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道偉(ZHU)</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256887</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在我心田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對故鄉靜安寺的思念,如同珍藏多年的陳釀,愈發醇厚,香氣四溢。這些年來,我與夫人心中一直懷揣著一個美好的愿望:在靜安寺周邊尋一家靜謐的酒店,讓我們沉浸在這片既熟悉又新鮮的土地上,慢慢回味那段充滿活力的往昔歲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老家……靜安寺,我們期待在欣賞其新貌的同時,去追尋那些被時光掩藏的足跡,探訪那些承載無數回憶的老建筑,重溫那些歷久彌新的故事。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新舊交織的體驗,慰藉我們內心深處對靜安寺那份難以割舍的眷戀與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此次歸國探親,我們選擇了愚園路上的國際麗都酒店公寓(昔日愚園公寓),它靜靜地矗立,仿佛在低語著過往的篇章。距離百樂門僅百步之遙,對面是繁華的1788廣場,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歷史的氣息,每一個角落似乎都在訴說著曾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這片充滿回憶的土地上,我們時常漫步在老家的周邊,心中總會涌動著復雜的情感。童年時的天真爛漫、少年時期的青澀夢想、青年時期的激情滿懷,直至成年的深沉思考,這些成長的片段如潮水般涌上心頭,讓我們既感到溫暖又不禁感慨。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親切的笑聲,那些無憂的時光,仿佛就在眼前,而我們只能在這片土地上追尋它們的蹤跡。</p> <p class="ql-block">靜安寺周邊的變化翻天覆地,各種高端商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在欣賞這些建筑的瞬間,眼前常常浮現出過去的一幕幕老景,讓我想起收藏的那些老照片。每一張老照片,都如同一把開啟往日時光的鑰匙,引領我們窺探那些珍貴的瞬間。每一張照片背后的故事,宛如一顆顆熠熠生輝的珍珠,串聯起我們生命中那些難以忘懷的記憶。當我閉上雙眼,那些繁華的街景、熟悉的店鋪、溫暖的街頭、弄堂文化便會一一浮現在眼前……這一切,共同鑄就了我們心中永不褪色的靜安寺印象,成為了我們靈魂深處永恒的牽念。整個假期,我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回憶之中,住在承載著無數故事的老家周邊,感覺無比美好!</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上的國際麗都酒店公寓(昔日愚園公寓),現在改建后的公寓是五層。以前往東背后就是靜安商場和大滬電影院。這是一排三層樓的公寓(地下還有一層),分好幾個門洞,先要往下走幾階臺階,有一塊十多平方米的門廳,麻石子地,然后才是上樓的樓梯,小時候感覺這些公寓房里很安靜。公寓東側是一家服裝加工場,百樂商場愚園路進口,雨鞋店,萬歲照相館,百樂門美發廳??(在靜安寺屬于高檔),轉彎角就是百樂門。</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愚園公寓,背后就是原靜安商場。</p> <p class="ql-block">酒店公寓外貌,二、三、四和五層都有公寓客房。</p> <p class="ql-block">酒店公寓往西二百多米,愚園路烏魯木齊北路口是靜安區消防支隊。這是一幢老建筑,以前我們一直稱救火會。建筑較以前加了三層,燎望臺看不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以前救火會的照片(三層)</p> <p class="ql-block">酒店公寓正對面是1788廣場的愚園路入口。這里是一個國際級的商業中心,坐落于南京西路1788號。這座建筑高達130米,是一棟頂級的國際甲級辦公樓和精品商業綜合體。商場內部充滿文藝氛圍,建筑設計精巧,玻璃幕墻晶瑩剔透,自然采光極佳,擁有多家知名的網紅餐飲店,人氣旺盛,成為了靜安寺附近居民和白領們休閑娛樂放松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1788廣場愚園路入口,曾是原和平路(童年時我們稱為和平弄)朝西包括慶云里的位置。以前,南京西路入口與大發南貨店之間設有一個報欄,和平路路口曾有小攤販聚集。和平路西側原是德濟醫院,后來變更為戲曲學校,靜安越劇團也曾在此,戚雅仙擔任團長。看門人阿彩阿姨(曾是鄰居)負責接待。記得門前擺放了許多康樂球攤位,還有打汽槍和套圈圈的娛樂攤位,小時候常去那里玩耍。和平路通往愚園路,北路口有一個頗負盛名的熗餅攤,老板是山東人,他制作的熗餅風味獨特,給附近居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1788廣場夜景</p> <p class="ql-block">原和平路愚園路入口處往西的一些商店。三電實業有限公司、個體裁縫店、中一服裝店等。很久前近烏魯木齊北路口這一段,曾是竹蘺芭圍起來的柴爿店,后來里面的部分房子也曾是向群中學早期的部分教室(因而也曾有人稱向群中學是柴爿中學)。</p> 原和平路平面圖 <p class="ql-block">原和平路愚園路入口的右側是259弄慶云里(中一服裝店旁)。</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烏魯木齊北路口,新建的紫安大廈。</p> <p class="ql-block">新華園(235弄)在和平路愚園路入口的左側。往華山路方向較有名的是永固無線電商店、中西照相材料商店(以前自已沖印照片的一些藥水都是在這家商店里買的)和元元帽莊。</p> <p class="ql-block">南京西路1788號,位于1788廣場的南京西路入口處。對面是中國福利會少年宮的后門。沿著南京西路向西行走,您會看到幾家頗受歡迎的網紅餐廳,其中備受老年消費者喜愛的上海1號餐廳就位于附近。</p> <p class="ql-block">1788廣場右側(朝向華山路方向),位于大發南貨店之間,設有一個報刊櫥窗,那里每日都有眾多讀者駐足閱讀。沿著和平路向西,會見到一家專門售賣香燭的店鋪(名為大有興),它后來轉型成為了一家酒店,在秋季大閘蟹上市時,這里還有熱鬧的夜市。再向西走,便是洪餘醬園店(后來更名為萬裕新醬油店),我小時候經常受母親之命,來這里購買醬油、醋、豆瓣醬等。緊鄰的是一家茶樓,名為和平食堂,它后來改造成了南京飯店。記得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飯店里出售油條和豆腐漿,一根油條售價二角五分,價格不菲,那時候能吃上一根油條是一件非常渴望的事情!飯店西側是聯合診所,之后更名為延安西路地段醫院。再往前就是靜安浴室所在的弄堂,以及長寧冷庫,冷庫門前是57路公交車的起點站,每逢周末去西郊公園,人們都得排起長隊等候乘車。</p> <p class="ql-block">報刊櫥窗</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洪餘醬園店(后稱萬裕新醬油店)(網絡照片)</p> <p class="ql-block">弄內20號是靜安浴室</p> <p class="ql-block">南京西路1788廣場夜景,與以前相比,變化太大!實際上,靜安寺這一地塊,老建筑所剩無幾,都是新面孔。</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靠百樂門那段,建筑沒動,沿街店面僅保存一家理發店,百樂門理發店,現改成南京理發店,原來套鞋店、照相店都被其他商店取代。</p> <p class="ql-block">位于酒店公寓不遠處的是著名的百樂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百樂門逐漸恢復了其昔日的風采。門廳內陳列著當年的照片和歷史資料,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了那份懷舊的氛圍。解放后,舞廳一度改為紅都劇場,我們兒時也曾在這里聆聽京劇、觀看電影。</p> <p class="ql-block">百樂門舞廳始建于1932年,由建筑師楊錫镠設計,被譽為“東方第一樂府”。從當年在上海灘廣為流傳的詩句:“月明星稀,燈光如練。何處奇足,高樓廣寒,非敢作遨游之夢,吾愛此天上人間。”,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名流對百樂門的鐘愛。</p> <p class="ql-block">百樂門之父:顧聯承。1932年南潯商人顧聯承投資七十萬兩白銀,在靜安寺購地建造Paramount Hall,成為“東方第一樂府”,并以諧音取名“百樂門”。</p><p class="ql-block">百樂門設計師是楊錫繆,建筑共三層,第二層是舞池和宴會廳,可供千人同時跳舞,陳設豪華。三樓為旅館。頂層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的玻璃銅塔,當舞客準備離場時,由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車夫可以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p> <p class="ql-block">轉彎樓梯墻上掛有老上海的電影明星的劇照。</p><p class="ql-block">左一袁美云</p> <p class="ql-block">百樂門不僅是老上海的文化象征,也為靜安寺乃至整個上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提及老上海,人們便會想起百樂門,隨之而來的是旗袍、爵士樂、以及那“蹦擦擦”的旋律,仿佛又能聞到70多年前老上海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夜生活比香港早了20年,而百樂門舞廳的成名法寶之一,便是二樓的大舞廳擁有獨特的“彈簧地板”,跳舞時地板會傾斜或顫動,帶來別樣的動感體驗。</p> <p class="ql-block">2003年7月28日,內部重新修繕,上海百樂門大舞廳以嶄新的面貌再度迎客。再次傳來那久違的蹦擦擦旋律之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樂門</span>朝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萬航渡路方向)</span>的商店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依次是紅星眼鏡店、金豬韓國料理、手機商店、麥當勞和900食品城。</p><p class="ql-block">在文革之前,位于紅都(即百樂門)轉角向北的地方,有一家規模較大的舊貨商店——永樂調劑品商店。這家商店物品繁多,常年吸引著眾多顧客前來挑選舊貨。在文革初期,由于抄家沒收的物品,如紅木家具、古董藝術品、鋼琴等堆積如山,價格低廉得難以置信。緊鄰永樂調劑品商店的是百樂商場的進出口。百樂商場與靜安商場一同構成了靜安寺地區的兩大商業中心,對于40、50后的人來說,這兩個商場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后來,百樂商場經過翻新重建,變成了中百九店。對于年輕人來說,中百九店同樣是一段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現華山路愚園路交叉口是雷允上藥城大樓(原中南藥房和元元帽莊的位置),背后是百樂門大都會。往西是工商銀行靜安支行等,屬靜安高和大廈。</p> <p class="ql-block">雷允上旁邊,現是老凰祥銀樓</p> <p class="ql-block">在靜安寺商業圈的改造之前,這里曾是眾多商鋪的聚集地,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和熟知。在華山路與南京西路的交匯處,有一家著名的大發南貨店。沿著華山路向百樂門方向走去,商鋪依次是:新華書店(位于華山路42號),眼鏡店(位于華山路34號),西區老大房(位于華山路24號,其標志性的是圓框內寫有一個“真”字。這里主要銷售蘇式糕點、蜜餞,以及各種包裝精美的糖果,如牛皮糖、酥心糖。其特色產品包括現做的鮮肉月餅和糖炒栗子),接著是新元泰水果店,以及中南大藥房(一家西藥房)。</p> <p class="ql-block">著名西區老大房,現在百樂門旁萬航渡路900食品城中,有西區老大房的二個大柜臺。(密制的上海熏魚為夫人至愛,每次來滬必須購買)</p> <p class="ql-block">雷允上大藥城對面,曾經熙熙攘攘的商店街如今已變了另一番景象。那些熟悉的招牌和店鋪已悄然離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幕古色古香的畫面。靜安寺廟的知思閣、西廂房的外墻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陽光輕輕灑在墻面上,映出斑駁的光影,給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感覺。</p><p class="ql-block">在這面古樸的外墻之外,幾家特色商店點綴了這條街道。友誼商店里,一些古玩愛好者正細心挑選著各式珍品。三葉眼鏡城里,各式眼鏡在燈光下閃爍,吸引著顧客的目光。而城隍廟金福銀樓的金銀飾品熠熠生輝,讓人不禁駐足欣賞。</p><p class="ql-block">近旁地鐵入口人來人往,上班族、游客、學生穿梭其間,為這條街道注入了現代都市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確實帶有歲月的痕跡,很可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上海拍攝的。我依稀記得華山路上(從南京西路到愚園路的那一段),店鋪林立,熱鬧非凡。在那個略微彎曲的角落,坐落著中國人民銀行。緊鄰著的是一家歷史悠久的中藥店,名字歷經變遷,曾是百和堂、雷允上、益新參店等。再往前,可以看到梅蘭照相館,許多人的結婚照都是在那兒拍攝的(我們也不例外)。接著是永利鐘表店、正豐腌臘店、金銀珠寶店,以及鴻運齋熟食店。15路公交車的調度室也在那里,還有報刊門市部(也賣郵票)、長虹煙雜店。華四小學的入口處,樂村酒家、大同布店,以及位于愚園路拐角的旗篷商店,都構成了這條街道的獨特風貌。</p> <p class="ql-block">梅蘭照相館</p> <p class="ql-block">麗都國際酒店公寓的地理位置極佳,毗鄰我的老家,每日漫步其間,四周的一切都透著熟悉的溫暖。晚餐過后,我們習慣于在這片充滿回憶的土地上散步。</p> <p class="ql-block">記得有一晚,我們特地去探訪了1788廣場對面的市少年宮。</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載光陰似箭,當年在市少年宮參加金工小組課外活動的日子,如同一張張泛黃的照片,雖然被歲月磨礪,但依舊清晰如昔。當晚,當我再次站在那座熟悉的白樓前,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回到了那個充滿熱情與夢想的年代。歲月如梭,而我對那段時光的懷念,卻引發了無限的遐想和深深的感概。</p> <p class="ql-block">時刻準備著,多么熟悉一句誓言!</p> <p class="ql-block">這組雕塑是那么熟悉!</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市少年宮的后門進入,凝視著那座“白宮”,在大草坪上默默回憶起六十一年的六一慶典。</p> <p class="ql-block">大廳</p> <p class="ql-block">那天離開少年宮的正門,便踏上了延安西路,站在延安西路天橋上遠眺靜安寺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下了天橋,沿著華山路前行,對面便是大勝胡同,那里曾是我們家在抗日戰爭前的居所。走到常熟路口,便折返回程。</p> <p class="ql-block">途徑同學的家門口。</p> <p class="ql-block">走過天橋,穿過靜安公園的側門,便來到了位于靜安寺的地鐵十四號線站點。靜安涌泉紀念墻附近那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噴泉池,晚間的燈彩十分艷麗奪目。</p> <p class="ql-block">仰望對馬路華山路南京西路口的會德豐國際廣場。變化真大!</p> <p class="ql-block">以前,這個拐角正是歷史悠久、享有盛名的正章洗染店(成立于1925年的老字號)所在地,位于靜安寺附近。沿著西邊的街道依次坐落著新春茶葉店、四海百貨店、靜安配電站、華山糧管所、一家小酒店、雜貨店、玻璃店,以及通往老街的弄堂。繼續前行,便是市少年宮的后門及其圍墻,直至抵達烏魯木齊北路。</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張記錄著時光印記的老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正章洗染店”的招牌。緊鄰正章洗染店向南延伸的是著名的“老街”,一條交織錯落、充滿歷史滄桑的老式里弄。在街口,華山路80號的那座二層高的公共廁所,無疑是靜安寺區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繼續往南走,便是顧家的五金店、大隆煙紙店,其南側藏匿著一條窄窄的弄堂(小門通向里面的住家)。再往前便是華山點心店,早晨時分總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旁邊是建材點,在120弄(127弄對面),穿行至弄堂盡頭,便可見到尚宗小學的后門(這所學校昔日為私立小學,我的哥哥姐姐都曾在此畢業)。我的中學同學華蔭榆也曾居住在這條小弄堂之中(望見此文再度建立聯系)。而與之毗連的弄堂是學校正門所在。</p> <p class="ql-block">“老街”對面,以前也是一家家店鋪。南京西路電報局起始之處,緊鄰華山路與南京西路交叉口,坐落著一間皮鞋店。其旁側設有一門,拾級而上便是私人牙科診所。往南繼續前行,依次可見一家小型理發店、充滿懷舊氣息的舊書店、唱片店以及木匠鋪(后轉為長江刻字店)。再往前,是一家自行車修理店和皮鞋修補店。此處還藏有一條小巷,可通向南京西路1699弄。</p><p class="ql-block">相鄰的是一家米店,那是小學同學顧守安家的產業。不遠處,有一家歷史悠久的老酒店,早年以售賣湯圓而聞名。酒店的旁邊是一家煙紙店,屬于小學同學王靜仙的家。再接著是棉花店,那是小學同學阿忠的家。旁邊老酒店在公私合營后變更為對面大隆煙紙店的倉庫。</p><p class="ql-block">繼續漫步,可見另一家理發店、茶館、竹器店、水果攤、民生廣東商店以及舊貨店。旁邊是里弄生產組的加工場,緊接著是127弄(通南京西路1699弄),最后一段就是靜安公園圍墻,這里匯聚了往日的記憶與今日的寧靜。(謝謝老同學阿忠提供信息)</p> <p class="ql-block">華山路南京西路的路口。背景中的高樓是得利車行和電報大樓,路口幾家商店。</p> <p class="ql-block">站在延安西路的天橋上,遠眺靜安寺,你會發現華山路與延安西路口至南京西路口的這一段,兩旁的商業店鋪已消失。曾經正章洗染店所在的這一片,現都納入了會徳豐國際廣場的范疇。而對面的區域,大部分已經整合進靜安公園的綠地之中。靠近南京西路的一端,則是14號地鐵靜安寺站的便捷入口。這一帶的轉變,展現了城市景觀的更新與發展。</p> <p class="ql-block">途經百樂門,不久便回到了酒店。這一夜的懷舊之旅,每一步都充滿了回憶,仿佛又一次穿越了時光的長廊。</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位于繁華的靜安寺,我出生在南京西路1699弄<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的靜安寺廣場)</span>,那里正對著靜安寺這座千年古剎(上海的百年歷史靠外灘,千年歷史靠靜安寺這座千年古剎, 歷史太悠久了。有關靜安寺廟的描述在記憶中的老家靜安寺這篇美篇中有所描述,在此不再重復。), 十歲那年,我們搬家至靜安公園東面的延年坊,我在那里度過了學生時代,直至文革期間、上山下鄉的歲月,才暫時離開了這片故土。1977年恢復高考,我重歸靜安寺的懷抱。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家生活了四十多個春秋,往事如煙,卻歷歷在目。對于靜安寺的一切,我始終記憶猶新,那份情感深深地烙印在心中,難以抹去。</p><p class="ql-block">正如許多老靜安人所說:“靜安情結,對于我們這些老居民而言,就如同那段難以忘懷的初戀。她的魅力不僅在于美麗與繁華,更在于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靜安寺,就像一壇陳年的美酒,隨著時間的沉淀,愈發醇香”。靜安寺周邊,從華山路至常德路延安中路這一區域,如今已煥然一新。除了靜安公園依舊綠意盎然,其余住宅地帶均已轉型為繁華的商業城和星級酒店,展現出一片現代都市的繁華景象。而那些承載著往日記憶的老宅和周遭的一切,如今只能存留在我的回憶之中。</p> <p class="ql-block">靜安寺廣場原來地貌,原南京西路1699弄(思義坊,繞泉村),華山路一帶和部分靜安公園。</p> <p class="ql-block">豐盛里?靜安寺廣場(南京西路1699號)亞洲第一大蘋果旗艦店。(前身就是南京西路1699弄。)廣場中心獨特的敝開式露天舞臺,深灰色花崗石鋪就向半圓形觀眾席,廣場上的噴泉,配上靜安寺涌泉題詞墻,靜安寺地鐵入口,成為靜安寺地區新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靜安寺廣場涌泉題詞紀念墻</p> <p class="ql-block">位于原南京西路1699弄的弄口,右側首戶便是2號,緊接著的第二扇門是4號,那里住著范家(兒時玩伴多多的家),他們的家門恰好正對著思義坊的弄口。左側的第一戶則是思義坊1號的邊墻(我家)。在這條1699弄里,居住著許多小學時期的同窗,以及大學時代的校友。每當小學同學們相聚一堂,我們總會回憶起那些年在弄堂里的點點滴滴,那些記憶依舊清晰如昨。</p> <p class="ql-block">思義坊1號,思義坊是1699弄的單號(1,3,5,7,9,11,13,15號)11號是張冶秋醫生家。</p> <p class="ql-block">1699弄弄堂底,幾家人家都是有黑色鐵門,弄底右側可通華山路127弄。</p> <p class="ql-block">1699弄旁是有名的得利車行。往東是關帝廟,很小,知道的人不多,也就是我們住附近的小孩還捉迷藏到這地方。關帝廟外墻是廣告欄。旁邊是20路電車調度室。再過去就是靜安公園了,墻外靠馬路邊設立了長長的電影畫廊,凡是有新的電影即將公映,畫廊必定展出該影片圖片。可以從中了解到故事梗概。不僅國產片,外國影片也占有重要地位,如西班牙《騎車人之死》、聯邦德國《柏林情話》、民主德國《科倫上尉》以及許多蘇聯影片。這個畫廊好像一直延續到了60年代初期。小時候常去光顧,后來增加了報欄,傍晚來此閱讀新民晚報的讀者很多。</p> <p class="ql-block">靜安公園的大門經過精心整修,現已煥然一新,徹底擺脫了往日的容顏。屬牛的人在銅牛雕像前留下身影,這不僅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更承載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同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靜安公園大門口很小,這張照片看來是入冬時拍的。當時大門就是很簡單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進公園的大門口,最令人忘懷的,就是這兩旁齊整的三十二棵梧桐樹,如今我老了,可它們比我更老,棵棵都已有一百多歲了!那還是1897年建立外國公墓時栽種的。如今樹干高大粗壯,似威武衛士、列隊巨人,站在公園入口,一眼望去,綠蔭如蓋,郁郁蔥蔥,一條很幽靜的綠色長廊,但現在似乎少了幾棵。我在魁北克家咐近的小路,也發現類似的景點,會即刻聯想到老家靜安公園的門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在我漫長的人生旅程中,靜安公園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那里承載了我童年的歡笑、少年的夢想和學生時代的美好記憶。時至今日,每當我踏入靜安公園,那高大的梧桐樹、舊日白色大理石砌成的西式涼亭、綠意盎然的大草坪,都讓我感到無比親切。坐在長椅上,我靜靜地回憶往昔,耳邊似乎還回蕩著童年、少年和青春時期的歡聲笑語。</p><p class="ql-block">夏日的記憶里,我們一群小伙伴在公園里捉蟋蟀、捕蜻蜓、追逐蝴蝶,還跟著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一起參與滅蚊、驅趕麻雀的活動。那些生動的畫面,如今依然歷歷在目。即便成家立業之后,我仍會時常帶著孩子來到這個充滿回憶的公園。</p> <p class="ql-block">站在寬廣的草坪前,我仿佛又能看到父母當年每天早晨在這里鍛煉的身影。靜安公園,不僅是我個人成長的見證,更是我們家庭溫馨時光的凝聚地。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靜安公園前身是外國"墳山",梧桐樹、大理石西洋白廳,以及哥特式教堂都是舊物。白色西洋廳是墓室改建而成大理石亭,雕刻精細,結構別致,中間是大理石桌、凳,面積約20平方米。我們童年時,它是安放于現在八景園的位置,現移置于公園的南端。</p> <p class="ql-block">攝于2024年</p> <p class="ql-block">1959年,我們搬至南京西路1603弄(延年坊),在這條充滿特色的石庫門新式弄堂中度過了數十年。這里見證了我難忘的青少年時光、文化大革命,以及1969年我上山下鄉離開靜安寺的家園。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我從黑龍江考回上海,再次回到了靜安寺的故居。后來結婚并出國留學,雖然告別了延年坊,但在出國前,我仍會帶著孩子回家探望父母。1996年,因拆遷,我們的家從繁華的靜安寺中心搬至浦東新區。</p><p class="ql-block">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延年坊留下了無數故事和成長的足跡,許多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鄰居、同學、朋友和長輩們。那些一起玩耍、打球、打牌、玩官兵捉強盜,甚至一起翻墻進入靜安公園的日子,每一件細微的事情都歷歷在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這種情感,只有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人才能體會到的弄堂歲月。</p><p class="ql-block">對老家的回憶,實際上是對靜安寺、1699弄、延年坊以及周邊的商店、弄堂、建筑的一種懷念、留戀和熱愛。這些珍貴的往事沉淀成了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延年坊是1928年建造的。弄堂大鐵門,上方建有過街樓,下沿有石刻"延年坊"三個大字(鐵門于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鐵時,被扔進大溶爐),延年坊是標準新式石庫門建筑,生活設施煤衛齊全(后期搬進人家多了,就不一樣了,不是每家都有衛生設備),前門大,進去天井,客堂,兩旁廂房(前后廂房,中間衛生間),客堂后面有后天井加廚房,有后門出入。上樓后分客堂樓,左右廂房,后面亭子間,有鐵制樓梯通向曬臺(亭子間頂上)。</p> <p class="ql-block">老家后門</p> <p class="ql-block">右邊13號陳家陽臺,左邊趙家陽臺。</p> <p class="ql-block">芮歐百貨,這座為當代時尚達人精心打造的高端奢華商業大廈,坐落于靜安寺的黃金地段。它的所在地,曾是承載我童年記憶的延年坊和常德路嘉禾里等地塊。那天在咖啡時光之后,我們漫步于靜安寺的老家附近,踏入芮歐百貨的華麗大門。盡管眼前盡是繁華景象,但我的腦海中卻不禁浮現出往日石庫門弄堂的溫馨畫面,那寬敞的弄堂,通往記憶深處的延年坊。</p><p class="ql-block">曾經的橫向弄堂,從第一弄到第四弄,如今已被直通的電梯所取代,通往L1至L5的樓層。這里成為了高端奢華潮牌的聚集地,融合了時尚、美妝、美食、運動、藝術等前沿理念,引領著現代摩登生活的潮流。雖然我的老家已不復存在,但靜安寺卻迎來了全新的面貌。老家雖無法回去,但那份屬于老靜安寺人的情感,將永遠留存心中。</p> <p class="ql-block">芮歐百貨大樓內景</p> <p class="ql-block">芮歐百貨大樓內景</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p> 靜安公園往東是鼎新園,最早是美康食品公司。鼎新園隔壁就是廣東店"公成號",廣東燒臘烤鴨,叉燒,烤肉十分出名,后期與旁邊廣東土特產商店,水果店一起,成立立豐廣東土產食品店。隔壁是南華五金店(與華山路公共廁所旁邊的五金店,都是1699弄顧家兄弟經營)。 <p class="ql-block">延年坊的東面依次為華東搪瓷店,源源中西藥房(后改為靜安化學試劑商店),銀器店(同學家開的,后來關掉,改為靜安區第五十糧店),滄州理發店(當時比較高級的理發店),進去的大部分都是時髦人士。門口掛著漂亮的珠簾,二旁就是理發店標志,一對玻璃燈,滾動著紅白藍三色圓柱。沿街的櫥上放著許多時髦發型照片來招攬顧客。</p><p class="ql-block">實際上滄洲理發店早期僅是南京西路1585弄的弄堂口,1585弄早前稱益壽坊,滄洲理發店的牌子把益壽坊的三個字蓋住了。延年坊的單號應該是是歸益壽坊的。這段歷史知道的人不太多。</p> <p class="ql-block">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p> <p class="ql-block">常德路南京西路往南,芮歐百貨東北門</p> <p class="ql-block">靜安寺地鐵站附近夜景,對面是靜安寺廟和久光商場。</p> <p class="ql-block">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南京西路銅仁路至華山路段,廟會盛況空前。這里繁華異常,商家云集,游客絡繹不絕。這張照片的取景位置與上一張照片頗為相似。</p> <p class="ql-block">久光百貨大樓</p> <p class="ql-block">輕工機械大廈,往西是上海機場城市航站樓。</p> <p class="ql-block">以前輕工機械大廈位置是徐勝記印刷廠。往靜安寺方向依次是南京西路1600弄牛家花園,隔壁最早是一家賣地毯的店,后來成為靜安區牙防所(牙防所遷移到南京西路1614號后,成為煤氣公司南京西路辦事處),吉美村(南京西路1610弄,1937年建造,新式里弄),可通往愚園路。</p> <p class="ql-block">吉美村西側南京西路1612號原先是香燭店,也曾作過炒貸店和自行車修理行,最后是萬寶家電商店接盤。西邊南京西路1614號原來是家冰箱店,后成為地段醫院針灸間,(進門走道很小,進門就是一股艾葉香味。)后期是靜安區牙防所遷入。隔壁就是南京西路1618號,一直是徐重道中藥房,招牌很大,引人注目。門面挺大頗具氣魄,進門還得上幾級石階,進門光線較暗,很安靜,一股中藥味仆鼻而來,大堂左右擺放幾對太師椅,顯得莊重。</p> 徐重道中藥房西側就是合作社,專買糖果糕點,少年時代經常光顧之地, 旁邊是一家買布料的棉布店。 南京西路1634弄就是西廟弄,1912年建造。屬于舊式里弄,與北面的東廟弄(愚園路67弄)統稱為廟弄,照片中的"高樓"是太陽公寓。 西廟弄口朝西華山路方向是九星服裝店。 西邊是五四文具店, 里面品種很全,賣各種顏料,各種紙張,店名改過多次。隔壁一家石刻店,專刻墓碑,同時兼賣金魚。再過去就是老虎灶、煙紙店,內開茶館。 <p class="ql-block">煙紙店隔壁就是南京西路1664弄,泰利巷,舊式里弄,1911年建造,屬于靜安寺地段早期建筑。童年時我們稱為靜安村。弄內有好幾個初中的同學(云云、豪豪、小浦東、木根和小王等)。</p> <p class="ql-block">舊時的泰利巷大約在如今久光商場邊緣位置。</p> <p class="ql-block">泰利巷旁就是亞細亞副食品店,專賣外國火腿,也有中國各種肉類雞鴨蛋和豆制品。亞細亞副食品店在張愛玲傳,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里曾出現過。描述她買菜的情況。亞西亞旁邊一直是水果店(名稱不同,早期叫立豐行),靜安寺廟西側開過香燭店,有一種叫"印度奇南香"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不久以后改為花店過,然后是同茂百貨店,一家陶瓷店(后來門面被廟里收回,改為靜安寺廟專門提供素面的店堂)。</p> <p class="ql-block">去年十月底, 在傍晚時分,漫步在愚園路至常德路段,華燈初上,一片繁華景象映入眼簾。行至百樂門,耳邊似乎響起了那熟悉的“蓬赤赤”的聲音,步入大廳,舊時光的情景瞬間在心頭浮現。</p> <p class="ql-block">穿過馬路,斜眼望去,那曾是郵電局的舊址。</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便是愚園路膠州路口的火車售票處,每逢過年,清晨時分排隊購票的人群絡繹不絕,隊伍甚至延伸至膠州路上的弄堂深處。</p> <p class="ql-block">站在膠州路與愚園路的交叉口,眼前正是通往南京西路的西廟弄。</p> <p class="ql-block">昔日西廟弄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稍加前行,對面矗立著晶品大廈,這里曾是承載我童年記憶的母校——愚園路第七小學。</p> <p class="ql-block">如今身處東廟弄口,小時候的幸福幼兒院便坐落于此弄堂里,左側曾是市紡織局的幼兒園。右側則是劉長勝的舊居,這里曾是解放前中共地下市委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抵達常德路,遠眺常德公寓。</p><p class="ql-block">今晚這一路雖是短短幾百米的路程,卻充滿了滿滿的回憶。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這些歷史遺跡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承載了我無盡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這次探親期間,一天晚上從老家穿過安義路便來到銅仁路,抬頭即可望見上海展覽館尖頂上的五角星,在夜幕下閃爍著耀眼的紅光。</p> <p class="ql-block">上海展覽中心是一座具有代表性建筑。它最初在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上海展覽館,前身是中蘇友誼大廈,解放前則是著名的猶太人哈同的地產——愛麗園。從童年、少年到青年時期,這里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今晚在細雨中重游故地,心中涌起了無限的感慨。我細細觀賞著池中的荷葉燈,以及夜幕下建筑的倒影。踏上臺階,來到正門前,兩旁的建筑依然屹立,它們見證了7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十年代建造的這座建筑群,如同一位沉默的守護者,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卻依舊雄偉地矗立在那里。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們青春的紀念碑。重游故地,我仿佛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年代,每一處角落都喚醒了一段沉睡的往事,每一陣微風都帶來了往昔的歡聲笑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正門緩緩走向后門的友誼會堂,我仿佛穿梭在時光的隧道中,眼前的景致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緩緩展開往昔的歲月。每一磚一瓦,每一束光影,都訴說著無數的故事與回憶。此次重返故鄉附近,不僅是重溫舊夢,更是一次心靈的尋根之旅。在這片沉淀著歷史底蘊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時光的厚重,也領略了歲月的溫情。對于我這個懷舊的人來說,這不僅是一次美好的回憶之旅,更是一次心靈的凈化,讓我深刻體會到,無論時代如何更迭,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歷史的痕跡,始終值得我們珍視和傳承。這份情感,這份歸屬感,是我心中永遠的指引燈。</p><p class="ql-block">我深知,這些建筑不僅僅是磚瓦的組合,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情感的寄托,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記憶家園。</p><p class="ql-block">在離去的那一刻,我再次回首,心中明了,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回憶將永不消逝!</p> 隨圣誕節的腳步漸近,心中涌起一股溫馨的期待,這不僅是一個節日的到來,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意味著我們將要與2024年說再見,滿懷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離別故鄉前,我們在靜安寺附近的幾家大型商場中漫步,被那里精美的圣誕裝飾深深吸引。閃爍的彩燈、高聳的圣誕樹、以及那些充滿創意的櫥窗布置,每一處都透露著濃厚的人文氣息。 <p class="ql-block">芮歐百貨</p> <p class="ql-block">嘉里中心商場里,各種圣誕活動熱鬧非凡,不僅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還有成年人眼中閃爍的光芒。絡繹不絕的人群紛紛前來打卡。</p> <p class="ql-block">上海商城前</p>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不禁感慨,故鄉的圣誕氛圍不僅充滿了節日的喜悅,更蘊含著人們對家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份情感的溫度,絲毫不遜色于遙遠的北美圣誕。 <p class="ql-block">在這次回國探親之旅中,我們有幸在寧靜的靜安寺周邊找到了一家雅致的酒店,得以沉浸在這片既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土地上。每日,我們都回味著那些充滿活力的過往時光。</p><p class="ql-block">靜安寺,這座承載著我們成長記憶的地方,不僅展現出了它的新顏,更讓我們追尋到了那些被歲月掩埋的足跡。我們探訪了承載無數記憶的老建筑,重溫了那些歷久彌新的故事。在這新舊交融的體驗中,我們慰藉了對靜安寺那份難以割舍的眷戀與情感,這種感覺無比美好。</p><p class="ql-block">靜安寺的今昔似乎永遠訴說不盡,她是我們記憶中最美的篇章之一。盡管舊日的靜安寺已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但那份歷史的韻味并未消失,而是與新靜安寺的國際風范相融合。重返故地,我們發現新靜安寺與上海的變遷相映成趣,共同織就了一幅更加絢麗多彩的畫卷。故鄉的每一次呼吸都散發著新的魅力,閃耀著更加璀璨的光芒,讓我們對這些熟悉的土地充滿了無限的敬意與愛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資料取自網絡</p><p class="ql-block">文字/攝影: 作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收藏|
台湾省|
锦屏县|
庄河市|
茌平县|
宿迁市|
天镇县|
大关县|
沁水县|
沧源|
延边|
丹江口市|
沙坪坝区|
军事|
定襄县|
荔浦县|
太保市|
来宾市|
剑川县|
保山市|
晋江市|
吉林省|
成武县|
侯马市|
丹东市|
崇文区|
临洮县|
曲靖市|
内江市|
北流市|
阜城县|
弥渡县|
郓城县|
康马县|
敖汉旗|
清苑县|
济阳县|
苏州市|
社会|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