遠矚地做的一件英明得不得了的事……雖然從客現效果看,也可以這么說,但當時美國政府的動機,也并不是有今天說的這么高大上,甚至當時的工作,一度也還是有點敷衍的(沒撥一分錢、也沒派一個人)??……</p> <p class="ql-block">……在當年的火車車箱上,就已出現過一些介紹黃石風光的照片和廣告(見下圖中的展版),它們雖然沒有今天的廣告這么漂亮,但也算是移動性廣告的開山之作了……</p> <p class="ql-block">……這座火車站現在早已不用了,老候車室已被改造成了與這段鐵路有關的一座歷史博物館,而這座建筑物本身,也被列為了美國的歷史遺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已成為了歷史文物的一輛老式道路鏟雪車……</p> <p class="ql-block">……當時的“出租”馬車,也是很講究的……那個年頭,跨洋去歐洲旅游很不方便,尤其是泰坦尼克沉了之后,又嚇住了一些人……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眾多的美國人,開始選擇在本國旅游了……同時,也由于美國國內沒有歐洲那種老城、老教堂等歷史風情可看,而美國人的自豪感又亟需找到某種國民公認的標志物,故人們就逐漸地把美國中西部壯麗的大自然景觀,推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用對自家國土自然風光的崇拜,取代了對原創性不屬于美國的那些歐洲文明標志物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這輛老水車是給火車上水用的,那時這里還沒有自來水式的上水水喉……</p> <p class="ql-block">西黃石鎮的觀光(有幾個小時的時間也就夠了),是進入黃石公園前的前戲,如果是從黃石西邊過來,一般都是先到此轉一轉、住上一晚,第二天精神飽滿地再開始正式的黃石公園之行……</p> <p class="ql-block">如從公園西入口(西黃石鎮)進入黃石園區后,到訪的第一處景觀,就是“諾里斯間歇泉盆地”了……</p> <p class="ql-block">……這處間歇泉盆地的徒步價值是較為突出的,這是因為整個盆地被劃分成了不同地質特點的三個區域,而在它們之間,是有好幾公里路要徒步走的……據說世界上共有500多處間歇性熱噴泉 ,而其中的2/3都集中在了黃石……也是當年在美國探險隊發現了這種大面積的間歇性噴泉后,地質學上才有了“間歇泉”這一學術性的專門分類(之前冰島等地的那些,全是作為噴泉中的一種偶發現象來看待的)……此地設有一間小展館(本圖中為其正門)設在了這處景觀的中心,從這座展館前后不同的方向,可分別前往不同的區域……下圖是這座展館內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穿過小展館的過廳,從其后門(本圖中遠處)出來,是去往其中的“瓷盆地”景觀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較高的位置上可以看到,木棧道在這處盆地里被鋪設得是很長的……這個區域之所以被命名為了“瓷盆地”,是因為其水面有著陶瓷般的光亮……但這需要有晴朗的天空做配合,若沒有湛藍如洗的碧空,水面是不會凸顯出特別的清亮之感的……</p> <p class="ql-block">……這個間歇泉盆地的名字,是以黃石公園第二任園長諾里斯(見本圖中的照片)的名字命名的。此公應該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一任園長,因為原來剛批準設立黃石公園時,國家一分錢沒出,也沒有派人來,只是由當地一位熱心腸的人在這里客串……但他一個人每天也巡查不了幾里路,而且全家吃飯還得靠他干活,所以他義務地干了一陣子,也就干不下去了……諾里斯作為第二任園長,是黃石公園歷史上第一位有編制、領取國家俸祿的人員。他很盡職,也是他早早就意識到,為了保護性畜和其他食草動物、在采取大量投毒的辦法把黃石地區的狼群全給干掉之后,黃石地區的生態平衡一定會出大問題,于是他呼吁要適當保護野狼、不能殺盡殺絕,但當時沒有人聽……一直到了一百多年之后,人們發現果然被他言中了,美國政府這才通過從加拿大引入狼群等措施,逐漸地恢復了黃石地區野生動植物間的平衡狀態(即,止住了因缺少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而導致食草動物種群膨脹得太大、已經快把樹啃完把草吃完了的趨勢)……下圖為他當年曾經用過的一間小木屋。</p> <p class="ql-block">……圖中遠方冒煙的地方是“黑盆地”……這里的間歇泉全都是不定期噴發的,最近的一次噴發,是其中一處名為蒸汽船的噴泉奉獻的,但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據說噴發時,它是世界上噴發得最高(90米)的……只是老也不噴發的話,從旅游的角度而言,也就不會有特別多的人來這里追捧了 ……</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此盆地三個區域之一的百泉平原,據說那一片地面上有風險、理論上也是不提倡普通游客進入的……但遠觀還是有幾個人開著皮卡過去了,可能是些身份不同的人士吧……</p> <p class="ql-block">……若把這三個分區都走到,那大半天時間就得扔在這里了,所以走到了這個名為翡翠泉的小池子后,也就此打住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從諾里斯間歇噴泉繼續往北,還可以經過一處“猛犸象溫泉臺地”……黃石地區的景觀名字,起的是沒有什么一定規矩和必然邏輯的。歷史上是誰先看到了,誰就可以起名字,而由于人們的文化想象力各不相同,所以也就導致了所起的這些名字,天南地北的非常百科化、彼此間完全沒有什么相關性和風格上的呼應??……</p> <p class="ql-block">……“猛犸象溫泉”在以前活躍的時候應該還挺有意思的,但現在只留下來一些略有霧氣繚繞的鈣化池……這些鈣化池全都屬于是熱泉鈣化池,與中國九寨溝黃龍的冷泉鈣化池是不一樣的……從觀賞角度看,還是冷泉鈣化池的色彩更為豐富,光線中的譜系在不同的鈣化池中會被折射得七彩繽紛,驚艷得如瑤池仙境一般……而且冷泉里還有不少對水質色彩有著影響的藻類等微生物的存在,即使在陽光不太充分時,池水的色彩依然也是很豐富的……還記得黃龍那里剛開始開發,還沒有對普通游人開放,因工作的原因,有幸(1985年)踏著前輩領導人胡耀邦??的足跡,就去了那里……當時還能騎著馬,沿著山道兩邊的鈣化池,一個池子一個池子地邊看邊上山……而眼前的“猛犸象熱泉臺階”這里,這一大群由熱泉鈣化池形成的地臺,即使是在活躍期,也是煙霧騰騰的,主打的也不是色彩……而至于是不是與遠古的猛犸象有什么關系,那就更不太好說了,因為猛犸象是冷原動物,本就是因為氣候變暖它才滅絕了的,所以它是不會喜歡溫泉的……雖然這個地區也有過猛犸象的化石出土,但具體到這處熱泉周圍,因其泉水溫度和酸度都很高,任何生物體在這種水里,也都是會很快消失的,所以在這位置上也應該不會有化石出土的……很多年來,這里噴熱水的泉眼已經基本休眠了,鈣化池也早已不怎么發育了……不過來此看上一眼,能與土耳其的棉花堡以及中國的黃龍等鈣化池景觀做個對比,也是一次不錯的知識再豐富……</p> <p class="ql-block">從猛犸象熱泉臺地往東走,可以在經過高塔瀑布之后,再前往黃石大峽谷……高塔瀑布的水量不大,落差也就是三四十米,它是由于旁邊的部分山體上被水流切割而出現了類似小石塔(筍)的形狀而得名的……如果在這里加油、吃午飯的話,也可順訪……</p> <p class="ql-block">如果從諾里斯間歇泉盆地,不往北走,而往東直接去黃石大峽谷,也是一種選擇。這么走還可以邂逅到大批的食草動物……上圖中的這一大片原野,是這條路所必經的“海登谷地”,這個地名來自于當年那支官方探險隊的隊長、地質學家海登先生,由于這里比北邊黑熊少,較為安全,所以他在這里轉悠的時間也比較長……如今這里還是野牛等眾多食草類動物的主要活動地,可以一邊走、一邊隨時停車下來看看動物……</p> <p class="ql-block">……這種美洲野牛從史前時代,就一直生活在黃石這里……這種野牛看著傻乎乎的、一身腱子肉,但集體行動起來還是很有氣勢的……它們已被奧巴馬的那一屆政府,確定為了美國的“國獸”……</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從諾里斯間歇盆地直接過來,還是從高塔瀑布繞過來,都會來到黃石大峽谷這里……</p> <p class="ql-block">黃石大峽谷雖然并不很長,才三十多公里,也并不深,落差也就是二、三百米,但是它卻頂著一個“大”字。這也表明,它在美國人心目中,有著很高的文化象征性……這一點很像中國的泰山,泰山不過才一千多米高,但它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卻是有著某種國家精神層面的象征意義的??……黃石大峽谷這里的游客較多,車要停得比較遠,再走上一大段路,才能到達那個代表性的觀景點……</p> <p class="ql-block">……黃石這個名字來自于密西西比河一條支流的河名。古老的印第安人對這條河也是有過叫法的,但現在已無法具體指認了……法國人占據了這里之后,用法語將這條河的名字轉譯了一下,其中含有“黃”色的意思……美國人買下這里后,就把這條河譯成了英文“黃石”河(見上圖)……在這條黃石河的上流流域,或許也流經了某些黃顏色的地貌區,但那時人們還沒有來到這條峽谷……等到發現、并以這條河的名字命名了這條峽谷后,人們才注意到,這里的山體呈黃色,與這個名字還很是契合的,所以之后也就有人認為,峽谷的名字就是由這條峽谷兩壁的巖石顏色而得來的……其實,這個峽谷兩壁的巖石,即使是任何其他的顏色,它也還是這個名字……本圖是落日時分的黃石峽谷,其所呈現出來的金黃色,還真是非常地奪目……</p> <p class="ql-block">……這條瀑布分為上下兩段……由于距離遠了點,分割它們之間的那一段平行流過的水面,看上去不是太明顯……</p> <p class="ql-block">……黃石大峽谷在美國的文化地理中之所以能占據重要的位置,還要歸功于當年那個科考隊里的一位畫家莫蘭,和一位攝影師杰克遜。這兩個人當時互相配合,能攝影的地方攝影,不能攝影的地方就畫圖……他們帶回去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震撼的,以至于當年美國國會,還首次動用公款,花了一萬美元把莫蘭的這張畫作(下圖)買了下來,掛在了美國國會里……</p> <p class="ql-block">……從今天站在同樣的位置看,這里的地質地貌基本沒有什么變化……當年莫蘭的這畫作,捕捉到了夕陽下、峽谷呈現出金色的時刻(而本人拍照的此時,光線極不理想??)……當然,之后也還出現了一些略有藝術加工的作品(如下圖),其視覺效果就更是強烈了……后者這追求形似而并不完全寫實的技法,也很像中國人畫黃山的手法,即沒有一張畫作是和黃山的實景能完全對上的,但人們卻都認為畫得很好、很傳神……</p> <p class="ql-block">……那位攝影師叫杰克遜,是一位大自然風光的深度愛好者了,他先后來過黃石很多次。當政府組織考察隊時預算不夠,不能給畫家莫蘭贊助了,杰克遜就強調說,黑白照片的記實效果可以,但美學效果不如繪畫……并動用關系游說太平洋鐵路公司,給了莫蘭贊助……從結果上看,照片確實是最直接的實證、鐵證,如果沒有他的照片,光靠莫蘭的繪畫是不行的,因為很多探險者在人們沒有看到這張照片前,就已經多次口述過黃石的地形地貌了,但社會上一直認為那些都是天方夜譚,吹牛的成分大……但如果只有黑白照片,而沒有莫蘭那幅主色調為金黃色的大尺寸油畫(2.1米×3.6米),人們在視覺上產生的震撼也不會那么強烈……應該說,是杰克遜的照片和莫蘭的油畫共同形成的天作之合,才使人們真正相信,世界上還真有這般壯麗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這位杰克遜還為當地的土著人留下了一些照片,證明當時生活在這里的兩大印第安人部落,肖肖尼部落和黑足部落才是這里真正的老地主……只不過這兩大部族之間互相仇殺得也很厲害,早期來這里的外人,如果跟一方交好、請其帶路,另一方人就要攪局追殺,反之亦然……搞得外人在他們兩者之間,很難選邊站隊(這也說明,印第安人的人口減少,他們之間的仇殺也是原因之一,而不能把這筆賬百分之百地記在外來人身上??)……在整個美國西部,有很多座國家公園,都是由于杰克遜拍了照片、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重視后,才被確定為國家公園的……這個人的闖勁也是有家庭傳統的,他的祖上(其爺爺的叔爺)就是整體美國人的形象“山姆大叔”的原型……從杰克遜的個人成就來看,即使他后來不親自掌鏡電影《亂世佳人》,他也是真正做到了不辱先人??……</p> <p class="ql-block">……杰克遜當年還進入到了瀑布下方的谷底去拍照……但現在是過不去了,最近處也就是走到本圖中的那個名為“美術家之點”的觀景臺了……</p> <p class="ql-block">告別黃石大峽谷后,在沿著黃石河前往黃石湖的途中,還將路過“泥火山”和“釣魚橋”……所謂“泥火山”,并不是什么通常意義上的山,而就是一片大大小小的泥漿池。這其中有一個“泥漿鍋”,可以重點看一下(見下面二十秒的現場小視頻)。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這里噴出的泥漿還很高、聲音也大,很有股火山噴發的猛勁,所以就給它安上了這個名字……考慮到黃石湖下面就是一個火山口區,如果真噴發了,這里就會有一座有形的火山出現,而在尚未噴發時,也可以說這里有一座隱身的火山,故而也就不能說這個名字起得太夸張了……</p> <p class="ql-block">……在泥火山區這里,還可以沿著木棧道去看一處名為“龍口”的地下(火山)噴氣口。從名字(見下面現場短視頻中的牌子)上看,它好像名實不副,但是撲面而來的濃重硫磺臭味,則會讓人瞬間覺得,這個名字還是很貼切的 ??……</p> <p class="ql-block">釣魚橋位于黃石湖湖水出口處的黃石河上,這條河也是野生鮭魚迴游經過的通道。1937年修了這座橋之后,由于人們在橋上能輕松地釣到魚,故得此名……后來出了保護政策,不讓釣魚了,這里就變成了秋季鮭魚迴游時的一個現賞地點……下圖是公園里展示的人們在這座橋上釣魚的老照片(攝于1973年)。</p> <p class="ql-block">從黃石園區的西入口進入,繞北線走到黃石湖這里,基本上一整天的時間就用完了,此時入住黃石湖畔的酒店,將是選擇之一。雖然這家酒店(上圖)的星級不高(但價格不低且需要早早預約),但是也夠用了……住在這里,除了能在水天一色、風光靜美的湖岸看看日出日落、尋找一下蠻荒中的天然嫵媚,也能節約不少因住在園區外而花在路上的時間……</p> <p class="ql-block">……在有些介紹黃石湖的圖片中,還有人們在湖上蕩舟的場景,但來了之后并沒有發現有人玩船,可能是買劃船許可證比較復雜吧,也可能是在別的水面才有這種活動而沒有看到,因為黃石湖還是挺大的,有將近400平方公里(約等于近200個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雖然事先有準備、但也還是被黃石湖畔八月中旬的低溫給上了一課……不但房間里的暖氣要打開,而且清晨在湖邊轉悠,不穿薄羽絨服,也還真是不行……</p> <p class="ql-block">如住在“羚羊木屋酒店”( 位置見本文開篇的地圖),第二天的行程就可以從其旁邊的“西拇指間歇泉盆地”景區繼續……這個景區的名字聽起來鄉土,但卻容易讓人們記住它。它是當年的考察人員在看了根據測量而畫出來的湖的形狀后,認為很像是一只手心向上的手,而這片間歇泉就在這只“手”的“拇指”的西側,故而名之的……后來官方曾將其改名為“西灣”,奈何民間已經叫習慣了,也就改不過來了……只是從地圖上看,這只手也就只有四根手指(當年由于沒有航拍,只是邊走邊測量,約么著畫,可能是多畫出來了一根手指頭??)……下圖為在這處盆地邊緣處看到的黃石湖的西灣。</p> <p class="ql-block">……這處間歇泉盆地就在黃石湖的西側,圖中的虛線是一條環形木棧道。這一大片有多座小的泉眼,每個泉眼的名字,不是來自于某故事、就是根據外觀而起的,這倒也方便游人按圖索驥、對號入座了……</p> <p class="ql-block">……如這處名為“釣魚錐”的泉眼的得名就是源自于一則真實的故事。在1870年的探險隊的記錄中,有一位隊員在這里釣魚,他偶然將一條魚甩進了這個泉眼,過了一會兒魚竟然給燙熟了……后來這里還成了黃石旅游的一個招牌景點,并有廣告稱,如哪位沒有在這里釣到并烹飪過魚,那么他的黃石之旅就是不完整的……當時的公園園長諾里斯,還在這里親自做示范……但在上世紀30年代,這個火山錐噴發并燙死了一位游客之后,這項活動也就停止了……上圖是一張當時的宣傳畫,描繪的就是在釣到魚后,現場將魚放入熱泉水中開涮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在“釣魚錐”旁邊還有一座“大錐泉”,二者很相似,區別是大錐泉的泉眼里有水……這個名字說明這個泉眼的管徑很細,像用錐子扎出來的一樣……</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處“深淵池”(上圖)也很有名。據說它的水溫接近80度,當年的探險隊長海登,稱這座溫泉池“有著童話宮殿般的美麗”……他所說的這種美麗,是指泉池內壁猶如珊瑚般的表面,而這是需要走到近處才能看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在湖岸邊,還有一對泉眼(湖灘泉),它們一年之中是有大半年在水面之下的,只有湖面水位降低時才會露出頭來。它倆也已經有二十多年不噴發了,平時只是冒點熱氣……</p> <p class="ql-block">……活躍的泉,煙氣繚繞,猶抱琵琶半遮面……而休眠的泉,則無語橫陳述流年……面對這一類的景致(如本圖中的藍漏斗泉等),一般男士多喜歡用“睡美人”、“小仙女等來形容它們,而女士們則喜歡用“藍寶石”或“翡翠”等來贊美??……</p> <p class="ql-block">……在這處“西拇指”景區,還有一座很古樸的游客中心(本圖)。這里也是黃石公園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游客服務中心。之所以第一個游客中心建在這里,是因為“西姆指”景區是黃石公園諸景中最早出現在報紙上的……當時有一位在黃石打獵的人,他寫信給在(當時美國首都)費城的哥哥,詳細描繪了“西姆指”一帶溫泉的奇特,后經他哥哥的推薦,此文被登在了1827年9月27日的《費城公報》上,之后慕名前來黃石的人,尋找的第一景點,當然也就是“西拇指”這里了……</p> <p class="ql-block">包括西拇間歇泉盆地在內,在黃石園區西南角這一大片(見上圖),有很多間歇泉,它們還籠統地被劃分成為“上間歇泉”區和“下間歇泉”區等……但從觀光的角度,就不要管這種劃分了,只須找到那幾個著名的間歇泉也就行了……在名氣大、且活躍的間歇泉名單上,最具盛名的就是“老忠實間歇泉”了……這個噴泉以大約每幾十分鐘(50至90分鐘不等)噴發一次而聞名于世,在現場還有類似航空時刻表一樣的屏幕顯示, 以方便人們可根據預計的噴發時間,前去觀賞……</p> <p class="ql-block">……由于此泉的噴發時間基本上穩定,符合人類社會守時、可信的行為規范,所以人們給它起了這個有點擬人化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來的的人們對這此噴泉都是比較喜歡的。人們都是看上了這里開闊的地形,搭個帳篷、養個家畜什么的都合適,也能夠看清楚方圓,可以預見到野獸的來臨……尤其是這里還有24小時的免費熱水,洗洗涮涮的也很方便……上圖是1871年杰克遜拍下的、探險隊在老忠實泉旁邊的火洞河畔露營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自美國人開始開發黃石園區后,1904年就在這里建了最早的一座接待用房,“老忠實客棧”(上圖),如今它也是這里最大的酒店,同時這里還建有博物館和購物中心等,吃吃喝喝都很方便……本圖為噴泉東側的咖啡廳,其結構和建材,都是按照當地的傳統房屋架構、以當地的原木為主而打造的……</p> <p class="ql-block">……過去,人們一度還在噴泉附近建了洗衣房,不僅僅是利用熱水,而且還利用水的沖擊力,來作為天然的洗衣機……只是由于水的沖力太大,很多衣服磨損很快,羊毛織物還好,尤其是棉麻織物,洗沖不了幾次就碎了,所以之后人們也就不占它的這個便宜了,因為其他可用且出水溫柔的溫泉是很多的……</p> <p class="ql-block">……快到噴發時間之前,人們一般都選擇坐在近處,等待著圍觀……</p> <p class="ql-block">……而當一次噴發結束后就沒有人圍觀了……</p> <p class="ql-block">……錄了一分多鐘的視頻,由于離得比較遠,沒有現場氣氛的聲音,但能看一下,知道是個什么情況……老忠實泉不是以它噴發的高度有多壯觀而著稱于世,而是由于它的定時性,它的間歇在60~90分鐘區間(如果一次的噴發量過大,下一次可能要間隔90分鐘左右,反之則可能只間隔60分鐘左右)……</p> <p class="ql-block">……間歇性熱噴泉的形成原理是這樣的。它(圖中左邊的)與普通的溫泉(圖中右邊的)相比,多了幾個天然的能儲存熱蒸汽的地下空間;當地下巖漿將地下水加熱后,由于通往地表的管徑狹窄及水的重力,地下熱水的溫度能增高至攝氏374度,成為超級沸水;這些超級沸水在地下空腔內,壓力越積越大,直至推動管徑內的水頂破上層的水壓,一柱沖天……只要地下水來量不變、巖漿的溫度不變、地下空腔體的大小不變,這種過程就會周而復始地定時發生……</p> <p class="ql-block">在欣賞完老忠實泉的表演后,還可訪問其周圍的若干間歇泉。只要跟著人流走,主要的如大棱鏡溫泉等,是不會錯過的……本圖是去往大棱鏡溫泉的人們,正在走過的火洞河河上的木橋。</p> <p class="ql-block">僅就靜態的溫泉而言,大棱鏡溫泉是黃石公園中最為壯觀的。它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因為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它如三棱鏡般能夠折射出光的七彩光譜( 所以它也有“彩虹溫泉”的別稱)……上圖為環繞在它一周的步棧道,本圖是與它很近的一處“細刨花溫泉”。</p> <p class="ql-block">……這座“細木絲溫泉”其實也很有風采,只不過離大棱鏡太近了……除了有既生瑜何生亮的運氣不好外,它的這個名字也專業的有點生僻了,過去木匠用手工(或機器)加工木材出來的木屑(俗稱“刨花”或“木絲”),除了引火,還被用做包裝易碎品的填充物……這在當年也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名字,因為這里的熱蒸汽升騰起來,絲絲縷縷地還挺像……可現在,早已經見不到這種東西了??……</p> <p class="ql-block">……大棱鏡溫泉是世界第三大溫泉,直徑約110米,深度達50米……由于各種不同的菌藻類微生物對水溫的適應不同,所以隨著離泉心的距離不同,不同類別的菌藻對地貌產生影響后,所呈現出的顏色也就不同……</p> <p class="ql-block">……大棱鏡中心水面的這種藍顏色,因為是有一種聚球藻類的藍細菌所致……</p> <p class="ql-block">……從照片中的人與泉池的比例,可以感覺到大棱鏡的體量……它的邊緣部位的地貌肌理,也是很有質感的一種景觀現象……</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大棱鏡溫泉這里,黃石公園園區內的“8”字路就算大致走完了一圈,沿途的景觀,也算是基本上都拜訪到了……從黃石國家公園的西口出來,又看到了西黃石鎮火車站的這只大黑熊。彼此揮了揮手,就此別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宁县| 马边| 柳林县| 长宁区| 公主岭市| 临城县| 临朐县| 连江县| 神农架林区| 漳州市| 田阳县| 搜索| 黄冈市| 新竹市| 江西省| 珠海市| 揭阳市| 岳普湖县| 霞浦县| 随州市| 莎车县| 贡山| 时尚| 乌审旗| 定远县| 江阴市| 会同县| 平舆县| 邵阳县| 斗六市| 霍州市| 辽阳县| 土默特左旗| 平罗县| 堆龙德庆县| 都匀市| 大悟县| 南汇区| 罗城| 通渭县|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