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豪邁蛇河水 柔情提頓山:美西紀行(大提頓山/蛇河河谷)

王延星

<p class="ql-block">美國是世界上首創“國家公園”這一范式的國家,同時該國也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國家公園(目前有63處)……由于這種延續著大自然亙古狀態的保護區面積都很大、園區內的景觀也比較多,如果想一個接著一個地訪問,不但身體疲勞,審美也疲勞……而且對于不在美國國內常住的人而言,也沒有條件全都拜訪到,還是要從中精選出若干,先把重點的訪問到……從參考美國官方的評介力度、以及各國旅游者的推崇程度等來看,領銜美國西部的國家公園有十座(見本圖),有幾座之前已去過了,這次再拜訪幾座……</p> <p class="ql-block">……上述名單中的大提頓國家公園,就在黃石國家公園南面的十幾公里處,將這兩處規劃在一次行程中,是比較合適的……大提頓國家公園的主要景觀,可概括為一列(群)山、一串湖、一條河以及一座小鎮……這里除了陸路過來,乘飛機也可以,有一座機場就在主景區內……下圖是正在此機場降落中的一架飛機……</p> <p class="ql-block">美國西部的山脈,多為高原性山地,在多數位置上能看到的偉岸山峰其實也并不多……只有到了大提頓山脈所在的落基山山區,有著阿爾卑斯山或喜馬拉雅山那種力度感的山峰,看著才比較多了起來……大提頓山脈的主峰區是一群鋸齒狀的山峰,其由暗色花崗巖構成的錐形山體,點綴著白色的冰川痕跡,形象頗為凌厲,給人們留下的視覺記憶,自然也是比較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一直有人說,派拉蒙電影公司的片頭LOGO,就是取材于這座山峰,但這個LOGO第一稿的設計者卻說不是……后來派拉蒙的 LOGO還有過多次的變化(見本圖)……應該說,具有這種金字塔氣韻的山峰,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如意大利的蒙維索峰、秘魯的阿特森拉杰峰、包括珠峰等……由于此LOGO只是美術家的一幅畫作,而不是攝影家對某一座山峰的寫真照,所以也就沒有什么必要,拿大提頓山來對號入座了……</p> <p class="ql-block">……即使是同為攝影寫真,由于拍攝的角度和光線的選取不同,同樣的山峰所呈現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如這張最著名的黑白照《提頓山脈與蛇河》(美國攝影大師亞當斯攝于1942年),現在就很難再拍出同樣的氣勢和效果了……</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這么說,除了因黑白膠片更適合表現這種大自然的質感外,近百年來的地貌也是有了些變化的,如當時還是S型的蛇河河床,現在就已被沖刷得有點取直了,各種樹木也是換了幾茬后長得更茂盛了……當然,如果只是聚焦于山峰本身的話,那百十年的時間,也是不會有什么肉眼可見的變化的……當在這一群山峰周邊轉了個大半圈后,感覺有好幾個位置,拍出來的效果都很相似……即,如果在那張著名照片的取景位置停不了車的話,在牛頸灣這里拍一張莫蘭山的,效果也是挺好的……</p> <p class="ql-block">“提頓”是個音譯,它是法語中“乳房”的意思。這一大片形狀相近的山峰有十幾座,它們分別還有各自不同的名字,其中的最高峰為“大提頓峰”……本來當地的印第安人對這座山也是有自己的叫法的,但法國人來到這里后,給它起了這么個名字,之后美國人又將這片約1300平方公里的山區通稱為了“大提頓山脈”,以至于印第安人起的名字,現在也就再也沒有人提起了……在世界地名文化中,給山起這種有著具象描寫色彩的名字,一般都是會有一些形似的地貌做為依據的,如中國的五指山、筆架峰、南非的桌山 等……但大提頓這里的山峰如鋸齒般鋒利,與公認的女性乳房形狀相距甚遠。其原委,是與當年來到這里的法國人都是男性有關……那些男人在此地探險、打獵的過程中,遇到了當地的印第安女性,而當時這里的土著人部落,尚處在群婚之后的對偶婚制,男女之間的性關系,約等同于現代社會中普通的人際交往……所以,除了平時的互動,在冬天大雪封山后的日子里, 那些法國男人,就更是深陷在了這個溫柔鄉中……而用自己最深刻的感觸來命名其所見、所指,也正是法國人的一種文化習慣??……</p> <p class="ql-block">……當年英(美)國、法國、西班牙對北美的爭奪很激烈,圖中白色的部分,就是法國在今天美國版圖內建的殖民地(當然還有大部分在加拿大,這里就不給圖了)……法國人當時對印第安人的壓制也不象后來的英(美)國人那么殘酷,法國人基本上是花錢買土著人的勞動(包括異性)服務和土特產品的……由于當年歐洲的有錢人普遍喜歡海貍皮,所以有很多法國獵人來此捕獵……再往后,由于拿破侖在歐洲戰敗、國家缺錢,就把這一大片約五億英畝的地方,以每英畝三美分的價格賣給了美國,使得美國當時的國土面積,頓時翻了一倍……本圖中的五角星處,就是大提頓國家公園在當時法國殖民地版圖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美國人拿到這塊地方后,便開始了西進拓殖,著名的“俄勒岡小道”,就是從這里(見下圖中)經過的……在西部沒有發現黃金之前,美國東部的人去西部,只是為了占領土地和生存……當時去西部的路很艱辛,一般要走半年以上才能到達……“俄勒岡小道”的終點是今天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多年前在俄勒岡州訪問時,曾試圖反方向地走一走“俄勒岡小道”,但沒走多遠就放棄了……雖然今天來到了這條古通道上的中間節點,但對其大部分的路段,也還是只能在地圖上走一走了??……</p> <p class="ql-block">在大提頓山區,除了高山上的一些水泡子,山腳下還有一連串的湖泊,其中的珍妮湖和杰克遜湖較大一些……這些湖過去是由冰川融水而形成的,后來冰川萎縮了,主要的水量都是來自蛇河的河水……目前,在這兩個湖及蛇河之上,都有些休閑運動可以開展,如果來了只是看風景,而不參加任何這種野外活動,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的……但這些活動也不是隨意可以玩的,如釣魚什么的,得辦證,漂流等也需要辦理相關手續……“莫斯”管理中心,也還熱鬧,除了吃喝,還可以看到介紹當地印第安人歷史的展覽等……</p> <p class="ql-block">……本圖中,是一位公園管理者正在向一群小孩子介紹當地的動物……下圖中的這些麋鹿角和羚羊角等,都是自然脫落的,而并非獵獲品……</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的山區徒步,也是很多人熱衷的一個項目(這個不需要辦證??)……整個提頓山區的步道長達300公里,即使是很有征服欲的人,在幾天之內也是拿不下來的,同時這里也會有熊這樣的大型動物出沒,但愿簡單的防熊噴霧也能管用吧??……</p> <p class="ql-block">……在殖民時代的早期,生活在這里的印第安人,是為打獵的殖民者服務的……后來美國人西進的時候,土著人依然從事著各種服務……但有些美國底層的流氓無產者,他們不太想去西部開荒種地干累活,便看上了土著人的這類服務性工作,于是就有人想方設法把印第安人趕走或是干掉,搶過人家的生意自己干……在美國的西部類型電影中,什么小鎮酒吧互毆、雙方叫板拔槍等情節,就是由這種真實的歷史,夸張演繹而來的……</p> <p class="ql-block">……沒有了土著人,他們的服飾、器物等手工制品,現在也就都變成了工業制成品……</p> <p class="ql-block">……但在當地的追憶中,尚能把印第安人來到這里生活過的歷史,定位在了一萬一千年前,這也算是還有些公正之心了……本圖為公園保護區內的一塊繪畫展板,上面的文字是對這一段歷史的簡介……</p> <p class="ql-block">除了法國人留下的文化痕跡,美國人在西進過后,也在當地留下了一些故事。這其中很著名的一個故事,還被華人導演李安搬上過銀幕……</p> <p class="ql-block">……《斷背山》除了其故事所演繹出的深刻人性外,它的取景地也給人們留下了山川壯美的印象……由于故事發生地在這里,所以人們也認為電影就是在大提頓山區拍的。但事實上,為了追求山川的極致冷幽,以襯托出人的孤獨感,外景地多是選擇了在加拿大的班夫國家森林公園(包括露絲湖)一帶拍攝的……那里的天地所呈現出的畫面,對主人公的牛仔型人設而言,確實也是能更好地佐證人性中的某種必然與絕望……不過這樣一來,兩地也就互相成就了彼此,去了班夫的人,就會想來大提頓看看,而來到了大提頓的人,則會對班夫心有所念……本人對兩地的觀感是:由于班夫比這里更往北,厚重的山體與水面的霧氣,能給人帶來很多神秘感……而大提頓這里則由是藍天白云緩解著山峰的冷峻、草場與水面上提供著溫馨……總之,這兩座國家公園都是必訪之選??……</p> <p class="ql-block">……從這張《斷背山》電影海報中的山體來看,到還很像就是大提頓這幾座山峰的??……</p> <p class="ql-block">杰克遜小鎮是以美國第七任總統的名字命名的,當年他在這一帶買了很多土地(后來捐給了國家),并帶領該地成為了美國的第44個州……該鎮是大提頓國家公園范圍內的主要人文景觀地,同時也是一座著名的美國西部牛仔文化鎮……最早這里是一個法國人交易皮毛的地方……當美國人西進時,這里是一個八百里加急的郵政傳遞站……在完成了西進之后,這里又成了美國西南部的牛仔趕著牛群,過路時歇腳的地方……下圖就是當年牛仔喂牛的一個倉庫遺址,前面還特意立了幾尊相關的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  ……這兩尊雕像反映的,就是法國獵人與印第安婦女的結合及“提頓”(乳房)山得名的那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這尊牛仔的雕像也很傳神……其實真正的牛仔出現,是在美國西部已經大致安頓、美西南部大量的牛被養大后、需要趕到美東北部去宰殺的過程中出現的……他們的彪悍主要表現在對付牛群,而帶著槍,也主要是為了提防野獸……至于人之間的互相打斗,基本上是沒有多少起的( 所謂印第安人放冷箭、搶牛什么的,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事)……西部電影中的牛仔,只是一種藝術形象,而不是生活中牛仔的真實存在……這種電影類型,相當于是美式的中國的武俠片吧??……</p> <p class="ql-block">鎮子上還有一座較重要的紀念雕像,那是為了銘記當年此地曾有過的兵站功能的那段歷史……當年這座兵站不但承擔著當地的警戒保衛工作,而且還是負責郵件的接力傳遞。當時通過馬不停蹄地每一站跑上一百多公里,十天就可以通過沿途的157座兵(驛)站,把美國東部的信息送到西海岸……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人還留下了照片(見上圖中)……</p> <p class="ql-block">本圖中是反映這些人當時這兩種工作的油畫和郵票……</p> <p class="ql-block">……碑銘上刻的字顯示,這些人當時是屬于國民警衛隊的編制,是編號為第43的一個兵站……本圖中是刻有他們每個人名字的紀念石……紀念碑就立在鎮公所旁邊……鎮公所的屋外遮陽棚下還有一輛老式的雪佛蘭轎車,這也算是對以前靠騎馬來完成這項工作的一種致敬吧……</p> <p class="ql-block">……鎮公所的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牛仔是小鎮上多處都能看到的造形……圖中是鎮上的華盛頓紀念公園里的一座為紀念犧牲了的軍人而立的碑,上面的牛仔造像非常之經典……這種造型時刻在彰顯著小鎮人們對自家牛仔文化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杰克遜鎮上最為著名的,還是這座華盛頓紀念公園的四座鹿角拱門。鎮子的旁邊就是一處國家高角鹿保護區(見下圖),麋鹿、羚羊等每年秋天都要遷徙到這里來過冬,春天返回之前它們要在這里褪角……小鎮上的青少年,每年都會去保護區收集褪下來的鹿角, 用于商業出售以作為童子軍的活動經費……而銷售剩下來的鹿角,就部分被用于搭建這種很有特色的拱門了……</p> <p class="ql-block">……網上有一張麋鹿保護區冬天景象的官宣圖(本圖),借來一起欣賞一下。這種景致只有冬天才能看到,據說那時來還可以乘坐馬拉雪橇過來和這些鹿見個面……</p> <p class="ql-block">……夏天就只能看一看鹿的雕像了……上圖是在公路旁邊上的一組,本圖是在小鎮上的一只。</p> <p class="ql-block">……近觀鹿角拱門的側面和內側(下圖)。</p> <p class="ql-block">本圖為公園的內景……在轉了一圈后,發現這座為了紀念華盛頓誕辰200周年而于1932年改了名的公園,雖然名為“華盛頓紀念公園”,但關于華盛頓本人的相關紀念物,卻沒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鎮子南面的山上是一座著名的滑雪場,它有著全美國最長、最陡的垂直雪道……看樣子級別低的愛好者(比如說本人??)還真是滑不了……據說冬天來這里的人是很多的……夏天的雪沒了,但雪道仍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鎮上有一處圣約翰醫院的遺址,它不僅是當地、同時也是美國醫院史(宗教史)上的一處重要記念地……</p> <p class="ql-block">……1916年,一位名叫赫夫的醫學博士,帶領幾名志愿者,在這里建了幾千平方里范圍內的的第一所醫院……當時它只是一座木質小屋,僅有四張病床……后來在新教徒的捐助下,它變成了一座二層小樓……再后來,它作為一座較現代化的醫院,院舍改在更為寬闊的地方建立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現在這處遺址上已建立起了一座教區教堂……在遺址的紀念廣場上,為那些早期做出了貢獻人物,也建立了雕像(上圖)……本圖中,一隊當地的小孩子們,正在遺址紀念上的雕像前走過……</p> <p class="ql-block">……當地人對這家醫院(診所)和這位大夫一直心懷感激,人們把 這位醫生稱為“杰克遜洞(Jsckson Hole)”醫生,之前一直搞不清楚為什么會有“洞”這個詞出現在鎮的名字后面(見上圖中的展牌)……當在展覽室中里看到了沙盤后才明白,杰克遜鎮是位于一個山坳里,若站在大提頓山上俯視,這里確實很像是群山懷抱中的一個“洞口”狀小盆地……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每年冬天麋鹿都要跑到這里來過冬了,雖然雪會降得很大,但是風刮不進來……</p> <p class="ql-block">……紀念廣場上特地修的這個遮陽棚,也并不是為了給人們遮陽,而是代表著當年這所醫院的艱苦工作條件……當年的就診設施很簡陋,廚房的餐桌兼用做手術臺,動手術時還需要有人在旁邊打著燈籠、或用油燈照亮……</p> <p class="ql-block">目前醫院的遺址上的這座新教教堂,外現很樸實,有著美國西部鄉村教堂文化的特點,即基本上是用原木來打造的……</p> <p class="ql-block">……當時不是活動時間,整個教堂只有一位管理員在靜靜地整理著物品……</p> <p class="ql-block">……禮拜大廳的祭臺上刻著新教的名言,“天賜”??……這種宗教認知的建立,對所有人的心理穩定,都是有著決定性意義的……只是人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間有早有晚罷了,或者說心里早以明白、而只是嘴上不太愿意承認罷了??……</p> <p class="ql-block">……管風琴被設計安裝在了祭臺的左右兩側……估計在這樣一座大的猶如木質音籍的祈禱廳內,其音響效果應該是非常出色的……</p> <p class="ql-block">……在房屋的每個角落里,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原木柱頭……</p> <p class="ql-block">……本圖為站在祭臺前看到的祈禱大廳……屋頂的木質構件烘托出了這座建筑物古意……這不禁令人想到了歷史,在基督教剛剛誕生的時候,人們也就是用幾根木頭支起來的一個棚子,作為活動場所的??……</p> <p class="ql-block">為了適應旅游的開展,鎮子上的商業也是比較到位的……牛仔之鄉嘛,牛排店也是多到一家連一家、以至于都造成了一定的就餐選擇困難??……</p> <p class="ql-block">……除了餐飲,鎮上的其他種類的牛仔風情,也都很濃郁……上圖為小鎮旁邊的一處露營場地。</p> <p class="ql-block">……有些來旅游的小孩子可能不明白,馬屁股后面的那個兜子是干什么的……但當他們走近了之后,答案也就自然有了,因為新鮮的馬糞,正在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p> <p class="ql-block">……在旅游紀念品商店中,當地相關的紀念品挺多,但多價錢不菲,這也主要是因為這些紀念品,多是用動物真皮做的標本……</p> <p class="ql-block">……身在有這般風情的小鎮上,如有時間可沿著小鎮的街多走一走……但要看到一下人家當地人的生活,就要到主街的后面去了……住在鎮子上來領略這座牛仔鎮,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了,但就是房價貴了點……</p> <p class="ql-block">看過了大提頓的山、湖、和小鎮后,沿著蛇河河水的大致方向,還可以路經一處瀑布,“肖肖尼瀑布”。瀑布這種景觀,只有在水量大的時候看才有氣勢……這座瀑布在旺水期時,有著美國西部的“尼亞加拉瀑布”之稱,但眼下的水量并不太……</p> <p class="ql-block">……由于水量小,所以也就沒有水霧蒸騰、彩虹映天等景觀了……觀景臺的位置也有點高了,居高臨下地看,60多米的落差,也就感覺不到有多大的氣勢了。同比中國的黃果樹瀑布,雖然也就是70多米的落差,但是可以從下面往上看,感覺就不一樣了……當然,人們也沒有誰是專程來到這里的,都是順訪而己??……</p> <p class="ql-block">……“肖肖尼”是印第安人的一個較大部落的名字,過去一直生活在包括黃石在內的蛇河河谷一帶……</p> <p class="ql-block">沿著蛇河再走一上段,由河水切割出來的谷地,就有些特點了……</p> <p class="ql-block">河谷兩側都是黑褐色的火山巖,很有遠古感……</p> <p class="ql-block">這里離肖肖尼瀑布不過兩三公里,還有一座橫跨蛇河河谷的皮瑞尼鐵橋,它也曾很有過名……雖然橋體現在已經不好看了,銹跡斑斑的,但名氣還在,因為它有歷史……其建造的時間很早,1927年就建成了(現在看到的,已是半個世紀前重新改建過的了),當時是世界上第一高(148米)的橋。由于是那個時代的第一,所以后來興起的低空跳傘和蹦極活動,也都在這座橋上舉辦過……只是現在世界上各種超級大橋頻頻橫空出世,這座橋也就必然地走進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這種低空跳傘的危險系數挺高,因為可供操作的時間很少,尤其是在這座橋僅148米高,從橋面到水面,六秒鐘就可以下降150米,這就意味著在此跳傘,必須在五秒鐘以內完全開傘……從這張資料照片中可以看出主傘已打開、但安全傘還沒有開的時候,距離水面已經很近了??……當然下面是水,還好一點,如果是地面的話,兩個148米也是不夠用的……</p> <p class="ql-block">……這座橋是以皮瑞尼命名的。但這位先生并不是橋的建造者,他只是在當地做過很多的勘察和探險工作,為了紀念和表彰他所做的貢獻,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座橋……他的雕像也被豎立在了橋的旁邊,看樣子他的貢獻也應該是不太小的……</p> <p class="ql-block">這座橋所在的河谷,也是屬于一處美國的歷史遺跡所在,即美國人在西進的時候,就是沿著這條河谷往西走的(見上圖中的紅線)……在探路的時候,沿著河道走,是比較保險的一個選擇……當年河上也沒有橋,在河的哪邊走都很艱難,所以隔一段也就會建有---個小渡口,這邊不好走了,就用船渡到那邊去再繼續走……現在在這里還建了一座關于“俄勒岡小道”的文化展館……下圖為展館門前的一大片綠地,幾個小孩子正在這里放紙飛機……</p> <p class="ql-block">“俄勒岡小道”現已被列入了美國國家公園體系,盡管它本身只是一個半空間性的存在……但是其他的文化遺存,都離不開這條道路的歷史性指引和與之相關的事件發生……</p> <p class="ql-block">……1840年,當英國等老牌西方國家還在跟中國打鴉片戰爭、試圖從其他文明國家中奪得財富時,美國人則已全力地開始了對自身的開發和建設……它用了30年的時間,將東部的先進生產力轉移到了西部,奠定了美國后來的崛起……轉移到美國西部來的這50萬人,主要是通過以“俄勒岡小路”為代表的三條通道,來到太平洋沿岸的……本圖中展板上的文字,介紹了這三條通道:摩門之路,俄勒岡之路和加州之路……</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的老照片還是馬拉的車,后來就改成了牛車了,因為牛比馬更為有耐力。下圖是一張當年的老照片,圖中隱約還能看到,穿著長裙的婦女也在努力地推車……透過這輛馬車的窗外,就是蛇河河谷的河岸。</p> <p class="ql-block">……圖中這輛名為“草原風帆”的車是改進后的樣子,原來用的都是康尼斯托加型馬車,那種車身比較講究,也有些夸張(見上圖),如果道路不行的話,其通過性是比較差的……</p> <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那種講究的馬車出現在鄉村,多是為了追求視覺效果,只有這種樸素的馬車,才是當年真正的拓荒之路上用車……</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西進、還是后來在沿著這一線路開建北美鐵路,華人的身影在這里是從未缺席過的……本圖是展覽館中,也有對參與過蛇河流域開拓的華人歷史的介紹??……</p> <p class="ql-block">美國人第一次見到這條蛇河,是在1805年。美國從法國手里買下了這片土地 的次年(1804年),時任總統杰斐遜就派出手下親信劉易斯,帶隊去摸清西部的情況……這一隊人從北部乘船溯密西西比河往上游走,走不動了之后,就派出四人下船改走到陸路……但這幾位精壯男子在走到大提頓山和蛇河河谷一帶后,不出意外地淪陷在了印第安女人的懷中……他們還全都染上了梅毒,以至于后為為了論證他們是否到過此地,都要從當時的土壤里檢查水銀的含量(因當時水銀是治療梅毒的唯一用藥)……但這幾位總算也是摸清了大提頓山等的位置,并將蜿蜒在這一帶的河流命名為了蛇河(當時他們詢問當地印第安人,這條河叫什么名字,印第安人說的名字他們聽不懂,印第安人就給他們做了個鮭魚在水中S狀游動的姿勢,結果他們給理解成了是蛇的滑行動作了??)……但那個時候,是把蛇河的源頭定為了大提頓冰川的融水,還是后來隨著對黃石地區的進一步勘探,于1970年才把蛇河河水確定為,是從黃石公園一帶流過來的……</p> <p class="ql-block">……眾人聯手開天地,不負蛇河萬古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集贤县| 东至县| 岳池县| 嘉义县| 南投县| 淮阳县| 忻州市| 澄迈县| 巴林左旗| 白水县| 巢湖市| 剑河县| 铁岭市| 昔阳县| 微山县| 萨嘎县| 长春市| 安丘市| 平原县| 新兴县| 区。| 阿荣旗| 高密市| 溧水县| 巴彦淖尔市| 本溪| 芜湖县| 武汉市| 望谟县| 堆龙德庆县| 香港| 巫山县| 延长县| 郯城县| 宜黄县| 高碑店市| 崇明县| 阿拉善左旗| 凉山|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