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喔喔喔”,臘月的一天,早上八九點鐘,雞還在雞窠里撲騰。勤勞的主人不似往日,天剛麻麻亮,人出門、雞出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蛋,把雞捉了!”王二嫂收拾完屋子,水燒了、茶沏了,才喊男人王二蛋起床。“嗯!”二蛋應了一聲。聽見了窸窸窣窣的聲音,二嫂交待道:“留一只打鳴的”,擔心男人不清楚又說:“那只蘆花(大公雞)不捉。”“哦——”王二蛋答應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捉雞”叫法上好聽——“臘時臘月,不能瞎說”。老年人規矩重,不愛聽宰啊殺的,按照習俗,臘月二十七“捉”年雞,留下蛋的母雞和一只公雞打鳴。年輕人不興這個,灣里人前幾天就開始宰雞了。二嫂挨了幾天,因為家里有長輩,說話行事要有禁忌。今年宰年雞,能宰個七、八只,老老少少吃滿意了才好,王二嫂心想。有一年,雞沒喂好,過年宰了一只雞,還皮包骨頭。攏共一只雞,男人要紅燒,老人要燉湯。二嫂聰明,正塊子紅燒,剩下的一鍋燉了。這下不得了,老人逢人便講,兒媳不孝順,一鍋雞都是骨頭,牙簽挑不出一點肉。一灣人笑話了她好多年:大過年的,一屋人吃肉,要老的啃骨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嫂并不計較,遇到有人笑話她時,她總是寬慰自己,老人不容易,吃苦多了吃怕了。當年她男人二蛋,他娘生他時,家里缺吃的,預產期過了都半個月了還不見動靜,一家人正尋思辦法。一天大清早,隔壁的李三婆送來了兩個雞蛋,娘吃了,當天晌午,孩子出生了,孩子哪兒哪兒都瘦,就是小臉粉白粉白、圓嘟嘟的,像雞蛋,把他爹高興壞了,隨口叫了一聲“二蛋”,二蛋就成了他的名字。二嫂起初聽到了這些,嘆息婆婆辛苦,敬重婆婆,特別是自己也生下了寶寶以后。可惜婆婆死得早,丟下了爹,自己也沒享多少福。爹一個人也不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二蛋將雞窠門只開了一條小窄縫,用自己的一條腿半掩在門縫口,防止雞逃跑。雞小心翼翼魚貫而出,企圖逃脫的大公雞被眼尖手快的二蛋一一拿下了,用事先準備好的布片巾將雞的兩只腳鎖牢。逃出門的蘆花大公雞大概是以為自己僥幸逃脫了,和母雞們一路奔跑,一只只奔跑的雞不知道是不是在努力地提醒自己,往后,打鳴的要認真打鳴,下蛋的要好好下蛋。被鎖住的雞努力拍打著翅膀在地上劃著圈地撲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見二蛋舉起了刀,二嫂在一旁輕聲細念:雞兒雞兒你莫怪,你是農家一碗菜,今年要你早點去,明年你要早點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年的儀式中,宰年雞不像捉年豬那樣有聲勢,不像鹵水點豆腐那樣有神秘感,也不像打糍粑那樣有熱烈的氣氛,甚至在祭祀中也看不到雞的影子。二嫂的念叨,在念給雞聽,更像是在念給自己聽,是自己把它們帶進這世間走了一遭,它們承受過的歡喜與憂傷和自己脫不了關系,包括到今天……二嫂撩起圍裙,擦了一把濕潤的眼角。辛辛苦苦喂雞,可不就是為了生活么!有一種尊重叫喜愛。“雄雞一聲天下白。”在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里,雞“吉”諧音,像征吉祥,人們把雞和鳳凰、牡丹一起視為吉祥物。在日常生活里,家里有雞,方便了一家人或來人來客時,隨時吃得上新鮮葷菜。雞蛋是人人喜歡的營養食物,雞肉是家禽家畜肉類中的上品。婦人坐月子,娘家送來的雞、蛋可是無比的深情厚意。萬物皆有劫數。無疑,此時的二嫂,似乎已經完成了自我救贖,一幅素常的笑意,在她好看的臉上又開始慢慢地復蘇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嫂拎著熱水和大號洗腳盆靠攏來,二蛋將宰好的雞放進熱水里浸泡拔毛,另外準備清水除雜清洗。收拾好了的雞直接掛起來,瀝水風干,不需要像魚、肉需要鹽漬,就成了臘雞,過年的時候紅燒或者清燉,二嫂已買好了鹵料,準備鹵一只二只,隨時可以應急上桌、下酒。今年,計劃的年貨又豐盛得很,辛苦了一大年,家里人和客人吃得滿意,是二嫂最大的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嫂嫁過來初持家務那會兒,娘家媽不放心,提了一簍子豆折過來了,說是看親家。夜里,娘家媽對女人說:“娃呀,女娃出嫁了就是人家屋里的人,老古話說:‘爺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丈夫有還要過一道手。’自己動手喂一頭豬、喂一窠雞,賣個蛋呀雞呀、過年賣點豬肉,平常的油鹽錢、體己的用動,莫樣樣開口要。‘外頭有個好耙,屋里要有個好簍’,這人家才做得好。”娘家媽一邊說,一邊從懷里摸出幾張皺巴巴的票子捏到了女兒的手上。女兒眼眶里淚花兒直打轉轉,心里暗下決心,就是累掉幾身肉,也不能讓媽再為自己操心了。得虧媽提醒得及時,后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男人長年在外打工,屋里屋外靠自己一個人張羅,“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不是有豬有雞,那些細碎的日子還真是不好弄,還是老人的見解長遠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的雞又喂得好。瞅著一只只已經收拾得干干凈凈的雞,“一、二、三……”王二蛋按耐不住內心的興奮,一邊用手指點數,一邊笑著說:“上個正月初一天氣好,雞長得又大又肥!”不知道這個初一天氣咋樣?二蛋心想。王二嫂在屋里接過話茬:“天時再順暢還是要人勤快、喂養得好,上春黃鼠狼拖走了二只,入夏時隔壁家的狗又叼走了一只,狗嘴里叼了雞娃兒,吼都吼不脫,不然還能多出幾只。”“老輩人就那么一說!”二蛋意識到話說得欠周全,頓了頓,回應道;“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豆、十麻。”他又像小學生背書似地念了一遍這首老民諺。據傳,夏歷視正月初一為雞日,從正月初一到初十,依據天象,占卜當年萬物興衰,陰主災,晴主興,湖北、湖南、江浙一帶,老輩人迷信這種說法。也許,?老祖宗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后人,萬物存焉,自然和諧的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間事,沒有做起來一直都是一帆風順的道理,二蛋見過媳婦敲木瓢救小雞兒的事,剛開始時笑,后來就見怪不怪了。剛孵出來的小雞仔,生命力脆弱,偶爾歿一只,媳婦舍不得丟,把它放在平地上,用一把小木瓢反扣起來,手拿一根木棍一下下敲木瓢,口里不停地念:“救救活救救活,快點醒來吃白米哦!”過會兒,翻開木瓢看看,有的雞仔能顫巍巍站起來,像人休克了被喚醒了一樣,但站不起來的還是占絕大多數。</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說話間,二嫂正在加緊收拾灶頭,清潔簸箕、面板、糍粑棍,準備明天打糍粑用。二蛋在收拾地上的雞毛、清理柴禾垛。不遠處的雞恢復了常態,正在悠閑地啄食。這時,二嫂出來了,發現雞群里多出了二只公雞,叫了一聲“喔唷——”,一看男人掛好的雞,明白了,揶揄男人說:“冇得一‘錢’用,抓個雞還能把雞抓跑了!”二蛋這才發現雞被抓漏了,忙對笑盈盈的媳婦說:“年年有余、年年有余!”“還好意思笑!”二嫂望著洋洋得意的二蛋又說:“到時候爹又該罵你不給他吃肉。”“咳——”外面太陽處突然傳進來一句老年人的干咳聲。二嫂一驚,自知說老人的怪話不好,舌頭一伸,連忙搬幾根劈柴又進了灶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才一會兒,二嫂從屋里探出頭來喊二蛋,告訴他:“把瀝干了水的雞,送一只三婆婆家去,她喜歡吃新鮮的。”二蛋會心地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陣陣臘梅撲鼻香,年味在二嫂、二蛋笑盈盈地忙碌中越來越香濃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字數:2687)</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二零二五年一月八日寫于孝感</i></p> 劉仁杰原創作品:二嫂家的煙火時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鲁山县|
江陵县|
潢川县|
雅江县|
获嘉县|
奉新县|
道真|
肇州县|
宁强县|
瑞昌市|
普兰店市|
新河县|
深圳市|
石林|
平邑县|
拜泉县|
额敏县|
四会市|
淮南市|
娱乐|
新郑市|
称多县|
吉安县|
漾濞|
沛县|
伊吾县|
铜鼓县|
仁怀市|
淮安市|
汨罗市|
宝坻区|
政和县|
潜江市|
阳城县|
哈尔滨市|
攀枝花市|
怀来县|
泸西县|
北流市|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