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離開官渡古鎮,馬不停蹄地前往寶華寺。寶華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區六甲鄉六甲村內,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佛教寺廟,號稱“隱龍山紫禁城”。一聽這名字,就想象著在幽深的山林中隱藏著一座紅墻黃瓦、雄偉壯觀的寺廟建筑群。可是,按照導航,從大路駛進了一條鄉鎮小路后,一馬平川,一路不見有大山。曲曲折折,終于看到了很不起眼的寺門。寺門上方有豎有“隱龍山”三個大字的牌匾,“寶華寺”匾額隱在其后。</p> <p class="ql-block">寶華寺的歷史可追溯到近600年前的明代。相傳為明代臨濟宗第二十三代祖——古庭祖師弟子凈倫禪師所建,因地平無山,取名隱龍山。原來隱龍山無山,山就在自己心中,佛法太深奧了。又因寺廟地處低洼之處,前后臨河,故稱龍池。</p> <p class="ql-block">寶華寺自明代建成后,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為浴佛廟會,海眾云集,興盛一時。清朝順治六年重建;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三日毀于地震,旋即重建;同治時,滇西杜文秀起義攻陷昆明,寶華寺毀于兵燹,光緒九年再次重建,至光緒十二年完成。清帝遜位,民國建立,寶華寺讓出一部份廂房辦學堂。新中國成立后,寶華寺成為小學,僧人集中住于中殿外東廂房內。文革時期,僧侶星散,佛像被搗毀,凈地從此荒廢,寺舍多成危房。考慮到安全因素,學校遷出,這里成為木器廠。后來村民把它租給四川人種植蘑菇,寶華寺基本毀盡,雜草齊腰,垃圾成山,一派荒涼。</p> <p class="ql-block">2001年冬,崇化大和尚游錫到此,見寺毀僧散,無盡悲涼,遂發愿復興古剎。四處奔走籌借,購回原寶華寺寺址63.1畝。經數年艱辛努力,在兩序及居士的護持下,如今建成了多座廟宇建筑群體,使寶華寺重現莊嚴。</p> <p class="ql-block">走進寶華寺的山門,就見崇化大和尚題詞的這幅對聯:“臨池休疑義,須知此水非彼水;入門即登峰,莫道無山勝有山。”佛教中的龍池就是我們的心池;池在心中,水就在心里面;此水非凡水,是內心的智慧水。跨進山門之際,就已經登上最高點;不要去尋找山,山就在自己心中。</p> <p class="ql-block">寶華寺是崇化大和尚經過多年重建后才逐步形成的,由多座廟宇建筑群體構成。進門處是山門殿。走進山門殿,拾階而下,迎面照壁上有“龍池”石雕。</p> <p class="ql-block">壁照兩側的門洞上方,前后分別寫有“龍門”“象路”“虎道”“獅途”。</p> <p class="ql-block">穿過門洞,里面是一座三坊一照壁的寺院構筑,觀音殿、普法堂、客堂,全是木結構的殿宇。</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供奉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是信徒們祈求慈悲與智慧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在昆明妙德閣曾經見過。十一面觀音,又稱大光普照觀音,是除惡導善、引眾生入佛道的菩薩,六觀音之一,因有十一個面相而得名。這十一張面孔分五層排列,一面化惡有情;二面慈面,化善有情;三面寂靜面,化導出世凈業;第十面為暴笑面,表示教化事業需要有極大威嚴和極大意志方能無懈而有成就;最上一面為佛地,功德圓滿。而千手千眼觀音并非有一千字手,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綜合了十一面觀音和千手千眼觀音的特點與象征意義,既代表著菩薩修完“十地”,最后功行圓滿到達第十一地(佛地),又體現了菩薩以無邊的慈悲和智慧遍護眾生、遍觀世間的愿力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普法堂作為講經說法的場所,傳播佛教教義。</p> <p class="ql-block">客堂主要是接待來訪的信眾與游客。</p> <p class="ql-block">穿過觀音殿,來到了第二個寺院。這里有接引殿、妙法堂和善法堂。</p> <p class="ql-block">接引殿象征著引導眾生走向佛法之路。</p> <p class="ql-block">妙法堂和善法堂也是講經說法之地。</p> <p class="ql-block">穿過此門,來到多寶殿。</p> <p class="ql-block">而這個門洞通往地藏殿。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體現了佛教對地獄眾生的救度精神。</p> <p class="ql-block">崇化大和尚重建寶華寺的歷程非常艱辛,也十分感人。2001年冬,崇化大和尚尋到了寶華寺遺址,于殘碑上得知寶華寺始建于明。但眼前的景象卻是殘垣斷壁,一片荒涼,垃圾堆積如山,蚊蠅游樂其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崇化大和尚</span>從側面的破圍墻入內,齊人高的雜草將其吞噬,不禁悲從心起,決意把頹敗的寶華寺從草莽中喚出。于是帶了兩個徒弟,開始了修復寶華寺的艱辛歷程。</p> <p class="ql-block">崇化大和尚把出家十五年以來所有的積蓄——兩萬五千元錢全部拿了出來。因為資金有限,不敢輕易花掉,于是發揚愚公移山精神,與兩個徒弟一道,用鋤頭、鏟子、籮筐把小山似的垃圾堆一點點地往外搬運,花了半年時間,終于移走垃圾山,同時用移走的垃圾在寺旁鋪就了一條寬寬的道路。他們每天在飯館里買盒白飯,向村民們要點咸菜,在河邊折幾根樹枝當筷子,站在垃圾堆上開飯。寶華寺所有的房頂都已破殘不堪,晚上可以在屋內數星星。于是在破敗的屋檐下,用塑料布支起簡易的帳篷作為僧寮,成群的老鼠經常在帳篷內同他們爭奪地盤。</p> <p class="ql-block">修復擴建寶華寺的批復下來后,先搭茅蓬以為棲所,次耕菜園用以自足。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居士和他們一起為修建寶華寺出力。當種植第二塊菜地的時候,居士已發展到四、五百人了。而現在種植的第三塊菜地是寶華寺的下院——寶泉寺,種植了60畝水田、100畝菜地,果樹一萬余棵。重建過程中,資金主要通過向信眾募捐、賣醬菜、運輸和銷售寶泉寺的農產品等方式積累。崇化大和尚帶著幾位居士做醬菜,賣到食堂餐館;還將寶泉寺的板栗、核桃、梨、蘋果、桃子等水果運到昆明,由信眾送到街上去給市民解釋,一點一點積累資金。終于建成了山門殿、觀音殿、接引殿、地藏殿、多寶殿等殿宇,以及普法堂、善法堂、妙法堂、客堂等南北兩個跨院。</p> <p class="ql-block">盡管一路走來很艱難,但他們每年堅持做一件助人為樂的事,如慰問貧苦病人,撫慰孤寡老人,資助失學兒童和貧困大學生……</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再領略一下寶華寺新建的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藏經樓和須彌講堂。去往大雄寶殿經17個臺階的第一層階梯,登上臺階后,有一層平臺,十分開闊。而后再上7個臺階才到大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建了4年,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高23米,為木結構古建筑。大殿選用直徑70公分的76棵紅木大柱、用楠木500余方以及大量花崗巖圓雕基礎構件建成,由民間藝人按傳統工藝雕制而成。大殿內供奉著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迦葉尊者、阿難尊者。佛像由黃銅鍛造而成,高近8米,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背面</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后面是藏經樓,建了3年,為多層建筑,總占地面積達2100余平米,建筑面積8000余平米。整座建筑望之儼然有沖天破云之勢,與大雄寶殿、須彌講堂互為映襯,形成了極有震懾力的宏大建筑群體。</p> <p class="ql-block">藏經樓用于收藏書畫和佛教經典。目前只有一樓對外開放,里面有書畫展。</p> <p class="ql-block">寶華寺的須彌講堂(七寶金城),外觀宏偉壯觀,有藏傳佛教建筑的風味,門裝飾富麗堂皇,光影之下美感更加強烈。</p> <p class="ql-block">四壁精美的“唐卡”都是信眾們捐款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須彌講堂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講堂大廳能同時容納千余人聽講,是目前云南省規模最大、設計最完美、配套設施最完善的大型講經堂。</p> <p class="ql-block">須彌講堂中的“華嚴三圣”佛像,頂棚使用了彩帶裝飾,其中紅色象征著力量和智慧,黃色象征著清凈和解脫,藍色象征著慈悲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須彌講堂至今仍未完全完工,但已初具規模。</p> <p class="ql-block">寶華寺現在三寶具足、僧團清凈,是官渡區佛教協會所在地。恢弘古樸的建筑、莊嚴肅穆的佛像,使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佛教寺廟的寧靜氛圍。而崇化大和尚不畏艱辛重建寶華寺以及積極投身慈善事業的精神也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同時不忘回饋社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柘荣县|
莱西市|
百色市|
石河子市|
平谷区|
衡阳县|
凤庆县|
佛坪县|
青海省|
西青区|
新乡县|
麟游县|
长治县|
江津市|
临夏市|
通辽市|
广水市|
兰州市|
长治县|
枣庄市|
通许县|
武宣县|
阿图什市|
延寿县|
许昌市|
塔城市|
陈巴尔虎旗|
股票|
科技|
城步|
顺平县|
永和县|
鄂尔多斯市|
三门峡市|
丁青县|
神木县|
郴州市|
延吉市|
鄱阳县|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