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初,湘西州吉首市的九十九洞突然紅火了起來,有人據此認為,它是處新近才發現的戶外活動線路,其實不然。</p><p class="ql-block"> 早在十多年前,九十九洞就是湘西州戶外圈的一個熱點地區。那時,戶外活動興起不久,州內許多戶外活動群的活動范圍大都以本地為主,而九十九洞所在地黃石洞、屯糧山一帶,臘爾山的八公山一帶,花垣的大龍洞一帶,保靖的呂洞山一帶等地,都是戶外人趨之若鶩的地方。人們徜徉在深山峽谷中,走出了許多原生態的經典戶外線路,既有徒步的爬山線,也有溯溪的水線。只是,那時沒有抖音之類的軟件平臺,也沒有發達的自媒體,更沒有無人機,九十九洞外人鮮知,只在州內戶外圈出名,是一條純粹的、探險性質的野線。</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湘西的石頭太多,千姿百態的石林層出不窮。當年我走玩九十九洞那一帶時,更喜歡走人跡罕致的峽谷溪流,玩一般人難見的奇山秀水,走一般人沒有走過的懸崖峭壁。聽了朋友們所言:“九十九洞山頂石頭有點特色,上山的路荊棘叢生十分難行,專門上山去看,又是原路返回,有點不值得。” 認為其太普通,所以,一直就沒有去過九十九洞。</p><p class="ql-block"> 抖音等平臺對九十九洞不同方位的美妙展示,不僅紅火得吸引了州內外許多戶外人,也一下子激起了我走玩的興致??爝^年了,不想走遠方,州內有點名氣的地方也都走過了,那些沒有去過的地方,自然就是我們補漏的選擇。就這樣,走玩九十九洞,成了我們“一起走吧戶外聯盟”新年活動的第一帖。眼睛哥哥、苗路灣、芙蓉、大山深處、老鬼、海子等12人先后報名參加,大家約定,1月4日上午八時準時從花垣縣城出發,經吉首乾州農貿市場,完成麻力灣一一九十九洞一一雀兒寨近10公里的野外徒步穿越。</p><p class="ql-block"> 麻力灣,原是一個獨立的村,現屬于強虎村10組,其村后的懸崖之上就是十多年前很出名的掛壁上的苗寨十八灣村。與乾州新農貿市場所在地西門口一樣,這一帶原來都屬于吉首市社塘坡鄉,全為苗區,現在均為乾州街道辦管轄。西門口往上不到一公里就是強虎村,出村往峽谷里走就是麻力灣。</p><p class="ql-block"> 進麻力灣村的公路是毛坯的泥土路面,很寬敞,里、外的坎也保得很牢固,一看就是大公路的規模,應該是多年前修的。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這偏僻的地方修那么大的一條公路,也不知道,修成這樣了,為什么不硬化就荒廢了,一路過去,車上的人議論紛紛,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 出麻力灣村約兩公里,是我們當天徒步的起點。正好遇上一位打柴回來的中年男子。為了進一步求證我們規劃線路的方向,我上前用苗語向他咨詢,原本以為他會與鄰近的鳳凰苗音相同,豈料,居然與我的語系一樣,溝通毫無障礙。</p><p class="ql-block"> 男子名叫石興強,麻力灣人,自言己經60歲,但看上去卻像位45歲左右的人,身體壯實。山上的雜木砍下就是柴,他從山里扛到公路邊就用小拖斗拖回家。平時生活是不用柴火的,過年了,家里要熏臘肉燒旺火,所以,他才上山砍柴。他還告訴我,麻力灣主要姓氏為石姓、施姓和張姓,共70余戶,石姓最大,有21戶。從這里石姓人的字輩來看,他們與我同族,“開國成家遠,順基茂永長”,他是成字輩,我是遠字輩,輩分上大我兩輩,大概是他們人口發達,輩分轉得比較快所致。</p><p class="ql-block"> 見我們是去九十九洞,他就想跟著我們一起去玩,并說,自己20多年都沒有上去過了,平時一個人不敢走,這次機會好,有我們作伴。還說,可以憑記憶給我們帶路。見他意志堅定,我們便接納了他。</p><p class="ql-block"> 石興強告訴我,我們起步的地方叫兩叉河,是公路正對面九十九洞河與上游的杉樹口河兩條小溪的匯合處,越過石欄橋,走過山口綠鐵皮蓋的牛棚,就是去九十九洞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沿著斜斜的山腰而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路都是山沙小路,雜</span>草與小雜木不時吞噬著路面,路時有時無,不是山里長大的人,根本就識不了這路的大致方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周削壁,山高林密,到處溝溝壑壑,呈現著不同的景色。特別是一處獨峰,異常奇特,惟妙惟肖如一位大人背著小孩,眾人便形象地將之取名為“背子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見路上一些石頭刻有紅漆的數字,石興強告訴大家,這里準備修一條公路連通花垣縣的十八洞村,這些紅漆數字是測量后的標記。聽他這么一說,眾人對先前進村的毛坯公路一切釋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湘西州曾計劃修一條公路,這條路從吉首城區出發,經保靖呂洞山,然后,一條經花垣縣的原排料鄉至原排碧鄉的十八洞村,再轉入吉首。另一條從花垣縣原董馬庫鄉經吉衛鎮一帶入吉首。進呂洞山的公路已經修通,成為湘西州當下最紅的網紅公路?;ㄔh境的公路一度啟動過工程,為3P項目,后來停工。不曾想,公路居然是從這個方向進入吉首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條公路修通后,原生態的自然和人文景點眾多,全域旅游,于斯為盛。如果,沿途在有景點的地方再延伸修路過去供人方便通行,或連通已修好的其他苗疆公路,這條公路即將就是湘西州最靚麗的一塊旅游招牌。神秘湘西,神秘苗族,全國獨一。</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路過去荒廢的田土實在令人感慨,在一處名叫“沙坪”的地方,一片約20余畝的水田不甘心似的擱在那里,因為位置底,山上的樹隔著一些巖壁,并沒有生長下來,田里只零亂地長著些小草,仿佛傲慢地堅守著自已最后的尊嚴。石興強熟悉地指點,“前面這塊4畝,上面那塊3畝6,是我的,都是旱澇保收的好田?!? 種莊稼本來就不合算,一家一戶獨立單干更沒有搞頭,加上荒山野嶺行走不便,石興強只能可惜地望“田”興嘆。</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處水源,原先有個洞,水從洞里流出,水質很好,石蛙和小魚很多。因為常年泥石流,洞已全部被淹埋了,水都是從沙土里浸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以河為界,河的左邊是我們村的,再過去就是鳳凰的了。右邊叫麻茍坡,原來是我們吉首寨陽鄉的,再過去是雀兒寨,現在統屬矮寨鎮管?!?石興強如數家珍。</p><p class="ql-block"> 行走約一小時左右,走過了這段斜上的、被泥石不斷沖刷的若隱若現山沙路后,就進入了一處埡口似的狹窄峽谷,路況一下子好了起來,路面是上好的石板路,小溪兩岸保的石坎也錯落有致,只是,流水潺潺聲中,灰黑灰黑的石板路和石坎仿佛有氣無力缺乏生機,一些綠色青苔和藤蔓偶爾掛在上面,透著一股股無盡的歷史滄桑。特別是小溪對面的一條石板路,直直地沿山邊向山上而去,外觀干凈整潔,仿佛每天都有人走過。我與老周一見這特色小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睅缀醍惪谕暥?。山上原來有個村寨叫“老虎坡” ,因交通閉塞,人們紛紛外遷,現在早已是無人村了,只留下那條路在證明,這里也曾是人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石板路一直持續至一片開闊地,此處是這條峽谷里最寬闊平整的地方,兩邊先是緩坡,緩坡之上則是懸崖峭壁高聳。右前方一座懸崖頂上呈現著無數座奇特的獨峰,大家都看過抖音,知道那里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九十九洞山。</p><p class="ql-block"> 休整的時候,石興強告訴我們,這片開闊地是他們麻力灣的故土。當年,他們村就建在這里,寨名就叫九十九洞。九十九洞山也是他們村的,山上過去是鳳凰縣的芭科村,從老寨子過去是鳳凰縣的米良鄉,而山下的“老虎坡”是從九十九洞村搬過去的。</p><p class="ql-block"> 九十九洞村的遺址隱隱約約,一條小溪穿插而過,四野到處彌漫著郁蔥的樹木、翠竹。不是特別提示,人們根本就感受不了這里原來是村莊的遺址,也感覺到它不是純粹的曠野,只覺得這是個怪怪的處所。</p><p class="ql-block"> 老屋場上最多的,是一堆堆如假山似的低矮石壁、石峰,最顯眼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堵1.5米寬、5、6米長布滿綠苔的老石墻,靜靜地躺在那里,孤獨地不知向誰訴說內心的寂寞凄涼,逝去的村寨,留存的也僅僅只有這點印記了。從地理環境來看,當</span>年的村莊,上下左右好田好土好水,絕對是處恬靜、美麗而富饒的苗寨。如今,物是人非,方圓十幾里都無人煙,成了野獸的天堂。據石興強說,寨子是因為兩邊懸崖不時垮塌,常有泥石流,不安全才搬下山的。他的祖父母就葬在老寨子旁邊,他憑著記憶去尋找了許久,卻怎么也沒有找到。其實,不僅是他家的,估計所有的家庭,都再也找尋不到列祖列宗的墳瑩了。因為放眼搜尋,根本就看不到有一處墳墓的蹤影,倒是一堆堆零亂不堪、新新舊舊重疊的泥石遍布四野,九十九洞村的先人們,和自己的村寨一樣,隨著歲月,早己煙沒于歷史的浩瀚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 九十九洞那一帶的懸崖之中有許多洞,大小深淺不一,這種獨特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誰也解釋不出來。大概是洞多,人們便以九十九來形容,地名或許因此而來。</p><p class="ql-block"> 順坡來到一處懸壁下的洞口,我觀察了一下,左前方有處埡口,長滿翠竹,應該徒手可以上爬。洞的左上方是一級級的絕壁,借助一些輔助工具,應該也可以攀巖而上。但,兩處都不是風景最佳的地方。只有往右走,沿著上下削壁之間的一段臺階式的臺地向懸崖深處走去,那才是最美的所在。因為越往前走,絕壁越高越陡,視野也越開闊,萬里苗疆盡在腳下,群峰薈萃,脈如長龍,風景和險峻如恩施大峽谷的朝東巖,也酷似永順的方石巖。</p><p class="ql-block"> 懸崖盡頭有座壯實的獨峰,從山下直聳入云,傲然屹立在空曠的山谷之中。按山勢慣性,此處應該是裸露巖壁不能行人的,可偏偏天公作美,在兩處絕璧之間剛好有處不寬的如槽的陡峭山坡連著上下絕壁,槽上有土,山竹見縫插針長在上面,既像欄桿一樣擋住了崖下絕壁險境讓人不怎么畏懼,也可以供人扯著一根根山竹借力上爬。</p><p class="ql-block"> 越過竹林上爬到懸崖邊,一個大洞豁然眼前,這洞也是唯一能從懸壁進入后山的穿洞,抖音里九十九洞許多經典的畫面就是在此處拍攝的。洞內空曠干燥,洞口前寬后窄,一面面對絕壁,一面面向從芭科村而來的方向。后洞口散亂地躺著一些倒塌的石頭??玻烙?,在過去,不是土匪洞,就是躲土匪的洞。也有人說,這里是乾嘉苗民起義的兵工廠,義軍曾在此制作兵器。這一帶曾是苗民起義的古戰場,苗<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吳八月就是附近坪垅寨的人,義軍據險守備,居高臨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確實是處理想的要塞。</span></p><p class="ql-block"> 從后洞的右上方沿巖璧攀爬而上就是山頂,由一堆堆亂石組成,有的如城墻,墻內有一線天似的穿洞,有地窖似的通向不同方向的穴。洞和穴宛如仙宮神殿,掛著一些奇特的鐘乳,在變幻莫測的光影之下,神奇神秘如鬼洞,既嚇人也迷人。山頂還密布著一座座獨峰,橫七豎八,形態各異,有的如筍,有的如腳趾,有的如菇,千姿百態任由人們想像。</p><p class="ql-block"> 流徜在這片神奇的地方,有學彎弓射日的,有放聲向曠野吶喊的,有攀巖的,也有鉆進空穴摸上爬下的,所有的人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忘我地自娛自樂著,無論大人小孩,玩的都是童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span>部分游玩九十九洞的人,主要就是來到這個地方。我們到的時候,前前后后有百余人爬到這里。機緣巧合,近20年沒有見面的表弟也來這里游玩,見是我,一個勁地向同行的玩伴介紹:“這就是我們在網上經常看到的海納百川!”從眾人敬慕的目光中,著實讓我一番自豪。在爬一處絕壁時,一位似曾相識的人,我們彼此注視了很久,最后認出,是懷化的驢友“軍”,前年,我們曾經一起走過貴州銅仁的黃牯山,有過一面之緣,再次不期而遇,自然是一番興奮。</p> <p class="ql-block"> 九十九洞是處玩不膩的地方,一堆石頭,一座獨峰,就可以讓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多種玩法、多種趣味和驚喜,要不是天氣漸暗,人們樂此不疲久久都不愿離去。</p><p class="ql-block"> 從九十九洞往芭科方向行走約40來分鐘,到了一處山坳,兩山之間有一塊棄耕的旱土,剛好供人們小憩休整,而此處下方,就有一條盤山小路通向雀兒寨。</p><p class="ql-block"> 山坳似觀景臺,前后隔著寬敞的山谷,谷外山巒起起伏伏,江山如畫。如果天空晴朗,站在這里放眼,氣吞萬里的氣概由然而生。許多人愛好登山,就是喜歡這種效果,以一份辛勞換一種心境,拿一份心境壯自已豪情,不僅把登山當作一種樂趣,更是作為一份情懷。</p><p class="ql-block"> 去雀兒寨的小山路大部分是陡坡,鮮有人走,樹木和竹子長滿了山山嶺嶺,山路陡而窄,走得很是費勁,也走得人人滿頭大汗。大家戲言,爬山一身汗,下坡也是一身汗。不過,沒有一個人后悔和怨言,都為能出一身汗而感到舒暢,特別是在新鮮空氣充盈的原始次森林里,簡直就是無以倫比的享受和超脫。</p><p class="ql-block"> 九十九洞屬于野線性質的小眾景點,能去玩的人,基本具備戶外旅行的本領和素質。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許多人去玩九十九洞,大都是從芭科村過去,然后原路返回,我覺得有些不劃算。因為,他們只單一地看九十九洞山上的奇石和洞,錯失麻力灣至九十九洞,九十九洞至雀兒寨沿途的美景和徒步的樂趣,對于戶外人來說,不能不說是種遺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從林間穿越了一個多小時,終于走到雀兒寨。這個深山苗寨,我當年在這一帶徒步和溯溪時,就曾路過四、五次,可每次都是因為路線長弄到天黑了才到達這里,所以,并沒有看清它的容顏。這一次很順利,下午5時左右,我們就到了雀兒寨,終于把它的容貌看了個大概,只是,雀兒寨已不再是一個村,撤鄉并村后,它己變成了排乃村的一個組。如今,撤鄉并村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不僅是雀兒寨,許多村寨也將再一次消失。隨著社會的發展,搬遷至更大的地方既是形勢所迫,也是一代人的陣痛,許多人,從此一去,就如九十九洞村一樣,再無故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程還沒到矮寨的時候,老蔣的家屬就打來電話,說花垣下雨了,問我們到了哪里?而眾人皆喜悅回答,我們這里天晴如初!山不見我,我自去見山,我愛山川,山川自會厚我,累了一天,有個好天氣陪伴,這也許就是九十九洞對我們最好的回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海納百川2025年1月10日)</span></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浑源县|
常宁市|
莲花县|
潞城市|
浦江县|
通江县|
和平区|
丹阳市|
南澳县|
江永县|
凉城县|
高青县|
韩城市|
外汇|
土默特左旗|
美姑县|
巩留县|
盖州市|
东阳市|
塔河县|
六安市|
吉水县|
驻马店市|
临桂县|
富顺县|
东兴市|
内乡县|
扶沟县|
张家港市|
龙泉市|
延吉市|
合肥市|
景谷|
苗栗县|
广河县|
万山特区|
梓潼县|
金川县|
高安市|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