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辭舊迎新,龍去蛇來,乙巳蛇年說到就到?!吧摺弊肿畛鯇懽觥八?,像一條昂首吐信的蛇形,隸變后才加了個“蟲”旁。一提起蛇,總讓人不寒而栗,跟蛇沾邊兒的詞也大都含有貶義,像“毒蛇”“蛇蝎”“美女蛇”“地頭蛇”“水蛇腰”,都透著些陰壞。但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蛇還有另外一種形象,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p><p class="ql-block"> 蛇俗名“長蟲”,雅稱“小龍”“靈蛇”,說起來這還真不是浪得虛名。古人認為,蛇是一種充滿靈性的動物,更是龍的原型。民間傳說,蛇百年為虺,虺百年為蛟,蛟千年為龍,龍不過是蛇的衍生物。蛇爬行無聲,入水無形;皮可響音,毒可入藥;冬眠春甦,繁殖力強。蛇的這些習性讓人刮目相看,原來蛇還有如此神奇的一面,正經不可小覷。</p><p class="ql-block"> 在母系氏族社會,蛇強大的繁殖力仿佛是為生殖崇拜背書,于是產生了對蛇的迷信?!对娊洝ば⊙拧に垢伞?“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币馑际窃袐D如果夢見了蛇虺,預示著要生女孩兒。因為女孩兒將來也要做母親,也要生兒育女,所以夢見蛇虺正是“多子多福”的吉兆。</p> <p class="ql-block"> 古人起初談蛇色變,見面打招呼常說“無恙乎”,意思是沒碰上蛇蝎一類的毒蟲吧?可見日常生活里防火防盜還要防蛇。宋邵雍有《蝎蛇吟》,說蛇蝎就是“害人蟲”,詩云:</p><p class="ql-block"> 蛇毒遠于生,</p><p class="ql-block"> 蝎毒近于死。</p><p class="ql-block"> 蛇蝎雖不同,</p><p class="ql-block"> 其毒固無異。</p><p class="ql-block"> 蛇以首中人,</p><p class="ql-block"> 蝎以尾用事。</p><p class="ql-block"> 奈何天地間,</p><p class="ql-block"> 畏首又畏尾。</p><p class="ql-block">古人對蛇由懼怕到敬畏,又由敬畏到崇拜,逐漸改變了對蛇的態度。到了商代晚期,青銅器上出現了多種蛇形紋飾,寓意吉祥長壽?!八撵`”之一的玄武是龜蛇合體,代表天上的北方七宿。神話中的蛇更是仙氣十足,還記得《愚公移山》里的“操蛇之神”嗎?《山海經》里的女媧、燭龍、共工、后土、西王母,都是“人面蛇身”,具有超人的力量。古人甚至將蛇用做圖騰,奉為氏族的保護神。</p><p class="ql-block"> 漢代出現的伏羲女媧交尾圖,是道家的產物,反映了對宇宙的原始認知。伏羲是“人文始祖”,女媧是“創世女神”;伏羲持規(象征天圓),女媧持矩(象征地方),蛇尾相互纏繞,表示陰陽交合、天地交泰、民族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人類對蛇始終抱有一種復雜的情感,因此蛇既有“害人”的惡名,又有“濟世”的美譽。南宋詩人葉紹翁有一首吟蛇的絕句,便試圖為蛇正名。詩云:</p><p class="ql-block"> 無足身柔善屈伸,</p><p class="ql-block"> 山林草澤隱其身。</p><p class="ql-block"> 莫道惡名因反噬,</p><p class="ql-block"> 亦能濟世救蒼生。</p><p class="ql-block"> 西方人對蛇的認知也有兩面性,一是邪惡,文學作品里的蛇大都是反面形象,最典型的就是《伊索寓言》里的“農夫與蛇”。這條“凍僵的蛇”與“鱷魚的眼淚”一樣,成為“偽善”與“陰險”的代稱。二是神異,古希臘神話中的拉米亞也是人蛇合體,女妖美杜莎長著一頭蛇發,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更是盤繞著一條金蛇。</p><p class="ql-block">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太陽神阿波羅之子,他跟中國的神農一樣,在荒山野嶺尋求給人治病的藥物。有一次,一條毒蛇突然竄出,他用石塊將它砸死;不久,又有一條蛇銜著草藥爬來,將草藥放到死蛇身上,死蛇竟奇跡般地復活了。從此,阿斯克勒庇俄斯將蛇纏到手杖上,帶著它行醫。阿氏死后升入蒼穹,化身“蛇夫座”。于是,蛇與醫學發生了聯系,歐洲藥店的招牌就是一條纏著高腳杯的蛇,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徽則直接采用了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杖。</p> <p class="ql-block"> 漢語中有“蛇”的成語不少,諸如“畫蛇添足”“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虎頭蛇尾”“筆走龍蛇”“牛鬼蛇神”等等,背后都藏著生動有趣的故事;也有婦孺皆知的俗語,像“貪心不足蛇吞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等,講述著深入淺出的道理。至于“寫鬼寫妖高人一等”的《聊齋志異》,蛇更是神出鬼沒,《蛇人》《斫蟒》《豢蛇》《螳螂捕蛇》等篇,蛇都是故事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奇聞:劉邦做泗水亭長時,曾奉命押解囚徒去驪山為秦始皇修墓。在芒碭山遇到一條白蛇擋道,劉邦借著酒勁兒拔劍斬之。當晚有一老嫗來到此處,哭道:“赤帝子殺了白帝子!”司馬遷記錄此事,意在說明改朝換代乃是天意,天命不可違,“赤帝子”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p><p class="ql-block">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其故事的原型源于唐代的洛陽巨蛇傳聞。據說天寶年間洛陽邙山出現一條巨蛇,企圖引黃河水淹沒洛城,結果被天竺高僧善無畏施咒致死。這一傳聞被明代的馮夢龍改編成小說《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收入《警世通言》。到了清代,又在此基礎上敷演出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白蛇傳》,這段人蛇之戀的傳奇至此才算圓滿。</p> <p class="ql-block"> 北方蛇少,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從未在野外見過活蛇。看央視的《動物世界》《自然傳奇》,漲了不少有關蛇的知識,興趣漸濃,很想一睹為快。二十多年前,在旅順月亮灣買了一套海景房,作為夏日消暑的去處。當時有些猶豫,售樓小姐的一番話讓我們當即拍板簽約。她說,蛇島距月亮灣不遠,大約5、6海里,鳥島離蛇島只有3海里。你們將來在樓上就能看見這兩座小島,蛇是“龍”,鳥是“鳳”,龍鳳呈祥,風景好,風水也好。聽罷甚是心動,連忙跑到樣板間遠眺,影影綽綽地看到海中有兩片黑影,感覺不像忽悠。</p><p class="ql-block"> 兩年后交房,我拿了鑰匙開開門,急忙跑到陽臺上,一心想欣賞“龍飛鳳舞”的美景。不料這兩年周圍又開發了不少新小區,高樓林立,別說蛇島、鳥島了,連渤海都沒了影兒。好在吾非許仙,只鐘情海風,“白娘子”有沒有倒在其次了。</p><p class="ql-block"> 拉拉雜雜,就此打住。蛇年將至,祝閱讀此文的朋友們蛇年大吉!</p> <p class="ql-block"> 甲辰 梅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久治县|
渭南市|
临朐县|
福贡县|
阿坝县|
胶州市|
福清市|
泗阳县|
永平县|
宁化县|
威远县|
泉州市|
彭州市|
宜昌市|
泽州县|
托克逊县|
冷水江市|
同江市|
牟定县|
新密市|
刚察县|
龙游县|
蒙山县|
漾濞|
友谊县|
长乐市|
建宁县|
钟山县|
腾冲县|
长子县|
奉新县|
六盘水市|
洪泽县|
南阳市|
屯门区|
乌拉特前旗|
神农架林区|
改则县|
忻州市|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