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張根云(二)</p><p class="ql-block"> 一一獻給父親的百年祭</p><p class="ql-block"> 張忠義</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父親組建了一個馱隊(運輸隊),從延長圪臺黃河渡口,向南區(qū)供銷社運送從山西日本人手里繳獲的大量物資,掙了好多錢。</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老張家達到了鼎盛時期,形成了一個20余口的大家庭,加上在店里干活的伙計,每天吃飯的人近30人。時間久了,人多嘴雜,意見不一,矛盾重重。有時妯娌間因干活多少?也會發(fā)生矛盾,爭吵不休。</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奶奶和父親為了爭奪家里的“掌柜權(quán)”經(jīng)常吵架。奶奶認為:她是長輩,理應是家里的大掌柜。而父親則認為:錢是他掙得,如何安排使用,應由他說了算。在爭吵無果的情況下,最終達成協(xié)議:家里的日常開支由奶奶說了算;對外的投資則由父親說了算。</p><p class="ql-block"> 當時蟠龍是五天一集,每當遇集時,家里總會來許多鄉(xiāng)下的親戚,管吃管住外,奶奶總會給一些針頭線腦、小塊布匹和吃得東西。在家鄉(xiāng)一帶落了個好名聲。</p><p class="ql-block"> 母親生下大姐后,十年來一直有病,懷不上孩子,這讓父親很著急。正好大姑家第二個男孩有個“氣短”(就是氣短、喘不上氣的呼吸道疾病)的毛病,奶奶就擅自作主,干脆把這個男孩名義上過繼給父親好養(yǎng)活,扯了一身花衣服,給了五塊大洋。其實這是奶奶便相幫助大姑家。</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這件事,引起了二爸的不滿,二爸怒氣沖沖地跑到蟠龍,質(zhì)問父親道:“你撫養(yǎng)兒子,應該先撫養(yǎng)侄兒,那是一個姓,怎么能先撫養(yǎng)外甥呢?你如果要撫養(yǎng)兒子,我把三兒子送給你算了。”父親無奈的答道:“這全是母親的注意,我還不到30歲,我誰家的孩子也不要,我一定會生下兒子的。你來了,也給孩子穿一身衣服,給你五塊大洋吧。”</p><p class="ql-block"> 父親越來越愛聽好話,不管是誰?只要你阿諛奉承、點頭哈腰就能得到好處;或者是耍潑皮無賴、死纏硬纏,也能解決問題。導致好多家人都嫌他處事不公,不能一碗水端平。</p><p class="ql-block"> 還有就是他給人辦了好事,到處張揚炫耀,本來人家是不想被外人知道的,他卻是說個不停,到頭來是出力不討好,反而把人又得罪了。</p><p class="ql-block"> 二爺爺去世后,堂伯找到父親說:“我家里太窮了,給老人的棺材也買不起,只能鋪個門板或卷張席子埋了。”</p><p class="ql-block"> 父親慷慨地說道:“那怎么能行?棺材錢由我出。”</p><p class="ql-block"> 可當堂伯去棺材店購買時,棺材店老板卻說:“你買的話,是一塊半,付現(xiàn)錢。”</p><p class="ql-block"> 堂伯急忙說道:“是我弟張根云付錢。”</p><p class="ql-block"> 店主站起身來,兩手一攤,慢慢的說道:“那就不客氣了,得付三塊錢。”</p><p class="ql-block"> 堂伯趕緊跑回來,說明原由。</p><p class="ql-block"> 父親一聽就氣憤不已,勃然大怒,跑過來找店主麻煩。只見店主不慌不忙的說道:“就是了,給別人賣,是賣一塊半。可是,給您賣,就得三塊錢,我給您賣低了,害怕跌您的份、丟您的人呀!”</p><p class="ql-block"> 接著,店主又說道:“我就是要宰您這些有錢人,要么?我那里去賺錢呢?”</p><p class="ql-block"> 說完后,店主哈哈大笑,把父親也逗樂了。于是,父親就爽快地扔給了店主三塊大洋。</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國民黨反動派進攻延安時,家里人開始了大逃亡,幾位嬸娘都跑回了娘家或到一些偏僻的親戚家避難。父親把一些不值錢的鍋碗瓢盆贈送給了鄰居、路人,把值錢的布匹、百貨、糧食送回了散岔老家。剩下一些金銀細軟難以帶走,帶在路上也不安全。父親靈機一動,就把數(shù)百枚大洋丟在茅廁缸里。</p><p class="ql-block"> 拿回老家的貨物,埋藏在了對面山上一個廢棄的墓穴里,墓穴埋過有錢人,上、下兩層,墓道彎彎曲曲,七拐八拐的。家人們認為:此處村里人知之甚少,只有爺爺個別人知道,把貨物存放這里比較安全。</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在掩藏的過程中,由于響動太大,被對面山上一個攔羊的老漢窺見。攔羊老漢也是當?shù)厝耍煜さ匦蔚孛玻驮趬災沟谋趁嫦路酵诹艘粋€小洞,最終把值錢的貨物洗劫一空。</p><p class="ql-block"> 反倒丟在茅廁缸里的銀圓安全無恙,因為戰(zhàn)亂一年多,土地荒蕪,沒人挖糞便,施肥務弄莊稼。</p><p class="ql-block"> 蟠龍戰(zhàn)役后,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了蟠龍古鎮(zhèn),但房屋遭到了飛機轟炸,殘垣斷壁。父親把從茅廁缸里挖出的銀圓洗干凈后,很快就修復了房舍和店鋪,給家人們提供了住所,繼續(xù)經(jīng)營百貨、油坊和騾馬店。</p><p class="ql-block"> 隨后不久,66歲的爺爺患病而亡,由于還處于戰(zhàn)亂時期,只得將爺爺草草掩埋。</p><p class="ql-block"> 1951年,在爺爺去世三周年時,父親為了夸富顯擺,按照陜北傳統(tǒng)祭祀習慣,舉行了三周年祭奠,邀請了縣民眾劇團和民間八班吹手,大擺宴席三天,方圓十里路的百姓,只要燒香祭奠,就可以免費吃喝。</p><p class="ql-block"> 當時正遇上國家為了鞏固紅色政權(quán),開展了“三反五反”(三反是指在黨政機關(guān)工作人員中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五反是指在私營工商業(yè)者中開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chǎn)、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jīng)濟情報”)運動。</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親做事高調(diào)、愛張揚、不和人,就把做生意的父親當成了工作人員,樹成了浪費財物的典型,進行游斗批判。</p><p class="ql-block"> 隨后,將多年經(jīng)營的產(chǎn)業(yè)強制公私合營。父親對此一直耿耿于懷,牢騷滿腹,不好好工作混日子。</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間,到了1958年大躍進,父親又管不住他的那張嘴,信口開河,說了一些埋怨過激的話。就這樣,一個文盲被打成了“右”派,發(fā)配到了青海德令哈勞改農(nóng)場勞動改造。(未完待續(x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麻阳|
永顺县|
永川市|
西安市|
余姚市|
鄂尔多斯市|
仁寿县|
威宁|
兴安盟|
蕉岭县|
玛多县|
和顺县|
克山县|
武城县|
公安县|
衡阳县|
毕节市|
比如县|
洛川县|
馆陶县|
朝阳区|
长宁区|
苏尼特左旗|
武义县|
济阳县|
铜鼓县|
泰和县|
沭阳县|
嘉荫县|
侯马市|
湾仔区|
贡觉县|
德安县|
辽源市|
崇礼县|
越西县|
田东县|
靖安县|
霍城县|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