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年過古稀,有關生老病死的話題在年紀相仿的人群中時不時地被提起,使從來不太關注此類事的我也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由此我也來湊湊熱鬧,把自己的認識與大家聊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有時候評價自己,從本質上說,我算是一個粗拉拉的人,年輕的時候,雖然不是那種喜歡打架斗毆的一類人,卻熱衷于干些比較冒險的事兒,如在兵團時,在黃河里鳧水、騎沒馴過的烈馬、爬陡直的懸崖……反正類似涉險經歷有著不少記憶。直到老了,那種不講究吃喝穿戴,不懂養生之道,對心靈雞湯式的保養理念嗤之以鼻,那種粗放式的生活方式依然沒有多大改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既然不是個細致的人,對于養生之道自然也說不出多么高深的道理。我只是認為身體保養沒有那么深奧,說白了只要在飲食、睡眠、活動等方面上點心,具體說就是吃得進、睡得著、拉得出、走得動、想得開,那么基本上就無大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先說吃得進。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將食與天類比說明了吃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都是來自食物。但是人的歲數大了,食欲自然減退。我就有這種感覺,無論過去多么喜歡吃的東西,現在都感覺口味一般。其實這里面不僅有食物品質下降的因素,也與人的機體老化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要把“吃的進”看作是一種生活態度,盡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故意吃的過飽或過少。不吃的太咸或太甜。用講科學的態度來概括,即應以水果、蔬菜,谷類、脂肪和蛋白質等構成我們的主要食物。當然,如有特別喜歡某一口,多吃一點倒也無妨,不必為所謂的健康去過度壓抑自己的喜好,只要別太偏食即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次要說的是“拉得出”。人的年紀大了,大便干結,干燥甚至便秘是個普遍的現象。帶來的后果不僅容易使人引起口臭和體臭,往往還伴隨著腹部脹滿,產生惡心、厭食、食而無味,久而久之,毒素的聚集還會導致大腸水腫,易生皮疹等,甚至影響到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由此,不可忽視自身“拉得出”這個環節。想要解決倒也不復雜,在日常生活中想著適當多喝點水,不要在口渴時才想起補充水分,其次盡量多吃一些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香蕉、獼猴桃、燕麥片等,再就是適當的保持運動,像散步、廣場舞等都行,以上方面據說都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助于改善類似便秘的癥狀。特別嚴重的情況,需要輔助一些藥物,千萬不能滿不在乎,諱疾忌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說說“睡得著”。大家應知,睡眠是老年保健極為重要的一環。如果睡眠不好,一般情況會導致人的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等,更嚴重一些的,則表現為煩躁、焦慮、激動或精神萎靡,久而久之,免疫力必然下降,導致各種疾病上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良好正常的睡眠則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據說還有減緩衰老,增壽延年的作用呢。改善睡眠質量有許多方法,一般來說睡前泡泡腳,或是喝一杯溫牛奶,不要長時間看手機等都會幫助入睡。另外保持規律的睡眠和起床時間,以建立正常的身體生物鐘,促進自然入睡和醒來。或者在睡前進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動,減少焦慮和壓力,使身心得以放松也能較快的入睡。我多年來,睡眠情況良好,退休后除了按時睡覺和起床外,大部分的時間午飯后都小憩一會兒,自覺的效果很好。還有一條非常重要:即不要做虧心事,心中坦然,自然就能安睡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適當的運動,或說是活動,對老年人來說,是維持機體活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就引起“走得動”這個話題。走路是人類最基本的運動方式,可以緩解全身肌肉的老化,促進人的心肺功能、能改善代謝和增強免疫力。我在這里所說的走路,是個寬泛之說,當然也包括慢跑、游泳和太極拳等不太劇烈的活動方式。甚至我認為比如跳舞、唱歌一些娛樂活動也應包含在內。總之,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不要總宅在家中,長臥長坐。適度的活動有利于心理健康,調節心態和情緒。延緩衰老過程,改善生活質量。我就有這樣的感覺,喜歡的活動從開始到結束,心中一直充滿了幸福感。在這方面,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適度”,絕沒有必要強制鍛煉。人到了這個年紀,萬事順意順心才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到最后談談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想得開”。腦子是人體的司令部,無論其他器官如何,人的指揮中樞出了問題,再談別的就意義不大了。我在這里所說的“想得開”其實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頭腦清醒,思維雖不求敏捷,但也要明晰。對新事物感興趣,凡事積極思考,愿意用腦,盡可能保持頭腦活躍,預防老年癡呆。“想得開”的另一層含義專指心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想得開”被視為一種智慧和境界,強調的是一種超然的心態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意味著能夠接納不完美,不去管管不了或不該管的事情,盡情享受當下的快樂。?持有這種心態的人,不僅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還能提升整體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章寫到這里,我對于養生的認識基本表達清楚。也不知是對是錯,當然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是不足以號召大家來踐行的。文章結束前再說幾句話,談談我對壽命的理解。人老了,對死亡的擔心日益添增,這是人之常情,不難理解。但我主張千萬去看淡它,甩掉這個包袱。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是人一生當中必然經歷的過程。雖然日常生活環境及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延緩或者加快這一過程,但終究無法改變其本質。明白了這點,一切順其自然就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我喜歡看科教和歷史方面的書籍和視頻,感覺觀后對人生的感悟大有裨益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我們之渺小,怕比灰塵還微不足道。在歷史長河中,人生之短暫,恐怕連水滴都算不上。悟透了這一點,面對死亡就會坦然。人的一輩子對社會、對家庭盡了心、出了力,沒有大錯,就不枉來到這世界上走了一回。至于最終的壽限,多幾年固然是好,少幾年其實也不必過于沮喪。但前提是有質量的過好當下的每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山阳县|
长治市|
嘉禾县|
左云县|
富川|
翼城县|
南宫市|
进贤县|
沂南县|
明水县|
河曲县|
若尔盖县|
沽源县|
如东县|
绥宁县|
栾城县|
高要市|
司法|
河源市|
阿城市|
屏山县|
公主岭市|
香格里拉县|
昌吉市|
胶州市|
阿坝|
介休市|
漳平市|
保康县|
泸定县|
宣化县|
连南|
门源|
日喀则市|
临漳县|
潞城市|
理塘县|
米泉市|
仁怀市|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