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波黑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國家簡稱,莫斯塔爾老城位于波黑南部,橫跨內雷特瓦河谷,因此又名內雷特瓦河之城。數個世紀以來,莫斯塔爾以它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的游客,被譽為“天堂花園”。老城隨處可見出售地毯,珠寶首飾,傳統服裝、領帶和煙斗的小店,還有許多紀念品店,手工藝術品店鋪,品種繁多,琳瑯滿目。</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爾古橋,曾一度被喻為“是迎接銀河的彩虹”,是波黑乃至整個巴爾干半島著名景點之一。古橋的風貌與周圍以古老石頭為主體的建筑和圓形鵝卵石鋪砌的古街道相和諧,充分展現了16世紀波斯尼亞的古樸風情和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是波黑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由于宗教的多樣性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伊斯蘭文化、歐陸風情、社會主義烙印等元素共同構成了它的多元魅力。直到20世紀后期,薩拉熱窩仍然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猶太教堂可以共存的城市。因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當代波黑戰爭而在中國家喻戶曉。</p> <p class="ql-block">1984年,是薩拉熱窩的榮光時期,這里是冬奧會的賽場。而8年后的1992年,波黑爆發了內戰,是二戰后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冬奧會的雪橇賽道,變成了炮兵陣地,當年冬奧會領獎臺布滿了彈孔,奧運五環一度缺了兩環。布滿彈孔的房屋,每個槍眼背后,就可能是一個逝去的生命,一個破碎的家庭。這些槍眼至今都沒有修復,地上的血跡用紅油漆涂過,警示人們珍愛和平,珍愛生命。</p> <p class="ql-block">戰爭隧道博物館,步行穿過一段薩拉熱窩戰爭期間最危險的隧道,感受戰爭時代的殘酷。</p> <p class="ql-block">街上還保留有戰爭毀壞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巴什塞爾希亞老城,中文也有寫成巴西查爾西亞老城,是薩拉熱窩的舊城區的主大街,建于16世紀,至今仍然保留有500年前的樣貌。這里擁有這個國家別具風情,五光十色的集市中心,老城區很多建筑都是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取景地,電影場景中的銅匠鋪、清真寺、鐘樓等都集中在這一塊區域。</p> <p class="ql-block">銅匠街是薩拉熱窩最古老、最具魅力的街道之一,15世紀時就已經存在,曾經是薩拉熱窩手工藝商業街區的核心地段。</p> <p class="ql-block">《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電影鏡頭之一的銅匠鋪也在這條街上。</p><p class="ql-block">銅匠鋪老板柜臺上貼有一紙,上面用中文寫著歡迊中國朋友。</p> <p class="ql-block">貝格清真寺也在這附近,是一座典型的奧斯曼風格建筑,也是薩拉熱窩著名清真寺之一。1531年建成,由于內戰時期受損而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了重建工作,現為整個波黑最大、最重要的歷史建筑與伊斯蘭宗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鐘樓建于1667年,它上面的大鐘產自意大利,是城里唯一的公共時鐘。</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好像看到電影里瓦爾特從鐘樓撤退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區我們到導游一凡的塞爾維亞媽媽開的餐廳,品嘗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兩次光顧享用的同款波斯尼亞風味特色餐。</p> <p class="ql-block">1914年6月28月奧匈帝國皇儲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薩拉熱窩市區拉丁橋一側遭塞族青年遇刺身亡,這次事件徹底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p><p class="ql-block">拉丁橋北端有一座粉色建筑矗立于此,它是薩拉熱窩1878年至1918年的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外墻貼滿了黑白照片,這些照片記錄,向過往游客訴說著那一段歷史,博物館墻外停放的斐迪南大公遇刺時曾乘坐的車。</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拉丁橋不僅是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地,也是電影中一處重要的場景地。雖然時光荏苒,事過境遷,但前南斯拉夫人民英雄抗擊法西斯的英勇事跡,將世代流傳。</p> <p class="ql-block">當夕陽點燃薩拉熱窩的天空,那是灰燼中重生的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p><p class="ql-block">現在的薩拉熱窩,人們生活的很安寧。戰爭讓人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倍感和平的來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坐落山坡上的層層疊疊的小屋,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么明亮漂亮!</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從波黑去往塞爾維亞的路上,一路美景相伴。</p><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和波黑是位于歐洲東部,巴爾干半島中北部的兩個國家,曾經“南斯拉夫”的一員。</p> <p class="ql-block">陽光透過云霧灑向村莊,各式的小屋坐落在綠色田野上,綠草如茵的草地上牛兒在漫步吃草,好一派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位于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內面積8.85萬平方公里,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流經其境內。</p> <p class="ql-block">莫克拉山火車博物館,介紹了薩爾干8號小火車鐵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開始建設,歷時四年,1925年完工。當時這三座險峻高山貌似不可征服——高度差為300米的三個站之間距離為3.5公里,工程師通過“8”字型鐵軌設計解決了,這條獨特的鐵路因此而聞名。時隔百年,薩爾干“8”字觀景鐵路仍在運行,只是今天已經成為觀光和娛樂列車鐵路,也是歐洲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館式的鐵路之一。作為全世界窄軌鐵路項目中的杰作,薩爾干“8”字觀景鐵路總長15440米,整個行駛時間約2小時,共要穿越10座橋,22條隧道,就能將優美寧靜的山區景色盡收眼底。人們期望著不久后古老的窄軌將重新連接塞爾維亞與波黑,使斷裂的歷史得以愈合。</p> <p class="ql-block">木頭村,所有木屋都是貨真價實的山民廢棄老屋。塞爾維亞導演艾米爾.庫斯杜力,將它們從各村搜羅到一起,大小木屋圍繞著典型的斯拉夫山區傳統式樣排列,構成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電影《生命是個奇跡》就是在這里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茲拉蒂博爾是塞爾維亞西南部的一個州,與波黑接壤。茲拉蒂博爾纜車是世界上最長的空中纜車,全長9公里,將茲拉蒂博爾與托爾尼克山峰相連。</p> <p class="ql-block">在塞爾維亞綿延3464米的德里納河,只有一處地方聳立著一塊體積相當的巖石,巖石上有一間看似“與世隔絕”的小屋。河中小屋建造于1968年,50多年來,奇跡般的躲過了每年水位的上漲和下降,如今已經在河中央的巖石上平衡了下來的小木屋,見證了歲月悠悠,也成為《國家地理》的封面,成為塞爾維亞的一個網紅打卡地,被稱為“最孤獨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烏日策市是二戰時期鐵托打游擊的重要根據地之一。八十年代在烏日策市的山頂上建立了這座前南斯拉夫最大的二戰紀念碑——彈孔紀念碑,它是為了紀念在二戰中為保護村民轉移而陣亡的游擊隊戰士以及所有陣亡的烈士們而建的。彈孔紀念碑的設計非常獨特,其最高建筑中間設計成被子彈擊穿的情景,因比得名“彈孔”,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鐵托當時曾親自參加了紀念碑揭幕活動。</p> <p class="ql-block">1999年5月7日晚11:45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射多枚精確制導導彈,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3名在使館的中國記者邵云環、許杏虎、朱穎不幸遇難。使館被認為是異國的領土,對使館的攻擊,就是對一個國家主權的公然侵犯,這就是當時震驚世界的炸館事件。</p> <p class="ql-block">曾經是歐洲大國的歐聯盟已不復存在,中國大使館也搬往它處,被炸的舊址上,現在也巳經改建成中國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中國文化中心前的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下午,我們團隊抵達貝爾格萊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前夕,我們懷著崇高的敬意來到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吊唁1999年5月7號遭北約轟炸犧牲的3名中國同胞,愿逝者安息,愿祖國強大,愿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北約炸毀的前南斯拉夫國防部。</p> <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塞爾維亞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位于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匯處,是原南斯拉夫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僅次于伊斯坦布爾、雅典、和布加勒斯特的巴爾干半島第四大城市,被稱為“巴爾干之鑰”。</p> <p class="ql-block">斯卡達利亞老街在共和國廣場的北面,這條充滿波西米亞風情的小街完全保持了19世紀后半葉的樣子,塞爾維亞風格的紅瓦平房和三四層的小樓,墻上繪著涂鴉,街道由鵝卵石鋪成,街道兩旁開設有很多特色餐斤與咖啡館。我們來到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餐廳就餐,品嘗這里的特色風味餐。</p> <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鐵托紀念館,鐵托對于南斯拉夫而言,是一位傳奇人物。二戰時間,鐵托領導南斯拉夫抵抗法西斯,南邦成立后,鐵托一直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他去世后,內部民族矛盾再也無法調和,最終南斯拉夫解體。花房是南聯邦著名的領導人鐵托的墓地,由于鐵托生前酷愛養花,因此在他死后就將他的遺體葬在花房中。在鐵托的領導下,當時的南斯拉夫是一個黃金時代,至今人們都會去鐵托墓獻上自已的鮮花,以表示懷念。鐵托去世時,100多個國家元首政要參加了葬禮,華國鋒主度也前來參加。</p> <p class="ql-block">鐵托塑像</p> <p class="ql-block">鐵托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花房</p> <p class="ql-block">1955年中國送給鐵托的禮品,精美的象牙鏤空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位于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共和國廣場,是該城市的中心廣場,廣場周邊矗立著許多歐式重要建筑。廣場中間豎立著1882年建造的塞爾維亞大公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三世的銅像,為了紀念他將塞爾維亞從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解放出來。這個雕塑不僅是貝爾格萊德的重要地標,也是塞爾維亞人民尊敬和緬懷伊哈伊洛大公的重要象征。共和國廣場面積不大,但是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貝爾格萊德國家劇院等許多重要建筑都座落于廣場周邊。</p> <p class="ql-block">卡萊梅格丹城堡是中世紀時期貝爾格萊德的重要堡壘,現在是貝爾格萊德標志性的游覽景點與休閑場所。整個城堡由巨大的石頭建成,曾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在公園內仍可以看到歷史遺留的大炮等。卡萊梅格丹城堡曾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至今仍可見古羅馬、奧匈帝國統治時期的建筑遺風。</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在歐洲河流中僅次于伏爾加河。它發源于德國西南部,全長2857千米,流經10個國家,最后注入黑海。</p> <p class="ql-block">我們團隊包船游覽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匯段,載客百多人寬敞的游船只坐了我們17人,觀賞兩岸風光,品嘗咖啡或茶,十分的愜意。</p> <p class="ql-block">米哈伊洛大公街緊鄰卡萊梅格丹公園,是市內最富盛名的商業步行街,有許多19世紀末的代表性建筑,林立于街道兩旁,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米哈伊洛大公街,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瞬間,豐富精彩的街頭表演,比比皆是的商店、書店、酒吧,我們漫步街頭,體驗貝爾格萊德的本地文化。</p> <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人民對中國游客很友好,對我們打招呼:“你好,中國”。</p> <p class="ql-block">伏伊伏丁那博物館,始建于1825年,是諾維薩德最大的博物館,博物館有超過40萬件標本,用于展示該地區的與考古學、歷史、民俗學有關的杰作,是塞爾維亞文化和伏伊伏丁那歷史記錄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鎮館之寶古羅馬時期的頭盔</p> <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的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大城市的——諾維薩德,參觀彼得羅瓦丁城堡。彼得羅瓦丁要塞是多瑙河右岸的一座要塞,被稱為“多瑙河上的直布羅陀”。在羅馬帝國時期這里就巳經有大規模防御工事。要塞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戰爭,現在是塞爾維亞著名的觀光景點。</p> <p class="ql-block">貝爾格萊德多瑙河畔的澤蒙小鎮是貝城的老城區,戛爾朵什塔是小鎮的制高點。建于奧匈帝國統治時期。在當時它是一座大型堡壘的一部份,隨著戰爭的破壞與歲月的侵蝕,如今只剩下這座塔完好保留下來。沿旋轉樓梯拾級而上,小鎮盡收眼底,白墻橙頂的巴洛克建筑群立于多瑙河旁,鋪著古舊石板的街道沒有汽車喇叭聲,也沒有匆匆忙忙的人群,遠處的新貝城高樓林立,而多瑙河仿佛阻斷了時間的流逝,將小鎮定格在了中世紀。</p> <p class="ql-block">漫步多瑙河右岸,成群的天鵝在岸邊和我們共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面。</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巴爾干之旅即將結束了,和我們的導游一凡,駕駛員米約合張影。再見塞爾維亞,再見巴爾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沅江市|
叙永县|
陆丰市|
会东县|
临颍县|
富蕴县|
阿拉善盟|
邯郸市|
昌邑市|
宣威市|
长泰县|
广元市|
库尔勒市|
沙湾县|
鄂托克前旗|
沙雅县|
阿拉善左旗|
拜泉县|
栖霞市|
汉寿县|
枞阳县|
平原县|
鹤山市|
平江县|
沅陵县|
盐池县|
江孜县|
盈江县|
南华县|
长宁县|
广东省|
博爱县|
同心县|
民县|
桐城市|
泾源县|
宜州市|
乌拉特后旗|
石屏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