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突尼斯地中海邊,建造在懸崖峭壁上的一個小鎮,北非最美麗的小鎮之一,被稱為藍白小鎮。<div>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鎮之一。</div> 所謂藍白小鎮,其大面積的屋墻都是白色,而門窗、屋檐和廊柱都藍色相襯,且建筑一般都是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與地中海的碧海藍天相互映襯,如同夢幻般的童話場景。 世界著名的藍白小鎮前四,非排序,有西迪布撒以德,以及希臘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爾和摩洛哥的舍夫沙萬,而取前三,則有西迪布撒以德或舍夫沙萬之一在列。 除了印度的焦特布爾,其余三座小鎮都在地中海區域,地中海是蔚藍的,純凈的,深邃的,配以白色,是地中海地區顏色的典型和代表色。 那三座小鎮之外,在地中海地區還有許多小鎮甚至城市的環境色彩元素是藍白,這三座,只是經典的體現。 沒去過印度的焦特布爾,正好,地中海的三座都去過了,個人評判一下,圣托里尼居首,舍夫沙萬其次,西迪布撒以德位末,無論是規模還是景觀。<br>即便如此,西迪布撒以德也是很有特色,絕非浪得虛名 西迪布撒以德位于突尼斯城以北偏東約20公里處,坐落在地中海邊風光秀麗的山包上,是突尼斯市東北郊著名的風景游覽區。 始建于13世紀,當時,為躲避中世紀的宗教迫害,眾多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人從伊比利半島渡過地中海,來到南岸邊的這座山包上安家扎營,成為了一個小村莊,號稱地中海南岸的世外桃源。 1905年,法國男爵羅德爾夫來到西迪布賽以德定居,他把自己的別墅刷成了藍白兩色,還向鄰居建議也刷成這兩種顏色。<br> 1916年,當地政府規定:在該鎮上建房一律只能用藍、白兩色,一個世紀以來,家家戶戶恪守不渝,此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成為名聞遐邇的旅游圣地,世界盛名的藍白小鎮。 <br> 西迪布賽以德在地中海邊突尼斯灣的一個尖角上,也可從下圖看出其與突尼斯城市的關系,北偏東約20公里。 拉近,小鎮的俯視,星號為下車地點,向北,至主路,右轉,向東向上,開始了游覽。 初始,主路上還可通車,是柏油路,往上,就是青石塊鋪就的路,也不讓行車了。 道路兩旁,都是小店。 也有小鋪小攤。 <b>草席咖啡館</b>,白色石階從地面直通至二層正門,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館內不大,約100平米左右,里面擺放著許多建店以來使用過的老舊生活物品以及歷史照片,據說其裝飾格局基本不變,保持原貌。 草席咖啡館的名字來源于其座席特征:如我國東北的大炕,上鋪草席,放著小桌,脫鞋上炕就坐,客流大時,也會在門口外石階上鋪以草席,故得名,是游客的打卡景點之一。<br>但我們不知道,拍照也是因為其建筑的外觀特色,撰寫本文時才查索獲<br> 草席咖啡館在小鎮中心,從下車點往上那條主路的盡頭,游客必經之處。<br>在咖啡館處右側延伸,雖是主街,卻如巷道了。 當然,主街就是商業街,或者是旅游商業街,最多的是旅游紀念品,似乎大同小異。 也有特色店家,下是一家畫廊的門面,后圖是糖圈餅店,當地特色,引來很多人惠顧,導游也買了讓我們嘗了一下。 主街在山包的坡肩,往上,小街小巷,是居民的住家,隨勢而建,沿坡緩緩而上,。 往下也是,可看見地中海。 當然,在一個坡高處,也有等平路面,幽靜的小巷,巷路多由青石塊鋪就。 這個是小弄了,小弄有小弄的味道。 門框多用土黃色石塊包邊,阿拉伯風格的拱形,精雕細琢的圓頂拱門以黑色圓釘扣出特別的圖案,窗戶和護欄的形狀也是多種多樣,決無重復。 <p class="ql-block">小鎮的安達盧西亞與阿拉伯風格元素,將北非的粗獷風情和歐洲的優雅氣息結合得恰到好處。</p> 當地居民基本上是關窗閉戶,這時門外的一個守護者。 一家咖啡館,門面很小,里面好大,露天的臺座,是最好的觀景處,可看到下面的港灣。 一杯濃郁的阿拉伯咖啡,或是芬芳四溢的薄荷紅茶,小憩一下,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除了游客,更多的是當地人,這是一家三口,請了一位歌手,為孩子吟唱。 小鎮多為二層住房,這是坡腳下,一棟三層樓房,算是鶴立雞群。 伊斯蘭小女孩,有些害怕,但在旁人的鼓動下,勇敢地伸出了手,留下了一張相,做一個紀念,也作為本篇的結束標志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临武县|
武陟县|
灯塔市|
新绛县|
大关县|
成武县|
通州区|
定陶县|
札达县|
进贤县|
府谷县|
古交市|
乐至县|
乌鲁木齐县|
纳雍县|
泊头市|
黑山县|
大悟县|
东兰县|
石河子市|
得荣县|
山阳县|
新晃|
如皋市|
明光市|
定南县|
涟源市|
南溪县|
四川省|
广东省|
建瓯市|
赣州市|
江都市|
友谊县|
奈曼旗|
锡林浩特市|
盐亭县|
兴宁市|
嘉鱼县|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