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畫家常鐵生 近照</p> <p class="ql-block"> 觀看中國山水畫作品,首先一定是通過作品氣勢和構圖來吸引觀眾,其次,是通過筆墨、題跋,以及作者的文化內涵等因素,綜合一處才能夠打通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脈絡,產生共鳴。</p><p class="ql-block"> 其中各個環節的產生是動態的,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優秀的畫家,在其之前初期的奮斗過程中,一定是承接傳統的,并且能夠完整地消化吸收且充滿文化精髓的,直至達到自我的筆墨升華和理想境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胸懷萬象 筆展精神</p><p class="ql-block">——試瞰畫家常鐵生先生的筆墨精神</p><p class="ql-block"> 文/瑤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認為:畫史之所以持續發展,有賴于畫風之變化與演進。以本人理解,也就是說,作畫在原有的基礎上,沒能夠出新和變化發展,也就沒有進步,這樣的話,我們僅僅是在維持原有的水準基礎,甚至還保持不住原有的一切。換言之,等于藝術或被禁錮或被死亡。</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問題上,常鐵生先生的中國山水畫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并隨之撲面而來一縷清風……。這陣“風”正契合了,中國傳統美學上“風格既人”的說法。藝術家的性格、追求、閱歷和文化素養必然會影響甚至決定其對藝術道路的探索、取向和追求。畫家常鐵生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在眾多紛繁的事物中能夠理清思維的藝術家,他沒有“不可一世”的大家風范,也沒有“持才傲物”的外露表現,他只是默默地踏實守拙,誠懇認真,孜孜以求。在他的創作中,雖技巧不多,卻駕筆游順自如;速度亦不快,卻筆力雄穩,彰顯理智重于激情。我想,但凡把心思用在做事情的人,不是不會做,只是不想或不屑去討巧、去諂媚。通過他的筆端,流露的完全是真實的自我存在。因此,落筆出鋒沒測,蒼勁樸拙,意象傾蕩。瞬間,山勢凌厲,水波婉轉,洋洋灑灑,躍然紙上。這不就是亙古以來無數畫家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為之努力為之跋涉,全身心靈魂的超度,使自己的藝術審美達到如“神”如“逸”的境界嗎?于是,隨之而出現各種各樣的風格和理念豐富了這個領域。當然,常鐵生先生的獨道之處就在于由心而生發出的文化才情,他的藝術表現不外乎“發于情,止于理”。</p><p class="ql-block"> 常鐵生先生之所以把山水畫揮灑的如此幻化精妙,這與他長期從事文化館的文物保護工作和學術研究是不無關系的,他做事向來求真求實的態度,也載著滿族人的責任和擔當,執著地探索鉆研,加之對自己有著“慎獨”的約束,使自己在北方的大山大水作品創作中能夠靈活地注入更多的毓秀靈雅之氣。作品在磅礴壯闊的場景中撥云見日般地探出自然一隅,輕而易舉地顯露出他個人在把控構圖經營意蘊等繪畫高度上的駕輕就熟,那是怎樣一個妙哉!</p><p class="ql-block"> 常鐵生,字渚石,號逸水軒,1960年出生于吉林,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藝術上主攻長白冰雪畫,主張自然寫心,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級各類大展深受好評,并多次被報刊發表。</p><p class="ql-block"> 常鐵生先生生與斯長與斯,對東北的山山水水情有獨鐘。尤其長白山在東北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神圣的地位,自古以來長白山還一直被認為是滿族人民和滿族文化的發祥地。正是這樣,常鐵生先生帶有滿族兒女的血性和韌性,在繪畫的道路上堅韌地跋涉。為了畫好長白山、畫好北方的冰雪,常鐵生內心產生出對自然的無比敬畏之情。他曾多次深入長白山麓體驗自然的渾厚和自然的氣魄,讓腦海里不斷充滿感性的體驗和理性的認知,他清醒地明白“美即自然”的道理。通過其作品,我們不難看出,他的筆墨既來自于傳統古法,也源于師法造化。他師古而不泥古,以現代人的筆性為作品帶來時代氣息,他在淋漓的筆墨中抒情,在構圖肌理中暢歡,用精妙的筆觸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充滿詩意的畫卷,用時而清新的色彩絢爛出華貴的樂章。他從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時刻不忘磨礪自己手中的毛筆和頭腦中的學識,在技藝面前用心思索,認真對待新的技法與表現,執著地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意趣。他不畏繪畫道路上的坎坷與艱辛,放下已經形成固有的模式與羈絆,苦苦尋覓藝術創造的真諦。無疑,領悟藝術既在于天資,也在于后天不倦的拼搏與頑強的進取,更在于開拓。中國畫博大精深,只有通過長年累積,從中感知筆墨和傳統,畫家才能使自己的藝術領悟力,在傳統的有力支撐下,透過表層進入實質深度。常鐵生先生在繪畫創作上的不斷收獲,無非是能夠真正將自己的姿態放下,謙虛謹懷,正是依賴的無休無止有知有無畏的領悟和探索。</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山水畫作品中沒有全景式構圖的氣勢恢宏,也沒有逃離塵世的滿目滄桑,而是依托北方山勢的磅礴,表現出對自然的敬畏與抗爭,并夾雜著苦中作樂的欣賞態度。我想這就是藝術家對事物參透的內心獨白吧!面對在困難條件下,能夠像愛斯基摩人一樣不逃避、不沮喪,而是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并且,能夠在現實中求發展、求突破,這就是東北人的生存之道和文化精神。因此,我想常鐵生先生他不僅僅是畫北方的風景,北方的冰雪,更是表現北方人的一種尊重自然不畏嚴寒的頑強精神。從他身上我似乎察覺到其脫離于以往文人士大夫賣弄筆墨和孤芳自賞的小資情結,而轉向一種文化人的執念和文化人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觀賞常鐵生的繪畫作品,給人一種明晰利落、 恣情率真、透徹心底的清新快感。他通過自然的感受,捕捉和提煉出筆形墨韻,使他在創作過程中能夠筆進而形出,線條更具生動韻律,將造化之美與自我意識相結合,展現出朵朵充滿絢爛生機的墨與彩。在其意念中,線條隨意而行,墨彩隨心而設。塊面的結合,線條的穿插,暈彩的呼映,黑白的對比,同時,也勾畫出“疾澀”之勢。以至短線或急或促,長線或悠或揚,曲線或交或織,皴擦或凝或練,其中無不是文化的積淀和提煉才可達到判斷的敏感準確,種種文化跡象的鋪陳,進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藝術質感。</p><p class="ql-block"> 面對常鐵生先生的繪畫作品,本人不單是欣賞,更是習慣性地挑剔,但破綻還是不太容易挑出來的。想來,一幅好的繪畫作品,能夠達到雅俗共賞確為不易,他的作品既保留了北宗山水的大氣,又不失北方滿漢的兒女情長,既有大山大水的雄渾氣勢,也有關東塞北的毓秀靈動。無疑,這是清靈的世界,文化的回歸。</p><p class="ql-block"> 繪畫的力量就在于她能給人帶來無比的絕妙感受,這種感受一方面源于畫家本人的藝術領悟能力。另一方面,來自于畫作的整體藝術氛圍,這是一種既游離又融合于藝術作品本身的精神狀態,說起來,很難理性的觸摸,必須以精神去感受去感知,用心靈去體悟。</p><p class="ql-block"> 常鐵生的藝術感受一部分來自其與生俱來的資質,一部分來自于他對時代精神、文化內核的體會。他在力追畫格氣韻的同時,注重對藝術語言的錘煉與推敲,從繪畫形式上潛移默化地運用現代平面構成形式,通過對具有抽象意味的幾何形塊空間進行劃隔,使其畫面既新穎又透出古意,他以筆線帶動點染皴擦的運籌,使二者在對立統一下,所謂的和而不同尾而不散的藝術至高境界,進而幻化出深遠的審美感受,又傳達出傳統的藝術精粹和現實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通過對常鐵生先生繪畫的理解,我們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位藝術家有必要不斷完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實主義美術創作思想相結合,關注社會、表現人民、謳歌時代,在表現和發揮個人藝術創作魅力的同時,為大眾提供樸實、陽光、自然、自信的有益的藝術食糧,就是現實的需要,就是時代的風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扎鲁特旗|
浦县|
乐陵市|
潼南县|
黑龙江省|
二连浩特市|
黔西|
通辽市|
炎陵县|
永吉县|
揭西县|
阿勒泰市|
定安县|
昔阳县|
南汇区|
永州市|
陇川县|
松桃|
常熟市|
郑州市|
岑巩县|
英吉沙县|
枣强县|
喜德县|
阿克陶县|
玉门市|
普兰县|
洛扎县|
庆城县|
剑河县|
郧西县|
钦州市|
无棣县|
昌乐县|
德安县|
逊克县|
门源|
靖州|
隆子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