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腳下,有一個六次被中央電視臺報道,并上了《人民日報》頭版,被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的垌頭村。垌頭村是一個傳統的古村落,有1000多年的歷史;至今村中還生長著1500年的古桑樹和1000年的古皂角樹及600年的古槐樹。</p> <p class="ql-block">《巨龍騰飛》</p> <p class="ql-block">《汗水引蛟龍》</p> <p class="ql-block">垌頭村原名洞頭村,傳說是唐僧取經時,途經九九八十一個洞,而此地是他們師徒走過的第一個洞,故名為洞頭。至于何時改名為垌頭,則無從考證。</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垌頭村屬于黃土丘陵地貌,有著居住窯洞的歷史。這一傳統習性完全符合中原地區做為中華民族發源地的特征。在我國的河南、陜西、山西、陜北、等地,我們的祖先們利用黃土層的厚和土質堅硬的特點,創造性的發明了靠崖式窯洞(見垌頭村現存的古窯洞和陜北延安的窯洞)和下沉式窯洞(見河南三門峽陜縣等地坑院窯洞)祖先們用勤勞的雙手,挖出一條條窯洞就能居有定所,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窯洞沉積了古老的黃土文化,符合建筑力學原理,并且冬暖夏涼,故在農村地區流傳著“有千年不漏的窯洞,沒有百年不漏的房屋”之說。</p> <p class="ql-block">《沸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知青歲月,終身難忘!》</p> <p class="ql-block">中原地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勢平坦,一馬平川,由于缺少天然的屏障,老百姓為了躲避戰禍就在村子的周圍筑起高高的,規模宏厚的圍墻(寨墻)和寨門。</p> <p class="ql-block">《垌頭村的古樹老屋》</p> <p class="ql-block">垌頭村里有上千年丶上百年的古樹,據說村里的千年桑樹還是武則天在此居住時,為讓百姓養蠶,栽了桑樹林,可千年之后如今村里只剩下了這一棵古桑樹。桑葉作為蠶的主要食物,支撐著絲綢業的發展,同時桑葉還被用于飼養家禽和家畜,桑樹的樹皮和樹根還是傳統的中醫藥。但在風水學上由于“桑”字與“喪”字諧音,在庭院里種植桑樹會被認為破壞家庭風水格局,影響后代和自身的財運,可桑樹不能砍,因為桑樹能釋放氧氣,也有說法為:“屋前有桑樹家中必出貴人!”桑樹不僅對環境有綠化作用,桑樹還代表富貴和長壽。</p><p class="ql-block">垌頭村的600年老槐樹也稱為黑槐樹,羽狀復葉,樹冠濃密;“槐”也稱為“懷望”的意思,人們站在樹下會懷念遠方親人,所以村民們特喜歡在黑槐樹下乘涼,槐樹被視為吉祥和富貴的象征,槐樹的白色花代表著純潔和忠誠。</p><p class="ql-block">垌頭村的古皂角樹已有上千年的樹齡,不僅粗大,而且形狀怪異。樹身的形狀就像是一幅圖畫,可以有多種比喻說法。因皂角樹古老,當地人把它封為“神”樹。每到初一丶十五,或其它傳統節日,人們就會到樹下祭拜,或掛大紅布條(掛匾)以求“樹神”顯靈。皂角樹的果實是一種豆莢,成熟時呈黃色和棕色,可用于制作肥皂和洗滌劑,據說當年武則天在此地居住時,洗衣服用的就是這顆皂角樹結的皂角。垌頭村的這顆古皂角樹,記載了垌頭村的千年歷史,它的存在,直接證實了垌頭村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傳統村落。</p> <p class="ql-block">冬至吃餃子是中國幾千年來流傳下的傳統,傳說為醫圣張仲景所首創,至今在我國的廣大地區都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諺語。垌頭村的文化餃子節到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一屆。為了發展垌頭村的文旅產業,垌頭村的貴人原河南省文化廳機關黨委書記秦書祥一手指導辦起了餃子節。垌頭村和著名的朝陽溝村相鄰,同為登封大冶鎮的兩張響亮名片,做為“會唱歌的村莊”,垌頭村被中央電視臺六次報道,還被《人民日報》頭版刊登,這個“會唱歌的村莊”在<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b></span></font>的指引下,通過餃子節讓村里的文化活動和文旅產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p> <p class="ql-block">新農村建設讓千年垌頭村有了自己漂亮的大廣場和“中”字大舞臺,也讓古老的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垌頭村第十一屆餃子節開幕式上,精彩的舞龍表演,氣勢磅礴。舞龍的呼嘯聲,如暖風過耳留下了一??絲樂符。</p> <p class="ql-block">《暖風過耳》</p><p class="ql-block">攝影:韓蘭譜</p> <p class="ql-block">舞龍隨著悠揚的音樂掀起狂風,龍身靈動,宛若長江奔涌。</p> <p class="ql-block">飛龍在天,如藍天白云間的飄渺仙境。</p> <p class="ql-block">龍的眼睛閃動著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此次垌頭村餃子宴拍攝,在35位攝影師的辛苦付出下,拍出了眾多精彩的攝影作品和優秀視頻。韓蘭譜老師以最精深的功底和最精深的抓拍,創作出了一幅藝術性,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完備的精典中的精典作品《金龍狂舞》,他讓我們認識了攝影與拍照的根本區別,一個是創作,一個是照相。</p> <p class="ql-block">做為一名攝影師具備一雙攝影眼,需要的不僅僅是鏡頭瞬間的抓拍把握,更是要具有文學素養,哲學素養等綜合性素養。</p> <p class="ql-block">在攝影中通過別人的優秀作品,能讓自己學到東西,悟到東西,這種收獲才具有最好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淳樸的鄉民》</p> <p class="ql-block">倪小寶老師使用“天眼”無人機拍攝的這幅作品《心中的舞臺》,讓我們看到了不尋常的視角之美。</p> <p class="ql-block">白春源老師的作品《群龍飛舞》和《親如一家人》《老戲迷》及組照《秦書祥書記印象記》都讓我們能從中學到許多的東西,如怎樣選擇拍攝角度,怎樣選擇拍攝內容?</p> <p class="ql-block">《親如一家人》</p><p class="ql-block">攝影:白春源</p> <p class="ql-block">《老戲迷》</p> <p class="ql-block">《秦書祥書記印象記》</p> <p class="ql-block">《龍的子孫》</p><p class="ql-block">攝影:金堯</p> <p class="ql-block">金堯老師的作品“龍的子孫”則是讓我們學到了什么才是具有思想性的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劉寶生老師拍攝的《垌頭村中一枝花》和《懷抱未來》也都是精彩作品。它瞬間告訴我們,什么是攝影的趣味性?什么是具有含義的思想性?</p> <p class="ql-block">《中華龍舞》</p> <p class="ql-block">《基地》</p><p class="ql-block">攝影:汪玉佩</p> <p class="ql-block">汪玉佩老師的作品《中華龍舞》《舞在垌頭》和《基地》則是告訴了我們什么是攝影的美學。</p> <p class="ql-block">《一飛沖天》</p> <p class="ql-block">《龍抬頭》</p> <p class="ql-block">《龍回首》</p> <p class="ql-block">《雙龍騰飛》</p><p class="ql-block">攝影:劉全一</p> <p class="ql-block">劉全一老師的作品《一飛沖天》《龍抬頭》《活龍活現》《龍回首》《雙龍騰飛》《蛇舞新春》都是難得的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這次拍攝倪小保老師,白春源老師,金堯老師,劉全一老師,曹社榮老師,劉寶生老師,汪玉佩老師,梁曉鵬老師,崔俞老師,閆志普老師,李晨紅老師,馬芬娥老師,韓之美老師,巴頓老師,賈獻軍老師,游海云老師,王云昌老師,程惠民老師,姜自祥老師,趙艷萍老師,強銳鋼等老師都拍出了精彩的攝影圖片或視頻,在此都表示衷心的感謝!</p> <p class="ql-block">《巨龍翻滾》</p> <p class="ql-block">《舞動》</p> <p class="ql-block">《舞動》</p><p class="ql-block">攝影:崔俞</p> <p class="ql-block">崔俞老師的五組照《鄉愁》九組照《舞動》都是妥妥的獲獎作品。閆志普老師的視頻作品《龍騰盛世耀中華》值得想拍好視頻的老師們向其學習。他拍的組照《再唱朝陽溝》也是很好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非遺傳承》</p><p class="ql-block">攝影:曹社榮</p> <p class="ql-block">曹社榮老師拍的作品《非遺傳承》具有思想上的深度,政治上的高度,是一幅很好的紀實攝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馬芬娥的幾幅作品《金龍踏雪來,鄉村盡詩意》《雙龍迎新》《鄉村情懷》《雙龍飛舞》《垌頭振興未來可期》畫面抓拍的都非常具有美感。</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劇照》</p> <p class="ql-block">《最樸實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李晨紅老師拍攝的作品《閃亮登場》《精采演藝》《沸騰的生活》《咱村有戲》及花絮照片,拍的都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歡天喜地》</p> <p class="ql-block">《穿越時空》</p> <p class="ql-block">游海云老師的作品每幅都具有功底。</p> <p class="ql-block">《冬至,咱村來了舞龍隊》</p><p class="ql-block">攝影:趙艷萍</p> <p class="ql-block">趙艷萍老師的視頻《吃餃子看大戲》和攝影作品《冬至,咱村來了舞龍隊》《歡樂的歌舞跳起來》拍攝的也都非常成功!</p> <p class="ql-block">《咱倆說說知心話》</p><p class="ql-block">攝影:韓之美</p> <p class="ql-block">韓之美老師拍的作品《咱倆說說知心話》非常值得稱贊。</p> <p class="ql-block">拍的好的作者還有梁曉鵬老師的7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舞動》攝影:崔俞</p> <p class="ql-block">王云昌老師的8幅作品,及姜自祥老師在公共號上發的文章“會唱歌的村莊”和紀根順老師拍的2個視頻和照片《太極打上中字大舞臺》《歌聲唱響垌頭村》</p> <p class="ql-block">程惠民老師拍的視頻《鄉村振興的楷模 一 垌頭村》雖然片頭做的不專業,但是里面的內容最好,最鼓舞垌頭村的人心。其他老師拍的作品雖然沒有一一點評,但都值得相互學習。</p> <p class="ql-block">《村民是俺最硬的后臺》</p> <p class="ql-block">《再唱朝陽溝》</p><p class="ql-block">攝影:閆志普</p> <p class="ql-block">在千年生態垌頭村,我們還觀看了由垌頭村民創作和演出的360度旋轉舞臺大型沉浸式實景體驗劇《再現朝陽溝》</p><p class="ql-block">演出在歡快的音樂中開始,《朝陽溝》劇本原是由我省劇作家揚蘭春所創作。而實景劇《再唱朝陽溝》則是由垌頭村年輕的書記董藝文所主創。演出的最后在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優美歡快的歌聲里,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此次餃子節上的舞龍表演,無論是動作還是氣勢,就好像條條俊龍,真的要飛上藍天一樣。</p> <p class="ql-block">龍在表演者的手中好像都被賦予了真的生命,精彩至極!龍隨著音樂舞動,真是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俊龍翻騰,盡顯華夏神韻,千年垌頭村,未來可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哈尔滨市|
景泰县|
湘潭县|
永嘉县|
文化|
鹤峰县|
玛沁县|
宁城县|
惠水县|
新营市|
辰溪县|
绥江县|
南木林县|
灯塔市|
吉安市|
驻马店市|
五莲县|
宁远县|
大新县|
大方县|
龙陵县|
丰都县|
彭州市|
鄢陵县|
丰城市|
涟水县|
尚志市|
溧水县|
和顺县|
天气|
墨玉县|
策勒县|
陆河县|
峨眉山市|
贵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平乐县|
上栗县|
鞍山市|
博客|