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張家汶簡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家汶,1990年生于福建羅源,中國致公黨省直三支部副主委,福建致公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準)、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福建省書法研究會副秘書長、福建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理事、蘭園書院院長。全國十三屆國展入展作者,近年省級以上書法展獲獎入展百余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家汶——從十三屆書法國展談書法人生</p><p class="ql-block">□羅源統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0日 21: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完成初評、復評、復核、公示各階段工作。福建省41件作品入展,位居全國第八名,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福州年輕書家張家汶篆書作品入展,獲得中書協會員入會資格。</p><p class="ql-block">問:談談你從小與書法的淵源,以及學習書法一路成長的經歷。</p><p class="ql-block">答:記得我是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接觸書法,在縣里跟隨啟蒙老師黃士演學習,中途因為年幼調皮搗蛋被老師勸退。三至五年級時父母外出務工,我的學習生活都放任且自由。母親擔心我年幼無知易走偏路也怕交友不慎,就又帶著我回到黃老師身邊。老師委婉地告知母親,我心性不穩不認真,怕是不好帶。母親一再堅持的讓我學習,對于我學到什么程度并無要求,只要我能待在這里,慢慢地培養書法興趣就可以了。就這樣在老師的包容,母親的堅持下,我重新提起毛筆。時至今日,我仍舊感恩我母親對我書法學習的堅持,感恩我母親在生活的窘迫下依舊放掉工作,回來照顧我。到初中時,老師帶著同學們上街下鄉寫春聯活動,我對自己的書寫水平不自信,青春期的我沒有去參加,但我仍舊持續的書寫。到了大學畢業,開始參與社會工作。忙碌于生活,沒有機會提筆書寫,卻讓我很不是滋味,那時候我發現書法的種子已經發芽,我已經離不開書法了。</p><p class="ql-block">當年我曾想過報考書法專業,由于兒時家里經濟條件不允許我走藝術之路,迫于現實,為了生存就業,我選擇了機械數控專業。我也很爭氣,每年技能大賽都努力學習也獲得了一些獎項,省賽一等獎,國賽二等獎,一次獲獎技術等級破格一級,畢業時我已是高級技師了,留校一年任教。之后也去國外生活工作了五年多,觀念和習慣的不適應,也因每每在國外要提筆書寫時學習氛圍不夠,書寫材料等匱乏,讓我決心要回國,內心一直有一個聲音和我說,我想寫字…回國之后,再一次工作就業問題擺在我的面前,重回數控專業不是我心中所想,一次偶然機會得知一師弟在做書法培訓,他用書法創業教學。我瞬間頓悟,教學相長,是我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可以一邊教學一邊寫字創作,重新開啟也繼續我的書法生涯。</p><p class="ql-block">問:入國展是大多數書法學習者的夢想和目標,你來跟我們聊一聊這次國展,從籌備到創作到糾結到最后挑選出作品報名的整個過程。</p><p class="ql-block">答:國展征稿啟事公布時,我問了幾個書友,得知他們很早就開始準備了,而我卻忙于教學“落后”太多,得迎頭趕上。從材料準備開始,第一步就是采購材料:市面上所有墨水買齊全,適合寫碑的宣紙也備滿倉庫架子。第二步就是從書寫材料和形式上作思考。從用紙考慮出發,我在思考國展和普通的賽事應該不一樣,參考上一屆“蘭亭獎”和“國展”規則和獲獎作品,整體形式可能偏素更合適,不要花俏的,重點考量書寫的硬功夫,最后選擇了傳統的白宣。我提交的作品寫篆書和隸書的,只用紅色的筆來畫格子,不做任何裝飾。記得那時剛好杭州舉辦清代趙之謙書法展,我去看完非常震撼,特別是趙之謙《說文解字敘》,書法之好就不說了,但我驚艷于墨色的精致細膩飽滿,整體呈現出古雅之風。我回來后就開始把所有墨水拿出來一遍一遍“試色”,直到感覺濃淡剛好,書寫起來順手不沾澀,達到舒適的書寫速度。</p><p class="ql-block">這一次創作我的重心在篆書,創作花的時間最多。篆書最大問題在于篆書字法,絕對不能出錯,稿件是一遍一遍地校對,從歷代字法一個個查對,有疑問多次請教師友,傅永強、張鈞等老師在字法方面也給了一些專業意見。作品書寫內容是劉熙載的《藝概》,紙張寬窄、正文和落款也是反復推敲。記得正式開始創作離截稿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白天晚上都有教學,學生下課后我就在在工作室創作,每天都寫到凌晨三四點,隔壁的美團宵夜外賣小哥下班看到我,非常疑惑:你們寫字的也這么辛苦?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了這件入展作品,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歷曲折感觸很深。</p><p class="ql-block">問:很多人想知道入展后的面試環節,你和我們說說吧。</p><p class="ql-block">答:十三屆國展結果公布時,很多書友陸陸續收到短信,我也第一時間收到了,開始也是無比興奮,通知學生停課,著手籌備面試。然后妻子說一起去,兒子也會記事了,可以帶去見識一下,對爸爸這個重要時刻留下印象。</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參加國展面試,沒經驗就問老師朋友,他們也給了很多意見,比如要帶字典可現場查篆字。到現場去熟悉考場,知道了前后左右都有誰,知道了主辦方會把你的入展作品拍照打印出來,節選一段讓你來寫,以比對作品是否是你創作,是否有作弊代筆。熟悉考場后回到酒店,就開始重新回憶寫作品,希望明天創作能更熟悉一些。</p><p class="ql-block">面試時長三小時,基本足夠作品創作。而創作永遠是個大命題,不同書體用時也不盡相同,比如大篆就比小篆寫得快,有個作者寫小篆,小小一張作品好像都寫來不及。我因為事先做功課,對入展作品很熟悉,80分鐘就復寫完成了。自己創作環節我還是寫篆書,原想選擇《滕王閣》,考慮到內容中許多字篆法復雜放棄了,最終選擇了《喜雨亭記》,字簡單且有一些字是重復的,不用查字典,避免寫錯字,注意重復字的變化就行,最后穩穩的剛好提早10分鐘交卷。在創作過程中,會有現場評委檢查身份證信息,甚至一直盯著你創作,這給了我一些壓力,心中默念“快點走快點走”。作品全部創作完成,入展作品和現場創作作品掛在一起,評委進行比對,確認是本人創作后方才通過。但現場也有作者沒有通過,取消最終名額。</p><p class="ql-block">會員和23個市書協會員,這樣的成績很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增強我們共同努力的信心。藝術無止境,我覺得還是以平常心面對榮譽和光環,以敬畏心面對古人千年的書法文化遺產,讓書法經過我們這一代的不懈臨習、傳承、傳播,更好地接力交接給下一代,一代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二山房,湖南靖州人,苗族,70年代初出生,雜志藝術編輯,藝術策展人,自由撰稿人,書法、攝影、音樂發燒友。藝術品、文房四寶網絡小攤販。VX: WSH1414951526 )</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兰县|
盈江县|
甘泉县|
石楼县|
枞阳县|
阿瓦提县|
崇仁县|
龙游县|
凤翔县|
洛川县|
海林市|
金阳县|
博湖县|
克山县|
南陵县|
新竹市|
闽侯县|
宝山区|
溆浦县|
柳林县|
和田县|
抚顺县|
甘泉县|
西城区|
沙河市|
香港
|
大丰市|
伊金霍洛旗|
弋阳县|
麻栗坡县|
灵宝市|
大渡口区|
宁蒗|
茂名市|
普陀区|
六盘水市|
高青县|
宣化县|
天水市|
塔城市|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