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尋根省親之旅 (一) 張家淵源 汕頭尋根

樂樂

開篇道源 <p class="ql-block">這是當日在微信朋友圈發的九宮格,有照片和文字,還有日期。</p> <p class="ql-block">在國內時,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填表時在籍貫這一欄,一直填“廣東汕頭”。這二十多年里填了無數次,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也從沒有引起特別的注意,只知道爸爸的老家在那里。可能是血緣的關系,我從小就對廣東人就有一種特別的好感,小時候樓下住了一家廣東人,我們兩家理所當然的成了好朋友,兩家小男孩,“大頭” “毛頭”成了形影不離的小伙伴。大學里同寢室有一個廣東來的同學,同學們親切地喊他“老廣”,聲聲“老廣”,好像都在喊我,那是我們老張家的根在呼喚著我……</p><p class="ql-block">一晃來到了1987年,老爸才與我提起老家的事:我爺爺九歲從廣東汕頭老家來大上海闖蕩,在一家當鋪從小伙計做起,成家立業,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和領養了一個女兒。事業也風生水起,蒸蒸日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爺爺回老家建了一個大祠堂。1987年年中,父親和堂哥商量回老家尋根省親,并帶我同行。可惜不久父親被查出癌癥,半年后就離我們而去。從此尋根省親之事就被耽擱下來了。</p><p class="ql-block">來波士頓后,遇到了堂姐夫的外甥,與老張家又聯系上了。才能知道老家祠堂解放后,一直被三四十家村民占有,一直到近幾年,由于一場大火,村民陸續搬離。由爺爺長子的長孫為首的家族理事會,收回祠堂并重建。于農歷十二月初四(2025年1月3日)凌晨三點開始舉行祭拜大門神尊的儀式及進祠晉主祭祀典禮;中午舉行慶典活動。</p><p class="ql-block">我和兩個孩子以及老妹全家將回到老家,參加老張家祠堂的開光盛典,這次尋根省親之旅不僅是為了了卻老父親的心愿,而且也是讓我們下一代找回老張家的根。兩個孩子也一定要去北京探訪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和表哥,還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2月24日凌晨從紐約JFK機場飛向北京,開啟了尋根省親之旅……</p> 張家介紹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爺爺和奶奶以及五個兒子的照片,我爸是家里第四個兒子,站在正中間,當時應該在十歲左右,這張在上海拍的照片應該在1940左右拍的。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爺爺家一看就是家境非常殷實,應該是當時上海灘的富商之家。沒有兩個女兒在場,應該不能算全家福了。女兒是老三,上面兩個哥哥,下面三個弟弟。領養的女兒,沒有詳細情況可查。聽說汕頭人非常重男輕女,以后會慢慢道來。</p> <p class="ql-block">這應該是在五十年代拍的照片,爺爺和奶奶以及四個兒子及女兒,中間的小孩應該孫女。</p><p class="ql-block">從左到右,姑姑,二伯母,二伯,大伯,我爸和五叔。</p><p class="ql-block">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張家的前輩們。</p> <p class="ql-block">當然先介紹我爺爺 - 張傳春,然后在依次介紹爺爺的下一代。</p> 爺爺 - 張傳春 <p class="ql-block">這照片應該在上面的合照后,一定在解放前,估計在四十年代末期。照片非常傳神,呈現出一個事業興旺,子孫滿堂的老者風范。</p> <p class="ql-block">介紹一下我爺爺傳春公的生平:</p><p class="ql-block">張傳春,字芝梅,清朝光緒四年(1878年)出生于廣東省汕頭市潮陽縣(現潮南區)港頭鄉,1959年于上海病逝。根據張氏族譜,張傳春是二十一世傳字輩人,傳春公的父親張秉宜是二十世秉字輩人,傳春公的母親為鄭純禎。傳春公兄弟五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當地遭受瘟疫,除傳春公外(此前已赴上海)其余兄弟及家人相繼病歿。傳春公的祖父張哲儒是十九世哲字輩人,祖母為周慈慎,祖父有兩子,張秉宜和張秉珩,張秉珩無后人(失傳)。</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朝廷衰敗,民不聊生,潮汕沿海地區人多地少,更是窮困,從清政府被外國列強打開門戶后,潮汕地區百姓開始陸續下南洋或北赴上海另謀生路。張傳春家道赤貧,9歲時僅穿一條短褲隨同鄉乘船遠赴上海,初始在老板家后廚做燒火小工,但其勤儉自律,勤奮好學,艱苦奮斗,尤為出類拔萃于同鄉,經多年歷練,終成為5家上海典當行的經理。因老板沒有直系后人,看重傳春公為人處事誠實可靠,就將所有典當行悉數交由其繼承。從此傳春公的典當行生意日隆,盈利豐厚,春華典當行成為當年上海灘典當行業的金字招牌。</p><p class="ql-block">公自幼沒進入過正規學堂上學,但讀書愿望很濃,發奮自學,能夠閱讀書籍和報刊,后來還自學中醫,初步掌握看病開處方的本領,可以為家中親眷和子女看病。公以身作則,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培養孩子讀大學或出國留學,兒孫們后續在社會上均有所作為。</p><p class="ql-block">公在事業發展一帆風順、財富積累后,積極慷慨回饋社會,樂善好施,愛祖敬宗。1926年為隆江思隱公宗祠捐資150銀元; 1936年返回故鄉于港頭鄉(現址:下山公路東十一巷)建“駟馬拖車”中央祠堂一座,俗稱“芝梅祠”,長庚西門匾額書“傳德里”,祠堂耗資近十萬銀元,包括在附近開挖的蓄水池。1946年購置很多殺蟲藥,特安排夫人陳玉德千里迢迢從上海攜帶回鄉,以殺滅祠堂里出現的大量白蟻,護得祠堂基業長青。 </p><p class="ql-block">公為人豪爽豁達,在抗戰期間于上海捐資巨款,表現出深厚的愛國熱忱。老年時寄居于次子張慶鶴家中,解放后衷心擁護人民政府的各項政策,仍不忘為社會盡綿薄之力,送兩個兒子老三和老五參軍。晚年亦曾書信“布衣暖,菜飯飽”給在外工作的年輕孫輩,勉勵后輩秉持勤儉奮斗的家風。</p><p class="ql-block">公一生砥礪奮進,事業有成,后繼有人,子孫滿堂。</p> <p class="ql-block">這是爺爺和奶奶的合照!</p> 大伯 - 張世正 <p class="ql-block">這是大伯張世正的標準像</p> <p class="ql-block">大伯的簡單介紹:</p><p class="ql-block">張世正(原名張慶壽),字榮茂(1913.04.12~1995.08.15),傳春公長子,出生于上海,少年時被傳春公作為商業傳人培養,但榮茂很愛讀書,自我發展事業,后來從國立體專畢業,抗戰時期輾轉赴重慶,曾任中國青年遠征軍教官、國民政府體育干事。榮茂作為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元老,是上海市武術名家,解放后主導創建了上海同濟大學體育教研室并擔任教研室主任。退休前為上海中醫學院(現上海中醫藥大學)體育教研組主任。</p><p class="ql-block">大伯有三子四女,十三個孫子孫女,七個曾孫和七個玄孫。真可謂子孫滿堂,爺爺在大伯家已經傳到了第六代。</p> <p class="ql-block">大伯我見過多次,都是爸爸帶著去的。大伯家在楊浦區江灣一帶。1987年爸爸的追悼會,大伯也來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伯參加追悼會的兩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伯晚年的一張照片</p> 二伯 - 張慶鶴 <p class="ql-block">張慶鶴,字松山,傳春公次子,出生于上海,青年時被父母送往日本留學,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科,回上海后自開兒科診所,在社會上享有一定聲譽。</p><p class="ql-block">二伯有二子三女,孫字輩八個,曾孫輩九個,也是子孫滿堂。這次與張家在波士頓聯系上,主要是與蘇州朝君堂姐夫的外甥的幫助下取得的。真是張家的緣分。</p> <p class="ql-block">父親帶我去二伯南昌路科技會堂附近的家多次。</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在二伯家門前的合影,我父母和我們兄妹,二伯和二伯母,大伯和二個堂姐姐夫及她們的孩子等。當時我應該在十三歲左右,也就1975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我二伯家的堂哥和堂姐來看我們?還是在二伯家?記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我們兄妹與朝龍堂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加上朝君,朝卿和朝庒三堂姐的合影</p> 姑姑 - 張鳳緩 <p class="ql-block">張鳳媛,字淑懿(1918.08.24~2015.03.19),傳春公獨女,中學畢業出嫁后沒有外出就職。其他就沒有更多信息了,也沒有標準照片。兒女按出生先后,應該是老三。但看來就兒子排先后,女兒排不上。</p><p class="ql-block">根據家譜:大姑有一女四子,七個孫輩和四個曾孫輩。</p> <p class="ql-block">沒有與大姑有任何交集。</p> 三伯 - 張慶豪 <p class="ql-block">張慶豪,字世光,傳春公三子,出生于上海,青年時曾加入解放軍,后在上海同濟大學就讀工民建專業的建筑工程本科,畢業后赴成都工作,退休前為成都市建委系統高級工程師。</p><p class="ql-block">沒有標準照片,但我記得在1985或1986年,我去西安招生,去了三伯家。應該沒錯的,但與上面的介紹有出入。</p><p class="ql-block">家譜上沒有三伯后代的信息。</p> 父親 - 張世明 <p class="ql-block">張世明,我的父親,傳春公四子,出生于上海,1951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銀行金融業系后,在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工作。主要負責信貨工作,為企業融資。并與當時也在中國銀行工作的我媽,婁明嘉結成伉儷。后在上海閔行區的銀行工作,負責上海重型機器廠的信貸工作,為中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的誕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后來恢復技術職稱時,成為上海第一批經濟師。</p> <p class="ql-block">我爸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是中國當時四大名校之一。1947年能考入復旦更是難上加難。爸爸聰明睿智,寫的一手好字。但在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的那個年代,一直受壓抑,在三反五反和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在單位里一直被一個工人科長壓制,專業能力得不到發揮。1978年改革開放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這一輩子受壓抑,本來性格就內向,在這種情況下,更不愿意說話。知道他心里有多苦,那種有話無處說,那種有理無處申的窘境,是何等的無奈!這也是他1987年初查出鼻咽癌,半年后去世的根本原因。父親英年早逝,是我們家的最大損失。也促使我們兄妹倆九十年代初相繼赴美,在海外打開了一片天地。老妹更成了中美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名人,以后再詳細介紹。</p> <p class="ql-block">我們家兄妹兩人,我有一女一兒,老妹二女一子。父親還沒有曾孫一代,與大伯家差了整整二代人。</p><p class="ql-block">我們兄妹的下一代都在美國波士頓出生長大成人,是爺爺后輩中唯一一支在美國成長繁衍的張家后代。</p><p class="ql-block">孩子們都很優秀,女兒去年初在康奈爾大學獲得生物計算博士學位后,已經在世界十大制藥公司之一的公司工作,兒子也是康奈爾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已在世界最大的電商公司工作近四年。大外甥女在紐約大學商學院畢業后,已經在華爾街風投公司工作近五年。二外甥女畢業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已在美國三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事務所工作多年,最近在準備報考律師專業。小外甥已是常青藤布朗大學的三年級學生。</p> <p class="ql-block">五個孩子的近照,從左至右:大外甥女,二外甥生,外甥,女兒和兒子。</p> <p class="ql-block">張世明的孫輩們都非常優秀,都畢業于美國名校,相信老爸在天堂里會露出笑容,祝福孩子們都能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出自已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翻出一張張父親以及他和家人的黑白舊照,一件件往事出現在眼前,父親的錚錚教誨又在我們耳邊回響。感謝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教育我們成為做一個有用的人,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已的貢獻。</p><p class="ql-block">下面是父親的一些舊照:</p> <p class="ql-block">父親年輕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父母一九六零年結婚不久后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家七零年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家四口在八十年代中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親喜歡旅游和攝影,常拿著當年非常稀缺的120相機留下許多珍貴的照片,也留下多少美好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父親在頤和園</p> <p class="ql-block">父親在黃山</p> <p class="ql-block">父親在無錫</p> <p class="ql-block">父親在故宮</p> <p class="ql-block">父親在天壇</p> <p class="ql-block">父親在漓江</p> <p class="ql-block">父親和朝虎堂哥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爸在八十年代中期在銀行辦公室上班的照片</p> 五叔 - 張慶英 <p class="ql-block">張慶英,字世瑞,傳春公五子,出生于上海,高中畢業后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前線,回國后就讀于上海鐵道學院,后多處輾轉赴日本定居。</p><p class="ql-block">但在家譜中說,他死于西安,與上面有出入,五叔有一個女兒,但失去了聯系。</p><p class="ql-block">我與五叔沒有交集。但上面我說過,我在西安見過三伯,是不是五叔?有可能我記錯了。</p> 老家回憶 <p class="ql-block">這次回老家感觸很深,潮汕的民俗歷史悠久,繁瑣莊重,張家祠堂宏偉壯觀,氣勢恢宏,老少鄉親熱情洋溢,和藹可親,我會在以后的美篇中慢慢寫出來…</p> <p class="ql-block">老家地理位置圖</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老家舊祠堂的一組照片,都是大伯的次子張朝輝的女兒張凝前幾年去老家時拍的,感謝她把這近一百年歷史的老祠堂用照片紀錄下來了。這一百年的風風雨雨,起起伏伏,老祠堂在訴說著家鄉飽經滄桑的歷史,而今新祠堂的開光典禮在即,又在歷史的隧道里翻開了嶄新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張凝和母親當年訪問老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里先留下新祠堂的祠志,作為引子,讓我們開啟尋根省親之旅。</p> <p class="ql-block">祠誌</p><p class="ql-block">“傳德里”張氏祖祠,始建于民國十五年丙寅之歲(公元1926年),系十七世裕軒祖之玄孫傳春公(名諱芝梅)所營建。其制遵古,中置祠宇,后辟庫室,左右四點金對峙,繼筑垣墻,又立梓里二門,渾成一體,遐邇咸知。然因時局之故,尚未晉主崇奉祖先。</p><p class="ql-block">迨土改之時,祠宇及周邊建筑共四座,皆歸政府管轄,分成三十二間予農戶居住。于一九九二年,政府行僑房歸還之策,然久遭占據。及二零一七年,祠宇忽罹火厄,損毀甚重,殘敝不堪。復于二零二二年,房舍業權見侵,權屬殆危。</p><p class="ql-block">傳春公之曾孫張劍,悉委裕軒公駐港頭鄉裔孫理事會,以追回諸般權屬事宜。遂于本堂裔孫加勇理事長之帶領下,與政府協行。為收歸傳春公之所有產業,駐港頭鄉眾裔孫齊心勠力,眾志成城,終歷歲有余,于二零二三年前,收歸一切權屬,闔族歡慶。</p><p class="ql-block">物具報本之念,人懷思祖之情。傳春公之后裔,追念上祖十七世裕軒公尚無奉祀之祠宇,遂誠獻家祠,冀建為宗祠,永為同宗共祭祖先之所,以盡孝忱,實乃功德無量之舉。裕軒公嗣下眾裔孫永享使用權,任何人皆不得更改祠之用途。</p><p class="ql-block">今逢盛世,國泰民安。吾祖裕軒公眾裔孫,念宗功之浩蕩,承祖德之綿長;詒孫謀之深遠,裕后昆之蕃昌。經族內諸賢達共議商謀,決意重建祠宇,故而舉族同心,贊襄合力;慷慨解囊,以興工事,遂擇吉于甲辰年正月十二日動土興工,于同年葭月竣工。</p><p class="ql-block">祖祠落成,雄偉壯觀,氣勢恢宏,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祠宇為入門官廳二進之格,座向乙辛兼辰戌分金。立堂號為“傳德堂”。謹擇吉于甲辰年X 月X 日吉時行奉主陞座暨慶典之儀,滿堂裔孫,沐光同慶。敬祖崇宗,代代相傳。自茲而后,先祖歸堂,安奉有所;子孫后裔,朝拜有處。愿祖庇佑,堂下裔孫: 千秋鼎盛,萬代榮昌;祈祝祖祠:百世流芳!勒石鐫文,斯以為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祖祠傳德堂理事會謹撰</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零二四年歲次甲辰葭月吉立</p> 旅程安排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們這次旅程的安排。以及在旅途中的筆記。</p> <p class="ql-block">12月23日:</p><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從Tampa to NYC和兩個孩子在紐約JFK機場會合</p><p class="ql-block">12月24日:</p><p class="ql-block">凌晨一點 從紐約去北京</p><p class="ql-block">12月25日:</p><p class="ql-block">早晨七點到達北京</p><p class="ql-block">名稱:北京國展三元橋全季酒店 </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尚家樓路2號院10號樓</p><p class="ql-block">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大舅帶我們去牛街附近游玩</p><p class="ql-block">12月27日: </p><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點從北京到廣州5:30廣州接機 曉青他們丟了一個行李,等了一個半小時才找到,七點一行到廣州酒店就在廣州塔下面后,洗漱休息稍調整時差后,八點到“廣州塔”(小蠻腰),我們在廣州塔一樓等待,一起上103層的“粵暉軒”中餐廳用餐;接風洗塵。用餐后我們一起到107層或108層欣賞廣州夜色。沒時間去財富碼頭乘坐游輪覽珠江兩岸風景</p><p class="ql-block">12月28日: </p><p class="ql-block">花城廣場打卡廣州塔—陳家祠—北京路步行街—下午四點二十分坐輕軌列車去深圳(五點四十分),入住深圳大鵬特色民宿</p><p class="ql-block">12月29日:</p><p class="ql-block">上午深圳大鵬所城,下午東沖沙灘,晚上在民宿燒烤</p><p class="ql-block">12月30日:</p><p class="ql-block">深圳大鵬—開了六小時到承海吃了全鵝席,到陳慈黌故居已近下午三時,花900萬銀元建的,2.5萬平方米,以及潮州古城—廣濟橋—潮州古城特色酒店</p><p class="ql-block">古城漂亮,燈光秀</p><p class="ql-block">12月31日:</p><p class="ql-block">潮州-汕頭南澳島—南澳島環島游—南澳島特色海邊民宿,五個孩子去了,我們兄妹提早一天直接去了老家</p><p class="ql-block">地址:汕頭市潮南區 臚崗鎮 港頭鄉 新中村 下山公路東十一巷 “傳德里” 修繕后現在應該叫“傳德堂”了</p><p class="ql-block">住宿:潮南區汕頭凱曼麗致酒店(峽美路東)</p><p class="ql-block">1月1日:</p><p class="ql-block">我們在老家飼堂參加準備活動和寺廟和尚的拜祭儀式</p><p class="ql-block">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去看二世主的祠堂 以及七世主興建的七星廟 順便看了馬化騰的祠堂</p><p class="ql-block">晚上在加勇家吃晚飯</p><p class="ql-block">農歷十一月二十八日是12月28日,農歷十二月三日是一月二日</p><p class="ql-block"> 1月2日:</p><p class="ql-block">農歷十二月初三日舉辦潮汕潮劇大戲,恭請諸位駐鄉神明、本堂眾先祖觀看大戲,并舉行奉拜神明之儀、安奉本堂祖爐等。</p><p class="ql-block">1月3日:</p><p class="ql-block">農歷十二月初四凌晨三點開始舉行祭拜大門神尊的儀式及進祠晉主祭祀典禮;中午舉行慶典活動。至初五完成各項活動!</p><p class="ql-block">1月4日:</p><p class="ql-block">9:30am 汕頭到北京12:30 </p><p class="ql-block">1月5日:</p><p class="ql-block">上午十點在八寶山公墓為文謙爸舉行追悼大會</p><p class="ql-block">十二點吃了豆腐飯</p><p class="ql-block">晚上八點十五分從北京到JFK 10:45 pm</p><p class="ql-block">1月6日:</p><p class="ql-block">上午六點半從JFK to Tampa 九點半</p> 開啟旅程 <p class="ql-block">十二月二十三日我們啟程了,我從Tampa出發,女兒從波士頓提早兩天來到紐約,兒子從DC出發,我們在紐約JFK機場會合。我們這次出行有點匆忙,提前二個多月才得知老家的開光典禮,我和老妹商量后,決定孩子們一定要與我們同行。與孩子們一聊起回汕頭老家,尋找張家的根,他她們雖然工作和學習都很忙,但都一口答應,一定會去的。一問老妹,她三個兒女也一定前往。我們兄妹倆非常心慰,這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五個孩子,還是中國心,也沒有忘記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后代,我們傳春公的第四代。</p> <p class="ql-block">我們爺仨在JFK機場會合后,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凌晨踏上國航去北京的航班。</p> <p class="ql-block">和兒子在登機口</p> <p class="ql-block">我們仨在飛機上。</p> <p class="ql-block">我們仨都能睡,睡了近十個小時,看了一部電影,吃了兩頓飯。十六小時的行程一會兒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大舅來接了我們,我們順利地來到了外公外婆家。</p> <p class="ql-block">北京,我們來了!我們的尋根省親之旅正式開始了!</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于美國坦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州市| 青神县| 德化县| 两当县| 昆明市| 喜德县| 九寨沟县| 江阴市| 秭归县| 灵台县| 平武县| 玉环县| 嘉荫县| 孟州市| 鄂尔多斯市| 会宁县| 佳木斯市| 洛阳市| 柳州市| 长汀县| 成安县| 永宁县| 武川县| 临猗县| 寻甸| 靖远县| 泗阳县| 新竹市| 阳江市| 和硕县| 安庆市| 遂溪县| 溧水县| 壤塘县| 广汉市| 夏邑县| 都兰县| 孝感市| 永春县| 阿合奇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