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 HL Zhang / Wendy Xu</p><p class="ql-block">文字: Wendy Xu</p> <p class="ql-block">時隔不到兩年,再訪日本。這次是特意追隨秋天的腳步,來欣賞日本的“楓情”。</p><p class="ql-block">我們運氣不錯, 遇上了最美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這條位于富士山附近的干水渠,兩旁樹木紅綠相間,枝葉相連形成拱狀。渠底幾乎被落葉完全覆蓋。繽紛的色彩加上完美的線條,吸引了不少游客。</p> <p class="ql-block">日本楓樹,因其葉形精致優(yōu)美、色澤艷麗脫俗、枝條錯落有致、樹姿輕盈優(yōu)雅,而廣受人們喜愛。</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寺廟與神社,注重簡約、禪意以及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其庭院中往往有著紅楓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兩者相得益彰,堪稱日本賞楓的最佳去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們此行涉足了東京、奈良和京都等地。</p><p class="ql-block">一路拜訪寺廟和神社,飽覽其中醉人秋色的同時,也對日本社、寺的區(qū)別,兩者關(guān)系及其各自的精神內(nèi)涵有了一些認識。</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區(qū)別神社和寺廟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神社一般都建有外形有如漢字“開”字型的牌坊。它被稱為“鳥居”,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區(qū)分神棲息的神域和人類居住的世俗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教寺廟則常包含經(jīng)幢(多為石質(zhì)塔,有圓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并在本堂供奉佛像,以體現(xiàn)宗教的莊嚴與寧靜。</p> 日本神社(宮) <p class="ql-block">神社是神道教供奉祭祀神靈的場所。</p><p class="ql-block">神道教是日本人的原生宗教。</p><p class="ql-block">它以萬物有靈論為基礎(chǔ),拜的是神靈化的萬物。從高山、大樹、奇石、瀑布、海洋、田地,直至祖先的神靈,都可以成為祭祀崇拜的對象。其神靈數(shù)量之多可以“八百萬神”來形容。</p><p class="ql-block">神道教認為神靈善惡兼具,因此需要通過供奉、祈禱與祭祀來獲取保護或避免災(zāi)害。</p><p class="ql-block">與中國以祖宗崇拜為基礎(chǔ)<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民間信仰不同,</span>日本神道教的信仰對象更為廣泛,而且具有較為完整的宗教體系和在神社中負責祭祀和祈福等活動的神職人員,如神官和巫女等。</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在神社之外建立鳥居,源于日本文化中,將鳥視為人類靈魂的化身。靈魂有優(yōu)劣之分。在神社門前建立鳥居,就是為了阻止劣質(zhì)靈魂進入神社,冒犯神靈。</p><p class="ql-block">神道教用以祭祀的場所分為神宮和神社兩種。前者代表祖先崇拜,后者為自然崇拜。相應(yīng)的,鳥居的外形也有兩種:神社的鳥居上梁為一字型,神宮的鳥居上梁則兩端向上翹起。</p><p class="ql-block">信奉神道教的日本人,在進出鳥居時,都會面朝神社方向行禮。</p> <p class="ql-block">這次的日本之行,我們拜訪了明治神宮、淺間神社、春日大社、伏見稻荷大社、北野天滿宮,以及貴船神社等多間著名神社。</p><p class="ql-block">* * * <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 * *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明治神宮 #</p><p class="ql-block">位于日本東京的明治神宮,是日本最著名神宮之一。</p><p class="ql-block">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封建國家,迅速成長為亞洲強國乃至世界強國。明治天皇因此在日本享有十分崇隆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進入鳥居,就意味著進入了神的領(lǐng)域。“神的領(lǐng)域”的參道上都鋪著碎石子,意思是讓參拜的人們磨去腳底的臟污,保持潔凈。</p><p class="ql-block">在這條通往明治神宮寬敞的碎石參道上,一位工作人員正在辛苦地清掃落葉。</p> <p class="ql-block">明治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和強化天皇的權(quán)威,統(tǒng)一國家意識形態(tài),政府推行“神佛分離”政策,神道教被立為國教,并通過學校教育強調(diào)對天皇和國家的忠誠。</p><p class="ql-block">神道教自此成為國家祭祀的工具。神道儀式被用來加強國家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神宮的建筑日本傳統(tǒng)神社建筑風格,使用了大量的柏木,顯得簡樸莊嚴。</p> <p class="ql-block">如今明治神宮是日本許多人選擇舉辦傳統(tǒng)婚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明治神宮建于1920年,為了祭祀去世的天皇及其皇后昭憲皇太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淺間神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富士山腳下的淺間神社,其祭祀對象為淺間大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天清晨,我們摸黑上山拍攝富士山日出。幸運地在厚厚的云層被風吹散的瞬間,從不同角度拍到了富士山露出山尖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富士山在日本備受崇敬和畏懼。淺間大神為鎮(zhèn)守富士山的神明。為了祈求富士山不再噴發(fā),日本人建造了淺間神社來祭祀“淺間大神”。</p> <p class="ql-block"># 春日大社 #</p><p class="ql-block">春日大社是日本神道教最重要的神社之一。</p><p class="ql-block">神社內(nèi)供奉著四位神靈,他們分別是:武甕槌命(武神)、經(jīng)津主命(農(nóng)耕之神)、天兒屋根命(建筑技藝之神)和比賣神(生育與繁榮之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們可以依據(jù)不同的需求,在春日大社通過祭祀不同的神靈來祈福。</p><p class="ql-block">神社的院子里,掛滿了人們用來祈福的繪馬(小卡片)。</p><p class="ql-block">相比國人進廟點香燭拜神佛的習慣,日人通常通過寫“繪馬”,和求御守(護身符)來祈福。</p><p class="ql-block">因此,日本的神社、寺廟不存在高價賣香燭、解運卦、祛劫難等現(xiàn)象。</p> <p class="ql-block">這座位于奈良公園內(nèi)的春日大社,與奈良鹿的傳說有關(guān)。</p><p class="ql-block">據(jù)說武神武甕槌命當年是騎著白鹿從茨城的鹿島神宮來到奈良的,因此奈良的鹿被視為神的使者。在神社內(nèi)自由行走的鹿成為春日大社獨特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這些鹿由于長期與游客互動,不僅不怕人,而且還會作乖巧的鞠躬狀,向人討要食物。</p> <p class="ql-block">神社參道兩側(cè)矗立著2000座石燈籠。</p><p class="ql-block">石燈籠的頂部積滿了厚厚的綠苔。見證著歲月的流逝。</p> <p class="ql-block">除了石燈籠,神社內(nèi)還擁有1000多盞吊燈籠。</p><p class="ql-block">每年二月和八月的萬燈祭,是春日大社最美的時刻。屆時,所有燈籠都會被點亮,營造出夢幻般場景。</p> <p class="ql-block"># 伏見稻荷大社 #</p><p class="ql-block">這是日本最著名的稻荷神社之一。</p><p class="ql-block">"稻荷神”為保障五谷豐收,保佑商業(yè)繁榮昌盛之神。</p> <p class="ql-block">這個神社有著日本最密集的鳥居,又被稱為“千本鳥居”。這些鳥居使用朱砂來上色,是稻荷大神神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它們從山腳下一直綿延到山頂,覆蓋了長達4公里的山路,非常壯觀。</p> <p class="ql-block">與國人愛祭拜財神的心態(tài)類似,日本人顯然也偏愛稻荷神。</p><p class="ql-block">這些鳥居均為信徒所供奉修建。其背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捐建者的名號, 其中有個人、家族,更多的是公司行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北野天滿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日本歷史上首座為紀念一位真實存在的人物——菅原道真公而建立的神社。</span></p><p class="ql-block">北野天滿宮始建于公元947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菅原道真公在世時,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并精通中日兩國文化,長于漢詩。后因?qū)m廷政治斗爭被貶至九州。其去世后因京都清涼殿遭雷擊發(fā)生火災(zāi),而被視為怨靈,被追封為“天神”和“學問之神”,并建造北野天滿宮以鎮(zhèn)魂。</p> <p class="ql-block">北野天滿宮成為了學生祈求考試順利的圣地。每逢考試季節(jié),這里都會聚集許多學生來祈求這位“學問之神”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實,封歷史上的真人為神,并筑寺廟來</span>供奉祭拜,中國也有很多。如孔廟、岳廟、關(guān)公廟等等。</p> <p class="ql-block">天滿宮的楓樹景觀以這座紅橋周圍最佳。</p><p class="ql-block">神社內(nèi)種有大量櫻花樹,應(yīng)該還是春天賞櫻季節(jié)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貴船神社 #</p><p class="ql-block">位于京都市的貴船神社,<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所供奉山林水澤守護神的神社。</span></p><p class="ql-block">其主祭神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掌管降雨、止雨的</span>高龍神。</p><p class="ql-block">通往神社的石階兩旁排列著的紅色長明燈,是著名的網(wǎng)紅打卡點。</p><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這個神社時,天色已晚。大家都忙著在這里占機位等待天黑燈亮的拍攝時機,沒顧上進神社參觀。</p> 日本寺廟 <p class="ql-block">相對于土生土長的神道教,佛教屬于外來宗教。它于六世紀從中國經(jīng)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信仰對象為佛祖和菩薩等。</p><p class="ql-block">佛教與神道教的核心差異在于:神道教關(guān)注現(xiàn)世幸福,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而佛教強調(diào)個人的修行與靈魂的解脫,相信生命輪回,更加關(guān)注來世的幸福。</p><p class="ql-block">關(guān)注因果報應(yīng)的佛教,認為超自然現(xiàn)象是業(yè)力的體現(xiàn)。因此,提倡通過禮佛,誦經(jīng)、打坐等完成自身修行和對他人的超度,以改善現(xiàn)世與來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強調(diào)現(xiàn)世生活和諧的神道教與關(guān)注死后靈魂超脫的佛教,兩者互補,一起滿足了人們對現(xiàn)世與來世的雙重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且,兩者同屬于多神教信仰,相互間具有較大的包容性。</span></p><p class="ql-block">因此,佛教在傳入日本本土的進程中,與神道教經(jīng)歷了長達千年的融合期,形成一種<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稱為“神佛習合”的獨特現(xiàn)象:</span>一方面,理論上神道教信奉的神靈被解釋為佛陀和菩薩的化身,或者佛教的護法神,另一方面,許多神社也在其中設(shè)置佛教寺廟,并設(shè)有佛教僧侶主持的活動。</p><p class="ql-block">這一融合過程,雖然在明治時期,曾一度因神道教被定為國教,政府推行“道佛分離”法而遭到中斷,但兩者千年交融的歷史影響,依然深植當代日本人的文化習俗之中。</p><p class="ql-block">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各司其職:神道教主要關(guān)注生活中的各種慶典,如特殊日子的參拜、婚禮儀式等;而佛教更多地參與生死事務(wù),如葬禮、祭祖等。</p><p class="ql-block">日本文化傳統(tǒng)所體現(xiàn)出來的這種包容性與靈活性,相信中國人都可以心領(lǐng)神會。</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次在京都、奈良等地涉足了不下十來所佛教寺廟。</p><p class="ql-block">日本佛教流派繁多,以大乘佛教為主。按照1940年日本宗教團體法的分類體系,可分為28個宗派。</p><p class="ql-block">其中主要的流派包括華嚴宗、法相宗、律宗、天臺宗等。許多宗派都與中國佛教宗派有著深厚的淵源。</p> <p class="ql-block"># 清水寺 #</p><p class="ql-block">這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本宗。它始建于778年,歷史上曾數(shù)次被燒毀并重建,如今是京都的地標性建筑。</p><p class="ql-block">法相宗由中國唐代僧人道昭和鑒真引入。如今在日本是一個側(cè)重于學術(shù)理論研究的宗派。</p> <p class="ql-block">清水寺本堂供奉觀音菩薩,是“慈悲與救度”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清水寺的建筑順應(yīng)自然地形,依山而立。</p><p class="ql-block">木結(jié)構(gòu)建筑取材于自然,其屋檐的曲線仿若山巒的延續(xù),完美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p><p class="ql-block">清水寺入口處的朱紅色三重塔,是清水寺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清水寺的本堂(主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水舞臺是日本國寶級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清水舞臺四周樹木環(huán)抱,春季時櫻花爛漫,秋季時紅楓颯爽,是賞櫻與賞楓的雙重勝地。</p> <p class="ql-block">這棟建于距離地面約13米的懸崖上的全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因未使用一根釘子而被視為奇跡。</p> <p class="ql-block"># 南禪寺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禪寺本堂供奉釋迦摩尼佛。它是日本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臨濟宗屬于禪宗的一支。故南禪寺在日本禪宗寺院中享有“禪林之首”的尊稱。</span></p><p class="ql-block">南禪寺建于距今700多年的鐮倉后期,由龜山天皇捐建。因而又被譽為“皇室御用寺”。</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的三門,也稱“天下龍門”,高約22米,結(jié)構(gòu)壯麗,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chǎn)。</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曾歷經(jīng)多次火災(zāi)和戰(zhàn)亂,江戶初期得到重建和復興。</p><p class="ql-block">南禪寺的建筑,融合了古色古香的禪宗風格與日本的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莊嚴古典。</p> <p class="ql-block">這座位于南禪寺內(nèi)的渡槽,是建于明治時期,迄今仍在使用的一項水利設(shè)施。它是京都罕見的古羅馬風格建筑。也是該寺的標志性景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 禪林寺 #</p><p class="ql-block">距離南禪寺不遠處,有一座日本凈土宗的總本山——禪林寺。</p><p class="ql-block">該寺本堂供奉阿彌陀如來佛。</p> <p class="ql-block">禪林寺的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為“楓葉永觀堂”。顯示其作為日本寺廟中一處賞楓圣地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這是禪林寺所擁有的3000多棵楓樹中的兩棵。</p><p class="ql-block">它們樹冠相觸,姿態(tài)優(yōu)美,牢牢吸引住了我們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圓光寺 #</p><p class="ql-block">位于京都的圓光寺相傳當初是德川家康為謀求國內(nèi)教育發(fā)展,而于十七世紀初所建立的學校。它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據(jù)一席之地。至今寺內(nèi)仍保留有許多與教育相關(guān)的歷史文物。</p><p class="ql-block">如今,圓光寺歸屬于日本臨濟宗南禪寺派。</p> <p class="ql-block">庭院之美是圓光寺的另一特色。</p><p class="ql-block">寺內(nèi)有一座以禪宗“十牛圖”修行為寓意而建的“十牛之庭”。</p><p class="ql-block">這是從禮堂眺望的十牛之庭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這位被稱作“地藏先生”的小石像,坐落于十牛之庭的一條小徑旁,若非有人事先作了功課而來參拜或拍照,一般人很可能會忽略他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作為德川家康的悠閑之地,圓光寺中還建有一處特殊的小庭院:枯山水。</p> <p class="ql-block">這種以石、沙、苔為主要元素設(shè)計的枯山水庭院,是日本文化崇尚簡約之美的典范。它于靜止之中蘊含著動態(tài)。偶爾飄落其中的秋葉,還可以為這靜止的山水增一抹秋意,添幾分生機。</p> <p class="ql-block"># 常寂光寺 #</p><p class="ql-block">常寂光寺建于1596年的豐臣秀吉時代,原址是平安時代著名和歌詩人藤原定家別墅舊址。寺名取自《法華經(jīng)》教義,意為“常駐光明,佛國凈土”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該寺院具有濃厚文人氣息,同時又以紅葉勝地著稱。</p> <p class="ql-block">在拾級而上的山坡旁,紅楓與翠竹相伴,是常寂光寺的獨特景觀。</p> <p class="ql-block"># 寶嚴院 #</p><p class="ql-block">該寺屬臨濟宗天龍寺派。供奉觀世音菩薩像。寺名“寶嚴”意為珍視佛法,體現(xiàn)對佛教智慧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庭院結(jié)合枯山水,融合了池泉回游式庭院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寶嚴院提倡通過自然景觀與禪宗哲學的結(jié)合,讓參拜者感受內(nèi)心的平靜。寺院定期舉辦禪修活動。游客可以在此通過打坐、抄經(jīng)等方式,體驗禪修生活。</p> <p class="ql-block"># 愛宕念佛寺 #</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位于日本京都右京區(qū)的天臺宗佛教寺院。因寺內(nèi)擁有1200多座栩栩如生的石制佛像,又被稱為一千二百羅漢寺。</p> <p class="ql-block"># 一千二百羅漢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千羅漢駐深幽,塵世悲歡石隙留。</p><p class="ql-block">一笑拈花勘透處,靈光已度萬重樓。</p> <p class="ql-block"> # 光明寺 #</p><p class="ql-block">光明寺是凈土宗的名剎,拜阿彌陀佛。“光明”來源于阿彌陀佛的智慧之光,象征普照一切的佛法光輝。</p><p class="ql-block">凈土宗是由日本人法然開創(chuàng)的。特點是強調(diào)簡化佛教修行方法,相信只需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便能借助阿彌陀佛的慈悲力量往生凈土。凈土宗簡化了佛教修行的禮儀和理論,使之更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光明寺中,我們見證了一場由寺廟老方丈親自主持的一場超度亡靈的法事。由于寺內(nèi)不允許照相,這場儀式?jīng)]能留下影像記錄。</p> <p class="ql-block">這是寺中年輕的沙彌迎接年邁的老方丈前往本堂作法事。</p> <p class="ql-block">與日本城市注重街道潔凈,暮秋之際鮮見落葉不同的是,在許多日本寺廟,我們常常可以見到落葉滿地。</p><p class="ql-block">日本寺廟不清掃落葉,既<span style="font-size:18px;">符合佛學中關(guān)于“隨緣”與“無常”的理念:</span>落葉象征季節(jié)流轉(zhuǎn)和生命輪回,可以激發(fā)信徒感悟和修行的動力;同時,它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本美學推崇“詫寂”之美的絕佳注解:落葉鋪地所形成的凄涼和靜謐感,正是</span>自然的殘缺和不完美所帶給人的獨特美感。</p> <p class="ql-block"># 醍醐寺 #</p><p class="ql-block">位于京都的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總本山。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真言宗由日本僧人空海(尊號弘法大師)從中國唐朝學習密宗佛法后創(chuàng)立。</p><p class="ql-block">真言宗主張通過“身(手印)、口(真言)、意(觀想)”三密的修行法,可以直接在現(xiàn)世覺悟并成佛,而不必等到死后往生凈土。</p> <p class="ql-block">該寺于1994年作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寺中的金堂、五重塔等許多建筑物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p> <p class="ql-block">醍醐寺內(nèi)“弁天池”是秋季著名觀賞紅葉的庭園之一,與地面的苔庭相得益彰,層林盡染,風光迷人。</p><p class="ql-block">弁天池畔的拱形紅橋,是醍醐寺園中最醒目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弁天池附近的這座不知名的木質(zhì)隼卯結(jié)構(gòu)建筑,在秋葉烘托下,盡顯質(zhì)樸壯觀。</p> <p class="ql-block"># 金閣寺#</p><p class="ql-block">金閣寺又名鹿苑寺,因園中一座臨湖而建、貼滿金箔的舍利殿建筑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金閣共有三層樓閣:</p><p class="ql-block">底層為日式宮殿風格,名為“法水院”,象征地界,</p><p class="ql-block">二層為武家風格,名為“潮音洞”,象征人界;</p><p class="ql-block">頂層為禪宗佛典風格,名為“究竟頂”,象征天界。</p><p class="ql-block">屋頂裝飾有一只金鳳凰,象征永恒與再生。</p> <p class="ql-block">位于金閣前小湖,名為“鏡湖池”。它清澈地倒映著金閣,使之更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這個位于寺內(nèi)的小茅屋被冠以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夕佳亭。</p> <p class="ql-block">當日寺內(nèi)游客眾多。在此為自己留下美好祈愿的人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長谷寺 #</p><p class="ql-block">位于日本奈良的長谷寺始建于公元8世紀初,歸屬于真言宗豐山派,是該宗派的總寺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寺內(nèi)四季鮮花盛開,又被稱為“花之御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長谷寺本堂,即正殿,稱作“大悲閣”。它依山腰半懸空而建,風格威嚴莊重。是日本的國寶級建筑。</p><p class="ql-block">大悲殿供奉的一座木制十一面觀音像,高達10米,是日本最大的木制佛像之一,被視為重要的文化財產(chǎn)。</p><p class="ql-block">在特別參拜期間游客被允許進入本堂,直接觸摸觀音菩薩的腳進行參拜。</p> <p class="ql-block">這條長廊被稱為登廊,意為“上行長廊”。它連接了長谷寺山腳下的大門和主殿(本堂),是參拜者朝圣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長谷寺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長廊全長約399級臺階,<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為多個段落,每段間有短暫的平地過渡,方便參拜者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長廊設(shè)有瓦頂,結(jié)構(gòu)簡潔精致,既能遮風擋雨,又與周圍的山林景致交錯,給人以層次感和節(jié)奏感。</p><p class="ql-block">據(jù)說,登廊的設(shè)計意在象征參拜者一步步接近佛法和內(nèi)心的純凈,也是一種修行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隨著山寺四季風光的轉(zhuǎn)換,大悲殿地板的色彩會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因而備受游客歡迎,成為拍照打卡的網(wǎng)紅點。</p> <p class="ql-block">長谷寺依山而建,登高而望,寺中部分建筑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隱身于色彩斑斕的林木之中。愈顯長谷寺的宏大與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幾樹橫生小徑間,落紅點點舞階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臺古剎翹檐外,一抹橙黃不等閑。</p> <p class="ql-block"># 琉璃光院 #</p><p class="ql-block">此院原為一棟貴族別墅。于2005年才正式轉(zhuǎn)為寺院,成為凈土真宗東本愿寺派的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該寺因庭院中青苔的綠意和院內(nèi)光影的繽紛而得名。這是一個將日本秋色放大到極致的庭院。也是每個見過此景的中國人大概都不會忘記的經(jīng)典畫面。</p> <p class="ql-block">寺院的日式屋廊與五彩楓葉的和諧搭配,隨著光影的移動而變幻,其美妙令人心醉神迷,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源光庵 #</p><p class="ql-block">源光庵始建于1346年,是室町時代的古剎。于1694年改為曹洞宗的佛寺。</p><p class="ql-block">曹洞宗為由宋代中國傳入的禪宗的一個分支。</p> <p class="ql-block">源光庵最著名的兩處景觀,是這一方一圓兩扇窗戶。正方形窗被稱之為“迷惘之窗”,它代表生老病死和四苦八苦;圓形窗被稱為“頓悟之窗”,代表放下執(zhí)念后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這兩扇窗的景色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春粉、夏綠、秋紅、冬白,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源光庵室內(nèi)香煙繚繞,榻榻米前方小供桌上供奉的這尊小佛像,令人心生親近。</p> <p class="ql-block">由寺院的古樸木門,向內(nèi)向外觀賞,皆自成一畫。</p> <p class="ql-block">源光庵的傳統(tǒng)日式建筑與禪意庭院相結(jié)合,非常適合靜心體悟人生。</p> <p class="ql-block">南鄉(xiāng)子 · 京都寺廟秋色即景 (歐陽炯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醉舞翩遷。紅葉聽風臥地眠。</p><p class="ql-block">斜日上竿輕弄影。何幸。古剎東瀛臨絕境。</p> <p class="ql-block">日本佛教的諸多宗派都直接或間接地與中國的佛教文化有關(guān)聯(lián)。神道教雖說是日本的本土宗教,但也與中國文化中的祖宗崇拜等有相通之處。再加上文字相近,這些使得國人在觀賞日本神社寺廟時,不太會像進入西方國家大教堂那樣產(chǎn)生一種文化上的“隔闔”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沁園春 · 秋賞日本神社寺廟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葉漫天,霜染林巒,古剎凝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看金庭倒映,石燈夾道, 拱橋溪上,沙海橫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竹徑幽深,苔痕點翠,錦簇黃橙繪畫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聽風處,見落紅鋪地,心緒悠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東瀛十日勝遊,品韻味風流意未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祈祥繪馬,護身御守; 香煙繚繞,飄渺難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幾盞禪燈,幾聲梵唱,開悟方知清凈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且憑此,任光陰過隙,忘卻煩憂。</p> <p class="ql-block">以下鏈接是較詳細介紹京都愛宕念佛寺的一個美篇。有興趣者可移步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 ??????</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9kpmnej" target="_blank">訪京都愛宕念佛寺 —— 探一個小眾佛寺之秘境</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肥城市|
临安市|
南皮县|
沽源县|
儋州市|
商丘市|
漯河市|
焉耆|
永登县|
务川|
娄底市|
朔州市|
镇坪县|
阜南县|
洪江市|
都江堰市|
吉林省|
横山县|
富平县|
富阳市|
拜城县|
轮台县|
林周县|
霍城县|
兰坪|
土默特左旗|
连平县|
潍坊市|
澄江县|
中卫市|
达尔|
固原市|
昭觉县|
前郭尔|
霍城县|
香港|
浙江省|
界首市|
司法|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