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劉伯承元帥和彝族頭人小葉丹彝海結盟的佳話,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幾乎家喻戶曉,心心念念要去彝海邊走走看看也是多年的心愿了,終于退休有時間自由安排,打點行裝,自駕向大涼山進發,到涼山州首府西昌,邛海美景讓人流連忘返,甚至一度誤把邛海當彝海,環邛海一周,怎么也找不到彝海結盟的任何痕跡,這才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聞,但西昌的美景、美食、美女讓人樂而思蜀,逗留5天后繼續向心中的圣地進發!</p> <p class="ql-block"> 彝海又稱魚海,當地彝民叫蘇品也叫海子。位于冕寧縣城以北40公里彝海鎮的羊坪山上,距西昌約117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建有專用公路,道路路面不錯,但彎道多,車速不能快,從西昌到彝海大約2小時左右,經過幾個彝族村子,羊坪山頂建有旅游服務處,再下一個小坡就到了彝海結盟紀念館,紀念館下坡100米左右就是美麗的彝海。</p><p class="ql-block"> 彝海屬高山淡水湖泊,湖面海拔2280米,氣候溫涼,年平均氣溫9—15℃,四季多為麗日晴空。彝海呈元寶形,南大北小,南端有出水口,面積233畝,平均水深9.8米,最深處15米,常年蓄水135.3萬立方米,屬高山深水湖泊。一眼望去,波光粼粼,清澈如鏡,四周青松蒼翠,芳草茵茵,各種山花爭芳斗艷,野鴨成群,魚兒暢游,一派生機昂然。 登高俯瞰,海子酷似一顆鑲嵌在群山中熠熠閃光的藍寶石,晶瑩剔透。信步海邊,猶如融進水墨畫的筆峰墨跡之中,令人遐思萬千,心曠神怡。步行環湖一周,大約需要40分鐘左右,我們是下午1點點左右到的彝海,游人很少,湖邊有兩個擺地攤的彝族同胞,一個彝族大嫂,背上背著一個1歲左右的小孩,叫賣烤苦蕎巴巴和燒洋芋,另一個大約70多歲的彝族老大娘,一盆松木??火上烤著的苦蕎巴巴和洋芋,香味撲鼻,經不起香味的誘惑,坐在火盆邊的小凳子上,買了兩個苦蕎巴巴,3個高山洋芋,一口咬下來,香糯爽滑,從來沒有吃到過這么好吃的苦蕎巴巴,這才是地道的蕎巴巴!洋芋也是粉滑芋香,根本就停不下來這口福,一連吃3個,吃飽后又買了20個苦蕎巴巴帶回家吃,自然環境放置,一周后回到家,苦蕎巴巴仍然香甜如初!</p> <p class="ql-block"> 賣蕎巴巴和烤洋芋的彝族老大娘!</p> <p class="ql-block"> 彝海結盟涉及到幾個關健人物,時任紅軍總參謀長兼先遣軍司令員劉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頭人小葉丹,先遣隊工作隊隊長蕭華,開酒館的老板陳志喜。小葉丹,生于1894年,是四川冕寧彝族果基家支有聲望、有影響的首領。</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為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圖,中共中央決定繼續北上,通過彝族區,搶渡大渡河。當時,從中央紅軍所在的瀘沽到大渡河有兩條路:一條是經越西的“官道”大路,另一條是穿過拖烏地區的密林小道。蔣介石判斷紅軍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圍追堵截。毛澤東看破了蔣介石的如意算盤,為了避開強敵盡早過河,決定走小路。</p><p class="ql-block"> 5月19日,中央紅軍派出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治委員、蕭華為群眾工作隊長的先遣軍,準備借道彝民區,搶先渡過大渡河。</p><p class="ql-block"> 5月20日,紅軍先遣隊占領冕寧縣后,立即釋放了被扣押在城內“坐值換班”的彝族家支人質,并向他們宣傳民族平等政策。獲釋的彝族同胞得到紅軍發給的食物衣物,回家后當了紅軍民族政策的宣傳員。</p><p class="ql-block"> “在冕寧待了一天后,先遣隊到了大橋鎮,老百姓告訴劉伯承,借道拖烏地區需要與果基家支的首領,也就是我爺爺小葉丹交涉。”小葉丹的孫子沈建國說,“隨后,一位在冕寧開酒館的漢人陳志喜自告奮勇來當中間人。”</p><p class="ql-block"> 5月22日,蕭華與紅軍總部工作團團長馮文彬一道,由陳志喜帶路,率領紅一軍團偵察連組成的工作團進入果基家支的領地。</p><p class="ql-block"> “蕭華告訴爺爺,劉伯承表示過,如有必要愿意與他結盟,并向爺爺再次講了紅軍的民族政策。爺爺慢慢打消了顧慮,隨后他把劉伯承請到彝海邊見面。過去國民黨把彝族不當人看,爺爺從劉伯承身上看到了尊重,覺得這個人也很可信,與他相見恨晚。”沈建國說。</p><p class="ql-block"> “上有天,下有地,我劉伯承與小葉丹今天在海子邊結義為兄弟,如有反復,天誅地滅。”“我果基約達今日與劉司令員結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雞一樣死去。”5月22日,彝海見證了紅軍長征史上偉大的一幕。結盟儀式按照彝族的風俗進行。雖然沒有酒,畢摩(彝族重要儀式主持者)將一只大紅公雞的嘴角剖開,將雞血滴進了盛著彝海湖水的碗中,二人一飲而盡。</p><p class="ql-block"> 結盟當日晚上,劉伯承將一面寫著“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紅旗贈給了果基約達,并任命他為支隊長。次日,小葉丹帶紅軍進入拖烏地區,直到走出家支領地,才依依惜別。而后,紅軍后續部隊也沿著“彝海結盟”這條友誼之路,順利地通過彝區,迅速搶渡大渡河,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p><p class="ql-block"> 紅軍走后,國民黨反動政府對小葉丹與紅軍結盟進行報復和迫害,逼迫他交出1.2萬兩白銀和120頭母羊。但小葉丹寧肯傾家蕩產,也不愿交出隊旗。還叮囑妻子:“萬一我死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這面紅旗,將來交給紅軍。”而那面旗子被小葉丹的妻子縫在裙褶里保留下來了。</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18日,小葉丹遭到被國民黨軍隊收買的部族武裝伏擊不幸犧牲。</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西康省解放后,小葉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遺囑,把“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隊旗獻給了政府。如今,這面旗幟被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彝海結盟不僅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佳話,也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一次成功實踐。它為紅軍順利通過地形和社會環境都十分復雜的涼山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搶渡大渡河贏得了時間。此外,彝海結盟還為后來的民族團結和進步事業樹立了光輝的典范,展示了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和傳統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小葉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彝海結盟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諸多悲喜劇在那塊神奇的土地上輪番上演,這里說幾則以饗讀者:</p><p class="ql-block"> 蕭華隊長是一個重要人物,蕭華嚴格劉伯承司令員及徐向前政委的命令,進入彝區的紅軍指戰員,不準擅至向彝族同胞開槍,紅軍先遣隊1935年5月22日進入彝海地區,當時彝族由于長期以來受到國民黨民族歧視政策的歧視和欺壓,與漢族隔閡很深。紅軍的工兵排進入彝海地區時,不時受到彝民的襲擊和騷擾。但紅軍始終不發一槍一炮,只是不停地向彝族同胞做宣傳解釋。可是雙方語言不通,紅軍怎么解釋都沒有用,最后工兵排的指戰員被彝民繳了械,衣服都被彝民扒光搶走了,這些赤身露體的紅軍戰士只好躲在草叢中不知所措,要知道,這些紅軍都是十多二十歲,涉事不深的青年人,可以這么說,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真可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史上有“韓信能忍胯下之辱”,今有紅軍能忍裸體之恥!</p><p class="ql-block"> 蕭華隊長找到一個名叫沙瑪依姑的爺爺,希望爺爺向小葉丹轉達紅軍的善意:第一,紅軍只是借道,絕對不會侵犯彝族同胞;第二,紅軍是主張民族平等的。沙瑪依姑的爺爺看出紅軍是一支好部隊,就給蕭華出主意說,要取得彝民的信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與我們的頭人結拜兄弟。 但沙瑪依姑的爺爺回去向小葉丹匯報時,小葉丹不敢相信。沙瑪依姑爺爺就說,如果有什么問題我可以拿人頭擔保!這樣小葉丹才答應與劉伯承見面商談結盟。</p><p class="ql-block"> 于是,小葉丹就在我爺爺的陪同下去見劉伯承。見到劉伯承時,小葉丹連忙脫帽下跪,要行叩頭大禮。劉伯承見了趕緊迎上去扶起小葉丹說:“我們是兄弟,大家是平等的,不興這套!”小葉丹十分感動,他說,以前見到國民黨的官都是要行下跪禮的,看來紅軍與國民黨的部隊確實不一樣。經過坦誠友好地交談,雙方決定歃血盟誓,結成兄弟。沙瑪依姑的爺爺立即找來一只大公雞,但是沒有找到酒。劉伯承說,只要大家有誠心,有沒有酒都不重要。說著他取下腰間的軍用水壺,叫警衛員到彝海里裝了湖水,倒進兩個大碗里。沙瑪依姑的爺爺把大公雞殺了,將血滴進碗里。儀式準備好之后,兩人并排跪下,一起端起“血酒”對著藍天和彝海盟誓。從此,彝民與紅軍成了一家人。劉伯承還代表紅軍把一些武器、彈藥和一面隊旗送給小葉丹。</p> <p class="ql-block"> 跨越半個世紀的牽手</p><p class="ql-block"> 元帥劉伯承的遺憾不言而喻,但令人欣喜的是,杰出紅二代李鐵映的穿針引線,完成了劉伯承后人與小葉丹后人的牽手之夢。</p><p class="ql-block"> 李鐵映的父親李維漢,革命的元老,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他的母親金維映,也是一位巾幗杰出人物,可惜在蘇聯治病期間被德國飛機轟炸而犧牲。</p><p class="ql-block"> 1950年解放大西南,元帥劉伯承在指揮中心指派了184師的政委梁文英執行一項特別任務。他鄭重其事地囑咐:“務必將小葉丹找到,并帶他到重慶,中央已經為他預備了西南軍政委員會的重要職務。”這份期待充滿了對重逢“結拜兄弟”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但命運弄人,長久的等待換來的卻是小葉丹英勇犧牲的悲痛消息,這一打擊深深地刻在了劉伯承的心里,成為他生命中無法抹去的傷痛。小葉丹犧牲后,劉伯承投入了大量時間和資源,試圖尋找其后代,希望能對其子孫給予關照,這一愿望卻始終未能實現,小葉丹的后人似乎與世隔絕。</p><p class="ql-block"> 直到1993年,李鐵映在一次偶然的媒體報道中得知小葉丹后人的存在。他立即開始了詳細的調查和尋找,終于有幸找到了小葉丹苦難中的后代,他們因長年遭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打壓而生活困頓。</p><p class="ql-block"> 李鐵映深知劉伯承元帥臨終前的牽掛,于是盡力優待小葉丹的后人。他將他們接至北京,還安排他們的孩子在北京接受教育,為他們的未來提供保障。</p><p class="ql-block"> 為了進一步深化兩家的聯系,李鐵映安排了劉伯承元帥的次子劉太行與小葉丹的孫子沈建國在北京的一次意義深遠的會晤。兩位英雄后代的團聚,跨越了半個世紀的時空。1995年,小葉丹的家人再次訪問北京,這次他們拜訪了劉伯承元帥的遺孀汪榮華。老人帶著淚水贊揚小葉丹的忠誠和英勇,她的話語充滿了對這位傳奇英雄的尊敬與緬懷。</p> <p class="ql-block"> 一封求救信</p><p class="ql-block"> 1971年,由于陳志喜過去的經歷無從查證,陳志喜的妻女徐寶珍被當地認定為“冒充革命功臣家屬”。陳志喜的妻子無論如何都想不通,便給劉伯承寫信匯報了此事,劉伯承當即致信冕寧縣委:</p><p class="ql-block">“陳志喜是紅軍向導,是幫助紅軍過彝區的有功之臣”。</p><p class="ql-block"> 在劉伯承的親自關心過問下,有關方面確認了陳志喜的特殊身份以及重大貢獻,冕寧縣委專門發文,澄清了強加給陳志喜及其家人的不實之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5年5月20日,陳志喜在街上賣酒時,被西昌地下黨負責人陳榮檀(又名陳野蘋,解放后官至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帶去見紅軍首長劉伯承司令員,陳榮檀是陳志喜的鄰居,平時關系很好,所以陳志喜爽快答應了陳榮檀的要求。劉伯承請他幫助做紅軍與小葉丹的溝通工作,幫助紅軍通過彝區。陳志喜欣然接受了任務,并成功為紅軍與彝族頭人小葉丹建立了聯系,為紅軍順利通過彝區奠定了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 劉伯承有幸得到了當地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彝族向導——陳志喜的幫助。陳志喜是一位具有漢族和彝族雙重血統的人物。他的父親陳敬齋,湖南人。在19世紀中葉隨石達開征戰四方,戰敗后逃至涼山冕寧,娶了彝族首領的女兒為妻,逐漸融入了當地社會,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士紳。</p><p class="ql-block"> 陳志喜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后來又深入學習彝族語言和文化。他的兩個兒子更是拜托了彝族兩大家族的首領為干爹,這樣,陳志喜就成了小葉丹的干親家,這使得他在彝族地區的行動與協調更加得心應手。</p><p class="ql-block"> 劉伯承在與陳志喜深入交流后,更加明確了如何通過這一地帶的策略。他在部隊中下達了嚴命,所有士兵在未得到他和聶榮臻政委的直接命令之前,絕不允許擅自開槍,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民族政策,以和平的方式通過彝族地區,盡可能避免沖突。</p><p class="ql-block"> 帶著劉伯承交給自己的禮物,陳志喜親自去請小葉丹。生性多疑的小葉丹有些顧慮,便讓自己的管家跟著陳志喜去打探虛實。很快,管家將紅軍在冕寧城里給老百姓分財物、送糧食的行為向小葉丹作了匯報,小葉丹深思熟慮之后,答應陳志喜可以和紅軍合作。</p><p class="ql-block"> 紅軍隊伍順利通過了彝族區,劉伯承拿出20塊銀元交給陳志喜作為感謝。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紅軍走了之后,陳志喜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報復,酒鋪被一把火燒光。</p><p class="ql-block"> 無奈之下,陳志喜只好帶著妻女躲到了外地,一直到1943年才悄悄回到了冕寧。原本陳志喜打算重新再開一家酒鋪,結果剛到冕寧就被當地保長出賣,國民黨很快將陳志喜逮捕并殺害。</p><p class="ql-block"> 由于戰事頻繁,劉伯承一直無暇與陳志喜取得聯系,一直到全國解放之后,劉伯承才派人尋找這位革命功臣。在得知陳志喜早在六年前遇難時,劉伯承整整一天都沒有說話,一整個晚上都沒有睡覺。后來,劉伯承多次托人照顧陳志喜的家人,還特意派人照了一張陳志喜妻女的合影留在身邊。</p><p class="ql-block"> 1986年劉伯承逝世之后,中央特意將陳志喜的妻子和女兒請到北京參加追悼會,這時陳志喜的夫人、86 歲的徐寶珍女士不顧年邁多病,參加了劉伯承元帥的追悼會。開國元帥與默默無聞的革命功臣之間的友情,也成為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佳話。</p> <p class="ql-block"> 石達開的教訓與劉伯承的睿智</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在安順場發生過兩次著名戰役,分別是1863年石達開兵敗安順場和1935年紅軍強渡大渡河,這兩場戰役都意義重大,對當時的歷史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兩場戰役中,兩支軍隊面臨著極其相似的困境,但結局卻截然相反。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p><p class="ql-block"> 簡而言之,兩者的民族政策及指揮者的智慧不同,石達開過彝區采用武力方式,這位太平天國翼王使盡全部力量,與當地彝民血戰了半個月,傷亡精兵兩萬多,元氣大傷,導致兵敗,而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智取彝區,不費一槍一彈,順利過彝區,強渡大度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寫下了光輝一頁!</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與劉伯承的天才問答。</p><p class="ql-block">順利過彝區,強渡大度河后,毛澤東打趣地問劉伯承:“你怎么說服彝族頭領的?”劉答:“多虧了這位向導!”</p><p class="ql-block"> 毛又接著問:“你們結拜時,是先跪左腿還是右腿?”劉荅:“當時的情形太過緊張和忙碌,以至于并未注意到這一細節。”</p><p class="ql-block"> 繆繆數言,充分體現了兩位智者的心有靈犀!</p> <p class="ql-block"> 彝海景區以濃厚的紅色文化和多姿的民俗風情吸引著八方游人。彝海結盟紀念館內展出了許多珍貴文物,如紅軍旗桿頭、紅軍和抗捐軍用過的槍支等,展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事件經過。此外,彝海結盟紀念碑和彝海書屋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多關于這段歷史的信息和學習機會。</p> <p class="ql-block"> 終于拜見了心中的圣地——彝海,不虛此行,感悟了中國革命的艱苦卓絕以及老一輩革命家的通天智慧,更有彝族同胞的善良勇敢和質樸,還有那世界獨一無二的絕世美景、苦蕎巴巴的香甜,高山洋芋的粉糯芋香,這些必將永遠銘刻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零落成泥</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6日</p> <p class="ql-block"> 彝海結盟取水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石嘴山市|
万安县|
美姑县|
二连浩特市|
榆中县|
文山县|
五台县|
南漳县|
西峡县|
福泉市|
安徽省|
奉贤区|
大悟县|
江西省|
凤山县|
红河县|
赞皇县|
绥滨县|
上栗县|
乌拉特中旗|
南丹县|
得荣县|
永定县|
安远县|
章丘市|
蒙城县|
龙海市|
徐汇区|
上虞市|
甘南县|
库伦旗|
磴口县|
疏勒县|
元阳县|
嘉善县|
孟连|
富蕴县|
贵南县|
安达市|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