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徽皖音樂學研究之家</b></p><p class="ql-block">2025年01月16日 23:05</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著名音樂史學家、樂律學家、民族音樂學家、中國共產黨員、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劉勇教授,于2025 年 1 月 13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71 歲。劉勇教授為人正直、善良,敢說真話,樂于助人,他的學者風度和人格魅力令人難忘。他的離去是我國音樂學界的重大損失,是中國音樂學事業的重大損失,噩耗傳來,學界同仁無不悲痛。劉勇教授雖已離去,但他做人之德范與嚴謹的治學精神、學術思想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如一盞明燈,繼續照亮學林之路,激勵學人不斷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劉勇教授作為“安徽地方音樂研究論壇”會議的發起人和召集人,有力推動了安徽地方音樂研究規模和水平的不斷發展。今“徽皖音樂學研究之家”特設“劉勇教授學術成果專欄”,定期在公眾號推送他生前發表的學術成果,以茲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劉勇教授1953年11月17日生于山東沂水縣。1976年,他考入山東五七藝術學校音樂科,學習圓號演奏,從此踏上音樂之路。此后,他不斷深造,師從多位學界泰斗。1984年,進入山東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作曲技術理論。1988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馮文慈教授學習中國古代音樂史,畢業后留校在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任教。期間,跟隨琴學泰斗管平湖先生弟子王迪先生修習古琴。1995年他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跟隨袁靜芳教授學習中國傳統音樂理論。2004年4月至8月,獲英國皇家學術院王寬成獎學金,應英國Sheffield大學邀請,在該校音樂系做訪問學者,完成“中國音樂研究在英國”考察報告;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由教育部留學基金委派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該校民族音樂學系做訪問學者,隨著名民族音樂學家Timothy Rice、 Anthony Seeger、Helen Rees等學習民族音樂學理論;2007年3月底回國繼續任教于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劉勇教授受聘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0多年來,劉勇教授基于對大量文獻、文物資料的研究和對傳統音樂的實地考察,通過嚴謹的論證,在樂律學、樂器學、民族音樂學、音樂圖像學、傳統音樂等學術方向提出很多原創性理論思想,對于中國音樂史、中國傳統音樂理論與民族音樂學學科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他的《中國嗩吶藝術研究》是中國第一部關于嗩吶的學術專著,《中國樂器學概論》是中國第一部樂器學概論性質的著作,涉及樂器聲學、律學和樂學研究等領域,對樂器的分類、歷史、文化、古代樂器研究皆有新見。他整理的朱載堉《<律歷融通>校注》是學習傳統律歷之學必讀的一部重要文獻。此外,還有著作《生命之響——劉勇嗩吶研究文集》《腳印——劉勇音樂學文集》收錄了他發表的重要學術論文50余萬字,許多成果都成為學界的經典之作,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財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劉勇教授的主要學術專著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劉勇著:《中國嗩吶藝術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劉勇、唐繼凱校注:《〈律歷融通〉校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劉勇著:《生命之響——劉勇嗩吶研究文集》,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劉勇著:《腳印——劉勇音樂學文集》,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22年12月第1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劉勇著:《<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解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1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劉勇編著:《中國古代音樂史復習手冊》,人民音樂出版社,2019年6月7.[美]布魯諾·內特爾(Bruno Nettl)著,聞涵卿、王輝、劉勇 譯《民族音樂學研究:31個論題和概念》,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年8月。8.[美]扎德拉維克·布拉澤科斯主編,洛秦,李玫,劉勇 編譯《藝術中的音樂》,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24年10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期刊學術論文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中國音樂史1.劉勇.“戛擊鳴球”之“球”到底是什么[J].中國音樂,1990,(04):49.2.劉勇.唐代到宋代音樂文化的變化是衰退還是轉型[J].音樂研究,1991,(01):24-29.3.劉勇.“寫”是記譜嗎?[J].中國音樂,1999,(03):27-28.4.劉勇.中國嗩吶歷史考索[J].中國音樂學,2000,(02):36-48.5.劉勇.唱賺二題[J].中國音樂,2001,(03):35-37.6.劉勇.阿炳為什么被美化[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02):61-63+4-5.7.劉勇.何為“范陽祖氏之學”?[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1):38-41.8.劉勇.談談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中的空間概念[J].臨沂大學學報,2016,38(03):35-389.劉勇.論以人物為主線的音樂史學史寫作[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03):47-51+4.10.劉勇.懷念恩師馮文慈[J].中國音樂,2018,(06):93-9511.劉勇.楊蔭瀏音樂起源觀散議[J].中國音樂學,2019,(01):50-5512.劉勇.中國古代音樂史學四十年之檢討[J].音樂研究,2019,(04):56-63.13.劉勇.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兼談黃翔鵬先生的學術特點[J].音樂文化研究,2022,(02):41-45+4.14.劉勇.古代禮樂器音高問題再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24,(02):34-3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樂律學1. 劉勇.倍半關系在王樸律中的作用[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0,(03):32-34.2. 劉勇.關于朱載堉管律內徑計算的起點和順序[J].中國音樂學,1991,(02):127-128.3.劉勇.朱載堉異徑管律的測音研究[J].中國音樂學,1992,(04):57-75.4.劉勇.“三寸九分”與律學實驗[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2,(02):53-54.DOI:10.19706/j.cnki.cn42-1062/j.1992.02.015.5.劉勇,張謙.關于管口校正量的一個實驗[J].中國音樂學,1993,(04):110-113.6.劉勇.三分損益與五度相生之差異[J].中國音樂,1995,(02):79.7.劉勇.要以朱載堉的實踐精神來研究朱載堉──關于徐飛的一組律學文章[J].中國音樂,1997,(03):24-27.8.劉勇.何為“同均三宮”——“同均三宮”研究綜述[J].音樂研究,2000,(03):71-80.9.劉勇.民間樂種“四宮”與二十八調“四宮”[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1,(03):23-28.10.劉勇.《遼史·樂志》中的“四旦”是四宮嗎?[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03):41-42.11.劉勇.漢代律學概覽[J].中國音樂學,2003,(01):102-108.12.劉勇.《遼史·樂志》中的“四旦”真是四宮嗎[J].中國音樂,2004,(04):152-156.13.劉勇.朱載堉著作的命運新探[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01):100-103+202.14.劉勇.王邦直律學性質探微[J].齊魯藝苑,2011,(04):15-19.15.劉勇.二十八調遐想[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03):25-29+4.16.劉勇.再談《遼史·樂志》中的四旦七調[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01):82-83+108.17.劉勇.有意栽花還是無心插柳——對朱載堉十二平均律創立動機的追問[J].音樂研究,2016,(02):68-74.18.劉勇.《樂學軌范》學習心得兩則[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6,(02):61-64.19.劉勇.梁武帝樂律學成果評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9,(02):3-10.20.劉勇.論“外則為犯”[J].中國音樂,2019,(06):135-138.21.劉勇.關于膠東道曲所用音階的兩個案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0,(03):7-13+2.22.劉勇.《新唐書》樂律學二題辨惑[J].人民音樂,2020,(08):70-73.23.劉勇.《淮南子》“和、繆”及相關問題再探[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0,(03):118-125.24.劉勇.黃翔鵬若干樂律學問題的研究心路探究[J].中國音樂,2020,(06):86-96+193.25.劉勇.依聲定律小考[J].人民音樂,2021,(01):65-67.26.劉勇.宋代的三位“布衣”及其樂律學理論[J].中國音樂學,2021,(02):39-48+78.27.劉勇.“同均三宮”探源[J].音樂研究,2021,(05):27-35+124.28.劉勇.論宮調系統[J].中國音樂學,2022,(01):39-46.29.劉勇.“七聲所不及”之我見[J].中國音樂,2022,(06):64-67.30.史凱敏,劉勇.開管管口校正數與計溫律高計算公式驗證——基于黃鐘律管的三組實驗[J].中國音樂學,2022,(03):25-3531.屠金梅,劉勇.“工尺七調”釋讀[J].中國音樂學,2023,(02):36-42.32.尹蕾,劉勇,唐繼凱.朱載堉十二平均律發明年代再辨證[J].音樂研究,2023,(06):81-88+147.33.尹蕾,劉勇.八十四調之完形與所涉問題梳解[J].音樂研究,2024,(01):52-6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民族音樂學1. 劉勇.音樂民族學和emic/etic問題[J],中國音樂,1995年增刊2. 劉勇.西方藝術音樂是最高級的嗎?[J],中國音樂,1995年增刊(續)3. 劉勇我們能聽懂異文化的音樂嗎?[J],中國音樂,1996年增刊4.劉勇.雜談世界音樂教學[J].國際音樂教育研究,2007.055.劉勇.全世界民族音樂學家,聯合起來——兼論民族音樂學中國學派的形成和學術特點[J].中國音樂,2008,(02):39-42+65.6.劉勇.論跨境民族音樂文化研究中比較方法的運用[J].廣播歌選,2012,(02)7.劉勇.熊貓還是貓熊——詞序與學科概念[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3,32(01):40-42.8.劉勇.音色,一種文化符號[J].歌海,2015,(01):54-56.9.劉勇.淺談東西方音樂的內在共性[J].當代音樂,2017,(01):9-11.10.T.C.Fabrizio ,J.Farrington ,王競雄 , et al.文本資料與田野考察手冊(二)——供民族音樂學家使用(第二版)[J].音樂文化研究,2019,(03):112-135.11.T.C.Fabrizio ,J.Farrington ,Oba , et al.文本資料與田野考察手冊(一)——供民族音樂學家使用(第二版)[J].音樂文化研究,2019,(02):128-135+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傳統音樂研究 1. 劉勇.從文化學角度看中國婚喪禮儀中嗩吶音樂的生成背景[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1999,(04):82-86.2. 劉勇.中國嗩吶音樂的文化審視[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0,(03):50-52.3. 劉勇.中國北方的嗩吶樂隊[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03):45-484. 劉勇.聽隋景山嗩吶音樂會之隨想[J].中國音樂,2002,(04):55.5.劉勇,郝亞莉.古琴和琵琶在20世紀[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3,(01):74-76.6.劉勇.文化旅游與傳統音樂的傳承[J].中國音樂,2005,(01):112-113.7.劉勇.幾部音樂學著作的再版再印雜感[J].中國音樂,2006,(01):92-94.8.金寶姬,劉勇.黑龍江省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音樂的田野調查和研究[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04):86-93.9.劉勇.對原生態唱法的研究刻不容緩[J].歌唱藝術,2012,(07):57-59.10.劉勇.論“反哺”在傳統音樂傳承中的作用[J].歌海,2012,(05):22-23+30.11.劉勇.陜北民歌中的“一句雙均”現象[J].文化藝術研究,2012,5(01):91-94.12.劉勇.懷念任同祥先生[R].中國民樂,2015.06.28.第7版13.劉勇.藝術價值 文化價值 政府作為----雜談邢臺地區傳統音樂的傳承方略[J].藝術教育與研究,2017(1)14.劉勇.談西安鼓樂的變化與發展問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7,(02):36-38.15.劉勇.移風易俗要以引導為主[N].光明日報,2017.03.23,第12版16.劉勇.話說周本鳴[R].中國民樂,2017.10.28,第7版16.劉勇.嗩吶音樂中的一枝奇葩[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9,(04):29-37+4.17.劉勇.中國民族曲式何時能真正受到重視[R].中國民樂,2020.04.28,第6版18.劉勇,曹曉旭.劉天華二胡曲Do—Sol弦式探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1,(03):104-113.19.劉勇.欲窮千里目——郭雅志印象[J].人民音樂,2021,(04):4-11.20.劉勇.凝心力豎豐碑明方向接力爬坡——劉德海音樂藝術周側記[J].人民音樂,2021,(08):72-76.21.劉勇,魏玉靜,姚繼平.中國嗩吶之絕代雙驕——記嗩吶大師袁子文和他的金搭檔魏永堂[J].音樂文化研究,2021,(04):7-16+3.22.劉勇.《蘇北嗩吶班百年活態流變研究》讀后[J].人民音樂,2021,(11):91-95.23.劉勇.“中國樂派”要懂中國樂理要培養中國樂感[J].中國音樂,2021,(06):5-9.24.劉勇.大洋彼岸傳來的驚喜——記郭雅志發明的“雙槽箏碼”[R].中國民樂,2022.02.28,第5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樂器學研究1.劉勇.中國樂器學發展的回顧[J].中國音樂,2012,(03):5-11.2.劉勇.樂器分類的新理念[J].中國音樂,2013,(02):19-22+28.3.埃利克·M·馮·霍恩博斯特爾,柯特·薩克斯,安東尼·貝恩斯,等.樂器分類體系[J].中國音樂,2014,(01):215-220.4.埃利克·M·馮·霍恩博斯特爾,柯特·薩克斯,安東尼·貝恩斯,等.樂器分類體系(續)[J].中國音樂,2014,(04):41-52.5.劉勇.遠古的回想——“天地同和”古代樂器展觀后隨筆[R].中國民樂,2020.11.28,第7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音樂考古學與音樂圖像學1.劉勇.“崇漢軒”所藏漢畫像磚中的樂舞資料[J].中國音樂,2011,(01):29-33.2.劉勇.音樂圖像的辨偽問題[J].音樂研究,2012,(05):24-26+129.3.劉勇.陳旸《樂書》樂器插圖中的若干問題[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6,(03):122-127.4.劉勇.中國樂器發明略梳[J].齊魯藝苑,2017,(03):16-18.5.劉勇.談音樂圖像學與音樂考古學的關系及研究對象[J].音樂研究,2018,(06):70-80.6.劉勇.從樂舞圖像看笙的西傳[J].音樂文化研究,2020,(03):14-18+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整理人:史凱敏(安徽師范大學)感謝劉昊先生(劉勇教授之子)提供并授權我們發表劉勇教授的相關資料。</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通道|
景谷|
资兴市|
高清|
涿州市|
桦南县|
彭水|
桂林市|
苗栗市|
广河县|
定结县|
西盟|
芷江|
五家渠市|
上思县|
濮阳县|
沙湾县|
满洲里市|
阿瓦提县|
徐州市|
西畴县|
襄汾县|
武平县|
东乡|
化德县|
东乡县|
化州市|
长阳|
金乡县|
松原市|
上饶市|
山西省|
丘北县|
霸州市|
斗六市|
万宁市|
舞钢市|
元谋县|
尉氏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