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稱/陂塘仙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號/ 737386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陂塘仙子、網(wǎng)絡(致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樂/北國之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學圈”第五次在“上海魯迅公園”舉行了線下活動,并為了使這次活動取得更為圓滿成功,特舉行了《跟著魯迅去游學》征文活動。這開啟了我塵封已久的對魯迅先生的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記得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正當春暖花開,百花斗艷的五彩繽紛的季節(jié),我受日本賴野笙教授的邀請作為交流學者去日本山形大學交流、研修。在那里我結識了住在仙臺市的小關英子老師(臺灣人),她長我3歲,要我叫她英子姐姐。她的丈夫小關教授在日本仙臺東北大學任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子姐姐特別親切友好,是我在山形大學的顧問和翻譯。她代表她的丈夫小關教授熱情地邀請我去仙臺參觀東北大學并到他家做客。我高興極了。到仙臺東北大學,魯迅的母校,去看看,是我去日本的夢想。有機會圓夢是我去日本的最大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英子姐姐駕車,在賴野教授的陪同下我們出發(fā)去仙臺。 山形縣離仙臺市只有80多公里,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開了一個多小時,當我們到達東北大學片平校區(qū)(原仙臺醫(yī)專舊址)的時候,小關教授已經(jīng)等在那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關教授臉上的棱角、膚色、個子、身材,乍看我以為也是臺灣人呢,從他那一口蹩腳的漢語和客套的舉止,才知道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日本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東北大學,小關教授自然就是我們的向?qū)Я恕N覀兏S他走進校園。在幾棵大紅松下面,魯迅先生的紀念雕像映入眼簾。雕像為石質(zhì)座的銅質(zhì)半身像。棱角分明嚴肅而不失帥氣的臉頰、直挺而堅硬的頭發(fā)、濃密的八字胡、深邃而又略帶倔強的眼神都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雕像石座的正面寫著“魯迅先生像”五個醒目的大字。雕像背面是用日語寫的文字介紹:"中國文豪魯迅,于 1904年到 1906年留學于此,但因念拯救民族之魂更為迫切,故棄醫(yī)從文。今作此雕像,紀念這一轉(zhuǎn)機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雕像,我們來到作為文物保留下來的一間始建于1904年魯迅聽過課的階梯教室?。這間教室,原為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的六號教室,后來成為大學本部的一部分。窗戶呈長方形,內(nèi)部設有講臺,桌椅呈階梯狀排列?。教室非常寬敞,四壁都是木質(zhì),通體白色。教室里面,講臺上有塊可以上下推拉的黑板,講桌左側(cè)還有一個洗手池,和講臺正對的前后共有十排座位分作三列,魯迅經(jīng)常是坐在第二、三排的中間。小關教授要我坐上去,體驗一下魯迅先生留學生活。墻上掛著一幅魯迅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留學時的放大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是在這里,讓魯迅對中華民族的命運、人性的幽微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在一次課堂上,老師放了一張幻燈片,那時正是日俄戰(zhàn)爭之火燃燒著中國的土地,他們在中國抓勞工。當魯迅看到鬼子毒打中國勞工,周圍的人麻木、冷漠地看著,沒有任何反應,甚至有的中國人還在嘲笑時,幻燈片畫面如一道利劍,劃開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懵懂,使他深刻意識到,精神的麻木比身體的病痛更為致命。學醫(yī)或許能拯救肉體,可唯有文學才能喚醒靈魂,喚起國人沉睡的民族意識。于是,在仙臺醫(yī)專的教室里,一顆文學巨匠的種子悄然破土,開始了向著文學蒼穹生長的偉大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著小關教授又帶我們到了位于仙臺中心的東北大學史料館,參觀了一間展示魯迅在仙臺留學期間生活和學習的展室。展室內(nèi)陳列了大量與魯迅相關的歷史資料和實物。室內(nèi)的展柜和展示版陳列著魯迅的生平和他在該校有關史料,其中有周樹人名字的花名冊、他入學時的照片、入學志愿書、一年級的學生成績表等。展板介紹: "1904年(明治 37年)一位中國留學生心懷學醫(yī)的志向,來到東北大學的前身'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他的名字叫周樹人,就是之后創(chuàng)作了《狂人日記》《阿Q》等作品,為中國文學帶來新鮮氣息,作為中國代表思想家活躍于中國文壇的'魯迅'。"根據(jù)魯迅小說《吶喊》自序所述,醫(yī)科學生周樹人踏上文學道路是因為他在仙臺醫(yī)專二年級時,在課堂上看到有關日俄戰(zhàn)爭幻燈片中國民的樣子……"那是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心事浩茫連廣宇",認識到學醫(yī)救國不如從文救國,邁出了人生道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也是人生重大轉(zhuǎn)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魯迅的仙臺歲月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痕跡。從《吶喊》到《朝花夕拾》,字里行間都潛藏著仙臺的影子、仙臺人的音容。那些曾經(jīng)的孤獨、掙扎、覺醒,化作筆下鮮活的人物與深沉的情感,如涓涓細流,匯入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浩瀚江河,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他以筆為刃,剖析社會萬象,而這把“刃”的鍛造,離不開仙臺歲月的淬火。從此,他以銳利的筆鋒揭露黑暗,喚起民眾,發(fā)表了一篇篇一部部曠世之作,成了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文化戰(zhàn)線的民族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史料館,我們參觀了魯迅在仙臺的故居。故居位于仙臺市一條并不引人注目的小馬路邊,這里是無車馬之喧囂的一棟日式木結構舊宅,位于七北川和廣瀨川之間,有時能聽到驚濤拍岸的聲音和看見盤旋鳴叫的海鷗。由于年代久遠,這間小樓已呈黑色,在低矮的門前,立一塊小木牌,上面寫著"魯迅故居跡"幾個大字,右側(cè)立著魯迅故居碑,上面寫著:“中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年輕時在仙臺學習最初居住在這里。”由于房門緊閉,我們沒能進去看看。故居門口栽了一棵楓樹,由于是春天,碧綠濃密的楓葉隨風搖曳,似乎在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我想起魯迅先生寫給《魯迅選集》的譯者增田涉的一首送別的詩:"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可惜,我去的不是時候,沒能看見魯迅筆下的“如丹照嫩寒”的紅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仙臺市博物館的院子里矗立著魯迅紀念碑,紀念碑1960年12月建成,碑的上部刻有魯迅像,下方是郭沫若先生的題字“魯迅”。1961年4月,魯迅夫人許廣平專程到日本參加了魯迅之碑揭幕式,并在碑前栽種一棵松樹,為此,又在松樹旁邊建立一座許廣平女士揭幕紀念碑。該紀念碑不僅是魯迅留學經(jīng)歷的見證,也是中日兩國友好歷史的象征。建成后,中日民間對魯迅的紀念活動逐漸增多,反戰(zhàn)和平的呼聲也在周邊蔓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魯迅是日本東北大學的第一個外國留學生,是學校的驕傲。在學術研究中傳承著他的批判精神與探索勇氣,在文化交流活動中不斷提及這位曾在此求學的中國文豪,延續(xù)著跨越國界的情誼紐帶。仙臺,這座城市也因魯迅而在中國家喻戶曉。每年魯迅誕辰仙臺都要舉行大小規(guī)格不一的紀念活動。每年都有眾多中國游客懷著崇敬之心前來探尋魯迅的足跡,感受他當年的心路歷程。魯迅與仙臺東北大學的緣分,早已超脫了個體求學的范疇,升華為兩國文化交流、精神共鳴的象征,宛如一盞明燈,照亮著后人在文化傳承與交流之路上堅定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魯迅先生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踏出的文學之路,源自百年前的熾熱情感,在歲月的長河中永恒流淌,熠熠生輝,無數(shù)后人在這條路上不斷續(xù)寫著文化互鑒的新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謝謝美友光臨指導!歡迎常來做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巩义市|
山东省|
和田县|
南漳县|
乐清市|
于田县|
四川省|
毕节市|
垣曲县|
黔江区|
元谋县|
陈巴尔虎旗|
丽江市|
沙田区|
鄂托克前旗|
冷水江市|
元谋县|
日喀则市|
银川市|
历史|
怀来县|
登封市|
如东县|
永定县|
隆子县|
河西区|
镶黄旗|
淮南市|
江都市|
克山县|
宝清县|
丰原市|
云林县|
吴川市|
开封市|
邢台县|
健康|
西充县|
章丘市|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