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們居住的星球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環赤道及附近區域,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其是鳥類,不但種類繁多,而且色彩斑駁艷麗,令人眼花繚亂,是觀鳥愛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如</span>南美的巴西,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非洲的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等。</p> <p class="ql-block"> 帶著無限的期待和熱切的向往,我報名參加了由王文娟老師擔任領隊的東馬(馬來西亞分為東馬和西馬)拍鳥團,馬來西亞的當地鳥導是孫震威老師,計劃用10天的時間,從馬來西亞婆羅洲首府亞庇,自西向東穿過加里曼丹島北部的部分區域,到達沙巴州首府山打根,然后乘飛機返回國內。</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六位拍鳥老師分別從北京、成都、廈門和金華出發。于2024年9月17日凌晨在亞庇哥打京巴魯機場匯合,第一站前往克羅克山脈公園拍鳥。</p> <p class="ql-block"> 早上7點左右,當我們到達拍鳥點時,本來應該是最佳拍鳥時間段,只可惜是由于受臺風的影響,山上風雨交加。由于鳥點海拔超過1500米,氣溫也是十分的寒冷,本來我們都做好了對抗酷暑的準備,沒想到熱帶氣候竟然把我們整到了冰箱里,只有鳥導孫老師不穿雨衣不帶雨傘,在大雨和寒風中指導我們拍攝,令我們既驚訝又感動!</p> <p class="ql-block"> 在極端惡劣的拍攝條件下,我們還是拍到了紅頭山鷓鴣,栗頭噪鹛,加里曼丹樹鵲,山柳鶯,青仙鹟等一些特色鳥種!遺憾的是,重要目標鳥種:赤胸山鷓鴣沒有拍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栗頭噪鹛。</b>特有種。棲息于婆羅洲的高山地區,有獨特的暗栗色頭部、灰色身軀、鮮亮的橙色喙和銀色翼紋,以其悅耳的鳴唱和大膽的行為為人所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青仙鹟。</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清新可人的小鳥。</span></p> <font color="#ed2308"><b>灰褐噪鹛。</b></font>加里曼丹島特有種。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斑姬鹟。</b><font color="#333333">母鳥。</font></p> <font color="#ed2308"><b>紅翅鶪鹛。</b></font>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紅頭林鷓鴣。</b>馬來西亞婆羅州特有鳥種,以其醒目的紅頭和黑身而著稱。棲息于婆羅洲的低山森林,以漿果、昆蟲和小型甲殼類動物等葷食為主。</p> <p class="ql-block">母雞帶著幾只小雞出來覓食。</p> <p class="ql-block"> 從寒冷的克羅克山脈下來,我們來到了亞碧的丹絨亞路海灘。這里依然是狂風大作,不時還下起了大雨。我們拍攝了包括棕夜鷺在內的一些特色鳥種。但令人遺憾的是,眼見著斑皇鳩從頭頂飛過,卻沒有拍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棕夜鷺。</b></p> <p class="ql-block"> 棕夜鷺幼鷺身上有各種顏色的條紋如:白色,棕色,橙色,棕色。隨著它們的成長,首先就具有了黑帽。身體羽毛也一致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巽他啄木鳥。</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一種小型啄木鳥</span>,體長僅12.5至13厘米。巽他啄木鳥主要分布在巽他群島和馬來半島。主要以樹干中的蟲類為食</p> <font color="#ed2308"><b>黃胸鹟鶯。</b></font>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藍頸鸚鵡。</b>藍頸鸚鵡身形較小,頭頂及頸部呈藍色,身軀羽毛呈綠色及帶有橙紅色的喙。藍頸鸚鵡個性很活躍,懂得自娛,不需給太多注意,卻需要付出愛心。能模仿人語。對事物十分好奇,若提供新玩具給它,它會顯得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長尾鸚鵡。</b>以水果、種子、花朵、植物嫩芽、樹木嫩葉等為食。會對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由于該物種賴以生存的低地森林被人類大量采伐,該物種經歷了數量快速下降的過程,因此被認定為近危物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胸燕鶪。</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一對白</span>胸燕鶪在樹枝上相互親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褐喉食蜜鳥。</b>常棲息于各種類型的森林邊緣,它們以昆蟲(包括毛蟲)、蜘蛛為食,也吃果實,同時采食多種植物的花蜜。</p> <font color="#ed2308"><b>三寶鳥。</b></font>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8日,可怕的臺風終于過去了,我們一大早出發,前往特魯斯馬迪山,這里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鳥點,主要特色鳥種是磷背鷴和冕鷓鴣兩大明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鱗背鷴。</b>罕見指數超高的鱗背鷴,是一種神秘又炫酷的雉科鳥類,婆羅洲特有物種之一。</p> <p class="ql-block"> 母的來了,等了半天也沒有等到漂亮的公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頂鵲鴝。</b><span style="color:rgb(1, 1, 1);">特有種。</span></p> <font color="#ed2308"><b>灰冠穗鹛</b></font>。 <font color="#ed2308"><b>泰氏幽鹛。</b></font> <font color="#ed2308"><b>婆羅洲藍仙鹟。</b></font>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南白喉褐冠鵯。</b></p> <p class="ql-block"> 一只本南白喉褐冠鵯的親鳥,叼來蟲子喂小鳥??瓷先バ▲B已經跟親鳥長得一樣大了。</p> <font color="#ed2308"><b>加里嘯鹟。</b></font>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婆羅洲黑冠幽鹛。</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特有種</font> <font color="#ed2308"><b>綠翅金鳩。</b></font>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特氏太陽鳥。</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特有種,可惜沒有拍到雄鳥。</font>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山擬啄木鳥。</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特有種,</font>棲息于婆羅洲山區的山地和亞山地森林及其邊緣,以果實為主食,同時捕食各類昆蟲。 <font color="#ed2308"><b>藍歌鴝。</b></font>藍歌鴝清新可人,鳴聲婉轉動聽。 藍歌鴝為地棲性,喜在林下地面和灌叢中活動覓食。性隱匿。主食各種昆蟲, 是一種農林益鳥。 <p class="ql-block"> 據孫導說,這里的冕鷓鴣多到五六十只,可以拍到你手抽筋為止。但是我們在這個鳥點我們守了一整天,最終也沒有等到冕鷓鴣出現。只能留下遺憾,悻悻的離開了特魯斯馬迪山,前往神山國家公園。</p> <p class="ql-block"> 在行車途中,孫導找到了稀有鳥種:白額小隼,在一個枯樹枝上就站了5只。</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額小隼</b><font color="#333333" style="">。特有種。小隼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還跟一只麻雀差不多,但性情兇猛,</font>常獨居或成群出現,以昆蟲為主食,如蜻蜓、蜜蜂和蟬,也捕捉其小鳥。</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9、20日,這兩天我們都在神山國家公園拍鳥。</p><p class="ql-block"> 神山最高海拔4000多米,巨大的海拔高差,造成了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這里的鳥類品種也很多,有360多種。</p><p class="ql-block"> 9月19日,天氣晴朗,我們順利拍到了黑喉闊嘴鳥,灰胸咬鵑,黑脅啄花鳥,婆羅洲燕尾等神山特有種。</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天氣轉陰,并有陣雨,但是我們仍然收獲了埃氏地鶇,島鶇,婆羅洲綠鵲,裸頭噪鹛等鳥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黑喉綠闊嘴鳥!</b>馬來西亞神山的特有鳥種之一,數量極為稀少,由于該鳥的身體顏色與與樹葉完全一致的綠色,因此尋找難度極大!孫老師首先找到一個鳥窩,有一只母鳥正躲在里面孵蛋,然后守衛在旁邊等公鳥來喂食的時候才順利拍到!</p> <p class="ql-block"> 該鳥體重約150克,與麻雀大小差不多,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也吃昆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灰胸咬鵑!</b>加里曼丹島特有種,最漂亮的一種咬鵑科的鳥,最大特點是羽色艷麗,腹部鮮紅至黃色,胸和上體色深,它們生存在熱帶的樹林里,以果實或昆蟲為食,多在枯朽樹木的樹洞中做巢!</p> <font color="#ed2308"><b>加里曼丹樹鵲。</b></font>婆羅洲特有種,以其獨特的外觀和聲音活躍于山地森林,是其分布范圍內唯一的樹鵲種類。 <font color="#ed2308"><b>洋燕。</b></font>常見于東南亞熱帶地區和南太平洋島嶼。其特征為背部呈虹彩藍,與家燕相比,其尾部較短且不延長,體型較小。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婆羅洲燕尾。</b><font color="#333333" style="">我看不出與白冠燕尾有什么區別</font><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黑脅啄花鳥。</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特有種</span>,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雄鳥擁有閃亮的藍黑色背部和醒目的紅色喉部。</p>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婆羅洲綠鵲。</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特有種,</font>一身濃妝艷抹的打扮,身披草綠色羽衣,配一件栗色的短裙,黑色的眼睛、白色的眼圈和橙色的眼眶,配上粗大的黑色眉毛,鮮艷的紅色大嘴和雙腳,極為醒目,主要以昆蟲為食。僅分布于馬來西亞的婆羅洲,面臨棲息地被不斷侵蝕的困境,因羽色鮮艷,常被盜獵作為籠養鳥。 <p class="ql-block"> 這只婆羅洲綠鵲在我們面前進行了一番表演。</p> <b><font color="#ed2308">小鵑鳩。</font></b>廣布并常見于東南亞的亞高山森林,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在森林中棲息覓食,也常常群起掠食附近稻田。 <font color="#ed2308"><b>金枕擬啄木鳥。</b></font>主要分布于印度和東南亞。棲息于中低山的常綠闊葉林中茂密的喬木上,常單獨活動。主食多種植物的果實、種子和花,也吃昆蟲。 <font color="#ed2308"><b>黑冠繡眼鳥。</b></font>通過其獨特的寬幅白色眼圈、煙熏黑色額頭和面部前方,以及橄欖綠的背部顏色,可與其它繡眼鳥區分開來。 <font color="#ed2308"><b>埃氏地鶇。</b></font>以英國殖民管理員兼動物學家Alfred Hart Everett的名字命名。僅分布于婆羅洲北部高山地區,屬于罕見而令人向往的物種,因其羞澀而難得一見。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1日,我們凌晨4:30退房,一大早出發,前往特魯必鎮。我們坐著當地村民的拖拉機,顛簸半個小時,然后爬山40分鐘,終于到達了加里曼丹孔雀雉的拍攝點,這個點位每人需要交1000馬幣的費用,可見這個鳥的珍稀程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加里曼丹孔雀雉。</b>可能是最稀有且最少被了解的孔雀雉。特有種。棲息于婆羅洲的低地森林,擁有獨特的藍綠色金屬光澤的側胸羽毛,以及純白的喉部和中央上胸部。雄鳥具有醒目的淡藍色虹膜和紅色裸露皮膚環繞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因持續的棲息地喪失、種群數量少和分布范圍有限,加里曼丹孔雀雉面臨嚴重威脅,被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p> <font color="#ed2308"><b>銹色雅鹛。</b></font> <p class="ql-block"> 下午4點左右,回到鎮上的駐地,我一刻也沒有休息,放下行李以后就在周邊拍鳥,收獲了爪哇八哥,亞洲輝椋鳥,綠翅雀鵯,黃腹花蜜鳥等一些常見品種。</p> <font color="#ed2308"><b>爪哇八哥。</b></font> <font color="#ed2308"><b>亞洲輝椋鳥。</b></font>全身黑綠色,在陽光下帶有明顯墨綠色閃亮光澤。群居性,成數只至數十只的小群停棲在較高建筑物的屋頂,成群覓食於都市內的公園或行道樹上。 <b><font color="#ed2308">黑翅雀鵯。</font></b>羽毛色彩獨特,以橄欖綠色為主,翼上點綴著黑白條紋,仿佛是大自然的藝術作品。而且,黑翅雀鵯一年會換羽兩次,不同亞種之間的羽色也會有所變化,這使得它們更加神秘和多彩。 <font color="#ed2308"><b>黃腹花蜜鳥。</b></font>一種小巧而活躍的太陽鳥,主要在森林邊緣、公園和花園中活動。它們在大多數地區都是東南亞最常見的城市太陽鳥之一。 <p class="ql-block"> 這只黃腹花蜜鳥在吃完花蜜以后,反復地在電線上摩擦自己的嘴巴。</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2日,今天還是前往昨天的村莊,照樣坐上村民的拖拉機,不過今天的路途更加遙遠,山路也更加陡峭。我們在鳥點守候了一個上午,在幾乎絕望的時候,中午11:30左右,超高顏值的藍斑八色鶇終于出現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藍斑八色鶇!</b>所謂八色鶇都是色彩艷麗的鶇科鳥類。藍斑八色鶇體型小巧,以其獨特的外觀著稱,擁有鮮艷的紅色腹部,胸前有一條天藍光澤色帶如同項鏈。僅分布于加里曼丹島的少數熱帶雨林中,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性情羞澀,難得一見!</p> <p class="ql-block">一只藍斑八色鶇正在覓食。</p> <font color="#ed2308"><b>紅眼褐鵯。</b></font> <font color="#ed2308"><b>斑扇尾鹟。</b></font> <p class="ql-block"> 順利拍到了藍斑八色鶇,大家都開心異常,午飯后馬不停蹄的前往京河生態基地拍攝。</p> <p class="ql-block"> 京河:坐落于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長560千米,為沙巴州的第一長河,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河,綿延的河流滋養著廣闊的熱帶原始雨林,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珍稀野生動植物。我們分別在清早和下午乘游船進行拍攝,而每次出行,都能見到不同的鳥種和生物。</p> <p class="ql-block"> 9月22日下午我們4點左右出發,小船沿著京河緩緩前行,拍到了黑腹蛇鵜,栗鳶,冠斑犀鳥,縐盔犀鳥,鸛嘴翡翠等鳥種。</p> <font color="#ed2308"><b>黑腹蛇鵜。</b></font>名字帶蛇卻不吃蛇的奇鳥,它們的脖子特別靈活,能彎成“S”形,分布于印度、東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島及巽他群島。棲息于湖泊及大型河流的凈水段。善于潛水,用嘴當魚叉叉魚。游泳時,除頭部和頸露在水面外,幾乎全身潛入水中,像蛇一樣左右擺動身體。黑腹蛇鵜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物種。 <font color="#ed2308"><b>栗鳶。</b></font> <font color="#ed2308"><b>皺盔犀鳥。</b></font>體長約1米,嘴粗大,黃色,上嘴基部有一長形而扁平的盔突,其上有隆起的雛褶,形成皺盔。皺盔犀鳥主要棲息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飛翔時顯得較笨重,很遠即能聽見振翅聲響。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也吃樹蛙、蝙蝠、蜥蜴等動物性食物。 <font color="#ed2308"><b>冠斑犀鳥。</b></font>一種中等體型的犀鳥,總長55–60厘米。全身大部分為黑色,頭、背和兩翅具金屬綠色光澤,雄鳥擁有較大的盔狀額突,前部呈刀片狀突出。喜較開闊的森林及林緣,振翅飛行或滑翔在樹間。喜食昆蟲和果實,尤其喜食核果、漿果等。 <b><font color="#ed2308">鸛嘴翡翠!</font></b>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國內只有云南騰沖地區才能偶而見到!凡是稱為翡翠的鳥都具有很高的顏值,鸛嘴翡翠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有一個鮮紅色巨大的嘴,形似鸛嘴 。常躲藏在樹叢之中,站在水邊樹枝上注視著水面,當發現食物時,則扎入水中捕捉魚、蝦為食,也吃蜥蜴、鼠類、蛙、蛇、蝗蟲和螞蚱等。 <p class="ql-block"> 9月23日,我們全天都在京河乘游船拍攝,中午的時候。我在駐地附近拍攝了栗腹文鳥,朱背啄花鳥。鳳頭犀鳥,藍耳擬啄木鳥,絨額?,灰縫葉鶯等鳥種。</p>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鳳頭犀鳥。</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一種</font><font color="#333333">體?。?4厘米)的褐色犀鳥。分布于印度東北部、中國西南部及東南亞</font>。但由于棲息地喪失,種群處于下降趨勢。 鳳頭犀鳥群居時極為喧鬧,發出類似鷗鳥的高音合唱。 <font color="#ed2308"><b>白冠犀鳥。</b></font>一種大型鳥類,身長83-102厘米,重1.3-1.5公斤,因突出的白色冠羽而聞名。分布在馬來半島、蘇門塔臘及婆羅洲,棲息在海拔低的雨林中,以各種水果、蜥蜴、昆蟲以及幼蟲為食。白冠犀鳥所依賴的森林棲息地近年來大幅減少,在2018年的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br> <font color="#ed2308"><b>馬來犀鳥,</b></font>為馬來西亞的國鳥。體長可達90厘米,雄鳥體重可達3千克。黑色的體羽,搭配白色大腿與腹部,巨大而醒目的橙紅色喙部和盔狀突起,并向后彎曲,是其最引人注目的標志。 馬來犀鳥廣泛分布于馬來半島、大巽他群島的熱帶雨林地帶。主要以果實為主食,特別偏愛無花果;偶爾也捕食蜥蜴、樹蛙和鳥蛋。 <font color="#ed2308"><b>灰頭漁雕。</b></font> <font color="#ed2308"><b>鳳頭鷹。</b></font> <font color="#ed2308"><b> 蛇雕。</b></font>主要以各種蛇類為食。<br> <font color="#ed2308"><b>白腹海雕。</b></font>一種中型猛禽,棲息于海岸、水邊樹上或巖石上。在高空中翱翔或滑翔時甚優雅,飛行時兩翼呈一角度,振翅緩慢有力。俯沖入水捕捉水面魚類。 <font color="#ed2308"><b>苔巢金絲燕</b></font>。苔巢金絲燕具有回聲定位能力,苔巢金絲燕常在森林和水道上空成群飛翔,偏好在原始森林中的洞穴附近覓食,活動高度較低。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們進行了夜拍。拍到了馬來漁鸮,鷹鸮,藍耳翠鳥等鳥種。</p> <font color="#ed2308"><b>鳳頭鷹雕。</b></font>大型森林猛禽,體長68厘米。主要棲息于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和次生林等各種森林類型中,留鳥。常單獨活動,性機警。喜歡棲息在緊靠森林邊、四周較開闊的大樹樹冠頂部最高的枯枝上,以便有一個好的視野。主要以野兔、野雞和鼠類等為食。分布于東南亞和中國。 <b><font color="#ed2308">藍耳翠鳥。</font></b>雄鳥頭部和頸部呈超群的鈷藍色,個頭比普通翠鳥略小,眼后有藍色耳斑;背部為亮麗的藍色,而非綠色;在中國極為罕見。藍耳翠鳥居住在森林中被良好遮蔽的水道附近,主要以魚類、甲殼類和昆蟲為食。 <font color="#ed2308"><b>馬來漁鸮。</b></font>大型橙褐色的貓頭鷹,具有顯著的“耳羽”和明亮的黃色眼睛。分布于東南亞至爪哇島和婆羅洲,活躍于熱帶森林和濕地。日間隱蔽,黃昏和夜間活躍,常在開闊的水邊樹枝、河岸甚至碼頭上棲息。以魚類為主食,也吃蛙類、小型哺乳動物等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鷹鸮。</b>分布于亞洲東部至南部,多棲息于靠近水源的稠密林中。夜行性,黃昏或夜晚活動。食物以昆蟲為主,也食蛙類、蜥蜴、小鳥、鼠類等。</p> <font color="#ed2308"><b>絨額?。</b></font> <font color="#ed2308"><b>黑耳擬啄木鳥。</b></font> <font color="#ed2308"><b>灰縫葉鶯。</b></font> <b><font color="#ed2308">朱背啄花鳥。</font></b> <p class="ql-block"> 9月24日,上午我們繼續在京河進行游船拍攝,下午結束了在京河的生態考察拍攝之旅,前往最后一站:山打根的西必洛雨林探索中心?(RDC)。我在京河沒有拍到盔犀鳥,<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盔犀鳥的頭蓋骨制成各種工藝品,價值遠超黃金,因此遭到大量盜獵者捕殺,目前已是</span>瀕臨滅絕的珍稀鳥種,這也我整個行程當中留下來最大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5日、26日,兩個整天,我們都在山打根的西必洛雨林探索中心?(RDC)拍攝。這是在城市開發過程當中專門保存下來的一個熱帶雨林公園。離市區約16千米。公園里建設了數百米長的鋼架林冠走廊,并配套建設了許多服務設施,為拍攝鳥類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是要拍一些高光鳥就要到森林茂密的叢林。</p> <p class="ql-block"> 熱帶雨林中的拍攝過程相當艱苦,天氣悶熱難當,蚊蟲、螞蝗也很多,我整天在熱帶雨林中拍攝,中午不回去吃飯和午休,一天步行3萬多步,所以拍到的鳥種也比其他團員要多。</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西比洛拍到了黑頭八色鶇、紫頂咬鵑、棕背三趾翠鳥、華氏鷹雕、粟領翠鳥、黃頸斑啄木鳥、灰黃啄木鳥、大灰啄木鳥、紫頰直嘴太陽鳥等珍稀鳥種。但由于季節、天氣及運氣等多種原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棘頭鵙,綠胸八色鶇,帶斑闊嘴鳥等一批高光鳥種沒有拍到?,F在到西比洛的游客越來越多,對鳥類的干擾也越來越大,所以這里的鳥況可能會一年比一年差!</span></p> <b><font color="#ed2308">黑頭八色鶇。</font></b>其令人驚嘆的色彩而著稱。生活在低地熱帶雨林中,偏好陰暗潮濕的環境,覓食于密集的灌木叢中,因此拍攝難度較大。主要以昆蟲、蜘蛛和小型蝸牛為食! <font color="#ed2308"><b>沙巴樹鷓鴣。</b></font>是雉科、鷓鴣屬的一種樹棲鳥類。體長26-32厘米。是中等體型的樹鷓鴣,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4月13日——近危(NT)。 <p class="ql-block"> 這只沙巴樹鷓鴣一點也不怕人,專心在地上覓食,好像根本感覺不到我們的存在。他們以小群覓食。它們的食物包括種子、漿果和白蟻。</p> <font color="#ed2308"><b>灰黃啄木鳥。</b></font>小型、體態豐滿的啄木鳥。分布于馬來半島和大巽他群島。其顯著特征為頭部大型錐形頂冠,上身黑色與白色相間的斑點,雄鳥的前額和頂冠前部呈紅色,而雌鳥則為灰色。 灰黃啄木鳥的雌鳥。 <font color="#ed2308"><b>白腹黑啄木鳥。</b></font>中型鳥類,體長43-46厘米,頭頂具長的紅色羽冠,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常綠及落葉闊葉林中,多在高大喬木的中、上部活動和覓食,主要以蟻類和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font color="#ed2308"><b>棕啄木鳥。</b></font>小型鳥類,體長8-9厘米。額金黃色上體為棕色和橄欖綠色混雜狀,下體全為暗棕色。尾較短,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林地,以螞蟻和各種昆蟲為食。 <p class="ql-block"> 這只棕啄木鳥正在使勁干飯!</p>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黃頸斑啄木鳥。</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一種</font>小型啄木鳥。以其獨特的黃頸條紋和無冠羽的頭部而著稱。廣泛分布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婆羅洲等地,棲息于低地和山腳地帶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以螞蟻和白蟻為主食,會采用覓食技巧,包括掠食、探查和啄食枯木。 <p class="ql-block"> 森林中腐爛的樹枝,里面會有很多蟲子,是啄木鳥食物的主要來源之一。</p> <font color="#ed2308"><b>栗啄木鳥。</b></font> <font color="#ed2308"><b>紅翅綠背啄木鳥。</b></font>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大灰啄木鳥。</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世界上最大的</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啄木鳥</font>,體長約51厘米,通體石板灰色,喉皮黃色。大灰啄木鳥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常綠闊葉林和次生林中,以蟻類和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大灰啄木鳥在過去20年因森林覆蓋率的降低導致種群快速下降,被列為易危物種。 <font color="#ed2308"><b>赤須夜蜂虎。</b></font>以其獨特的綠色體羽、紅色頂冠和喉部以及黃色尾下為特征,羽色漂亮。所謂蜂虎,主要指以各類蜂類等昆蟲為食的一種鳥類,食物包括黃蜂、大黃蜂、蜜蜂、木蜂、蟬、甲蟲、蟋蟀和螞蟻等。 <font color="#ed2308"><b>紫頂咬鵑</b></font>。雄鳥擁有醒目的深紅下體,黑色頭部,以及粉紅色頸背,羽色漂亮。分布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熱帶雨林。常活動于森林中間層。其食物包括昆蟲及果實。數量稀少,近危物種! <font color="#ed2308"><b>黑黃闊嘴鳥。</b></font>一種小型闊嘴,羽色鮮艷,擁有黑色頭部、上體,白色頸圈,黃色背部條紋,以及粉紅色至黃色的腹部。廣泛分布于文萊、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地的低地森林中。以昆蟲為主食,偶爾攝取小型軟體動物和果實。由于嚴重的棲息地破壞,目前被列為近危物種。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黑斑犀鳥。</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分布于東南亞一帶。</font>棲息于低海拔原始常綠森林。以大型富含油脂的果實為主食,偶爾捕食小型動物,包括昆蟲、蝙蝠和鳥蛋。飛行能力較強,能夠持續飛行數小時。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栗領翡翠。</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特有種。</font>法僧目的中型翠鳥,體長約22厘米,體重60-90克。雄鳥擁有醒目的綠色冠羽和黑色眼紋。分布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主要棲息在低地森林和山地森林。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包括昆蟲、蜘蛛、蝎子和蝸牛,偶爾捕食小魚、蛇和蜥蜴。常在樹葉或泥土中尋覓獵物。 <font color="#ed2308"><b>小綠葉鵯。</b></font> <font color="#ed2308"><b>華氏鷹雕。</b></font>活躍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的熱帶低地森林。以英國自然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命名,其體長約46厘米,體重介于500至610克,為世界上最小的鷹之一。 <p class="ql-block"> 華氏鷹雕具有典型的小型鷹雕特征,站立時可見豎立的黑色小冠羽,頂端白色。棲息于低地常綠和半常綠森林。狩獵時可能在森林內部或邊緣靜候,捕食鳥類、蝙蝠、松鼠、鼠類、蜥蜴和蛇等。這只華氏鷹雕正在育雛。</p> <font color="#ed2308"><b>黑喉黃鸝。</b></font>棲息于常綠原始森林和高大的次生林的高樹。通常在樹冠至中層活動。食物包括漿果、果實、昆蟲。 <font color="#ed2308"><b>棕胸地鵑。</b></font>能在樹叢間靈活攀爬,猶如松鼠般活躍在密集植被中蠕動,尋找樹上的毛蟲;在中間層覓食。 <font color="#ed2308"><b>婆羅洲啄花鳥。</b></font>色彩鮮艷的小型鳥類,分布于婆羅洲,特有種,常見于低地森林及山麓地帶的森林邊緣。 <font color="#ed2308"><b>黃腰太陽鳥。</b></font> <font color="#ed2308"><b>厚嘴捕蛛鳥!</b></font>所謂捕蛛鳥,就是善于捕捉蜘蛛等昆蟲的一種小鳥,與其他捕蛛鳥相比,厚嘴捕蛛鳥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粗大的喙和獨特的叫聲,捕蛛鳥除了捕食昆蟲,其實也喜歡吸食花蜜。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7日,今天是返程的日子。早上我到賓館附近拍攝了綠皇鳩,栗腹文鳥,黑翅雀鵯等鳥類,上午10點從賓館打的出發,前往三打根機場.,準備乘坐12:30從山打根到亞庇的亞航航班,沒想到由于航空公司方面機票超售,我無法登上這架飛機,只好轉乘下午16:30的航班,晚上再在亞庇住一晚。</p> <font color="#ed2308"><b>綠皇鳩。</b></font>棲息于平原、河谷和丘陵地帶的闊葉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現于居民點附近的小塊叢林及榕樹和橄欖樹上。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冬天也成群活動。主要以榕果等植物果實為食。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8日早上,孫老師帶我再次來到了丹絨亞路海濱公園,拍攝到了瓜哇文鳥和白領翡翠等鳥種。但遺憾的是再次與斑皇鳩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 下午14點左右,孫老師把我送到亞庇哥打京巴魯機場,乘坐下午16點的航班,晚上8:30抵達杭州蕭山機場,晚上11點順利回家。</p> <font color="#ed2308"><b>栗腹文鳥。</b></font> <font color="#ed2308"><b>爪哇文鳥。</b></font>原產于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和巴厘島,在全世界被養殖作為寵鳥,人工培育的品種有白文鳥、駝文鳥和櫻文鳥等品種。由于棲息地開發,以及經常被設陷阱捕捉作寵物鳥類貿易,野生爪哇禾雀在原生地數目下降。 <p class="ql-block"> 爪哇文鳥一般生活于低地草原或具草甸、灌叢的空曠林地、也見于耕地、花園、城郊的村鎮以及活動于稻田或甘蔗田、樹林或灌木叢中。主要以禾本科和其他草類的種子為食,偶爾也吃昆蟲。這只文鳥正在收集做窩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領翡翠。</b>是一種藍白色翡翠鳥,性孤獨,常單獨活動,多棲于樹頂枯枝上。主要以魚類、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動物為食。</p> <p class="ql-block"> 王文娟老師帶領的東馬拍鳥團全體成員,在神山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們本次行程的當地專業資深鳥導是孫震威老師,他是馬來西亞的華人,熟練掌握英語,馬來語和漢語三種語言。孫老師不但知識面廣,野外帶隊經驗豐富,而且責任心非常強!回國以后,不管我有什么樣的問題,詢問孫老師,他總是耐心地給我解釋,做出令人滿意的回答,非常感謝孫老師的指導和幫助!</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行程當中,我拍攝到了175個鳥種!盡管但由于受天氣及運氣方面的原因,有許多目標鳥種沒有拍到,但也基本達到了拍攝目標,非常感謝王老師、孫老師的耐心指導及團員的支配和配合!</p> <p class="ql-block"> 如果您對本次行程中的加里曼丹島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感興趣,請觀看我的另一個美篇:《探秘加里曼丹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沅陵县|
沽源县|
吴旗县|
佛坪县|
专栏|
柘城县|
余庆县|
通化县|
连城县|
紫金县|
天全县|
易门县|
海晏县|
衢州市|
平阳县|
清流县|
宁国市|
合肥市|
汤原县|
瓦房店市|
徐汇区|
西盟|
桑植县|
大石桥市|
云和县|
化隆|
堆龙德庆县|
四子王旗|
教育|
荔波县|
拜城县|
乳源|
青海省|
昆明市|
湄潭县|
三穗县|
福州市|
河东区|
奉节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